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第19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446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第19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第19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第19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第19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第19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第19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第19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第19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第19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第19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2019届高三年级第十九周(2019.1.12)考试

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版)

昆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处上海与苏州市区之间。

昆山运营中心是卓越亚马逊在中国的第10个运营中心(其余9个是北京2个、武汉、苏州、西安、成都、广州、厦门、沈阳)。

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目前卓越亚马逊最大一个物流中心,是集网络订单、仓储,配送等于一体的电子商务服务基地,辐射整个长三角区域。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卓越亚马逊把多个运营中心建在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

A.交通便利,快递成本低B.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

C.人口多,消费市场广阔D.货源丰富多样,分散

2.昆山成为运营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A.地理位置优越,土地价格较低B.城市等级高,辐射能力强

C.工农业基础好,消费实力强D.工资水平较低,配送速度快

【答案】1.C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及商业的区位因素。

基础性强,只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难度不大。

【1题详解】

卓越亚马孙是网络订单、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基地,多个中心建在中国,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多,随着网络的发展,网购业务发展快,消费市场广阔,故选C。

【2题详解】

昆山成为我国第10个运营中心,是因为靠近上海和苏州城区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土地价格低,故选A。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右图),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左图),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照

C.反射太阳辐射保持水分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3.A4.C

【解析】

【3题详解】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地膜对地面辐射是个隔热层,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A对。

地膜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的总量,也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C、D错。

【4题详解】

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利于苹果上色,C对。

与减弱地面辐射无关,A错。

反射太阳辐射,不能保持水分,B错。

反光地膜阻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D错。

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城是城市建设中的奇迹,下图示意巴塞罗那新城街区局部俯视图和街区建筑平面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巴塞罗那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

A.方便居民出行B.减轻城市内涝

C.减轻大气污染D.改善建筑通风采光

6.与多数普通街区相比,巴塞罗那新城这种方块街区可以更有效地

A.减少交通事故发生B.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C.提高土地的利用率D.提升治安管理水平

【答案】5.D6.B

【解析】

街道与经纬线平行,会导致阴面房间得不到光照。

街道与经纬线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改善建筑通风采光。

新城的这种方块街区,便于车辆转弯,减少路口的拥堵。

道路占地面积增大,可能会降低土地利用率。

【5题详解】

巴塞罗那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改善建筑通风采光,避免阴面房屋见不到阳光,D对。

对方便居民出行、减轻大气污染影响较小,不是主要目的,A、C错。

不能减轻城市内涝,B错。

故答案选D项。

【6题详解】

与多数普通街区相比,巴塞罗那新城这种方块街区,加快车辆过弯速度,防止路口处交通拥堵,可以更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B对。

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升治安管理水平作用小,A、D错。

不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C错。

故答案选B项。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海滨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B.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D.雨林大量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8.图中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B.雨水C.河流水D.海水

【答案】7.C8.B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有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而且该地以暖流为主(南赤道暖流),因此沙丘的成因可能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C正确,图示巴西东部,沿岸是巴西暖流,A错;图示沙漠地处赤道附近,不受副高压控制,B错;沙漠地处河口位置,应该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不是信风吹蚀的结果,D错。

选C正确。

【8题详解】

读图,“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的海滨地区。

在旱季,湖水蒸发变小或完全干涸;在雨季,白色的沙丘和蓝色的湖泊组成独一无二的美景,降水较多。

所以雨季降水是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B对。

雨林气候区,地下水、海水、河流水不是主要水源,A、C、D错。

故答案选B项。

【点睛】“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的海滨地区。

在雨季,白色的沙丘和蓝色的湖泊组成独一无二的美景。

在旱季,湖水蒸发变小或完全干涸,由风塑造的沙丘形成连绵的新月形,白茫茫一片,纯净无暇。

在这里,被风和洋流塑形成新月型的沙丘可以高达40米。

而由于此地丰富的降雨量,在沙丘之间会形成淡水湖。

每年一月到六月的降雨会使沙丘之间的谷地里产生些新的湖泊。

一旦到六月份,雨季结束,湖泊里的水会在炎热的的气温下开始蒸发,水面平均一个月能够下降一米。

在旱季,从七月到十二月,持续不断的东北风能使沙丘最远向内陆推移48公里,同时也雕刻出了耸立的沙丘。

800多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喷发,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坏、掩埋了山体植被,受高空西北风影响,各坡向火山灰沉积厚度不同。

