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958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docx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docx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3(2008-08-0720:

30:

45)标签:

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洛克在《》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和。

16.体育是以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作用。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A4.B5.B6.C7.B

8.C9.C10.A11.B12.B13.A

二、填空题

14.教育漫话个人本位论

15.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身体活动体育课

17.国民教育制度总体系

18.主导民主平等

三、简答题

19.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教育具有历史性。

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4.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D.信号反射

25.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26.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

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D.会产生侥幸心理

27.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原型B.定势

C.迁移D.原型启发

28.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A.识记B.保持

C.再认D.回忆

29.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自然适度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D.留有余地

30.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A.能力类型差异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D.能力结构差异

31.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D.指向性和集中性

32.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B.动机

C.态度D.认知

33.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34.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

C.负强化D.替代强化

3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经就能维持的注意;由间接兴趣所引起的注意种类是。

37.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

38.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所组成的系统。

39.心境具有微弱性、性和性的特点。

40.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是:

建立关系;;分析诊断;;结束咨询。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42.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43.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联系实际分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B24.D25.B26.B27.B28.D29.A

30.C31.A32.A33.A34.D35.B

六、填空题

36.意志努力随意注意(有意注意)37.明确问题检验假设

38.内部言语外部动作39.持续弥散

40.了解问题帮助指导

六、简答题

41.

(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

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对象和背景之间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

③对象的活动性。

电影,幻灯等活动教具,都易被人们知觉。

③刺激物的新颖性。

④刺激物的强度。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

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④个人的兴趣爱好;⑤定势(即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⑥个人的情绪状态。

42.

(1)注意的特点:

①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注意的功能:

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43.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八、论述题

44.

(1)压力与生理的应激:

在压力状态下,机体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

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

(2)压力与心理的反应: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

捷、情绪的适度唤起,这是适度的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

(3)压力与心身疾病:

压力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过于强烈,就会以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精神痛苦的

根源。

心身医学研究发现,心身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更多是个

人遭到的紧张刺激以及生活境遇所决定的,紧张刺激而引起的生化改变

最终导致自我损害是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心理性、

社会性、文化性的压力引起的紧张状态过于强烈、持久,会通过生理渠

道导致躯体病变成直接导致心理疾病。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

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B.环境

C.教育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B.独立性

C.创造性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B.必要补充

C.深化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三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

现象和教育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教育向

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

通过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

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能力;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B4.C5.D6.C7.D

8.C9.B10.C11.D12.B13.D

二、填实题

14.社会认识15.能动主导

16.应试素质17.各科教学大自然

18.语言表达组织管理

三、简答题

19.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

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

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

(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

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

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

A.表象B.想像

C.意识D.思维

2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B.知觉

C.记忆D.表象

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A.生理B.心理

C.行为D.心理和行为

26.在性格的A-B-C理论中,认为导致个人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

A.A因素即诱发事件

B.B因素即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C.C因素即由A直接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

D.以上三者都不是

27.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A.信度B.效度

C.常模D.智商

28.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A.社会干扰B.群体影响

C.群体一致性D.责任扩散

29.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B.马斯洛

C.韦纳D.多伊奇

30.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B.颞叶

C.枕叶D.顶叶

31.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A.反映B.感受性

C.意识D.感应性

32.下列哪种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

A.广度B.强度

C.时间D.空间

33.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34.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35.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

A.心境B.应激

C.激情D.热情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根据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思维和

思维。

37.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它的反面是。

38.性格是一个人的稳定和习惯化的相结合,表现出来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39.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智商改为智商。

40.“心静如水”、“心有余悸”是对人的情绪状态中的描述。

突然发生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则是情绪的状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

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43.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D24.A25.A26.B27.C28.D29.C

30.B31.A32.C33.D34.D35.B

六、填空题

36.具体形象抽象逻辑37.保持遗忘

38.态度行为方式39.年龄(比率)离差

40.心境应激

七、简答题

41.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4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

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

转移。

注意可分为: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43.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八、论述题

44.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

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同时,配合一定的自信训练,如回顾自己以往成功的经历,翻阅那些见证自己脚踏实地努力过的笔记本等,克服考试焦虑中的担忧成分。

②对重度考试焦虑者,还要针对考试焦虑中的生理成分,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其步骤和方法是:

第一步,请当事人列出引起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第二步,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成“焦虑等级”;第三步,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第四步,按照焦虑等级,让当事人在大脑想像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

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B.1912年

C.1957年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B.1903年

C.1912年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B.创造性

C.主体性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和。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活动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A4.B5.D6.D7.B

8.A9.D10.C11.B12.D13.D

二、填空题

14.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15.领导者主导

16.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17.政治教育法纪教育18.群众性小组

三、简答题

19.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