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910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

新余四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考年级第三次段考

文综-历史试卷

2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D.所谓“天”就是天理   

25.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

由此可知当时()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

26.钱乘旦认为: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材料中“社会主流体制”取决于()

A.重农抑商政策B.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C.政府重税节制D.商业经济内在特点

27.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

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D.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28.“蝴蝶效应”是现在社会流行的一个词语。

其原意是说南美洲丛林中一只蝴蝶颤抖翅膀可能引发北太平洋的热带风暴。

这就是研究“相关因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因素”往往不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但却是事件发生的前提。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倡导为中国“修建十万里铁路”。

用“蝴蝶效应”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

A.列强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B.革命派内部矛盾重重

C.袁世凯实现了让清帝退位的承诺D.孙中山实业救国的理想

29.毛泽东在《复李济深等56人电》中说:

“……(蒋)求喘息谓为求和平,待外援名曰待谈判,口诵八条,眼望美国,脚向广州……”,当时的历史背景是()

A.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B.国共第二次合作宣告破裂

C.渡江战役刚刚取得胜利D.三大战役中共取得胜利

30.下表引自吴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一书,该表能够说明当时()

项目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4257

6553

9297

10880

13401

13358

指数

100

154

218

255

315

314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4357

5928

6801

7848

7222

6878

指数

100

136

156

180

166

158

A.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合中国国情B.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恢复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31.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1541—1550

1551—1560

1561—1570

1571—1580

1581—1590

1591—1600

含银量

50%

39%

11%

17%

18%

5%

A.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D.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32.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l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一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

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B.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

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判决

33.某学者描述到:

“新英格兰的其他殖民地都是在没有得到母国的援助和几乎没有让母国知道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那里的移民虽然并不否认宗主国的无上权威,但他们并没有去宗主国寻找权力的根源,而是自己建立政权,只是三四十年代之后,在查理二世在位时期,这些殖民地的存在才根据皇家的特许状而合法化了。

”该学者旨在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对北美洲的影响B.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基本特点

C.美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历史渊源D.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

34.1990年,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总统顾问委员会成员沙塔林院士为首的专家小组,在俄罗斯500天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全苏向市场经济过渡的500天计划,即《向市场过渡——构想和纲领》。

这一做法说明苏联改革()

A.违背世界潮流日趋保守B.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改革道路

C.脱离苏联国情急于求成D.受西方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较大

35.古希腊陶瓶画与汉画像石(砖)是东西方艺术史上两朵灿烂夺目的奇葩。

下图分别是汉代与古希腊关于车马出行的艺术作品,关于两幅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希腊艺术吸收借鉴了汉代的艺术手法B.直观反映了古希腊农耕生活落后于汉朝

C.两幅作品表现的内在精神实质不一致D.后者是希腊民主政治走向黄金时代的产物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铜钱外流现象格外严重。

《宋史》记载:

“蕃舶巨艘,形若山岳,乘风驾浪,深入遐陬(边远地区)”“自置市舶于浙于闽于广,舶商往来,钱宝所由以泄”。

虽然宋代政府“鉴于钱荒”,曾三令五申禁止铜钱外流,效果都不明显。

随着大量中国铜钱的流入,高丽(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不仅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还借鉴和学习中国的货币制度。

从奈良时代日本首次铸行货币始至明治维新日本实行币制改革止,在长达一千余年的世界内,日本整个的货币体制、货币文化无不照搬中国模式。

这样,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货币体系。

材料二自建国至嘉庆中叶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涨至2000文以上。

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元。

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

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材料三英镑的国际之路始于19世纪初,其早期国际化是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

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凭借强大的优势到位,始终处于超额顺差状态。

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

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

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贸易融资、贷款及投资等业务,英国的企业不断的投资国外的基础设施、国债,其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洒向了世界。

材料四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暴露了当前依赖单一主权信用货币为整个世界带来的风险与危害,未来国际储备货币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结构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层问题,在未来适当的时机,应努力推进超主权货币的实施,从而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以及世界经济与各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铜钱外流的影响。

(8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实行货币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7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

材料四中作者对未来国际货币发展做出了怎样的预测?

