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675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docx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docx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内容摘要

本书系中国青年出版社“教师一生的读书计划”系列丛书之一。

是美国教育行业培训项目用书。

全书分6章(共包括101条建议)。

分别探讨“关于课堂管理”(20条)、“关于教学规划(8条)”、“关于课程指导(17条)”、“职业精神:

优秀教师的态度和行为(25条)”、“积极与和谐:

构建成功的师生关系(23条)”、“影响力:

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8条)”。

如果说本文对教师的建议是比较全面的考虑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教师至少应该具备6方面的能力或者要求:

一是课堂管理的能力;二是教学设计意识;三是教学能力;四是良好的职业操守;五是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六是反思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再对上述6个方面进行整合,我们也会发现,其内涵和要求与我国通常对教师的要求是一致的。

一是管理的能力,二是教育教学能力;三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人际交往能力;五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要说有不同之处,便是我国通常对教师如何管理课程并未要求,也许与我国统一教材有关系。

第一章关于课堂管理

建议1:

一个良好的开端

没有人不懂得“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开学第一天定下的基调将会影响你以后全部的学校生活。

通常,开学第一天老师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开始讲授教学内容,这是一个错误的举措。

其实第一天最重要的事,是让学生来认识你,同时你也来认识他们——与众不同的每一个个体,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

建议2:

课堂管理是基础

与传统观点不同,我们认为,纪律并不是课堂上的首要问题。

纪律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井井有条、严格恪守的规章和秩序。

课堂管理包括为保证正常教学所做的全部工作,优秀的教师深谙此道。

第一堂课,他们就会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该遵守怎样的规章制度和秩序,以及自己对他们的期望。

如果你想尽可能避免或根本就不想为学生的纪律问题而发愁的话,就不要另走他路,忠实地将最优秀的老师曾经用过的那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技巧付诸实践。

细细想一下,我们对自己课堂的要求是否明确,是否准确无误地向学生在第一次课堂上进行了要求和解释?

这一问,我感到非常吃惊。

因为我们真的很少对学生提这些要求了。

现在好多要求都成了“约定俗成”——一切都依赖于习惯和个人的心情而定。

于是在好多时候还不得不专门强调纪律,有时候通过举例来进行“提醒”那些自己感到不顺眼的学生行为。

如果要让自己真正地说出自己课堂要求来,而且严格要求学生和自己来遵守,好像还没有。

这样学生的心目中虽然也对课堂纪律有一定的认识(这种认识也不是特别清晰),但因为教师执行的随意性让学生产生错觉和可以忽视的思想:

认为那些纪律是可有可无的,是可以灵活执行的。

有这样的想法,某一天如果教师心情不好,可能格外严格执行和要求学生,也就可能与学生发生冲突了。

要求的模糊性,再加上执行的模糊性,这恐怕是我们的课堂难以卓越、我们的老师难以卓越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明确课堂秩序并严格执行这一规章不仅仅是课堂管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无声教育。

正如温斯坦在《中学课堂管理》所说:

“成功的课堂管理可以培养自律和个人责任感”。

建议3:

任何事情都要按章程办

为了成功有效地管理一个班级,必须建立一套明确、严格的章程,任何事都必须按照这套章程来做。

……课堂上那些活动要求固定的章程呢?

答案是:

任何一种无法激发人们创造力的活动都必须有固定的章程。

比如,学生走入教室,削铅笔,交作业,加入小组或走进食堂时,都无需什么“创造性”方式。

作为一个课堂的管理者,你的责任就是建立一套固定的章程,以确保螳顺利进行。

请告诉学生你对他们的期望,希望他们如何行事。

与他们一起来实践这套章程。

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

在学生和创造力上,让他们自由发挥;在课堂举止上,给他们指明方向。

特别有感触的就是外国教师的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像如何进入教室、削铅笔、交作业等这样一些细微的小事上,他们做的一丝不苟,这就是科学的精神。

反观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在这样的一些细节缺乏严谨,出了问题。

进教室乱嚷嚷,一时间静不下来,如果换一个地方,便找不到位置;交作业没有次序,科代表得花很长一段时间才统计清楚收交情况。

以前总听说美国的课堂很轻松,对学生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

现在看来,是我们理解有误。

他们的课堂很轻松,并不是对学生没有要求和约束,而是他们的课堂按章程办事,该活跃思想时绝不强求统一,该统一规范时绝对随意要求。

突然想起魏书生来。

他的先进教育思想之一其实不就是操作的规范化吗?

