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宝岛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909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化宝岛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绿化宝岛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绿化宝岛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绿化宝岛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绿化宝岛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化宝岛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绿化宝岛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化宝岛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化宝岛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绿化宝岛可行性研究报告

绿化宝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XX市“绿化宝岛”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负责人:

1.1.3建设地点

文明生态村示范点:

XX市长丰镇文通村。

墟镇公园示范点:

XX市兴隆镇兴隆广场。

果园示范点:

XX市礼纪镇旺达实业有限公司果园生产基地。

1.2工程概况

1.2.1地理位置

本项目建设范围位于XX市,由三个子项目组成,分别为:

XX市礼纪镇旺达实业有限公司果园生产基地,基地位于XX市的西南部,距万城约8公里;海榆东线高速公路贯穿其南北,

XX市兴隆镇兴隆广场墟镇公园,公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XX市境内美丽的太阳河畔。

即北纬18.4度,东经110.1度,地处丘陵,地势由东向西增高,海拔21-532米。

XX市长丰镇文通文明生态村,文通生态村位于长丰镇西部,与兴隆接壤,村庄距兴隆旅游区仅3.5公里。

1.2.2建设内容

本项目为绿化宝岛建设项目示范点,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一)旺达实业有限公司果园

1、内容。

建设园路及园路两侧绿化。

2、规模。

路长约3公里13500平方,绿化面积约3000平方。

(二)墟镇公园绿化

1、内容。

提升现有景观绿化,主要增彩、增景。

2、规模。

绿化面积约13000平方米。

(三)文通文明生态村

1、内容。

提升现有景观绿化,主要增彩、增景。

2、规模。

全村6500平方米的绿化、美化。

1.2.3区位及交通条件

XX市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沿海,东经110.39°北纬18.8°,东濒南海,西毗琼中,南邻陵水,北与琼海接壤。

南距三亚市112公里,北离海口市139公里,处于东线高速公路中部。

项目围绕城乡规划区建设,城乡总体规划及城乡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制定,保证了本项目的顺利建设。

1.2.4项目实施进度

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程序进行,为便于对项目建设的管理,方便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期安排为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

1.2.5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果园建设园路约3公里、13500平方及绿化面积约3000平方。

每平方造价140元,计划投资约200万元;

墟镇公园绿化提升现有景观绿化,主要增彩、增景,面积13000平方米,每平方造价约46元,计划投资60万元;

长丰镇边肚村委会文通村文明生态村,提升现有景观绿化,主要增彩、增景,面积6500平方米,每平方造价约46元,计划投资30万元,

3个示范点共计划投资290万元。

1.3结论

该项目建成后将使旺达实业有限公司果园、墟镇公园和文通文明生态村村庄的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环境得到美化,生态得到保护,经济收入得到提高等,是一项惠民工程。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城乡绿化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

因此,包括道路绿化在内的环境建设也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和发展活力。

城乡绿化建设是在对现状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乡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乡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吸收国内外城乡绿地规划和建设的先进理念,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区中各类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乡各类绿地建设,达到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乡园林绿化也是一项城市公益性建设。

它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美化城乡;对改善投资、带动城乡经济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乡绿化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了本次绿化宝岛建设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通过大力发展城乡绿化工作,能够大大提高城乡的品位和档次,树立良好的城乡形象,增强城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聚集人才、聚集资金、聚集技术、聚集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提升城乡综合竞争力,极大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2)城乡绿化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注重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态文明。

加强城乡绿化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城乡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3)城乡绿化,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

通过城乡绿化,着力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项目建设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通过创建城乡绿化,提高居民的生存环境,提升城乡的品位,树立良好的城乡形象,促进修武县的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效益:

除了间接促进XX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外,还可

以为招商引资创造极佳条件,拉动XX市经济发展,另外可以带到周边地价的上涨。

生态效益:

城乡绿化作为城乡生态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力发展绿化,使XX市的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

项目建设地点选址:

1、XX市长丰镇文通村

2、XX市兴隆广场墟镇公园

3、XX市礼纪镇旺达实业有限公司果园生产基地

3.1.2自然资源状况

本项目位于XX市,XX市,是一个“四时常花,长夏无冬”的地方,气候条件特殊。

XX市气候属于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2℃一26℃之间,一月份,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仍在19℃以上;最热的七月平均温度在28℃一32℃之间。

