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741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docx

《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docx

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

2016年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

项目名称

杂交大豆种质资源创制及杂交种产业化开发

项目编号

201603D211101

研究意义

杂交大豆可增产15%以上,杂交种育成,将有效提高种植效益,对于调整大豆种植结构,带动产业链形成,提升我国大豆竞争力,减少大豆进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制约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单产低,生产成本高。

解决的途径是利用杂交优势,培育高产、优质的杂交品种。

目前杂交大豆育种的瓶颈问题,一是选配强优势杂交组合;二是杂交种繁育系数和异交结实率的有效提高;三是杂交种产业化技术体系的建立完善。

以上问题解决,山西有望成为黄淮海繁制种平台建设的主导区域。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一、主要内容

(一)特色种质资源创制。

1.“光敏”不育系创制,通过回交转育再选育3-4个光敏不育系;2.“三系”新型不育系挖掘,用半野生材料与核心亲本杂交,选出新型不育系;3.“三系”不育系转育,美国品种等优势材料转育不育系;4.“三系”恢复系创制,用ms2ms2等核不育材料通过轮回选择选育高异交率+高恢复力+高产恢复系。

(二)强优势组合创制。

1.细胞质不育三系体系拓展;2.光温敏不育两系体系建立;3.自然环境下50-100亩连块规模高效繁制种基地建设;4.强优势组合规模化测配;5.强优势组合比较试验;6.建立高产展示示范田。

(三)项目集成技术研究。

1.大豆种质资源广泛征集、分类、测交;2.创建大豆杂种优势类群;3.高配合力不育系群体改良及选育;4.强优势组合选配规律研究;5.细胞核隐性不育三系体系研发;6.杂交种、繁制种技术生态适应性研究;7.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二、关键技术

1.高异交率“三系”繁制种技术;

2.光温敏不育两系繁制种技术;

3.核不育轮回群体选育技术;

4.不育系转育技术;

5.创建杂种优势类群技术。

项目活动阶段

□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

□工程示范□首台套研制□关键零部件研制其他

创新点

1:

优势群构建为配置杂交种提供优良亲本。

一是用SSR等生物技术构建恢复系、不育系优势群。

二是用核不育材料作母本,自然授粉,轮回选择,构建优良亲本优势群。

2:

光敏两系育种卫保国1998年鉴定了光敏不育材料27年来并不断研发,重点项目实施深化“两系”育种,取得新的成绩。

3:

自然环境下50-100亩连块规模化高效繁制种基地建设繁制种基地建设实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建成一定规模可靠、稳定基地。

昆虫传粉的“繁制种技术”的应用是有条件的,通过野生传粉媒介迁徙技术等技术,培殖50-100亩连块规模化高效繁制种基地。

4:

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辅助选择,加速恢复系、保持系选育、不育系转育。

参考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1.育成强优势恢复系12-16个;

2.育成高配合力不育系20-25个;

3.选出高效传粉媒介3-5种;

4.“高异交繁制种技术”异交率比原来提高5-10%,达到85-95%,亩繁制种产量增加5-15公斤,达到75-95公斤;

5.育成强优势杂交大豆组合4-5个,力争育成2-3增产15%以上杂交种;

6.建立繁制种基地1000--1500亩,推广展示示范杂交大豆1万亩;7.发表论文3-5篇。

示范工程及研发平台与团队

(一)示范工程。

1.自然环境下6-8块50-100亩连块繁制种工程;2.放蜂条件下2-4块50-100亩连块繁制种工程;3.连块杂交种示范工程;4.600个大网室繁制种技术工程;5.200个小网室不育系转育工程。

(二)创新平台。

1.“三系”新型不育系挖掘平台;2.轮回选择群体平台。

预期效益

(一)技术效益。

1.深化“三系”、“两系”育种研究,突破“强优势组合”这一产业瓶颈,育成适合我国黄淮生态区增产15%以上组合2-3个,创造出中间材料;2.在技术方面,重点对现有技术优化升级及新技术研发,包括自然环境下50-100亩连块繁制种技术,形成新技术2-3项;3.产业化预期,随着增产15%以上强优势组合突破,产业化有望“十三五”实现。

(二)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特色杂种优势研究取得举世瞩目成绩彰显中国实力,“十三五”有望实现产业化,将是对大豆产业一次革命,对捍卫我国大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杂交大豆研究国际领先,超对照15%以上杂交组合育成,每亩增收100-200元。

申报单位条件

山西省境内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高校及有产业化能力的科研院所,承担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具有产学研合作基础;鼓励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

