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教学ppt.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598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词教学pp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导游词教学pp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导游词教学pp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导游词教学pp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导游词教学pp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游词教学ppt.docx

《导游词教学pp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词教学ppt.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游词教学ppt.docx

导游词教学ppt

导游词教学ppt

【篇一:

导游词】

抚仙湖位于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

湖面积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我省第三大湖。

最深处为155米,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泊。

除东北长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抚仙湖又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

唐樊绰所写《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

抚仙湖名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

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滇中,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回返,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

过去湖东南方有两石并肩搭手倚立,据说就是石、肖二仙,在湖上驾舟遥望,还能若隐若现地看到两仙人在观赏,为留其迹,故名抚仙湖。

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

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

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赭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有诗说明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

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过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

离“界鱼石”西侧1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湖中西南面,原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

明代曾建一座“饮虹桥”把两岛连接起来,明末一夕风雨把桥和小孤山荡尽。

现存大孤山,岛成椭圆形,似如鸡蛋,面积约半平方公里。

上有岩洞,还有山峰,比湖面高40多米,面水一侧多断岩,沿岛湖水深奥莫测。

岛中央旧有千岁松柏,为宋时大理国段氏所遗,但早已焚毁。

明时很多名人、学士以岛为乐园,捐助钱银,兴建殿阁,逐渐出现了飞檐细雕的建筑群。

至崇祯年间,岛上已具规模,计有殿八、阁五、亭三、堂一、庵一,还有一座铜塔,塔基广五尺,共13层,塔上有佛像、铃铎、扁额、对联,备极奇巧。

孤山岛为当时澄江胜景。

清朝江川令彭贤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重修孤山寺记》中这样写道:

“孤山向为迤东胜景,辟草攀萝,遂跻其巅,妈由烂柯石,探南无洞,登弄珠岩,俯鱼乐国,众山献翠,两海环碧,颇如吾楚潇湘洞庭。

”蜀人杨慎也曾到孤山饱览风光,留下了一些诗篇。

当时游人、隐士所留大量诗词、碑记说明:

孤山不仅是“巍然形胜冠南州”,而且是“迁人骚客停留者不可胜纪”的地方。

但清朝初年,战火四起社会动乱,孤山的古建筑遭到了毁坏。

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虽有澄江知府王贞宇重建孤山,也只修了座孤山寺,已不及当年之宏伟。

到民国党时期,只留下一座破庙了。

如今,孤山已经获得新生,并呈现着一派生机。

抚仙湖是个高原断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三面环山,一面接着澄江坝子。

湖面北部宽阔而深,南部狭小而浅,中部细长,似如葫芦。

湖底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起伏很大。

湖水主要来自雨水聚积,并南受上游星云湖注入,北有澄江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及西龙潭、热水塘的泉水流入,东面的海口河是唯一的出水口,汇南盘江,归南海。

抚仙湖属淡水湖泊。

湖水呈蓝绿色,含磷量高,透明度一般4至5米,有的可达7至8米。

因此,抚仙湖的湖水清澈而透明。

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

“滇山唯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

”徐霞客得出抚仙湖最清的结论是有科学道理的。

因为汇入抚仙湖的水,首先流入星云湖进行了沉淀,再经过一公里长的海门河入抚仙湖,水就很清了。

而抚仙湖本身所接纳之河流,源头都在沿湖一带山脉,长度都没有超过10公里,又多属泉水,也无浑浊之泥沙。

比如,西大河水源主要是西龙潭泉水,这股泉水每天以5万多立方米的水量涌出,流程也只4公里左右,还有如热水塘的泉水就在湖边,有的就出在湖底。

其他河流,洪水季节虽带

一点泥水,但雨过即停,且湖水深,沉底之泥沙,任凭风浪再大,也难翻起浊水来,这就是抚仙湖水清的原因。

由于湖周围自然环境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至今,抚仙湖仍然是云南省未受到污染的湖泊。

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它是云贵高原上一颗晶莹的明珠。

波涛翻动时,白浪如朵朵睡莲竞相开放,又似串串银链滚动;无波时如明镜般一片澄清碧绿。

远出近水,洲岛错落,使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

抚仙湖因湖水深,风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长,浮游生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也很少,只在沿湖浅水一带才有生长。

这种多风的水域环境,使湖内主产抗浪鱼,也是抚仙湖的特产。

抚仙湖的水利资源相当丰富,蓄水量达185亿立方米,等于我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