年均降水1600毫米以上,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为充沛,时见暴雨出现,也常有台风侵袭。

终年常绿;四时花开,一年四季皆宜旅游。

7月份是最高气温的月份但平均温度只有28.4℃,由于海风吹拂,并无十分闷热的灼人之感;1月份是最冷月份,但平均气温为17.2℃,更是温暖如春。

XX市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毫米左右,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为充沛,时见暴雨出现,也常有台风侵袭。

XX市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

XX市年太阳总辐射量约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

日照时数按地区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区最少;按季节分,依夏、春、秋、冬顺序,从多到少。

3.1.3社会经济状况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总体经济呈良好发展势头。

初步测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4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22亿元,增长11.5%,拉动GDP增长5.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6亿元,增长17.4%,拉动GDP增长2.5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4.84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58亿元,增长11.8%,拉动GDP增长5.03个百分点。

3.2项目建设占地面积

XX市建设“绿化宝岛”项目,三个子项目一共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拟建果园路和造林绿化内容,其中园路面积13500平方米;绿化面积22500平方米。

 

第四章总体规划方案

4.1项目建设方针

因地制宜,将项目规划成为体现XX特色和引进新、奇、特项目相结合,突出生态农业的技术特征,形成一个融观光性、可参与性和具有乡土气息及农业文化内涵的自然、清新、质朴的城乡景观特点。

4.2设计目标

(1)景观目标:

强化城乡的景观特色,展现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城乡的景观面貌。

以路边绿地为主体,以道路绿地为框架,

形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方便群众,维护有力,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城乡景观。

(2)经济目标:

本项目的开发建设是万城乡繁荣的又一推动力,以绿化带的建设为契机,提升周边地块价值,带动周边多元景观,体现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种发扬传统文化、培育新文化的场所和氛围。

(3)社会目标:

结合各个地段的发展属性,完善城乡功能,使之成为设施完善,适合于各种市民活动的城乡公共空间。

(4)文化目标:

塑造多元景观,体现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种发扬传统文化、培育新文化的场所和氛围。

(5)生态目标:

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充实城乡的绿化资源,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4.3规划理念

规划理念可以概括为:

功能多元化、绿带生态化和景观本土化。

4.4.1功能多元化

道路绿化建设以生态种植为主,应充分考虑远期建设的布局而趋向于有序化。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绿地进行了划分,以满足进行不同活动的空间需求;根据地理位置考虑服务全县居民及外来旅游者。

如此一来,形成层级明确、功能符合的场地系统。

4.4.2绿地生态化

优先考虑保护和建设几个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作为物种生存和水源涵养所必需的自然栖息环境,这些斑块设置需有足够宽度和一定数目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

在规划范围内建设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

通过景观空间结构的调整,使各类斑块大集中,小分散,通过确立景观的异质性来

实现生态保护,以达到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扩展视觉多样性的目的。

4.4.3景观本土化

景观本土化有着两方面的含义:

一、植物景观的本土化:

即“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的植物配置原则,充分考虑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各自不同的景观表现方式,通过巧妙的乔灌搭配、色彩组合,结合景观规划的合理布局,达到“四季景观丰富、相互适生共存”的良好生态景界。

以最少的投资,尽快达到最佳的生态防护及景观效果。

二、硬质景观艺术的本土化:

以现代景观设计语言,体现XX古老、悠远且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使之成为一个既现代又充满文化内涵的、具有生命力的城乡开放空间,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城乡景观,就成为本次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之一。

设计中将充分利用XX市的元素,对属于这片土地的、有历史价值的、有纪念意义的地上物进行保留,并从景观特质和风景资源的视角出发,有选择地赋予其新的景观和功能属性,通过再生设计使景观得

以再生,创造出特有的地域情节,延续地域性文脉精神。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5.1总体建设方案

5.1.1功能定位

建造优良的城乡绿化体系、营造优良的娱乐、休息、学习环境,服务生态人居环境的营造,建设节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是我们此次建设项目的功能定位。

5.2建设范围

建设“绿化宝岛”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90万元,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拟建果园路和造林绿化内容,其中园路面积13500平方米;绿化面积22500平方米。