项目组成员应由行业知名度高度首席专家牵头,按项目技术需求进行人员组合,原则上应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鼓励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合作研究。

经费说明

政府将给予一定的研发资金资助或补助。

成果描述:

项目完成后,可育成强优势杂交大豆组合4-5个,杂交种增产15%以上。

较好地解决大豆异交结实率低,不育系繁育困难的世界性难题。

初步建立起全国第一个杂交大豆繁育、生产体系,促进大豆生产发生质的飞跃。

2016年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

项目名称

特色麦类杂粮产业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

项目编号

201603D211102

研究意义

本项目以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食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变特色麦类作物生产和增长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核心,围绕构建育种技术创新体系、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加工产业升级增效技术体系,配置创新链,开展育种技术创新、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产业链共性技术研究、传统与特色食品产业化、主食化与功能化、传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多领域协同攻关,通过产业集群、区域化布局,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引领支撑山西特色麦类产业做强做大,培育形成产区特色经济增长点,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完成“十三五”扶贫攻坚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构建特色麦类作物特异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平台,选育筛选高蛋白、高β-葡聚糖、低抗营养因子燕麦品种,高活性功能成分、大粒型易脱壳、极早熟荞麦加工专用品种,优质高产且适宜加工的藜麦品种。

2、开展燕麦、荞麦、藜麦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建成适应多种生态、多种加工需求的特色麦类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依托加工企业示范应用。

3、研究建立特色麦类原粮及深度加工产品评价技术标准与体系,为品种选育筛选及健康营养食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研究燕麦荞麦分层制粉技术,以及喷涂螯合、超高压、低温冷冻干燥、过热蒸汽灭菌灭酶等改性技术,提升麦片、面等传统加工产品档次;研发栲栳栳、腕托、凉粉等特色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装备等,形成产品工艺标准化规范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示范。

5、研究燕麦荞麦全谷物主食粉和低抗营养因子米类制品加工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示范应用,促进特色麦类主食制品功能化。

开展燕麦荞麦活性物质转化研究,开发健康调理食品和营养干预食品加工技术。

6、开展燕麦、荞麦麸皮等传统加工副产物为研究对象,熟化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开发功能食品配料和复配型速食营养糊/羹产品,同时开展荞麦皮壳的清洁生产技术及防潮、防虫、抑霉变处理与应用技术研究,实现产业化示范应用。

围绕燕麦深度加工产品的开发,主要解决以下关键技术问题:

(1)特色麦类作物高效育种技术

(2)特色麦类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3)加工特性与加工品质评价技术(4)高速气流超微粉碎技术(5)分层碾磨制粉技术(6)过热蒸汽灭菌灭酶技术(7)米饭及粥类产品非热加工抗老化技术(8)抗营养因子消除技术(9)燕麦纤维活化技术(10)超声波低温提取细胞破壁技术(11)低温胶体悬浮技术。

项目活动阶段

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

工程示范首台套研制关键零部件研制□其他

创新点

1、采用常规和非常规育种技术,创制特色麦类作物优异种质新材料,选育筛选符合市场流通及深加工要求的专用型新品种;

2、以技术标准化和增收、安全为目标,采用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模式,研究主要产区特色麦类作物营养成分积累与生态环境的相关规律,优化集成综合丰产栽培技术;

3、利用生物转化、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充分提高原粮营养活性成分,开发功能食品配料、健康调理食品、创新传统荞麦食品产业化技术,集成创新特色麦类资源产业化发展新途径;

4、根据国人饮食消费习惯,开发出具有功能特点的适合南方和北方消费群体的麦类主食系列产品;

5、传统产品技术提升:

开发杂粮营养复合麦片,克服燕麦片等传统加工营养短板及产品单一的问题;开发自动化成套设备,实现传统特色生产标准化;

6、通过燕麦荞麦传统加工副产物活化改性和破壁技术,开发新型功能食品基料,提高附加产值。

参考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技术指标:

1、筛选、培育出符合加工与市场需求的新品种8-10个;

2、集成特色麦类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5-6项;

3、创新特色麦类资源健康食品配料新技术3-5项;

4、开发特色麦类健康新产品、新技术8-10项,实现产业化示范3-5项;

5、鉴定成果5-6项,申请或取得专利授权5-8项,发表论文12-15篇。

推动杂粮精深加工比例提高50%,项目达产后力争实现年新增产值2.5亿元。

建立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2万亩,企业专用原料生产示范基地10万亩,新品种新技术累计辐射推广50万亩。

