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规范方案强条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857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规范方案强条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建筑设计规范方案强条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建筑设计规范方案强条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建筑设计规范方案强条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建筑设计规范方案强条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规范方案强条整理.docx

《建筑设计规范方案强条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规范方案强条整理.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设计规范方案强条整理.docx

建筑设计规范方案强条整理

2016年建筑规范强条审查要点

说明:

按众智《建筑专业规范大全》2016版顺序进行整理,只列常用规范强条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2012.01.01实施)

4场地和总平面

4.1.2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校园及校内建筑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控制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8高压电线、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严禁穿越或跨越学校校园;当在学校周边敷设时,安全防护距离及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

6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

6.2.24学生宿舍不得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8安全、通行与疏散

8.1.5临空窗台的高度不应低于0.90m。

8.1.6上人屋面、外廊、楼梯、平台、阳台等临空部位必须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必须牢固、安全,高度不应低于1.10m。

防护栏杆最薄弱处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kN/m。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2013.12.01实施)

4防水材料

4.1.2住宅室内防水工程不得使用溶剂型防水涂料。

5防水设计

5.2.1卫生间、浴室的楼、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门口应有阻止积水外溢的措施。

5.2.4排水立管不应穿越下层住户的居室;当厨房设有地漏时,地漏的排水支管不应穿过楼板进入下层住户的居室。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12.08.01实施)

5套内空间

5.1.1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

5.3.3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

5.4.4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5.5.2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局部净高的室内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5.5.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至少有1/2的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

5.6.2阳台栏杆设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

采取防坠落措施。

5.6.3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

5.8.1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设置防护设施。

6共用部分

6.1.1楼梯间、电梯厅等共用部分的外窗,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且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小于0.90m时,

应设置防护设施。

6.1.2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置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05m。

6.1.3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

低于1.10m。

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

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6.2.1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

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2十层及十层以上且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

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3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4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

6.2.5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3.1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

6.3.2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

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3.5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4.1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设置电梯:

    1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

    2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

超过16m时;

3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

超过16m时;

4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

的高度超过16m时。

6.4.7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

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的构

造措施。

6.5.2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下部的公共出入口,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6.6.1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1建筑入口;

    2入口平台;

    3候梯厅;

    4公共走道。

6.6.2住宅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

    2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6.6.2的规定;

3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m;

   4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

   5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的

护门板;

6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0.015m,并应以斜坡过渡。

6.6.3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七层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0m。

6.6.4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6.7.1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

6.9.1卧室、起居室(厅)、厨房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并不得降低各项指标要求。

6.9.6直通住宅单元的地下楼、电梯间入口处应设置乙级防火门,严禁利用楼、电梯间为地下车库进行自然通风。

6.10.1住宅建筑内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以及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

6.10.4住户的公共出入口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

7室内环境

7.1.1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7.1.3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7.1.5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7。

7.2.1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自然通风。

7.2.3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7.3.1卧室、起居室(厅)内噪声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昼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

    2夜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37dB;

    3起居室(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

7.3.2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隔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应大于45dB;

    2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tr)应大于51dB。

7.4.1住宅的屋面、地面、外墙、外窗应采取防止雨水和冰雪融化水侵入室内的措施。

7.4.2住宅的屋面和外墙的内表面在设计的室内温度、湿度条件下不应出现结露。

7.5.3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度应符合表7.5.3的规定。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2015.10.01实施)

3建筑与建筑热工

3.2.1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3.2.7甲类公共建筑的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权衡判断。

 

3.3.1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气候分区,甲类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3.3.1-1~表3.3.1-6的规定。

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权衡判断。

 

3.3.2乙类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3.3.2-1和表3.3.2-2的规定。

3.3.7当公共建筑入口大堂采用全玻幕墙时,全玻幕墙中非中空玻璃的面积不应超过同一立面透光面积(门窗和玻璃幕墙)的15%,且应按同一立面透光面积(含全玻幕墙面积)加权计算平均传热系数。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2014.05.01实施)

5建筑设计

5.2.1老年人卧室、起居室、休息室和亲情居室不应设置在地下、半地下,不应与电梯井道、有噪声振动的设备机房等贴邻布置。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2001.07.01实施)