5.3指导思想与原则

树种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绿地系统规划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树种规划可展现城乡的现代景观及独

特乡土风情,塑造一个城乡的个性与特色。

同时通过合理的乔、灌、草比例搭配,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可提高绿地抗污染、滞尘、降噪,特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实现良好的城乡生态效益。

1、适地适树原则

优先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的树种。

对现在生长良好的树种应给予保留。

大部分城乡土地已不在是自然地貌,自然壤土,立地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对于已经适应并且表现良好的树种不要轻易更换。

2、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经长期栽培,在本地区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满足城乡绿化对物种多样性的要求,实现地带性景观与开放型城乡的和谐统一。

3、景观多样性原则

充分开发园林植物形、姿、色等观赏特性,构筑丰富多姿、色彩灿烂的观赏多样性,扩大观花、观叶、观形、遮荫树种的应用范围,为省级园林宜居城乡建设打好基础。

4、生态经济原则

与环保模范城乡建设同步,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兼顾经济效益。

5、生物多样性原则

扩大物种、基因资源的利用,提高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丰富园林植物变种、变型、生态型、生活型等,乔、灌、藤、草本植物综合利用,比例合理。

5.4技术指标

1、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为2:

8;

2、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为(3~4):

(6~7);

3、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为(8.0~8.5):

(1.5~2);

4、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为(7~8):

(3~2);

5、乔木与灌木比例按各类绿地而异;乔木、灌木、地被(草皮)比例为4:

4:

2;(注:

这里指的是乔木覆盖面积、灌木覆盖面积、非林下地被植物覆盖面积的比例。

6、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比例为4:

6。

海南省建设厅确定了椰子、槟榔、龙眼、芒果、油棕、白兰、樟树、木棉、凤凰等65个树种为海南省城镇行道树常用树种。

而灌木的品种主要是一下几种:

剑麻、大红花、三角梅、丝兰、草海桐等。

5.5建设内容

5.5.1规划设计方案

1、旺达实业有限公司果园

内容:

建设园路及园路两侧绿化

 一、园路

  1、沥青混凝土路基层

  沥青路面基层为两层,结构层厚度为30cm,下基层为1:

9石灰土10cm,上基层为1:

2:

7二灰砂砾20cm;满足沥青路面最小结构要求。

  2、水泥混凝土路基基层

  水泥混凝土路基层为一层,结构层厚度15cm,基层为1:

2:

7二灰砂栎;满足水泥路面最小结构要求。

3、景观路

景观路60×30×3花岗岩人行道块,0.5cm素水泥胶,

3cm1:

3干性水泥砂浆,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15cm厚6%水泥稳定石屑基层,压实土基。

  二、面层设计

  1、沥青路面面层为为2层,下面层为4cm沥青碎石,上面层为4cm中砾石沥青混凝土,设计弯沉值为0.15mm,满足路面结构的要求。

2、水泥路面设计厚28cm水泥混凝土面层标号为C30,设计抗折强度4.5MPa,结构设计满足结构要求。

二、绿化

果园道路两侧种植优质品种芒果,果树之间的距离在2m。

以优质芒果品种的展示等为设计语言,突出果园的气氛。

游客可在园内现场品尝、采摘各种时令水果。

不仅享受到收获的喜悦设置品种简介,让游人大开眼界的同时又可以了解田园文化。

在一些小地方增加有情趣的小品和布景,让游人在简洁、明快的氛围中感受温馨、宜人的观光采摘园环境。

2、墟镇公园绿化

内容:

提升现有景观绿化,主要增彩、增景。

一.设计构思

公园占地约13000平方米,坐落于广场,我们将其定性

为小游园性质的公共绿地,总体构思如下:

公园厕所等不良构筑物采用绿化进行屏蔽,面向道路岔口方向设计开放空间,以诱导景观视线入园。

步移景异、花色多彩——植物配植疏密有致,形成的绿化空间开合相间;绿化品种丰富多彩,注重季相时序的交替变化,考虑草皮色彩相对较为单调,绿化设计中采用了椰子、槟榔等地被植物加以改善

