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268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考试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考试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考试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考试复习资料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1.17世纪的英国文学从体现清教徒思想的作品最为出色,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这场革命是在宗教的外衣下进行的,斗争主要在保王的国教与革命的清教之间展开。

2.“清教徒”是基督教中的一派,他们的特点是:

不吸烟、不喝酒、不看戏、不跳舞,特别节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3弥尔顿:

17世纪文学中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一位诗人,学者,革命的实践者,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失乐园》主张理性可以控制欲望;《复乐园》主张信仰消灭欲望;《力士参孙》即使在最低潮时也不要失去信仰。

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政治革命运动。

1、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第三等级反封建斗争激烈化;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开拓了人们的眼界。

2、启蒙思想:

启蒙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尺度破旧立新:

政治领域——破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立契约论、三权分立;宗教领域——破宗教迷信、偏见、狂热,立信仰自由、宗教宽容、泛神论、无神论;

哲学领域——破唯心主义自然观,立唯物主义自然观;

人际关系领域——破封建门第、等级观念,立天赋人权、平等观念;

文学领域——破贵族沙龙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立启蒙文学。

二、启蒙文学:

(一)启蒙文学的特征

1、强烈的政论性、哲理性:

以理性为武器批判旧的社会秩序与观念,提出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蓝图,宣传启蒙思想。

2、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注重真实描写生活。

3、浓厚的人民性:

反映平民生活;以平民为正面主人公;使用人民乐于接受的艺术手法与语言。

4、文学形式的创新:

小说被提到正统文学的地位,出现了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新型小说;悲、喜剧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正剧;诗剧获得充分发展。

(二)各国启蒙文学概况:

英国——启蒙文学的发源地

英国的启蒙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以扫除封建残余、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要任务。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在现实主义小说领域。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世纪末至18世纪30年代:

启蒙文学形成。

笛福(1660?

-1731)•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

*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形象鲁滨逊的形象;*使用丰富逼真的细节描写。

鲁滨逊是一个行动者,符合英国资产阶级原始积累时期人的精神;鲁滨逊是一个劳动者,是善于劳动的人;经济人,对钱看得很理智;对大自然的态度,认为大自然是财富的源泉,可创造和可开发的;鲁与他仆人之间的关系表明人与人有契约关系;生活态度是务实的,是理性的商业主义思维如权衡利弊;是一部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精神史

斯威夫特(1667-1745)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代表作《格列弗游记》:

*小说写格列弗医生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智马国的奇异经历,以讽喻现实、表达作者的理想。

*小说中出色的艺术虚构与现实讽刺相结合。

第一卷“小人国之旅”讽刺了英国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党派纠纷和以宗教分歧为借口的侵略政策,是阴暗社会的缩影;第二卷正面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强调理性和仁慈;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历史家等这些人否定人类文明,作者的思想已从支持君主政体变为拥护共和了。

表达出作者认为治理国家需要理智、仁慈、种种美德。

2、18世纪40至50年代:

启蒙文学成熟。

理查逊(1689-1761)创作关注婚姻与道德问题;打破了传统小说以主人公经历见闻为主线的写法,集中写一件事;擅长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重要作品有《克拉丽莎》(第一部书信体小说)与《帕米拉》(感伤小说)。

菲尔丁(1707-1754)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创作“散文滑稽史诗”;代表作是《汤姆·琼斯》:

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顶峰之作;描述汤姆的身世及其与苏菲亚的恋爱波折,广泛反映现实,表现善恶斗争的主题;人物众多,个性鲜明,语言富于个性与讽刺调侃性;结构庞大匀称精致,情节曲折自然;每卷前皆有序言。

(1批判伪善文明主张,认为人具有自然道德;2约束通过人的自然行为的自然获得;3醉心于描写人物的自发性;4描写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人;5作者不相信人性的至善至美,认为人性是善与恶的混合。

)菲尔丁的重要作品还有《约瑟·安德鲁传》、《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和《阿米莉亚》。

3、18世纪60至80年代:

启蒙文学进入新的阶段——感伤主义阶段。

感伤主义文学形成于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作家们日益不满现实、对启蒙理性失望的背景下,是一种贬抑理性、张扬感性、有浓郁的哀怨忧伤情调的文学,是启蒙文学向浪漫主义文学的过渡。

斯特恩(1713-1768)是感伤主义代表作家;代表作是《感伤的旅行》:

是游记体小说,记述作者英法战争期间途经法国去意大利的旅行,不拘泥于客观记述见闻,着重描述主人公旅

行期间的主观印象与感受,张扬善良、仁爱、同情心等感情。

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主战场

法国的启蒙文学有特别强烈的革命性、政论性与哲理性;法国重要的启蒙文学家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

法国启蒙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1715年至1750年:

启蒙文学形成、发展。

孟德斯鸠(1689-1755)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

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启蒙文学作品;是一部流浪汉小说;是书信体小说,由160封长短不等的信组成;是反封建、宣传启蒙理想的哲理小说;认为原始穴居人的生活是理性社会。