在美国比较常规的要求到了中国却只有少数才到达到,这里面恐怕值得沉思的东西很多(比如文化的因素?

)……

建议4:

有效的纪律体系可以预防学生的违规行为

人们常把“纪律”与“课堂管理”混为一谈,纪律的确重要,但它仅仅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

课堂上必须有一个纪律体系,即一套规章制度,一旦学生违反了其中的某一条,就必须接受相应的处理。

这个处理结果并不是老师在学生违反纪律时临时决定的,相反,它受到的恰恰是最初制定的纪律体系约束。

……因此,必须制订一个纪律体系,并严格恪守,贯彻始终。

……他们(指优秀的教师)的秘诀在于预防,严格的课堂管理方案、亲切的态度和时时掌控的主动权可以有效地预防学生可能的不规范行为。

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是:

在一个管理得当、制度严明的环境中,纪律问题极少发生。

在这条建议的开始部分,作者还有一段引言,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的一句话:

“纪律就如同外科手术,要求精准——不可随意切口,也不可随意评论。

而老师,必须成为遵规守纪、举止端正的典范。

”这一条建议让我汗颜。

我们的课堂是否有一以贯之的纪律要求?

我们的课堂对学生违纪要求是否随意?

我们的课堂管理是否是否得当?

我们是否是遵守纪律的典范?

这一问,一切真相大白。

我们时常抱怨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如有的学生吃零食、有的学生迟到、有的学生睡觉、有的学生忘记带课本或者作业等),但是这些问题我们是否有过对学生的明确要求。

其实是没有的,如果有也只是在宣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有所提及,或者在有学生出现这些情况时才进行强调的。

明确的课堂行为规范没有。

我们经常是想当然的认为,这些道理学生明白,或者学生理应明白。

我们平时只是习惯性地去要求学生,并不真正理解制度背后的东西,这样的要求自然难以内化成学生的行为习惯,更不上变成学生自律品质。

这也就不难理解教师在与不在不一样了。

我把这种行为称为“不讲道理的德育”,而这正是我们好多班主任的现状。

因为没有明确的要求,执行中自然会出现“因人而异”、“因心情而异”的情况,学生如果较起真来,说老师不公平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再说我们老师是否就是规章制度遵守的典范问题。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情况:

老师天天向学生讲读书的重要性,口口声声说创建书香校园,但是最不读书的却恰恰是我们老师。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实际上这只是想提醒大家留下阅读痕迹,督促大家不断学习的手段而已。

但是好多人视为负担。

回到课堂,要求学生不迟到,可是老师的“候课”要求却做得并不好。

而这一系列细节问题导致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违纪行为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建议5:

贯彻“你还好吧”策略

“你还好吧”策略的一个简单前提是:

如果孩子们相信你真的关心他们,他们就表现得很乖。

  ……既向这位同学指出了他的行为不妥当,同时又照顾了他的自尊心,而且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对于对学生的关心,而不是恼怒和怨气。

此外,你还恰当地表达了你的关切。

难道这还不够吗?

 理解这一条建议,要注意:

一是前提。

一个简单的前提是真诚地关心学生,实际上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尊重学生,肯定和承认学生以前的优秀表现。

二是策略。

学生们发生了不妥当的行为,老师首先要承认这种行为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也就是说,面对行为的发生,他必有一定的原因,对于老师更重要的是找到原因。

三是出发点。

老师询问原因,是对学生的关注,出发点是去帮助学生。

“你还好吧”本身就包含了这种意思。

“你还好吧”既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素养。

建议6:

每天问候学生

……学生喜欢那些欢迎他们的地方,而且,只有在积极健康的环境里他们才能取得成功。

想让他们快乐吗?