3基地和总平面

3.0.2剧场基地应至少有一面临接城镇道路,或直接通向城市道路的空地。

5观众厅

5.3.1观众厅内走道的布局应与观众席片区容量相适应,与安全出口联系顺畅,宽度符合安全疏散计算要求。

5.3.5观众厅纵走道坡度大于1:

10时应做防滑处理,铺设的地毯等应为B1级材料,并有可靠的固定方式。

坡度大于1:

6时应做成高度不大于0.20m的台阶。

5.3.7楼座前排栏杆和楼层包厢栏杆高度不应遮挡视线,不应大于0.85m,并应采取措施保证人身安全,下部实心部分不得低于0.40m。

6舞台

6.7.2作用在主台和台唇台面上的结构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台面活荷载不应小于4.0kN/m2;

    2当有两层台仓时,在底层的楼板活荷载不应小于2.0kN/m2;

    3舞台面上设置的固定设施,应按实际荷载取用;

    4主台面上有车载转台等移动设施时,应按实际荷载计算。

6.7.4各种机械舞台台面的活荷载取值应按舞台工艺设计的实际荷载取用,不动时均不得小于4.0kN/m2,可动时不得小于2.0kN/m2。

6.7.8天桥的活荷载及垂直向上、向下荷载,均应根据工艺设计的实际荷载计算,但安装吊杆卷扬机或放置平衡重的天桥活荷载不应小于4.0kN/m2;其他不安装卷扬机或放置平衡重的各层天桥不应小于2.0kN/m2;仅作通行使用的后天桥其活荷载不应小于1.5kN/m2。

6.7.13面光桥的活荷载不应小于2.5kN/m2,灯架活荷载不应小于1.0kN/m。

6.7.14主台上部为安装各种悬吊设备的梁、牛腿、平台的荷载,应按舞台工艺设计所提供的实际荷载取用。

8防火设计

8.1.1甲等及乙等的大型、特大型剧场舞台台口应设防火幕。

超过800个座位的特等、甲等剧场及高层民用建筑中超过800个座位的剧场舞台台口宜设防火幕。

8.1.2舞台主台通向各处洞口均应设甲级防火门,或按本规范第8.3.2条规定设置水幕。

8.1.3舞台与后台部分的隔墙及舞台下部台仓的周围墙体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不燃烧体。

8.1.4舞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内的天桥、渡桥码头、平台板、栅顶应采用不燃烧体,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8.1.5变电间之高、低压配电室与舞台、侧台、后台相连时,必须设置面积不小于6m2的前室,并应设甲级防火门。

8.1.7观众厅吊顶内的吸声、隔热、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观众厅(包括乐池)的天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不应低于A1级,当采用B1级装修材料时应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8.4.1条规定。

8.1.8剧场检修马道应采用不燃材料。

8.1.9观众厅及舞台内的灯光控制室、面光桥及耳光室各界面构造均采用不燃材料。

8.1.10舞台上部屋顶或侧墙上应设置通风排烟设施。

当舞台高度小于12m时,可采用自然排烟,排烟窗的净面积不应小于主台地面面积的5%。

排烟窗应避免因锈蚀或冰冻而无法开启。

在设置自动开启装置的同时,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当舞台高度等于或大于12m时,应设机械排烟装置。

8.1.11舞台内严禁设置燃气加热装置,后台使用上述装置时,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并不应靠近服装室、道具间。

8.1.12当剧场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或毗连时,应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以防火墙隔开,并不得开门窗洞;当设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上下楼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8.2.2观众厅出口门、疏散外门及后台疏散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双扇门,净宽不小于1.40m,向疏散方向开启;

    2紧靠门不应设门槛,设置踏步应在1.40m以外;

    3严禁用推拉门、卷帘门、转门、折叠门、铁栅门;

    4宜采用自动门闩,门洞上方应设疏散指示标志。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J556-2006(2007.05.01实施)

4建筑设计

4.5.8办公建筑中的变配电所应避免与有酸、碱、粉尘、蒸汽、积水、噪声严重的场所毗邻,并不应直接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也不应直接设在厕所、浴室等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