引湖水能灌溉沿岸良田,又有航运之便。

更主要的是,出水口的海口河落差很大,河长仅15.25公里,落差达385米,经勘察可分六级建成梯级站。

现在澄江和华宁两县人民已建成两级,其中有一级还与昆明电力并网,源源不断的电流,输往城镇和农村,为滇中工农业提供了动力。

抚仙湖流域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

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

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

自昆明滇池出现污染后,有的群众,甚至专业游泳队伍也常丽江古城

(世界遗产,人文丽江)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中国的威尼斯”—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人,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

因为周围青山环绕,城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取名为“大研镇”。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个的高山为天然屏障。

据说这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墙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木氏土司因忌讳而不设城墙。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依西芝”,意思为金沙江江湾中的集镇,又叫“巩本芝”,意思为仓库集镇,由此可以知道它是以从事经济贸易发展起来的。

古城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了。

历代均为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

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江进入丽江,曾在古城一带驻军整训,至今仍留下许多相关的纳西语地名。

明初,古城街道建设和集市贸易已初具规模,明末时已呈现出繁荣景象。

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zhi)比”,这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

由于古城处于滇川藏交通要冲,是历史茶马古道的重镇。

自清代以来,商旅云集,各路马帮往来不断,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说到这里,各位也许会问,游览丽江古城主要观赏些什么呢?

我们可以登高览胜、临河就水,可以走街入院、还可以入市过桥,一览古城布局。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城的入口处。

古城的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然。

玉河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屋。

如果哪位朋友仔古城中迷失了方向,请记住:

顺水而入,逆水而出。

下面就请各位跟我沿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吧!

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各位朋友,四方街到了。

四方街的位置在古城的中心,是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的一块大约400平方米的露天梯形集市小广场。

据说是木氏土司让人仿照他的印章,用五花石铺就的,取“权镇四方”之意。

当年在广场周围,聚集了数十家商号和店铺。

形形色色的货物通过茶马古道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又从这里流到四面八方。

是茶马古道造就了四方街的辉煌,使丽江古城成为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镇。

古城的大街小巷,全是用红色角砾石块铺成,晴不扬尘,雨不积水。

经历无数人年年月月的步履磨蚀,光滑洁净,大雨过后,呈现出五彩斑纹,当地人们称之为“五花石”。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四方街上,仍保留着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洁净,十分省力。

在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放水冲洗集市和街面,居民也喜欢用水桶汲水冲洗门前的五花石街道。

四方街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是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原来是为这个小巷里杨家“一门三举”而建的。

从清朝的雍正元年实行“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的180年的历史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7位进士。

“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这个科贡坊。

丽江古城建筑最奇的是城市建设个规划师们巧妙的调用了清澈的玉泉水。

当汩汩的泉水流至城头的双石桥下时。

人们将泉水分作三叉,分别穿街过巷,就像人体的经脉一样。

泉水流遍全城千家万户,造就了“家家门前流泉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特有风采。

水,不仅使大研古镇不断注入新生的朝气,也成为了大研古镇的佳妙美景。

城中有水必有桥。

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绕民家,自然处处桥通道路。

丽江古城既是一座古城,又是一座桥城。

丽江古城有石拱桥、石板桥等各类桥梁三百多座。

古道,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丽江古城恬静的居住环境。

这些都为“中国的威尼斯”增添了一份古朴的壮丽。

各位朋友,我们下面要去游览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

纳西族木氏土司历经元明清3代22世470年,历史上称其为“知诗书,好礼守仪”。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徐霞客曾叹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木府历经战乱动荡的损毁,于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义坊、仪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等15幢,大大小小共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

“诚心报国”等。

木府分前后两院,从仪门进去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

这里是前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园及碧光楼、语音楼、三清殿等则是后院。

木牌坊上大书的“天雨流芳”四字,是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热情。

忠义牌坊又叫石牌坊,这座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

议事厅端庄宏伟,是土司议政的地方。

光碧楼是后花园门楼,历史上称它为“称甲滇西”玉音楼是土司们接圣旨和歌舞宴会的地方。

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的产物。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园林,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的古朴粗犷。

游览丽江古城,不应错过的是取聆听下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这一被国外称为“在中国各地已经失传的音乐”,它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奇迹般的保留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唐宋以来词曲音乐。

纳西古乐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

概况、李家山青铜器、澄江帽天山、抚仙湖古城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随小何导游进行抚仙湖图文声象旅游。

话不多少,我们来事先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湖泊吧。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云南省会昆明60多公里。

要说着玉溪,可谓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被称为“云烟之乡”、“花灯之乡”和“聂耳的故乡”。

在2009年,玉溪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沙市。

玉溪,由于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玉溪大河而得名。

而这条玉溪大河正是从抚仙湖中潺潺流淌而出,也就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一起来见识下,养育了玉溪这一方子弟的母亲湖——抚仙湖。