那么,别忘了说上一声:

“嘿,你好!

建议7-11    以学生为本

   建议7:

学会忽略;

建议8:

私下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

  记住,公开责骂毫无益处,只会导致学生的逆反情绪,要知道即使是犯了错误,他们也一样期望得到尊敬。

  建议9:

独立处理纪律问题;

  建议10:

善于“捕捉”学生的举动;

  留心学生的好行为吧,只要这样做,你就会发现它们无处不在。

  建议11:

要有前瞻性;

  学生们烦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现?

伤心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现?

想淘气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任何一个能找到答案的人都具有前瞻性。

  把这五条建议放在一起学习,一方面的因为所给建议好多已经渗透到了我的教育生活当中,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这五条建议都是针对课堂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这五条建议有一个内在的逻辑:

承认学生就是学生,所以要对学生的一些小问题采取忽略的态度,但这并不表明一切都是放任自流,对于那些违纪行为仍然要进行处理。

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态度上,如果不涉及到学校制度问题,老师要尽量独立完成,不上交矛盾,不转移矛盾。

在中国,任课教师不能把所有问题都交给班主任。

作为教师,在处理矛盾时,要做到换位思考,尽量不当众批评和指责学生,“表扬要大声,批评要小声”。

在管理课堂时,不要把目光老盯在问题上,要善于发现“例外情况”,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

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可能是有效的。

建议12:

经常课间休息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们上课时在座位上呆多长时间合适。

没有错,我们必须使他们一直忙个不停,这样他们就没有时间来捣乱或走神。

……“学生们都很用功,我希望他们每一天都能受到启发和激励;每一天放学之后,都有精疲力竭的感觉。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就是失职的。

建议13-15:

 建议13:

采取“亲近原则”;

一个最简单不过的事实是:

在课堂上,身体的距离就等于精神的距离。

建议14:

不要挑起学生的攻击欲;

建议15:

避免“空白”时间。

“空白”时间就是指课堂上任何一个学生无事可做的时间。

建议13所说的问题,我做学生时就深有体会。

从教以来,开始班主任,我对教室的座位就开始实行大循环(左右前后),不让教室出现一个死角,不忽视每一个学生。

建议14所说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大多被认定是对教师的不尊重的行为。

其实现在看来,主要还是我们当教师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引起的,以及缺乏真正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建议15中所说的问题已在前面进行了解决。

只是在这里,我特别注意了一点,就是在课堂内容的过渡过程中,如何有效的进行过渡和转换的问题。

我通常的做法是,明确告诉学生任务(任务越具体越好),比如“现在请打开资料书,翻到89页,看第二个问题,梳理清楚后,做后面的两道练习题,3分钟后我检查讲解。

”我认为就非常清晰,从而学生完成和效果也不错。

建议16—20

建议16:

让学生安心。

建议17:

提供系统的“即时作业”。

建议18:

不要和学生“角力”。

建议19:

惩罚要适当。

一次我亲历了一位老师惩罚一个随便插嘴的学生。

惩罚的方式是让这个学生把他本应在刚才说话的时候读的那篇课文完整地抄下来。

“等一下!

”我暗想,“作为一位教语言的老师,难道她不应该给予学生对阅读和书写的爱的体验吗?

难道这种惩罚方式不会让写作变得更加无聊和乏味吗?

她这样做会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助长学生的坏习惯呢?