公园的各个出入口布置了些许草坪置石,植物配植也细加斟酌,突出入口特征。

二.分区布置与绿化配植特色

背景绿化

为遮蔽公园的不良建筑物,栽种了椰子、槟榔等常绿大灌木,结合大红花、三等落叶树种,密植组合成背景林。

移步换景的绿化布置

公园的不同区域配植了不同的植物品种,基调树种为椰子和槟榔。

沿园路步行,可依次观赏到椰子、槟榔、大红花、三角梅等绿化景观。

出入口绿化布置

在主入口一侧设计有景观石,上面可题写园名,主要植物配植了象征迎接游客的油棕及白兰。

出入口布置有对景作用的独立峰,高度控制在1.5~1.8米左右。

两侧栽种了木棉与凤凰。

槟榔、油棕、白兰椰子:

每两树之间的距离为2m。

大红花、三角梅、凤凰、木棉:

每两棵之间的距离为0.5m。

三.绿化照明与灌溉

绿化照明采用造型优美的低矮草坪灯,均匀布置于公园各处;绿化灌溉在公园布置若干处自来水龙

3、文通文明生态村

内容:

提升现有景观绿化,主要增彩、增景。

生态村占地约6500平方米,坐落于长丰镇,我们将其定性

为村庄性质的公共绿地,总体构思如下:

生态村两侧种植槟榔,步移景异、花色多彩——植物配植疏密有致,形成的绿化空间开合相间;绿化品种丰富多彩,注重季相时序的交替变化,考虑草皮色彩相对较为单调,绿化设计中采用了椰子、槟榔等地被植物加以改善

村庄的各个出入口布置了些许草坪置石,植物配植也细加斟酌,突出入口特征。

移步换景的绿化布置

公园的不同区域配植了不同的植物品种,基调树种为椰子和槟榔。

沿园路步行,可依次观赏到椰子、槟榔、大红花、三角梅等绿化景观。

出入口绿化布置

出入口布置有对景作用的独立峰,高度控制在1.6~1.9米左右。

两侧栽种了剑麻与草海桐。

槟榔、椰子:

每两树之间的距离为2m。

剑麻、草海桐:

每两棵之间的距离为0.5m。

5.5.2水电设施工程

1、给排水工程

(1)设计范围

绿地内的管理服务设施、绿化、等给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

(2)设计原则

本设计对水源和供排水系统只进行控制性布置,管线敷设仅为沿道路布置的干管系统,并向功能区留出接口。

(3)供水工程

水源:

市政自来水管网,可以作为生活用水的水源;渠水及二次水可以作为绿化用水的水源。

绿化用水供水方案:

采用移动式抽水泵提水,塑胶软管浇灌。

供水管径为φ200,长1500米。

(4)排水工程

绿化带内建筑物的污水排放与场地雨水采用雨污分流体制,在隐蔽处设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以节约用水。

雨水排放采用绿地自然排放形式,经地表自流后排入加大管径后的外侧道路排水系统,屋面的雨水采用无组织排水。

2、电力系统

(1)电力系统主要使用在绿地系统景观照明、建筑设施照明及设施用电、绿地灌溉系统用电等。

(2)供电系统设置

电源由市政供电线路提供,电源由各绿地管理服务处引出,设低压照明专用配电箱,以低压方式向各用电点供电,线路采用埋地电缆。

管理服务设施和厕所等均为荧光照明。

室外照明灯具采用与绿化带氛围相协调的灯具。

(3)弱电设计

绿地内设置广播系统,主要播放背景音乐或事项通知。

播放设备充分考虑景观性与安全性结合的原则进行设置,可以采用隐蔽式设置与照明设备或其它公用设施、景观设施、建筑小品之中。

扬声器功率的选择、位置的选择和系统的控制按规定的要求设计。

5.5.3标志设施

为打造安全、舒适、规范的绿化带景区,本项目应设置足够的标志设施。

包括指示牌、警示牌和标识牌、介绍牌等。

路标及各种警示和提示标志沿道路设置,根据环境条件可采用不同的材质设置。

 

第六章环境保护

6.1环境保护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国务院颁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2环境保护建设目标

该项目的绿化建设,对于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形象、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市民对城乡的满意率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化建设更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区绿化建设,是保护城乡生物多样性的有力手段、为城乡引进驯化物种提供的独特的环境优势,使绿化覆盖率及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都显著增加,更进一步地向园林城乡的目前靠拢。