要说抚仙湖,只能用“六大神奇”来加以概括。

神奇一:

全国最深淡水湖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

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足以淹没一座五十层的大楼,相当于滇池和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相当于太湖蓄水量的四倍。

占云南全省湖泊总蓄水量的67%,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

9.16%。

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

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

神奇二:

水清异常

抚仙湖水的补给除靠雨水和泉水补给。

抚仙湖水清澈纯净,属于一类水,可直接饮用,透明度平均为5-6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

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

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

“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

”为什么同是湖泊,抚仙湖的清澈度能位列全省之最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抚仙湖多为雨水补给,周围地区的雨水汇集成小溪,流经地区植被较为完好,流入抚仙湖自然水质较好。

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过去,在抚仙湖的西南边有一星云湖,通过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与抚仙湖相连,仅长一公里多,补给的水通过星云湖的沉淀过滤再流进抚仙湖,自然水质相对于之前好了很多。

但是现在,由于星云湖水质逐渐变差,红藻时不时会爆发,所以政府部门现于2008年开始封堵海门河,让抚仙湖的水回流回星云湖,想通过两个湖泊之间的流经顺序来改变星云湖每况愈下的水质。

当然,海门河河中段有一个神奇的景点就是,界鱼石。

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

如石碑上所言:

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

神奇三:

生物奇观

抚仙湖湖水深,风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长,浮游生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也很少,只在沿湖浅水一带才有生长。

这种多风的水域环境,有了一种神奇的鱼类——抗浪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原名鱇浪白鱼,属鲤形目鲤科白鱼属。

对生长环境水质要求极高,抗浪鱼是云南抚仙湖的特产。

每一批亲鱼产卵活动通常持续3天,约停7天后又来第二批,此所谓渔民说的“来三去七”的规律。

用水车把水抽向引水渠,抗浪鱼便自动游入渔民特制的鱼篓中。

由此出现了最有特色的“水车捕鱼”,抗浪鱼由于数量少,鱼质鲜美,市场价格在1000元一斤左右。

抚仙湖是全国少数几个可以看到青鱼阵的地方。

青鱼阵以每年的农历七月至十一月为高潮期,逢万里晴空,风平浪静之日,游人皆可大饱眼福,且近前鱼群不散,拍照不乱,悠游自如。

最近几年由于抚仙湖水质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每年夏天,幸运的游客都可以一睹青鱼阵奇观

当然,在抚仙湖附近还有被称为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

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纳罗虫化石,向人类揭示沉睡了

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世界,中国、云南、玉溪、澄江、帽天山声誉鹤起,名声不胫而走,传遍世界。

这里埋藏着距今5.3亿年的,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5.3亿年前达尔文进化论中“寒武纪大爆发”的猜想。

并作为事实依据,有力的支撑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猜想。

在澄江帽天山地区采集了约5万块化石,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0多个门类的80余种动物,涵盖了现代生物的各个门类。

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最早的脊椎动物,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起源的地方。

神奇四:

古滇国墓葬—李家山墓葬群

李家山古墓群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

随葬品10多件至50多件出土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金、银、铁、玉、石器物;按功能分为礼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以“牛虎铜案”最珍贵,高0.43m、长0.76m。

是云南古代青铜文物的杰出代表,并于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通过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文物。

案又称“俎”,是中国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礼器。

牛虎案就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

因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

而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于滇人祭祀的铜柱顶端,为崇拜之对象。

此铜案为古滇战国时期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

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

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

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

牛虎铜案中的大牛颈肌丰硕,两巨角前伸,给人以重心前移和摇摇欲坠之感,但其尾端的老虎后仰,其后坠力使案身恢复了平衡。

大牛腹下横置的小牛,增强了案身的稳定感。

此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

也因其器奇特造型,新颖构思,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此铜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更为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

此外出土文物中,还有各类贮贝器、各类铜鼓、铜编钟、立牛葫芦笙、曲铜锄、孔雀衔蛇纹锥、手执形銎戈、铜柄铁剑及金鞘饰、鹿形金饰、金腰带、各类铜扣饰等精品。

李家山墓葬群,在文物量上,媲美长沙马王堆墓葬群,而距离抚仙湖不到十公里,已被初步证实为古滇国的墓葬群。

到目前为止,已发掘的墓葬出出土4000多件青铜器,还有200多座墓葬没有发觉价值连城

本来按照依山傍水的墓葬风水要求,墓葬本应朝向星云湖,但在已发掘的87座墓葬中,统一朝向抚仙湖。

这就是第五大神秘之处:

神秘五:

碧海王城

2000年11月13日,云南的权威报纸《春城晚报》发表了《抚仙湖里有古城?

