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新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897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新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新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新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新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新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新闻.docx

《区域经济新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新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经济新闻.docx

区域经济新闻

山东青岛金融流动资金50%投向西海岸

2012-03-2716:

56

导语:

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张大勇表示,青岛市金融系统中,流动资金50%在西海岸。

经济观察网记者庞丽静本网记者从正在召开的青岛市人代会上获悉,作为青岛市重点战略规划之一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日前已经启动,管委会驻地将设在核心区内的朝阳山附近。

核心区建设将于今年上半年启动。

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张大勇表示,青岛市金融系统中,流动资金50%在西海岸。

西海岸经济新区包括黄岛区、胶南市两个行政区的全部区域,其中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目前常住人口139万。

2011年新区生产总值1805亿元,工业总产值5196亿元,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15亿美元。

   

日前,胶南市104个大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556亿元。

这些大项目中,产业项目88个,计划总投资486亿元。

产业项目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利税76亿元,提供4万个工作岗位。

这次开工的项目中,蓝色经济项目共有69个,总投资399.7亿元。

民生社会事业类项目8个,总投资42.4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8个,总投资28.3亿元。

据了解,胶南此次集中开工的104个项目,是历年来开工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项目质量最好的一次。

涉及到蓝色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社会民生、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

中西部地区最大外资项目落户西安

计划总投资200亿美元

2012-03-2321:

10

导语:

苹果iPhone4S和iPad2所使用的A5处理器,由三星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工厂生产,在不久以后,像这样的高端订单可能将直接下往西安。

经济观察网记者张延龙 苹果iPhone4S和iPad2所使用的A5处理器,由三星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工厂生产,在不久以后,像这样的高端订单可能将直接下往西安。

3月22日,三星电子宣布,拟在西安高新区建设的新闪存芯片项目。

据悉,项目将采用世界最领先的技术,包括存储器研发和生产工厂,第一步投资70亿美元,计划2013年底投产,计划总投资约200亿美元。

这也将是历史上,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一笔外资项目。

据悉,今年年初,三星在中国投资建厂得到了韩国政府的审批,此后,国内大量一线城市均加入了争夺此项目的行业,最终西安脱颖而出。

目前在存储器领域,三星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逾四成,在DRAM及储存型快闪存储器(NandFlash)二大关键存储器,且掌握技术领先和经济规模的优势。

此前,由于担心技术外泄,三星一直没有在本土之外建立存储芯片工厂,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三边投资协定协商过程中,韩国方面强调,“其优先考虑的是知识产权保护,随着韩国在中国建立的工厂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这一点变得日益重要。

新华网报道称,目前西安40多所高校设有电子信息学科,电子信息领域科研院所50余家,信息技术类企业,600余家。

三星项目选址西安,进一步凸显了西安城市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近年来,随着西安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及高端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在西安设立了130多家企业或办事机构。

西安当地官员透露,在几年前,Intel项目落地的最终抉择中,西安惜败成都,原因在于当时生态环境指标落后。

此后,当地对生态治理尤为重视,并在去年主办了2011西安世园会,开始以全新的人文、生态形象示人。

他说,“这种体量、含量的项目,不需要看产业链环境,它本身就可以形成产业链。

首届晋商大会敲定,山西拟招商万亿元

2012-03-2207:

59

导语:

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聂春玉介绍说,晋商大会旨在搭建海内外晋商的联系平台,引进一批能够有效带动山西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和好项目,目的是让全球晋商来山西投资。

 

经济观察网记者宋馥李 “现在,是投资山西最好的时机,很多重点项目是省长在抓,定期召开会议落实项目进展。

”山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投资促进局局长乔亮生对台下的100多位山西籍企业家说。

3月21日,山西省2012招商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同时正式宣布,首届世界晋商大会将在8月份举办。

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聂春玉介绍说,晋商大会旨在搭建海内外晋商的联系平台,引进一批能够有效带动山西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和好项目,目的是让全球晋商来山西投资。

《2012年山西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显示,此次山西省共推出农业、工业、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业旅游业等920个重点项目,项目总金额1.3万亿,拟引资额9000多亿元。

首届世界晋商大会,由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全国工商联、全国侨联等单位共同主办,规格堪称历史之最。