示范工程及研发平台与团队

依托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燕麦荞麦加工及分子育种岗位、农业部黄土高原区域种质资源与基因创制重点实验室、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农业部杂粮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搭建由多家专业研究机构和加工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研发技术平台;

项目实施将创制创新部分专用加工设备,配合各研究单位的仪器设备,形成从原料品质分析检测、技术开发、加工生产、产业化研究一条龙的硬件装备;

预期效益

本项目将多项高新技术和装备应用在特色麦类加工行业,提高谷物杂粮高附加值转化比率30%,实现增值5倍以上,为杂粮加工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企业专用原料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改变目前燕麦荞麦栽培品种选择与加工、市场实际脱节的现状,预计五年累计增产特色麦类1万吨,带动农民增收0.5亿元。

本项目发展特色麦类精深加工,全面解决目前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难题,建立全程产业链技术体系,提高特色麦类食品加工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改变加工产品结构单一、品质差的现状。

申报单位条件

山西省境内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高校,及有产业化能力的科研院所,承担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具有产学研合作基础;鼓励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

项目组成员应由行业知名度高度首席专家牵头,按项目技术需求进行人员组合,原则上应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鼓励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合作研究。

经费说明

政府将给予一定的研发资金资助或补助。

成果描述:

项目完成后,可育成一批荞燕麦专用品种,建立起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开发一批具有特色风味和品质的产品,通过加工产品开发,有效拉动功能杂粮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功能杂粮的商品化率,实现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016年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

项目名称

马铃薯主粮化产业关键技术开发

项目编号

201603D211103

研究意义

从种薯的选育到应用,从产后储运到加工乃至变成本土化的主食产品,马铃薯产业的价值链潜力巨大。

确立高产低价马铃薯主粮化思维,通过集成开发马铃薯专用型品种选育技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农艺农机融合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加工利用技术等产业链条中的关键技术,打破制约我省马铃薯产业链发展的瓶颈,对于实现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良种覆盖率、培育马铃薯主食区域品牌、提高马铃薯产后保质增值、保障我省马铃薯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1.加工专用型品种选育

开展倍性育种与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创新;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综合技术;选育加工专用型或主食化马铃薯品种。

2.马铃薯高效脱毒快繁及病毒检测体系的技术

新型脱毒技术研究,微型薯高效繁殖技术;马铃薯主要病毒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3.高产增效低耗栽培模式与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

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逆境减灾综合技术;小型机械化与农艺融合技术。

4.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黑痣病、干腐病等病害的预警机制建立与综合防治技术。

5.马铃薯贮藏技术模式与小型节能贮藏设施建设研究

马铃薯采后贮藏期间生理变化规律与贮藏技术模式;研制中小型马铃薯贮藏装置与冷库建造技术。

6.马铃薯主食化支撑技术开发及,主食区域品牌培育

马铃薯配方米饭、早餐佐料技术标准;马铃薯全粉高比例面食;马铃薯鲜切制品。

7.提高马铃薯产后增值效益

马铃薯皮渣脱毒(龙葵素)与综合利用;马铃薯皮渣生产食用菌菌丝粉;马铃薯变性淀粉工业利用产品的研发。

8.马铃薯市场变化及趋势分析

建立区域马铃薯信息平台,系统采集马铃薯市场价格动态数据,为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市场依据。

项目活动阶段

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

□工程示范□首台套研制□关键零部件研制□其他

创新点

1.利用倍性育种、2n配子应用等技术开展倍性育种与高效生物育种技术的创新研究

2.建立山西省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预警机制

3.研制中小型马铃薯贮藏装置

4.马铃薯主食系列特色食品、变性淀粉工业产品(快速降解地膜和快餐包装)的研发;皮渣脱毒(龙葵素)、皮渣生产食用菌菌丝粉的方法

5.山西马铃薯产业信息平台建设

参考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1、选育马铃薯专用新品种1-3个

2、马铃薯病毒脱毒扩繁能力提高20%,在全省建立4-5个区域脱毒繁育中心

3、马铃薯小型作业机械1-2套,模式化栽培技术1-2套

4、实用新型贮藏技术2套和中小型节能贮藏设施2-3座,损失率减少20%

5、马铃薯鲜切制品新产品1-2种,新型主食产品1-2项

6、马铃薯皮渣脱毒新工艺1-2项,马铃薯变性淀粉新产品1-2种

示范工程及研发平台与团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作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山西省园艺植物脱毒快繁工程研究中心和省内相关机构、企业组建新品种选育、良繁体系、模式化栽培、贮藏加工、病害预警等科研创新平台,开展加工专用型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繁育与质量检测技术、高产增效低耗栽培模式与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马铃薯主食区域品牌、小型作业机械与中小型贮藏设备、马铃薯变性淀粉工业利用产品等研发。

