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36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docx

《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docx

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

重庆一中13-1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

(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原创)“□□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会贯通了。

”“汉武以后学术思想虽统于一尊,儒家成为了百家的总汇,而□□实开其先河。

”材料中的空缺处应该填写()

A.孔子B.荀子C.韩非子D.董仲舒

14.西周时,“千耦其耘”“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影响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主要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B.租佃经营方式盛行

C.水利灌溉工程的大量兴修D.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15.(原创)汉代《盐铁论》对官营手工业有如下描述:

“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

……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刚柔和,器用便。

”材料表明汉代官营手工业()

①由政府设官管理指导②自由劳动力来源充足

③资金雄厚,技艺先进④不计成本,缺乏竞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6.(原创)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某生在读书笔记中整理出下列要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孝文帝改革:

北方民族大融合”

B.“佛教、道教兴盛:

儒学面临挑战”

C.“三省制、均田制:

隋唐制度的渊源”

D.“王羲之、顾恺之:

北方文化兴盛的代表”

17.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适应士族势力发展要求

B.未突破九品中正制局限

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18.(原创)隋朝的建国得到过佛道的帮助,因而隋代的帝王格外重视佛道;李唐王朝为抬高李姓的地位,高祖和太宗都采取“兴道抑佛”政策;武则天要“变唐为周”,便“兴佛抑道”。

材料表明,影响隋唐时期儒、佛、道地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政治格局的变迁  B.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C.儒学地位的强弱  D.儒、佛、道的竞争

19.苏轼指责王安石推行的某项法令使得“坊郭等第之民,与乡户均役;品官形势之家,与齐民并事”。

这一法令是()

A.青苗法  B.市易法  C.募役法  D.保甲法

20.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

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408.1

1567.7

1021年

2641.2

3874.0

1077年

2021.3

5117.2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21.《元史·百官志》载:

“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综合材料判断,“都省”应指()

A.中书省B.尚书省C.枢密院D.内阁

22.(原创)明末思想家陈确认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向无人欲,则亦并无天理之可言矣。

”陈确的看法()

A.继承发展了程朱理学B.否认了天理的存在

C.属于朴素的唯物思想D.具有个性解放色彩

23.史书记载:

乾隆年间,“广东商人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依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

材料反映出清代前期制瓷业()

①生产工艺具有地域特色②商业资本影响生产过程

③受到西方制瓷技术影响④不受政府闭关政策限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②④

24.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着眼于“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时人评其“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也”。

据此推断,《廿二史札记》体现的思想倾向主要是()

A.“天人感应”B.“经世致用”C.“格物致知”D.“中体西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39.(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禧(元禧,孝文帝之弟)赞成其事。

于是诏:

“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不允许)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北史》

材料二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

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携带)粮,民物蕃息……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赢得了一场平叛战争的最终胜利。

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

“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的改革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该项改革政策的具体规定体现了孝文帝怎样的政治智慧?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促成这一景象的治国思想和技术创新因素。

(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

(3分)联系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3分)

 

40.(原创)(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道:

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大体可划分为两段落。

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镇(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文献通考》

材料三

在制度上,康雍乾盛世的政治制度改革作用明显。

这是封建专制发展得最完善的时期。

雍正年间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

母后、外戚、宦官、藩镇的专权在清朝康雍乾时期都没有。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清朝才是真正地巩固了疆域。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康雍乾盛世里,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有的地区先进,有的地区非常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不同,思想观念更不同。

这就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统一管理。

而加强中央权力,实际上就加强了皇帝的个人的权力,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

在对外贸易上采取闭关政策,也是害怕老百姓和外国人接触而导致思想领域里对政治统治基础的冲击。

——摘编自《戴逸:

康乾盛世虽远超汉唐但也有不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实质内涵。

(2分)并以西周到秦汉时期官吏选任制度的变迁说明这一政治转型。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唐宋王朝中枢权力划分的相似与不同。

(8分)并进一步归纳唐宋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趋势。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戴逸对康雍乾时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看法,(2分)他是如何具体论证其看法的?

(6分)对于历史评价的方法,你从戴逸的分析论证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3~17BDADC18~22ACDAD23~24CB

二、综合题

39.(22分)

(1)政策:

禁用鲜卑语,改说汉语。

(2分)目的:

缓和民族矛盾,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分)改革鲜卑旧俗,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

(2分)

智慧:

既有强制性(惩罚性)也有灵活性(按年龄具体区别对待)。

(2分)

(2)现象:

“贞观之治”,(1分)生产恢复发展,(1分)户口增长,(1分)社会安定。

(1分)

思想:

“存百姓”或“民本”思想。

(2分)技术:

创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曲辕犁。

(2分)

(3)事件:

平定“三藩之乱”。

(1分,答“三藩之乱”不给分)影响:

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

(2分)维护了国家统一,(2分)为解决台湾问题、反击沙俄侵略等创造了条件。

(1分)

40.(30分)

(1)内涵:

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

(2分,或:

从贵族血缘政治向中央集权官僚政治转变。

答“从封建政治走向郡县政治”只给1分)

说明:

西周:

按照血缘世系分配政治权力,实行世卿世禄制度;(2分)战国:

商鞅变法打破贵族世袭特权,实行军功爵制度,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员;(2分,秦朝沿用,表述清楚同等计分)汉代:

汉武帝时期推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度,中央政府考核、任用人才。

(2分)

评分说明:

笼统答出“秦汉时期中央任免官员,并实行较为严格的监督和考察制度”可给2分。

若仅列举要点而不作说明则减半计分。

(2)同:

在维护皇权的前提下对相权进行分割;(2分)相权内部职责分工明确同时又相互牵制。

(2分)异:

唐代主要按照施政程序把相权划分为决策、审议和执行三个部分;(2分)宋代则主要按照政务类别把相权划分为行政、军政和财政三个部分。

(2分)

特点: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分)

(3)看法:

加强中央集权具有现实必要性,积极作用明显,但也有消极影响。

(2分)

论证:

积极作用:

有利于统一管理国家事务;促进康雍乾盛世局面形成;确保朝政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疆域等。

(4分)消极影响:

强化了君主个人专制权力;从维护专制出发采取闭关政策,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2分)

启示:

坚持实事求是(辩证评价),避免以偏概全;坚持论从史出,避免主观臆断。

(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