》,2001年、2006年,我国曾两次湖泊水下考古,央视都对其进行了直播,其中2001年的水下考古是我国首次进行水下考古工作。

在水下考古工作的进程中:

发现类似金字塔高大建筑和罗马斗兽场圆形建筑。

其造型是一座阶梯状建筑,气势非常恢宏。

它上下共五层,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三四层倒塌比较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21米,类似于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

在每一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其中第一级大台阶从底部有一条笔直的小台阶直通而上,其规模不逊玛雅文

【篇二:

主题课程:

我来做个小导游1】

主题课程:

我来做个小导游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1.课改中课程建设的需要;开学初,在年级组大德育课程整合的备课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语文》《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等学科中,都包含着了解家乡、爱家乡、介绍家乡等与家乡相关的一些内容,怎样通过整合,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避免时间的重复浪费。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中都指出的学校的课程建设包括“实践活动类课程”。

这列课程主要指与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生活技艺、科技教育、班团队活动、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等内容相关的课程。

这类课程应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旨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探究自然、了解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2.第二课堂实践的需要;

学校每学期一次的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爱家乡为主题的系列课程,这个学期三年级区的是“云栖竹径”,是杭州十景之一。

3.三年级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学校的中段,在语言的积累下,他们逐渐开始有了丰富的语言表达需要,也有了展示自我的需求。

我校是一所开放性的学校,每学期都要迎接大量的参观访问团体,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机会。

4.g20,争当小主人的契机;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我校积极响应杭州市教育局“当好东道主,服务g20”系列主题活动,迎接g20峰会。

梳理我校以爱家乡为主题的第二课堂系列活动和三年级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发现都与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有关,内容都很不错,用怎样的载体像一条项链一样,把这些看似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

经过年级组的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用《品德与社会》中的“我来做个小导游”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了系列活动。

二、课程资源分析:

三、课程目标:

1.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并能用“抓住景物特点”的方法来介绍一处景物,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2.配合景点的介绍,学会制作简单ppt。

3.在实践小导游中,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培养自信的风采与关怀他人的品质。

4.通过家乡小导游的实践体验,知晓家乡风景名胜、及其历史文化、风情典故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增强宣传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心。

四、课时的安排:

课内指导:

5课时课外实践:

6课时左右五、课程板块设计:

(一)课程准备阶段

梳理课程内容,整合并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载体,教师分课时备课。

(二)课程实施阶段

课内指导,分工合作,撰写导游词,并学会制作简单ppt帮助介绍,优化导游礼仪。

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开展活动,走进西湖十景,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进行介绍,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

(三)拓展延伸阶段

由此拓展,各级各地来校参观接待,学校大型活动,以及家长外出中的小导游活动。

六、课例设计:

“我来做个小导游”课程之一——启动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投票,从西湖旧十景中选出最受欢迎的三个景点。

2.通过综合学习单的填写,明确分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美景,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良好的分工,推进保障实践教学地点:

电脑教室

教学准备:

课前制作的投票卡和学习单;教学课件1份。

课时分配:

1课时授课地点:

电脑教室完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杭州作为你的家乡,你们觉得它美吗?

是的,正是因为我们的杭州如此优美,因此今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也要在杭州进行,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会议吗?

是的,正因为g20峰会要在杭州举行,那我们作为杭州的小主人,更要担负起小导游的职责啦,我们要把我们杭州最美的一面介绍给游客。

杭州最著名的景点是哪里啊?

是的,西湖被称为是杭州城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西湖十景更是西湖最具代表性的特色。

你知道西湖十景都有哪些吗?

学生举手发言,教师ppt补充完整。

二、投票评选

如果你作为小导游,从西湖十景中选出你心目中最值得推荐的一个景色。

全班投票,评选出前三名最受欢迎的景点。

(电子投票,终端统计)

三、引导任务分工

做小导游有哪些要求或做哪些准备?

三小组分工

小组分工,全班分成三个大组,三个大组分别领取一个景点。

每个大组里有三个小组,小组合作讨论,通过电脑搜集资料的形式完成学习单。

四、整理资料

通过小组合作上网的方式,搜集关于景点的资料,小组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关于景点的资料,上传ftp共享。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已经选出了三个最具代表性的西湖景观,并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景点的信息资料,下节课我们将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今天的小导游岗前培训就到这里啦?

?

“我来做个小导游”课程之二——撰写导游词指导

目标:

1、通过整理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