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学业分层测评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325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学业分层测评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学业分层测评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学业分层测评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学业分层测评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学业分层测评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学业分层测评12.docx

《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学业分层测评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学业分层测评1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学业分层测评12.docx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2单元第1章第2节学业分层测评12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解析】 “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

【答案】 B

2.如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几乎为0

【解析】 ab段显示兔群逐步适应新环境,种群数量逐渐增多,而非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例失调的结果是种群数量减少;de段显示兔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此时期兔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几乎为零。

【答案】 A

3.下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

07950034】

A.ab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食物充足

B.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

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

D.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

【解析】 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食物充足,空间和气候条件等适宜;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变化的结果;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因为超过a点后就快速增长;在草场中,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会破坏草场资源。

【答案】 C

4.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0.2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A.1.2N0 B.1.44N0

C.2.2N0D.3.6N0

【解析】 由于是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于λ=1+0.2=1.2,t=2,所以第三年的种群数量为1.44N0。

【答案】 B

5.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是不变的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假设这是一个鼠的种群,可通过降低K值,来减少鼠害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解析】 种群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是不同的。

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为零。

对有害生物种群防治,可通过降低K值来减少危害。

对鱼的种群,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K/2,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答案】 C

6.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甲、乙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C.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解析】 甲、乙都能使种群密度增大,因此可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丁为性比,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a的含义是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大小。

【答案】 A

7.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07950035】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接近0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必须在c点进行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交叉阴影部分是环境阻力的影响,因此环境阻力应该出现在c点之后。

防治害虫越早越好,当到c点时,是蝗虫繁殖速率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防治效果甚微,应该在b点之前防治。

K值是环境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改变而改变。

【答案】 A

8.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A.使更多幼小的个体能够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比,提高种群出生率

【解析】 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捕捞,使更多的幼体能够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这样既能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又能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但网眼的大小并不能改变性比。

【答案】 D

9.图示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志的有2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B.200只

C.300只D.400只

【解析】 第3年种群的数量是(80×50)/20=200(只)。

由种群增长速率的特点可知,第3年的数量等于K/2,故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为400只。

【答案】 D

10.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地区种群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了下面有关信息资料。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到一个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期,曲线呈现出近似________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环境条件有限,曲线呈现出________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________。

(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

________。

(3)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应如何捕捞才能使效益最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一地区2010年人口普查时有10万人,2011年比2010年增长1%。

请预测按照此增长速率,2016年该地区的人口将有多少?

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

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

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

为此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于种群刚迁入时的增长较快,曲线呈现出近似“J”型增长,而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曲线呈“S”型增长,最后呈波动趋势。

(2)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应该位于波动的中间值。

(3)捕捞后在

(d点)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最大的。

(4)由于此种群的λ是固定不变的,为(1+1%),代入公式Nt=N0·λt,即可得出。

【答案】 

(1)“J”型 “S”型 波动 

(2)b (3)捕捞后种群数量控制在d点左右 (4)Nt=10×(1+1%)6万 控制人口数量,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

[能力提升]

11.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导学号:

07950036】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解析】 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不利于对有害动物的控制,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K/2时捕捞得到的不是最大日捕获量,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时;根据该图可以估算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答案】 C

1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A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一雌一雄婚配制的动物,生殖期雌雄比越接近1∶1,婚配成功率越高,出生率会越高;推迟某动物的性成熟,则出生率会降低;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答案】 B

13.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比值为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

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4年调查年龄结构可能为下降型

B.4~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可能原因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8~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16~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解析】 种群数量最少应该是在第10年,8~10年间λ值仍小于1,种群数量继续降低。

【答案】 C

14.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

(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决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外来物种由于条件适宜往往呈“J”型曲线疯狂增长。

自然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曲线增长,人口增长也不例外,其主要原因是生存条件有限。

在K/2值时,种群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所以如果全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为110亿,则最适人口数量为55亿。

当种群数量达到f点后,出生率=死亡率,即增长速率为0,而种群数量达e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于狩猎和海洋捕捞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灭鼠时若只是杀死一部分老鼠,鼠种群数量下降到f点以下,但很快又恢复到c点。

若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值),如清除垃圾、储藏好食物,可有效地控制鼠害。

【答案】 

(1)Ⅰ 

(2)Ⅱ (3)Ⅱ 55亿 (4)f (5)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6)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

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d。

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

(单位:

×106个/mL)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h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

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解析】 

(1)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故这种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25℃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最大,因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是25℃。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随时间的增加,种群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

(3)根据图中数据可画出柱形图,注意柱形图的分布以及数值比例情况。

(4)在实验中,无关变量与自变量都会对实验因变量产生影响,为排除干扰,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

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值、溶氧量、接种量等。

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将增加种群繁殖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减少;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即培养液中营养物质适当增加,酵母菌的数量会因此而增加,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答案】 

(1)抽样检测 

(2)25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减) (3)如图(柱形分布合理、数值大致正确即可)

(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 减少 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