绿化是城市的肺,工程的建设将极大的提高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6.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项目对环境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本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如下方面考虑:

1、施工期的对环境影响

工人安全事故,传染性疾病公害,简陋施工住房带来的公害,有害材料的遗漏,溢出的气体污染物(包括粉尘),噪声与振动,破坏现有公用基础设施,破坏现有交通秩序。

2、营运期的对环境影响

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源为临近道路产生的汽车尾气污染和游人带来的固体废弃物、水质污染、空气影响、噪声污染等。

6.4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污染特征,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6.4.1施工期治理措施

1、噪声与振动

工程施工中将使用的施工机械包括大型挖土机、空压机、混凝土搅拌机等高噪声机械,在土方、基础结构等施工阶段各类机械单独或共同作业时产生的噪声与振动影响不容忽视。

应采取以下措施:

施工场地布局合理,相对集中固定施工机械并远离环境敏感点;

对噪声震动固定设备采用固定或移动式隔振降噪处理;

避免现场混凝土搅拌作业,采用新技术缩短连续浇灌作业时间;

尽可能避免高噪声震动设备同时作业;

保障施工场地交通畅通,减缓运输作业引起的噪声影响;

施工现场严格管理,加强环境监理,保障执行环境管理规定;

加强宣传特别是对现场周边居民,使其充分理解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做好相应的环境补偿工作。

2、扬尘

有效围挡施工现场;

工程弃土临时堆放、运输、运输过程应尽量封闭进行;

避免道路遗撒,对干燥的弃土定时喷水;

所有土石建筑材料避免露天堆放,混凝土搅拌作业尽量在固定地点封闭进行。

3、地表、地下水

施工期间废水来自施工作业和作业人员的生活污水,为减缓环境影响应采取下述措施:

施工排水尽可能纳入城市下水系统;

施工排水通道经常清淤、降低废水浊度并在排放孔放置隔栅;

加强管理,严禁污水乱排乱放,避免影响道路环境。

4、电磁辐射

施工期间运输车辆及焊接等作业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电磁辐射影响,特别对电视、通讯信号产生影响,因此应采取临时屏蔽阻断干扰。

6.5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本工程对区域经济及生态环境来说均为有益无害的项目,对加强区域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对涵养地下水源、改善城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工程建设以土石方为主,不产生有毒有害物体,不会影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就环境方面而言,不存在影响工程兴建的制约因素。

至于施工期产生的噪音、空气污染和少量的水土流失等不利影响,都可通过一定措施得以控制和减少,并且都会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

工程全面实施后,该处的环境将得到根本的改善,项目区及周边将成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生态平衡的无污染区,成为游客观光、休闲渡假的理想场所。

对提高整个城乡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

因而,本项目的实施,对周边环境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利,大于弊。

 

第七章消防、安全与卫生

7.1消防

绿化带内林木较多,因此需重视防火工作,完善消防硬件建设,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1、本项目应加强防火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设立醒目的防火标志和注意事项,以引起人们的消立健全防火组织,制定防火管理措施和防火责任制,杜绝火灾的发防警觉。

2、供电设备安装规范,绝缘良好,并定期检查、维修,电缆、电线尽可能在地下埋设。

7.2安全与卫生

1、本项目在施工期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执行,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

2、在地形、建筑设计中,各种游人集中场所容易发生跌落、淹溺等人身事故的地段,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1.0m处,均设置安全防护性护栏。

护拦设施必须坚固耐久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电力线路的照明线路宜埋地敷设,公共场所的配电箱应加锁,并宜设在非游览地段,景观灯接线盒外罩应考虑防护措施。

3、“三废”处理必须与建筑同时设计,不得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

绿化带排放的污水应接入城市污水系统,不得在地表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河湖水体或渗入地下。

4、项目运营期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要齐全、完好。

危险地带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和显著的标志。

5、建立完善紧急救援体系,制定相应的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落实到人,确保突发事件处理及时、妥当。

6、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定期、定时进行安全巡视,防范和杜绝不安全隐患,确保园区内治安秩序稳定有序。

要按照绿化带游客的合理容量,严格控制游人量,维护正常的游览秩序,确保游人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八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