”这样的惩罚毫无道理。

……记住:

惩罚学生的根据是他们所犯错误的严重程度,而不是你个人的精神状态。

建议20:

对事不对人。

“我相信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能真正认识每一位学生,也能够了解学生们犯错误的原因,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他们心中的烦恼,那么十有九次我们会感到伤心而不是生气。

”后来他又补充说,“请相信,我绝对不是为他们的行为找借口。

但是,我的态度和信念使我每一次都只解决问题而不针对个人。

我爱那个孩子,无论他们是否接受我的爱,我都永远爱他们。

他们迟早都会明白,我只是关心他们,而不是攻击他们。

在以上五条建议中,前两条的情况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没有多少新意。

而当中两条建议确实值得我们沉思。

如何惩罚学生一直是教育界比较头疼的问题。

我们常见的惩罚学生的办法是“写检讨”、“扫地”之类的活动。

细细想来,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劳动,因为劳动是一种惩罚手段;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写作文(作业),因为它也是一种惩罚手段。

本来老师的初衷是想要求学生更加热爱它,但结果却是让学生更加厌恶它。

这里不仅仅是惩罚适当的问题,还有如何惩罚的问题。

接下来的建议20恰好从另外一个方面作为补充。

我们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惩罚还是处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惩罚和处分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个人所做的事情。

接近惩罚和处分是一个人必须承担的责任。

使用何种手段进行惩罚,以及惩罚的内容都应该予以重视。

比如说“写检讨”的问题,魏书生不是让学生写检讨,而是写说明书。

好多老师也在学习,但是没有效果。

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学习中,“写检讨”与“写说明书”是一回事,换汤不换药。

而魏书生的做法为什么成功有效,因为他并不是简单地换个说法,而是一种观念的转念。

这种观念在以上的建议中可以看见。

只是好多人在学习中并不理解事件背后的东西,东施效颦的结果是更加迷失自己。

第二章关于教学规划

建议21:

合理利用时间

……看出来没有,她这一整天都是在匆匆忙忙地做事,这件还没有做完就开始做下一件,从来都不是先做好一件,再开始另一件。

……我问她每天花多少时间,独自一个人专心地备课和批改作业,答案呢,大家看到了,根本就没有。

……于是我们说定,每天早晨她都早来一个小时,在教室里独自工作一小时,不受任何干扰。

而且她一天的时间里还有一个小时要重新安排一下——她的工作规划时间。

从这一条开始,主要是对教学规划的建议。

读完第21条,有很多想法。

可以这样说,好多老师之所以甘于平庸,并不是一成为教师就有这样心态的。

初为人师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不愿意当老师,天天做着转行梦或者考研梦;有些人愿意当老师,也希望一下子就征服学生、赢得家长和学校的赞誉。

时间,一切都因为时间而改变!

那些最初不愿意当老师的,有些经过努力转行了或者考上另外专业的研究生走了,也有些逐渐慢慢地平庸下去,也有些重新认识教师职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那些当初对教育充满激情与梦想者,有时走了优秀教师行列,也有些依然平凡,甚至出现“职业倦怠”。

有多少可能性,就可能有多少种原因。

但他们当中好多人之所以甘于平庸,并不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而是看似“客观情况”作用的结果。

我提倡每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都来读一些书,写一些随笔和读书笔记之类的东西,但是被大多数教师所拒绝,理由只有一个“没时间”。

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吗,真不好说。

看我们热热闹闹争抢着在QQ农庄中“偷菜”,你怎么也想不到我们是最忙的人。

看我们同时和四五个网友进行聊天的情景,你会觉得真的很了不起。

建议中列举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然我们有身边不乏这样的事例。

李迪在一篇文章中也提到过一个有激情、有梦想的教师为什么总觉得自己没有时间的例子。

针对这些问题,我曾有过相应的反思,只是在近来确实因为工作的关系,总感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让人感觉很烦。

不读书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合理利用时间”?