而山西省一位负责人也毫不讳言,晋商大会,就是为“招商”而开,大会明确了“千名晋商精英参会、万亿招商引资签约”的目标,力争邀请到世界上著名的晋商代表出席,力促山西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

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山西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使山西在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税费优惠、简化审批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政策倾斜。

而山西,也大力推进转型跨越,谋求产业转型,改变产业畸形发展的现状。

山西省副省长郭迎光也介绍说,山西具有了综改区先行先试的权力,这将成为山西招商引资的巨大优势。

他呼吁晋商要抓住机遇投资山西。

苏州打造“新凤巢”工业园模式同城输出

2012-03-2109:

31

导语:

苏相合作区将实现两区的资源共享,并主要发挥苏州工业园区的资源、品牌效应。

苏州市已此给予“前所未有”的政策,其“审批权限”也将延伸到此

经济观察网记者启越3月20日下午,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在京举行“典型江南非常新城”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投资说明会,重点推介苏相合作区投资环境及其发展潜力。

此次投资说明会上,相城区共签约18个项目,总投资达126.03亿元。

其中,16个项目涉及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2个为研发机构。

18个项目中,包括海笛科、多尼光电、东和光电、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以及同兴财富在内的5个项目成功落户苏相合作区。

以LED芯片为主导产业的海笛科科技投资总额达10亿元,以节能灯具为主导产业的多尼光电总投资达8亿元。

相城,这个苏州最年轻的新建城区,于2001年2月苏州行政区划调整中诞生。

11年来,85万相城人在4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白手起家,创业创新,以相融于古今、相谐于内外的气度,创造出了“众志成城”的奋斗业绩。

相城已成为苏州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区域之一。

独拥阳澄湖三分之二水域的相城区水网密布,是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江南”。

而苏相合作区的诞生,开创了苏州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为这座“非常新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苏相合作区,是苏州以亚洲顶级开发区——苏州工业园为范本,突破行政区域,输出成功经验,探索开发区整合资源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此次投资说明会的成功举办,将有力助推相城区域经济的后发崛起。

2012年1月11日,苏州突破行政区划,促成苏州工业园区与苏州北部的开发中心相城区,合作共建经济开发区。

按照苏州的规划蓝图,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将复制多年来作为世界级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累积的发展经验,“再造一个新园区”。

当日,相城区委书记曹后灵在苏相合作区投资说明会上介绍称,苏相合作开发区以漕湖产业园为轴心,总面积为47.8平方公里,将着力打造一个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以居住和商业设施相配套,人流、物流、商流活跃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经济开发区。

“园区、相城‘跨区合作、联动开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既把园区多年来形成的品牌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和体制优势放大到周边地区,又把相城区相对宽松的资源腹地优势转化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后发优势。

这种开发的模式,无论是从总体规划、政策还是开发经验等各方面,都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突破了以往扩建或者经济层面上的共建,或可成为未来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一种全新借鉴样本。

据悉,苏州工业园区和相城区两区首次跨区合作的经济开发区,不仅为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空间,为众多高精尖项目提供“新凤巢”,也是苏州未来战略发展的全新步伐。

苏相合作区将实现两区的资源共享,并主要发挥苏州工业园区的资源、品牌效应。

苏州市已此给予“前所未有”的政策,其“审批权限”也将延伸到此。

据介绍,苏相合作区目前正在完善载体功能建设,“九通一平”已基本到位。

启动以来,此间已经累计接待客商考察近50批次,涉及25个项目,园区招商局、CSSD招商部、娄葑、唯亭、胜浦招商中心及创投集团、物流中心、重建公司、邻里中心等先后主动到苏相合作区进行项目对接。

西部首个跨省级新增长带: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率先亮相

2012-03-2313:

35

导语:

这是中央按照“三四五”原则在西部布局的经济区中,在完成对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三大定位于全国增长极的经济区布局后,第一个亮相的“四”一级跨省经济区规划。

经济观察网记者张延龙 筹划近4年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3月18日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实验区第四次联席会议宣称,该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

该规划赋予了陕甘宁革命老区五个战略定位:

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

这是中央按照“三四五”原则在西部布局的经济区中,在完成对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三大定位于全国增长极的经济区布局后,第一个亮相的“四”一级跨省经济区规划。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西部大开发总思路课题主持人张宝通说,陕甘宁革命老区规划,是“四”一级的跨省级规划中,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批复的经济区规划。