(10分)

41.(12分)“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

其中,教师选定教材中的内容,指定相关参考书籍进行探究学习的文献法是适合高中生的探究方式之一。

下面是某位历史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题与参考书目:

探究课题

深入探究欧洲启蒙运动

参考书目

作者

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大革命史》

马蒂厄

商务印书馆

《美国建国简史1——独立宣言:

渴望自由的心声》

玛丽·莫斯特

中共党史出版社

《美国建国简史2——美国宪法:

实现良治的基础》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陈来

商务印书馆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

詹姆斯·施密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请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以及参考书目,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该教师预设的探究角度并说明理由。

(要求:

指出3个探究角度,逻辑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太祖高皇帝(即朱元璋,年号洪武)酌百王而立法,后世不无渐失其旧,全赖中兴之君整顿修复之。

今诏书所更革者,独正德间(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年号,1506年—1521年在位)事耳,以前初未之及。

……(嘉靖元年即1522年)乞行各该抚按:

令一应赋役悉遵祖宗旧制,其正德间如潘鹏等所立新法册籍并已刊成书者,尽毁之。

仍榜谕禁革,有不遵旧制,妄议立法,即坐以紊乱成法之罪。

间有于人情土俗不便者,听抚按官从长议处;事体重大者,奏请定夺,不许任情率意,变法扰人。

……(嘉靖十年)顷行一条鞭法,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总于府,各府总于布政司,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审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行令各府州县永为遵守,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之叹矣。

——摘编自《明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指出嘉靖新政的主要措施,并归纳其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嘉靖新政进行简要评价。

(6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945年11月20日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城开庭,开始了对21名纳粹德国首要战犯的审讯和判决。

苏美英法对德分区占领。

在苏占区,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消除法西斯势力,铲除军国主义,实行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的措施,使苏占区经济逐渐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美国试图扶植德国,借助其物力、人力和战略地位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尽可能对纳粹战犯从轻发落,并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

英国延续传统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考虑自身实力,基本上追随美国,同意与美占区合并。

法国在70年中3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

1947年3、4月间,美法两国同意法国对萨尔区实行经济合并的要求,从而换取了法国在对德问题上的逐步合作,法国对德政策发生了转折,最终实现了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对德处置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对德的处置给德国带来的影响。

(9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

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

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

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

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6分)

(2)依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解析】该制度主要是指西周的宗法制,故选C。

【答案】C

25.【解析】根据材料“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和“儒雅并进”,可知当时主要按才德选拔人才,故选D;

【答案】D

26.【解析】材料中“社会主流体制”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商品经济。

故选B。

【答案】B

27.【解析】明清王朝的腐化是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后果,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促进社会经济转型的决定因素是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人口增长与国家疆域的扩大巩固无关,故C项错误;人口增长使生存、就业等社会问题更加严重,必然会导致社会危机的加剧,故D项正确。

【答案】D

28.【解析】列强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是对孙中山施加压力,也就成为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重要因素,符合“‘相关因素’往往不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但却是事件发生的前提”即蝴蝶效应,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时革命派革命意志较为坚决,但革命阵营内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支持袁世凯,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袁世凯实现让清帝退位的承诺是孙中山让位袁世凯提出的条件,不是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的原因,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是孙中山一贯的理想,不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的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A。

29.【解析】材料所谈的“求和”是1949年初的北平谈判,其背景是D。

【答案】D

30.【解析】材料主要反映新中国的建立及三大改造促进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故A正确。

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才开始,故B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都在1956年,故C、D错误。

【答案】A

31.【解析】从时间1541—1600年看,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材料反映了货币含银量总体不断减少的变化,说明货币总量在不断增加,它有利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

【答案】C

32.【解析】随着罗斯福新政的推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美国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大,故司法解释也相应发生变化。