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新品种及脱毒种薯的广泛应用,带动全省马铃薯生产水平提升,以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300万亩,优种、脱毒种薯覆盖率达60%,亩均增产100公斤,预计总增产1.8亿吨,按1.0元/公斤市场价计算,种植户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8亿元。

2、社会效益

商品薯率的提高增加了市场销售量及出口竞争力。

通过马铃薯产业链和创新链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我省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项目完成后,将建立起全省协调攻关的运转体系,实现科研、开发、生产、加工一体化格局。

3、生态效益

实施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降低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申报单位条件

山西省境内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高校及有产业化能力的科研院所,承担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具有产学研合作基础;鼓励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

项目组成员应由行业知名度高度首席专家牵头,按项目技术需求进行人员组合,原则上应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鼓励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合作研究。

经费说明

政府将给予一定的研发资金资助或补助。

成果描述:

项目完成后,可育成马铃薯专用新品种3--5个,在全省建立4-5个区域脱毒繁育中心,实用新型贮藏技术示范基地,建立起以小型作业机械为主体的模式化栽培技术体系,马铃薯加工示范体系和一批深加工产品。

通过科研开发、培植龙头企业和科技研发团队,有效提高马铃薯的商品化率,有效拉动马铃薯主粮化后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016年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

项目名称

胡麻产业增效集成创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编号

201603D211104

研究意义

首先将现有的知识产权经过产业化试验,在我省重点胡麻加工企业得到转化,提升胡麻油的品质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胡麻籽综合利用水平,开发多种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应加强我省胡麻产业产学研三方的结合,建成国内胡麻籽深加工研发、检验与技术转化紧密结合的一流科技平台,打造一支学术上有造诣、生产中问题能攻克、开发的产品有市场、在国内胡麻籽产业走在前列的创新技术团队。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1、研究内容

(1)多用途优质胡麻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的编目整理;

(2)农业物理技术在胡麻上的应用研究;(3)胡麻籽蛋白及多肽的制备及功效性分析;(4)胡麻籽油降血脂及木酚素降血糖作用研究;(5)胡麻油储存条件与保质期的研究;(6)胡麻饼综合利用研究;(7)胡麻油乳化饮料的研制;(8)高品质胡麻油生产工艺及设备技术集成与应用;(9)胡麻籽脱皮技术及设备开发与应用;(10)胡麻籽仁与皮综合利用技术及设备开发与应用。

2、关键技术

(1)选育出不同加工用途的胡麻品种(系),某一种质量指标要比现有品种高10%以上;

(2)胡麻栽培技术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产量提高10%以上;(3)研究分析胡麻籽蛋白及多肽的功能;(4)探明亚麻酸乙酯与甘油三酯两种结构的亚麻酸的降血脂效果;(5)确定胡麻油储存保质期;(6)研发出胡麻饼综合利用技术;(7)完成工业化高品质胡麻油生产工艺及设备技术集成;(8)开发出仁中含皮率<1%、皮中含仁率<1%的工业化胡麻籽脱皮设备;(9)开发出胡麻仁油、亚麻蛋白、亚麻仁酱、亚麻胶、木酚素、胡麻皮油、胡麻膳食纤维、均衡营养调和油等深加工系列产品;(10)研发出胡麻油乳化饮料。

项目活动阶段

□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

工程示范□首台套研制□关键零部件研制□其他

创新点

1选育或引进1-2个α-亚麻酸含量≥60%的品系。

2辐照处理种子和优势生态区技术应用于胡麻旱地高产栽培。

3胡麻籽蛋白及多肽的制备及功效性分析与评价。

4亚麻酸乙酯与甘油三酯两种结构的亚麻酸的降血脂效果评价。

5胡麻皮油中木酚素降血糖效果评价。

6确定胡麻油的储存保质技术研究。

7胡麻籽饼粕脱毒及综合利用技术。

8功能性胡麻油乳化饮料产品。

9工业化成熟度的高品质胡麻油生产新工艺及配套设备。

10工业化胡麻籽脱皮设备及生产出高标准的胡麻脱皮产品。

11开发出胡麻仁油、亚麻蛋白、亚麻仁酱、亚麻胶、木酚素、胡麻皮油、胡麻膳食纤维、均衡营养调和油等胡麻深加工系列产品。

参考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选育或引进3-6个多用途胡麻加工品种(系);建成或改造5条α-亚麻酸含量≥60%高品质胡麻籽油生产线,合计年生产能力1.7万吨;建成年生产1万吨均衡营养油生产线1条;建成1条胡麻籽脱皮生产线,年加工能力1000吨;建设胡麻籽仁油、亚麻蛋白、亚麻仁酱、亚麻胶、木酚素、胡麻皮油、亚麻膳食纤维新产品示范生产线各1条,年综合加工1000吨。