目前,包括呼包银、天山北坡等经济区规划,也已经在编制中。

在日前刚刚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列出了对西部地区经济区的布局,基本上是按照了“三”、“四”、“五”的原则——

“三”指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包括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

“四”指跨省级西部地区的新经济增长带,包括呼包银、天山北坡、兰西格、陕甘宁等经济区;

“五”指省域经济增长点,包括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

《规划》涉及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三省(区)的延安、榆林、铜川、庆阳、平凉、吴忠、固原、中卫等8个地级市,以及陕西富平、旬邑,甘肃会宁,宁夏灵武等9个县(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多万人。

《规划》提出,到2015年,该地区国家能源基地初步建成,农产品加工业、红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到2020年,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基本完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等远景目标。

但地方官员更希望,过去资源开发利益分配过度向央企倾斜的格局,能够通过规划的落实有所改观,“利益向当地政府倾斜,向当地人民倾斜”。

一位庆阳市发改委官员说,更希望改变现有的分配体制,“如果不是因为现行的分配体制,凭借我们这里的资源优势,根本不可能是现在的样子”。

 

鲁皖申请加入中原经济区大扩容

来源: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2-03-2316:

02  

中原经济区的政策是香饽饽,谁都想分杯羹。

  本报记者刘永河南郑州报道

  中原经济区的政策是香饽饽,谁都想分杯羹。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包括安徽省省长李斌在内的安徽省代表、委员们都提出议案或提案,建议要在皖北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并提出争取将皖北发展纳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不仅安徽皖北,河南周边十几个省市近期都纷纷向中央申请希望将更多的区域纳入到中原经济区规划中。

早前规划中涵盖的28个城市,最终或将扩容至44个。

  各地政府积极参与心态的背后,是希望享受到国家给予中原经济区的许多优惠政策,以更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原“野心”

  今年安徽省两会上,李斌在作《201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及,“安徽省要争取将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等市县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努力把皖北打造成亮丽的‘皖北明珠’”。

  而山东也不甘落后,早在2011年12月5日,聊城市委、市政府就向山东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申请国家批准聊城享受中原经济区政策待遇的请示》。

这一举动引起了效仿效应。

在之后的3个星期内,山东省的菏泽、济宁、枣庄3市也对纳入中原经济区统筹规划跃跃欲试。

希望享受中原经济区政策待遇。

  山东方面认为,聊城在经济基础、社会发展、产业特色等方面,与河南、河北等中部省份相近,面临的矛盾、需要解决的问题差不多。

而且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与河北的邯郸、邢台以及河南的濮阳相邻,符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关于中原经济区的定位。

  山东省人大代表李恩芳、刘继军表示,如果能争取将聊城纳入中原经济区,享受国家的政策扶持,不仅能够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还有利于山东开拓中西部市场。

  不止安徽和山东、河北、山西、江苏等周边省份也纷纷向国家发改委递交申请,希望将更多区域纳入中原经济区范畴。

截至目前,十几个申请加入到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城市名单和资料放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决策台上。

扩容的趋势不仅体现在一些省份将更多的区域纳入到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来,也体现在既有的在中原经济区规划内的城市希望借助中原经济区谋取更大发展的“野心”。

  河北邯郸市发改委一位人士表示,今年邯郸市将在积极对接“大中原经济区”的基础上,将邯郸市列入与郑州并列的“双核心”之一。

邯郸打造“大中原”边缘中心的底气来自地处四省交界区位优势,以及迅猛发展的优势。

  中原经济区“扩容”迹象最早显露在2011年12月20日,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出席当天的一个会议上透露,周边其他省份已经有十几个市向国家发改委打报告,要求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

其中,安徽省就有7个之多,此外还包括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和湖北等省。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表示,诸多城市争相加入中原经济区,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国家发改委将根据区域科学发展和管理规范的需要,最后做一个取舍,主持做一个系统的规划。

  扩容背后

  虽然各地市能否加入到中原经济区还是个大大的问号,但安徽境内媒体已经开始大篇幅表达美好的憧憬:

“中原经济区规划的确立为皖北的发展开启了一扇窗口”。

  在希望加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省份中,安徽的诉求最为强烈,直接提出将整个皖北纳入进来。