其实最有效的就是计划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减少上网时间。

减少浏览时间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少涉及一些领域,学会放弃、学会取舍。

“欲速则不达”、“全面的重视就是不重视”。

建议22:

要明白教学工作的艰难

   ……事实上,教师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职业之一。

但是毫无疑问,这也是世界上最伟大、回报最大的职业之一。

  本来,这一条建议并不新鲜。

在中国教师队伍中,“地球人都知道”。

让我比较感慨的是,用“要明白教学工作的艰难”作为原来推导一个结果时,我们与建议中所给的态度反差太大了。

  我们常见的思维是因为“教师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职业之一”,所以要关心教师,要理解教师,为教师减负(当然这种思维是正确的,只是这种思维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并无多大益处)。

建议中的逻辑思维是因为“教师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职业之一”,所以要“明白教学工作的艰难”(但是毫无疑问,这也是世界上最伟大、回报最大的职业之一。

  一种是自恋、一种是科学解决问题。

我想这就是差距吧!

建议23—25:

建议23:

不要无故延迟

记住:

工作的智慧就是:

你来掌控所有的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来掌控你。

建议24:

精心备课

没错,如果你不做计划,那么你就是在计划失败,其中的道理很简单。

建议25:

精心准备,井井有条。

……重复一遍,学生需要温馨、整洁、井然有序的学习环境,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老师精心准备,让每一堂课都自然流畅,风趣吸引人,让他们学到丰富的知识。

切记:

没有哪一个孩子的生命可以拿来在一个乱糟糟的学习环境里冒险。

备课的重要性作为老师都十分清楚,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在精心备课。

在教学中好多问题的出现往往都是缺乏计划、缺乏精心备课和设计而引起的。

建议26:

保持精确的记录

在当今的时代里,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并保持精确和完整的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已经听得太多了。

“如果父母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犯错误而因此起诉我们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新的全国性统一测试已经在推广,万一我的学生成绩不好,我会不会失业?

”“我本人就曾经目睹过类似的例子,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保留相关的文件——以防哪一天真的被起诉。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虽然我并不认为这些事情相对处于次要的位置,但现在不对这方面的内容做重点论述。

相反,我的重点是,保持精确的记录,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成长情况,同时为学生家长和教育专家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进步和提高。

我想,只有等到我告别教育事业的那一天,我才能在记录学生的进步和日常行为的时候,真正的无所顾虑。

那么,保持精确的记录对学生们有什么益处呢?

很简单,那就是——教与学的同步提高。

关键之处在于:

优秀的老师会一直保存所有的记录,以跟踪学生的成长,研究学生学习和行为的规律,并据此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及时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课堂上的托马斯们,必然会因此受到长远而有益的影响。

这则建议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第一、为什么我们要“精确记录”?

从建议中可以看出原因很多,建议特别强调的是“研究学生”的一方面。

大体来说有教师自我保护的作用,协调师生关系的作用、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等。

这让我想起了“成长记录袋”。

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事物,好多地方搞得非常好,但是我们这里尽管小学、初中早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但对于“成长记录袋”的功用并未重视,实际并未为每个学生建立起相关的“成长记录袋”。

当上级部门进行检查时,便会急急忙忙去造假。

建立“成长记录袋”不是为了研究学生、促进学生成长,而是为了应付检查!

第二、精确记录什么?

无论是从自我保护的角度,还是研究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我们都要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我们要精确记录什么?

在建议中,第二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

“托马斯的成绩单、托马斯的作业、与他父亲的往来信件、一张从通知栏里拿来的托马斯的照片、一封托马斯写给她的信、一张记录了托马斯日常行为的表格、几份批改过的试卷、写了很多的评语(大部分是正面的,且所有的评语都极富建设性),最后一份材料(当然不是最无关紧要的),是这位老师采取一些教育托马斯的方法和策略,她还特意在其中一些颇为有效的办法旁边划了红色的星号。

……托马斯的所有优点:

他外向,领导能力突出,有创造力,还有着无比坚定的成功的决心,特别是有面对困难时难得的勇气。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记录什么,我想还可能需要这样几方面的的材料:

请假记录、活动照片、一些特别的作文或周记。

我们学校曾设计要检查师生谈话记录,从本意上来说,就是要建立学生跟踪教育记录档案,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只是在操作中,好多老师都搞成了闭门造车。

第三、如何精确记录?