此后山体各坡向植被恢复状况差异明显,目前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

下图为长白山天池周边地形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火山灰沉积厚度最大处在该山

A.南坡B.西坡C.东坡D.北坡

10.北坡岳桦林带以下植被依次是

A.针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高山荒漠、针叶林D.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11.研究发现,北坡岳桦林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说明北坡

A.岳桦林带上侵B.植被演替停止C.岳桦林带下侵D.苔原带下侵

【答案】9.C10.D11.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9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受高空西北风影响,各坡向火山灰沉积厚度不同”,说明火山灰沉积厚度受风影响,风向为西北,则火山灰飘向东南,且东部等线较稀疏,坡度缓,沉积作用较强。

因此,推断火山灰沉积厚度最大处在该山的东坡。

故选C。

【10题详解】

结合材料“目前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分析,同时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地基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排除AB项。

而高山荒漠带应位于苔原带之上,所以排除C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北坡岳桦林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说明海拔低处先出现岳桦林,海拔高处后出现岳桦林,故选A。

【点睛】此类试题,应结合排除法进行分析。

12.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茅尾海位于广西钦州湾北部,面积约135km²(不及鄱阳湖的1/20),水温适宜,咸淡适中,沿海滩涂众多,非常适合大蚝、对虾、青蟹、石斑鱼等生长,是钦州市海洋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右图为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钦州市钦南区沿海各镇人口众多,当地村民多以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业,近年来,钦南区的大蚝养殖和加工产业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

(1)试分析茅尾海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2)茅尾海的海平面夏季稍高于冬季,试分析期原因。

(3)评价钦南区大力发展大蚝产业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答案】

(1)地处低纬海域,水温适宜(较高);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浅海滩涂众多,提供繁衍栖息场所;有陆地径流注入,咸淡适中;半封闭海域,风浪较小。

(2)海域面积小;半封闭海域,出口狭窄;夏季入海河流的流量大;夏季盛行偏南风,外海海水涌进;夏季温度高,海水膨胀。

(3)利:

大蚝加工可增加经济附加值,提高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弊:

大蚝养殖和加工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导致海水水质下降;产业受台风、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经济风险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茅尾海为背景区域,主要考查渔场形成原因,影响海平面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一般来说大陆架海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营养物质充足,渔业资源丰富,该地区还可以从纬度位置方面进行考虑地处低纬海域,水温适宜(较高);半封闭海域,风浪较小。

(2)本题主要考查水位季节差异的原因。

可以从气候和海陆轮廓两方面展开分析。

气候主要从气温、降水和风等因素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沿岸地区有许多河流,在加上这个地区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有大量的河流水注入,同时这个季节夏季风使海水向岸边涌进,推动河流水抬升;夏季海水温度较高,热胀冷缩,海水膨胀。

(3)本题主要考查大力发展大蚝产业所带来的影响。

一般从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等方面,分别从利弊两个方面回答。

社会经济方面有利的主要表现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能够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附加值,提高收入等方面。

不利的是大蚝养殖,会导致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经济风险大。

生态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不利影响,例如过度养殖导致加工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导致海水水质下降;低纬度海区多受台风等因素影响,经济风险大。

【点睛】渔场具备以下形成条件:

1、大陆架地区海水浅,水中阳光充足,海洋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吸引鱼类。

2、多有洋流作用影响,如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造成的秘鲁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3、沿岸有河流径流注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进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吸引鱼类。

13.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近年来,我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土地面积近40万公顷,预测平均每年返销大豆总量将达两万吨,有超过九成种在俄罗斯的境外粮食返乡回国,这个现象被称为“俄粮返乡”。

读该区域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影响海参崴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2)分析海参崴夏季气温较为凉爽,降水较丰富的原因。

(3)从自然角度简述同江铁路大桥建设,在冬春季节时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

(4)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俄粮返乡”的原因。

【答案】

(1)港口,铁路终点,滨海边疆区最大城市(或行政中心),边境贸易频繁(经贸中心)