4.5.13办公建筑中的锅炉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废渣和有害气体及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防火设计

5.0.2办公建筑的开放式、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2014.12.01实施)

4建筑设计

4.2.11大型和中型商场内连续排列的饮食店铺的灶台不应面向公共通道,并应设置机械排烟通风设施。

4.2.12大型和中型商场内连续排列的商铺的隔墙、吊顶等装修材料和构造,不得降低建筑设计对建筑构件及配件的耐火极限要求,并不得随意增加荷载。

4.3.3食品类商店仓储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商品的不同保存条件,应分设库房或在库房内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2各用房的地面、墙裙等均应为可冲洗的面层,并不得采用有毒和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涂料。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2009.04.01实施)

3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3.1.4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3.2.1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分为四级,各等级防水标准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3.2.3地下工程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按表3.2.3选定。

4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4.1.22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2013.04.01实施)

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4.0.4各朝向的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南、北向不应大于0.40;东、西向不应大于0.30。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5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当房间窗地面积比小于1/5时,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0。

4.0.6居住建筑的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0W/(m2·K),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40。

当设计建筑的天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7居住建筑屋顶和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4.0.7的规定。

当设计建筑的南、北外墙不符合表4.0.7的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8居住建筑外窗的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综合遮阳系数应符合表4.0.8-1和表4.0.8-2的规定。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表4.0.8-1和表4.0.8-2的规定时,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10居住建筑的东、西向外窗必须采取建筑外遮阳措施,建筑外遮阳系数SD不应大于0.8。

4.0.13外窗(包含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10%或外窗面积的45%。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2006.02.01实施)

4建筑设计

4.2.6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

4.5.3楼梯门、楼梯及走道总宽度应按每层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且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20m,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

4.5.5小学宿舍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楼梯扶手应采用竖向栏杆,且杆件间净宽不应大于0.11m。

楼梯井净宽不应大于0.20m。

4.5.6七层及七层以上宿舍或居室最高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大于21m时,应设置电梯。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2012.10.01实施)

3基本规定

3.0.5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确定防水等级,并应按相应等级进行防水设防;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屋面,应进行专项防水设计。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应符合表3.0.5的规定。

4屋面工程设计

4.5.1卷材、涂膜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符合表4.5.1的规定。

4.5.5每道卷材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5.5的规定。

4.5.6每道涂膜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5.6的规定。

4.5.7复合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5.7的规定。

4.9.1金属板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符合表4.9.1的规定。

注:

1当防水等级为Ⅰ级时,压型铝合金板基板厚度不应小于0.9mm;压型钢板基板厚度不应小于0.6mm;

  2当防水等级为Ⅰ级时,压型金属板应采用360°咬口锁边连接方式;

  3在I级屋面防水做法中,仅作压型金属板时,应符合《金属压型板应用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的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5.05.01实施)

5.民用建筑

5.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5.1.3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5.1.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一、二耐火等级建筑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和1.00h。

5.2总平面布局

5.2.2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2的规定,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除应符合本节外,尚应符合规范其他章的有关规定。

注:

1.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2.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3.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4.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5.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屋顶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本规范第6.5.3条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6.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定。

7.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5.2.6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本规范第3.4.5条、第3.5.3条、第4.2.1条和第5.2.2条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

 

5.3防火分区和层数

5.3.1除本规范外,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3.1的规定。

注:

1表中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局部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2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5.3.2建筑内设置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叠加计算后的建筑面积大于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时,应划分防火分区。

建筑内设置中庭时,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叠加计算后的建筑面积大于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周围连通空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采用防火玻璃墙时,其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采用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并应符合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与中庭相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高层建筑内部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

P.S.第263页,对于本规范允许采用敞开楼梯间的建筑,如5层或5层以下的教学建筑,普通办公建筑等,该敞开楼梯间可以不按上、下层相连接的开口考虑。

5.3.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商店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m2;

2设置在单层建筑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m2;

3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m2

5.3.5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商店,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楼板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m2的区域。

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采用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应能防止相邻区域的火灾蔓延和便于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