而在之前河南省方面提出的中原经济区规划里,涉及的28个城市中,安徽省的蚌埠、淮北、阜阳三市也在其列。

  皖北区域国土面积约占安徽省的1/3,总人口约占安徽省的一半。

但是皖北地区发展严重滞后,至今未有一个“千亿城市”出现。

即便是在苏北排名最末的宿迁及鲁南最后一位的菏泽,也比皖北任何一个地市的经济总量都要高。

不仅如此,宿迁与菏泽的经济增速也都超过皖北振兴重点扶持对象的阜阳、宿州、亳州。

  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程必定告诉记者,皖北地区是安徽发展的谷底,皖北的崛起事关安徽全局。

最终安徽的期望是以多种政策达成“叠加效应”——凡是有利于安徽发展的政策,安徽尽可能的吸收利用一下。

——安徽申请加入中原经济区只是为“占便宜”做出的诸多努力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安徽还积极联系沿海地区。

 安徽的经济发展路径上一直提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然而这个提法在最近被更改。

安徽与河南一样,也表示要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化“三化协调”发展。

程必定说,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原经济区。

  对安徽来讲,能够将皖北纳入到中原经济区规划,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自然对加快皖北地区发展,推进安徽省全面发展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安徽明确提出,争取将与河南接壤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等市县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之内。

  正因为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到安徽省发展全局,安徽省政府对皖北前所未有的重视。

安徽省新设立了一个“皖北办”的机构,正厅级编制,专门用以协调皖北地区各种事宜。

记者在近日致电皖北办,一位姓方的主任向记者表示,“争取将皖北纳入中原经济区”这个事情比较敏感,不方便对媒体透露相关细节,更多的情况在(安徽)省领导那里掌握。

  据了解,《指导意见》中的政策也是中央关于区域经济文件里最完整的一个,目前已知的、国家针对中原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已达到130多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这些政策出台后,各省才显露出加入中原经济区的意愿。

  前“区”之鉴

  在许多河南籍人士看来,缺少一个对其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使得河南无论是在中部地区内的发展竞争中,还是在全国经济运行中的省域经济的竞争中,都失去了一个战略支点。

  中原经济区概念提出伊始,河南境内对中原经济区涵盖周边安徽、山东、山西等多个省市的效果存有质疑:

河南省内诸如信阳、南阳等地市与外省接壤之处本身还属于欠发达地区,许多人的生活习俗和商贸往来与外省更紧密。

本身还“外流”,如何“吸纳”?

  从现在各省向河南靠拢的情况看来,这种质疑似乎已经不存在了。

中原经济区的提出,使得河南的地位得以凸显,也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但是各个省怀着现实利己主义的心态,争先恐后加入进来,摊大饼式的扩容会否影响中原经济区的效应,影响河南方面的利益呢?

张占仓认为,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比较紧密,中央依据这一地域的突出问题和资源,当地的比较优势而制定相应政策,有较高普适性。

张占仓说,中央给予中原经济区的许多政策并不是竞争性政策,这样对于加入到中原经济区的其他地方来说有利,对于河南则没有损害。

  如今炙手可热的中原经济区与当年的淮海经济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986年成立的淮海经济区原本由苏鲁豫皖四省十四个地、市组成,但周边各地在利益诱惑下,15年来扩容至涉及4省20个地市。

其中包括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也包括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

如今这个淮海经济区在各地新区建设的声浪中,渐渐变得虚拟化,淮海经济区内各个城市和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的必要性渐渐消逝。

  中原经济区之于淮海经济区,虽然一个是由中央政府主导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经济区划体,一个是多个城市为了打破当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自发组织的经济协作体。

但在程必定看来,如果各个省份怀着现实利己主义的“扩容”热情,也不排除像淮海经济区一样,开始阶段由于政策的吸引,热情很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优势慢慢拉平。

  程必定警告说,“应避免拼盘式的经济区”。

他表示,应该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不能光凭热情。

对于兄弟省市的热情,河南方面表现的则很淡定。

卢展工说,“河南首先要按照区域经济的规律来谋划发展,把河南自身的事情做好,周边其他省份融入,我们也欢迎。

咸岳九一体化探路“中三角”合作机制

来源: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2-03-23

叶青表示,“咸岳九合作是‘中三角’的风向标,湘鄂赣三省联合能否成功首先要看三市的合作能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本报实习记者张家振记者郑光辉湖北武汉报道