(2)海参崴纬度较高,临海,受寒流影响,使得夏季凉爽;临海水汽充足,又受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导致降水较丰富(3)在冬春季节时,由于冬季极寒天气,大风,暴雪,江冰凌汛,夜长昼短,多沼泽冻土(4)粮食生产地与我国东北距离近,国内市场大,水陆交通便利,国内粮食加工技术水平高或加工能力强

【解析】

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1)本题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以及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据图可知,海参崴是港口,位于西伯利亚铁路的终点;位于沿海地区,与中国接壤,利于开展边境贸易。

(2)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海参崴纬度较高,沿岸有寒流经过,起到降温作用,位于沿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海参崴夏季气温较为凉爽;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较丰富。

(3)本题考查冬春季节影响同江铁路大桥建设的不利因素。

据图结合同江铁路大桥的位置可知,该地纬度较高,冬春季节多大风、暴雪、极寒天气;根据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有结冰期,可知河流有凌汛现象;冬季夜长昼短,多冻土。

(4)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距离较近;俄罗斯纬度较高,大部分国土不适合种粮食,国内对粮食的需求大;交通便利,便于“俄粮返乡”。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碛口古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是一座风貌完整、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镇,明清至民国时期,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因渡口而兴,因现代交通替代黄河水运而衰。

碛口古镇是晋商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历史文化名镇。

近年来,碛口古镇积极发展体验旅游,即游客可体验纤夫拉船、放河灯、放筏等与渡口有关的活动,体验晋商时代的盐、油、棉、麻等商品买卖活动,体验黄土高原特色小吃的制作和农事活动,体验两黄(黄河、黄土高原)特色节日庆祝活动等。

下图示意碛口古镇景观。

说明碛口古镇发展体验旅游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影响。

【答案】有利影响:

通过发展体验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修复、保护古建筑群和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提供资金;挖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有利于已无实用价值的部分传统文化(纤夫拉船等)的传承;宣传当地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白信,提高其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自觉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发展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影响。

旅游发展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使得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得到复苏,并已融入旅游市场,得到了重构和新生;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当地居民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自己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从而消除了过去面对所谓主流文化的文化自卑感,越来越倍加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由衷地产生了维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

传统文化正以各种方式得以保护和传承。

旅游活动的开展,在促进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随着旅游的发展,在异质文化的强力冲击下,接待地的原有的文化风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衣着、建筑及生活方式到语言文字等都与外来者日益趋同,当地固有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冲淡、同化甚至被扭曲而变形。

另一方面,随着大量游客进入,可能带来古建筑群的损坏。

15.(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穿山甲为二级保护动物,善于打洞,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以白蚁为主食,被誉为“山林卫士”。

古人盲目认为穿山甲具“滋身健体、消肿排脓、通经下乳、疏风通络”等功效,使得以穿山甲为食材、药材的现象剧增,因穿山甲自身免疫系统脆弱,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故人工养殖至今尚未成功,如今穿山甲已经濒临灭绝。

(1)简述穿山甲濒临灭绝的原因。

(2)分析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1)穿山甲自身繁殖能力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误认为穿山甲具有药用功效,导致滥捕滥杀;人工养殖穿山甲未取得成功;仅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保护力度欠缺;城市化、山林利用过程中不注重生态保护,使穿山甲栖息地不断缩小。

(2)白蚁(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破坏森林资源;生物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

(1)根据材料“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可知,穿山甲自身繁殖能力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根据材料“古人盲目认为穿山甲具‘滋身健体、消肿排脓、通经下乳、疏风通络’等功效,使得以穿山甲为食材、药材的现象剧增”可知,由于误认为穿山甲具有药用功效,导致滥捕滥杀;根据材料“因穿山甲自身免疫系统脆弱,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故人工养殖至今尚未成功”概括可知,人工养殖穿山甲未取得成功;根据材料“穿山甲为二级保护动物”可知,其仅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保护力度欠缺;从生存环境分析,由于未经科学调研的放生,导致穿山甲不能适应当地环境而死亡;城市化、山林利用过程中不注重生态保护,使穿山甲栖息地受损、岛屿化。

(2)结合材料“以白蚁为主食”分析可知,由于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白蚁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破坏森林资源;导致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

【点睛】第

(1)题主要从自身的繁殖能力、生存环境改变和人们过度捕杀方面分析回答。

(2)题主要从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