达产年产值5.64亿元。

示范工程及研发平台与团队

专用胡麻品种(系)示范工程;辐照种子增产技术示范工程;胡麻籽脱皮示范工程;胡麻籽仁、皮综合利用示范工程;α-亚麻酸含量≥60%高品质胡麻籽油示范工程;万吨均衡营养油示范工程。

创建亚麻油检验技术认证平台;胡麻籽深加工研发与技术转化紧密结合的技术平台。

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形成年产1.7万吨高品质胡麻油、1万吨均衡营养调和油、脱皮胡麻籽1000吨和深加工产品1000吨的生产能力。

上述所有产品或是原有基础上更新换代、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的产品,或是填补市场空白的创新产品。

估算达产后可形成产值5.64亿元。

生产能力能否成为商品产生经济效益,则主要决定于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通过围绕不同加工用途品种的选育,优势生态区的筛选,高品质胡麻油生产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应用,形成专用型原料种植和高品质、功能性产品加工一条龙产业创新链。

申报单位条件

山西省境内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高校及有产业化能力的科研院所,承担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具有产学研合作基础;鼓励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

项目组成员应由行业知名度高度首席专家牵头,按项目技术需求进行人员组合,原则上应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鼓励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合作研究。

经费说明

政府将给予一定的研发资金资助或补助。

成果描述:

项目完成后,可育成一批胡麻专用品种,开发出系列胡麻功能产品。

通过建立起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特色风味产品和功能产品开发,有效拉动功能杂粮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功能胡麻的商品化率,实现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016年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

项目名称

山西特色专用瓜类产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升级

项目编号

201603D211105

研究意义

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创新瓜类杂种优势利用的突破性新材料,选育出一批专用化肉用、籽用西葫芦品种,适合机械化生产、省工省力瓜类品种,建立优质高产提质增效配套体系和简约技术;制种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种子快速病菌检测技术,确保种子优质规模化生产。

联合产业内外相关单位,实施品牌战略,专业化分工、标准化评价、规模化实施、集约化运行,并进行产业关键技术创新,有助于解决生产瓶颈问题,使产业健康发展。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创新西葫芦杂种优势利用的突破性新材料,选育出一批特色专用西葫芦品种;开发西葫芦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体系;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省工省力的瓜类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开发西葫芦、西甜瓜制种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种子快速病菌检测技术,开发瓜类种子优质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开展瓜类种业协作发展模式研究。

项目研究的关键技术: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专用高产抗病大粒籽用西葫芦品种培育;,瓜类简约化栽培体系与关键设备开发;西葫芦、西甜瓜制种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种子快速病菌检测技术;种子产业繁育种植模式。

项目活动阶段

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

□工程示范□首台套研制□关键零部件研制□其他

创新点

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特色专用肉用、高产抗病大粒籽用西葫芦品种,建立优质高产提质增效配套体系和简约技术,建立早期、快速、准确的瓜类种子纯度、真实性的检测技术。

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省工省力的瓜类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

西葫芦、西甜瓜制种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种子快速病菌检测技术。

建立适合于山西省生态条件的瓜类简约化、规模化栽培制度。

参考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获得新技术、新方法5项,主要为特色专用肉用、高产抗病大粒籽用西葫芦品种及优质高产提质增效配套技术,机械化生产、省工省力瓜类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早期、快速、准确的瓜类种子纯度检测技术,种子快速病菌检测技术,西葫芦、西甜瓜制种质量控制技术等。

创制育种新材料30份,优异亲本8份,培育优势专用瓜类新品种10个,示范推广面积50万亩,提高果实商品性。

示范工程及研发平台与团队

项目立足于我省优势产业,通过产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升级,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专用肉用、高产抗病大粒籽用西葫芦品种及优质高产提质增效配套技术,机械化生产、省工省力的瓜类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等。

通过建立适合山西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