故选A。

新政效果没有因分权机制而削弱,B错误;新政与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无关,主要是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D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A

33,【解析】从材料“但他们并没有从宗主国寻找权力的根源而是自己建立政权”可知在北美独立战争前各殖民地就有自治传统,故选C。

材料未涉及法国启蒙思想,也未体现早期殖民扩张的暴力掠夺,更没涉及新航路开辟。

【答案】C

34.【解析】从材料“制定全苏向市场经济过渡的500天计划”可知苏联改革脱离国情且急于求成。

故选C。

【答案】C

35.【解析】图片中汉代与古希腊关于车马出行的作品在艺术上没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故不能体现古希腊艺术借鉴了汉代艺术手法,故A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车马出行的作品,无法直观反映汉代和古希腊农耕经济发展程度,故B项错误;汉代车马图有明显的等级之分,古希腊车马图则体现出人们地位的平等,故二者反映的思想精神不同,故C项正确;古希腊民主政治走向黄金时代是公元前5世纪,材料中没有体现作品的具体时间,故D项错误。

【答案】C

40、答案:

(1)对中国:

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铜钱不足;纸币出现。

(4分)对日、朝等东亚国家:

促进周边国家和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制度的完善;加强了东亚国家间的联系,逐渐形成东亚货币体系。

(4分)

(2)背景:

鸦片输入,白银大量外流;社会矛盾尖锐;外商的不法行为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4分)特点:

铸币方式近代化(机器铸币);由地方自铸到中央统一铸造。

(3分)

(3)原因:

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联系的密切;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确立了金本位制度;英国政府的大力推动。

(6分)预测:

国际货币多元化;适时推出超主权货币。

(4分)

41.(12分)

角度一:

深入探究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或探究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的启蒙运动)。

理由:

由指定参考书《文艺复兴史纲》可见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成熟阶段。

角度二:

深入探究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或探究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或探究法国大革命中的启蒙运动)。

理由:

由指定参考书《法国革命史》可见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探究: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如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直接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武器。

角度三:

深入探究启蒙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理由:

由指定参考书《美国建国简史1——独立宣言:

渴望自由的心声》和《美国建国简史2——美国宪法:

实现良治的基础》可见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探究:

美国独立战争的诸多先驱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这些人也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制定者;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理论的最佳实践。

角度四:

深入探究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理由:

由指定参考书《中国近代思想史》可见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探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就是向世界学习的过程,维新派的兴民权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都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角度五:

反思启蒙运动与启蒙思想的价值与现代性关系。

理由:

由指定参考书《启蒙运动与现代性》可见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启蒙思想价值与现代公民社会价值观建设。

评分说明:

须答出3个角度。

每个角度答题満分4分,其中角度1分,理由3分,说出两点理由即可。

44.

(1)主要措施:

嘉靖元年废止正德年间的新法并焚毁其书籍;对妄议立法者治以重罪;嘉靖十年推行一条鞭法。

(6分)特点:

依据洪武旧制除旧布新。

(3分)

(2)一方面利用祖制将后来出现且长期存在的弊政予以清除;另一方面,又根据变化了的情形,将不合时宜的祖制条规予以变革。

(4分)体现了灵活、务实的态度,较好地处理了祖制与革新的关系。

(2分)

45.

(1)特点:

惩办战犯与民主化改革结合;体现大国政治色彩;与美苏对立息息相关;美英法对德政策逐渐一致。

(任意答3点得6分)

(2)影响:

造成德国分裂;使德国成为美苏在欧洲对立的前沿阵地,受制于他国;有利于法德矛盾的缓和;削弱德国法西斯势力,推动德国民主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

(每点3分,答对3点得9分)

46.

(1)理解:

兴办洋务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洋务人才非常缺乏;(3分)在科举仍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洋务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鄙视和排斥。

(3分)

(2)转变:

由追求科举功名到宣扬维新思想。

(3分)原因:

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科举之途的无望、严复的个人经历及品质。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