或者说是从什么角度来记?

建议中的第二个老师是从积极的角度来记录和描述的。

但我想如果是研究的角度,尽量客观一些更好。

当然我们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不足,这样更有利于自己获得职业的幸福感(更不用说事业的幸福感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

有老师问,“如何研究学生?

”答案就在其中。

建议27-28:

建议27:

每一堂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老师,每节课你都需要在教案中写出明确而合理的教学目的。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你还必须要向学生说明你的目的。

每节课开始的时候,都要我们该诉他们,“猜猜看,在今天的课上能学到什么?

好吧,让我来告诉你们。

”只有这样做,你才会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学生们才会知道要学什么。

建议28:

为代课教师制订计划

第三章实际授课指导

建议29-33:

建议29:

及时改正错误。

建议30:

要因材施教。

“常理未必人人都懂。

”我想这一点没错。

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不是他们“应有的水平”来展开教学的话,全国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会突飞猛进!

记住:

我们是在教书育人,做好这份工作的唯一之道是:

因材施教。

建议31:

观摩其他老师的课。

建议32:

切忌只讲不练。

建议33:

切忌照本宣科。

如何实施课程?

是这些建议要回答的问题。

以上所列的5条建议大家都耳熟能详。

也许正是耳熟能详,好像又都置若罔闻了。

单一个“因材施教”便是多少年未能解决,至于“照本宣科”的情况虽然不再明显,但“复述教材”的情况却是让人津津乐道。

我相信,一个老师,只要能做到以前5条中的任意一条,便已踏入优秀的行列了。

建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卓越的标准自然更难,谁在走向卓越的路上,谁又在通往优秀的路上开始止步?

“问问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个建议。

建议34:

传授社交礼仪

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

不要以为学生入学时人人都会像绅士或淑女;不要以为学生们总是是非分明;不要以为学生们彼此会相处融洽、合作愉快;也不要以为在和别人交谈时,学生们知道该如何正确在用眼神与对方沟通。

个别学生会,但大部分对此一无所知。

这一点对于班主任来说,十分重要。

第一方面,我们总爱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应该明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该明白违反纪律所受到的处罚,应该明白来学校的目的,应该明白家长和老师的苦衷……等等,反正都是“应该派”的,而很少从学生的实际去出发想问题。

这样一旦学生有不良反应,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不理解”,也不是“为什么”。

这条建议说的是“社交礼仪”。

其实学习、纪律都一样的,唯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育才能是有效的教育。

建议35关注学生的优点

找出两个你最难教的学生,想想他们的一切,然后请你分别列出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我预感你列出的缺点一定多于优点。

但是要知道.一次成功孕育着下一次成功,所以我们需要转换一下思维,着重关注一下他们两人的优点。

有一次,一位老师不停地跟我说,有三个学生让她焦头烂额,痛:

占不已。

我请她告诉我这三位学生的优点,她说:

“他们三个简直就没有任何优点。

”然而,事实却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许许多多的优点。

有时候,这些优点需要我们去寻找,去挖掘,但毫无疑问,它们的确是存在的。

像往常一样,我在这位老师上课时,仔细观察了那三个学生的表现(碰巧都是男孩),然后我又跟着他们一块儿上了另一位老师的一节课,没想到,他们三个竟然像是完全换了个人。

我决定跟这位老师谈谈。

我请她告诉我每个孩子的情况,并列出他的优点和缺点。

这位老师做了如下的评论:

“温迪尔非常有礼貌,课堂内容对他来说的确难了点,但他一直在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他有着出众的领导能力,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书法棒极了,作业总是非常工整,而且,他还是一个很好的听众呢。

对另两个男生的评价也是如此——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随后,我又问她,温迪尔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她又是怎么帮他的。

老师答道:

“我给他开小灶,他乐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