  3月21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湖北省咸宁市区域发展和经济协作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声富处独家获悉,湖北咸宁、江西九江、湖南岳阳将于3月底4月初召开协调会议,并签订合作协议,以推进咸宁、九江、岳阳三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商贸市场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和社会服务一体化。

  咸宁、九江、岳阳同处鄂、赣、湘的交界地带,在“中三角”呼之欲出的背景下,咸宁率先提出实行“先行先试”,联络湖南岳阳、江西九江组成咸岳九“小三角”,成为“中三角”建设的先行区、探路者。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咸岳九合作是‘中三角’的风向标,湘鄂赣三省联合能否成功首先要看三市的合作能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咸岳九一体化

  按照咸宁市区域发展和经济协作局的日程安排,咸宁调研团近日分别奔赴九江、岳阳调研,主要是了解、沟通各方的诉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之后将“形成调研报告为市政府决策谏言,尽快推动三市合作进入实质阶段”。

  记者获悉,由咸宁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起草的咸岳九“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完成初稿,在征求两市意见后,该协议将在3月底4月初三市即将召开的协调会议上签订。

这个协议将是《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后的又一个跨省合作协议。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提交了《关于支持咸宁率先对接“中三角”打造咸岳九“小三角”》的建议,提出咸宁要向南、向东加快与岳阳、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与融合。

黄楚平在建议中指出,“中三角”应从小范围起步,率先启动咸岳九“小三角”建设,在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土地、财政、税收、信贷、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该区域的政策扶持。

 据记者了解,在2月8日、15日,咸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剑雄已率团先后赴九江、岳阳交流,就启动咸岳九“小三角”、建设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桥头堡”进行沟通。

在此基础上,咸宁分别与岳阳、九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交通设施为重点,以旅游合作为突破口共同构筑“金三角”合作格局。

  咸宁的设想已经得到岳阳和九江的积极呼应,三市计划从旅游、交通等“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最容易突破且易见成效”的领域入手探路“中三角”合作模式。

  咸宁为何热情如此高涨?

参与调研的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告诉记者,从湖北省情来看,湖北与江西、湖南毗邻地区恰恰是发展比较慢的地方,这就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湖北更加重视边界地区的发展;咸宁与岳阳、九江相比,实力偏弱、话语权较低,迫切需要与周边城市联动,拓宽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2011年咸宁GDP为652亿元,而岳阳、九江达到1899.5亿元、1032.06亿元。

“岳阳、九江工业基础好,重化工相对发达,咸宁旅游业、清洁能源、低碳产业来势迅猛,‘小三角’产业互补,完全可以实现错位发展,资源共享,取长补短。

”秦尊文表示,位于湘鄂赣毗邻地区的咸宁、岳阳、九江三市在各省城市群中都属于边缘城市,共推“小三角”建设有助于占位“中三角”中心地带。

这是三市特别是咸宁积极性高涨的原因。

  “中三角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为小范围的跨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探路空间。

”叶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三省交界区域进行跨省合作试点,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等相互延伸,形成联系紧密的经济带。

  “五个一体化”

王声富透露,未来咸岳九合作的重点就是推进“五个一体化”,即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商贸市场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和社会服务一体化。

在框架协议统领下,未来咸岳九将逐步实现交通、旅游、物流、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对接,“一些具体的合作模式还在商讨,在三市签订合作协议之后会取得一些突破”。

锦州港将成欧亚大陆新通道出海口

来源: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2-03-23

从蒙古国的乔巴山经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至辽宁锦州港,铁路通道全长约1173公里。

  本报记者李慧敏辽宁锦州报道

  从蒙古国的乔巴山经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至辽宁锦州港,铁路通道全长约1173公里,这个距离比乔巴山到大连港近900公里,比到天津近800公里。

  一条以辽宁锦州港为出海口,贯穿南北、连接欧亚大陆、打通中蒙俄最为便捷的铁路出海通道已轮廓显现。

  记者了解到,这条新通道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当中,2013年中国境内将全线贯通。

  通往蒙古国的能源港口

  “未来锦州港煤炭运输至少还有每年两亿吨的规划发展空间。

  位于辽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