《论法的精神》把法制提高到国家政治生活的首位,并详细论证三权分立学说:

①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社会的产物,随其改变;②专制政治是最反动的,专制政治会产生愚蠢的统治者,其需要更愚蠢的被统治者;③三权分立,立法、司法、行政互相制约,没有约束的特权必将导致腐败;④地理环境决定论。

伏尔泰十八世纪上半期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是欧洲思想界的泰斗;代表作是哲理小说《老实人》又名《乐观主义》,要紧的还是我们的园地;工作可以使我们抗拒烦恼、纵欲、饥寒。

《查第格》又名《命运》:

善恶相生;哲学家国王*通过“老实人”与哲学家邦葛罗等人的不幸经历与见闻,无情嘲笑了“一切皆善”的哲学,

描述了乌托邦理想国“黄金国”,提出改造社会的途径是劳动

2、1750年至1789年:

启蒙文学高潮阶段。

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唯物主义哲学家、现实主义美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作家。

《百科全书》的主编,它让人更有知识,更有教养、更幸福;提出了建立正剧(“严肃剧”、“市民剧”)的美学纲领,创立了正剧;代表作是《拉摩的侄儿》:

*是对话体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是“高傲和卑鄙、才智和愚蠢的混合物”,是不合理社会造就的畸形儿,小说通过他的形象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丑恶;*是“辨证法的杰作”。

无端无行的文人极度自私,社会制造此种恶德,其又反过来加剧社会的腐败。

狄德罗效应又名愈得不足效应,所以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

教育思想:

初等教育应是强迫的、免费的、普及的;高等教育各专业必须开设数学课;教育使人发现自己的尊严。

卢梭(1712-1778)“百科全书派”中最激进的民主派思想家;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先驱;

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契约论》,提出“返回自然”、“社会契约”(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然人:

放弃天然自由,换取公民自由)、“天赋人权”、“民主共和政体”、“自由平等”等理论;代表作是《新爱洛绮丝》:

*是书信体小说,爱情小说,哲理小说;自然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冲突;*描述平民青年圣·普乐与贵族女子尤丽的爱情悲剧故事,批判封建婚姻观念,宣传个性解放(婚姻理想,自然而真实的情感为基础)爱情和风景融合在一起;艺术上以情动人,出色描写大自然,理想的生活环境,桃花源。

卢梭重要的作品还有《爱弥儿》(又名《论教育》有“教育小说”之称:

人性本善,罪恶的社会使人变坏;恢复自然人;感觉;手艺)与《忏悔录》。

写作特点:

推崇感情热爱大自然赞扬自我《忏悔录》:

1论辩和对抗的基调2平民3多情4读书,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感5意志力坚强6对爱情很重视7音乐上很高造诣8对绘画很有研究9自然10有缺点,自传不能写出自赞11思想体系:

人有自由的个性,人士自由的个体,个人中心主义

博马舍(1732-1799)是法国最杰出的启蒙戏剧家;代表作是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与《费加罗的婚姻》:

*通过阿勒玛维华伯爵、罗西娜、费加罗、苏珊娜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述反封建的主题;情节紧凑,冲突鲜明,讽刺辛辣,富于艺术魅力。

德国——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峰

德国的启蒙运动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仅限于文化领域;德国的启蒙文学缺乏革命精神,具有软弱、保守性。

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00年至1770年: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族文学。

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伟大代表,德国民族文学的真正奠基人,现实主义美学家和剧评家;美学著作《拉奥孔》(又名《论诗与画的界限》画是造型艺术,诗是一般文学)与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为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认为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他们在表现痛苦中避免丑,把愤怒冲淡为严峻,把忧伤冲淡为愁惨。

《汉堡剧评》:

教育作用;关注市民悲剧;向莎士比亚学习;文学要反映客观事实;“人物性格合乎内在可能性”—(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受自身和环境的联系。

诗与画的不同:

1题材上,画描绘的是空间并立的物体,匀称与变化,对比与层次;诗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画面局限于可以看见的东西,诗没有这种局限。

2媒介上:

画是线条和颜色,诗是语言3艺术感官:

画是视觉,诗是听觉,心理上画对美感比较注意4艺术理想:

画是造型艺术是美,表情不够丰富,诗是情节上的描写,重在表情,显示个性。

共同点:

在一定条件下,画面可以暗示动作的连续性,诗歌也能写出一定的画面感。

2、1770年至1785年:

“狂飙突进”运动时期。

十七世纪八十年代。

“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运动名称由来:

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运动纲领制订者:

赫尔德尔;代表作家:

青年歌德与席勒;运动精神: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强调个性、崇尚天才、赞美自然、推崇感情,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有非常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卢梭的思想是核心,思想核心是拥护回到自然,赞扬和号召人类回归纯朴生活和纯朴人性,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是《尤里尤西斯》;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运动带有个人主义狂热的因素,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因而不能持久,大部分的青年存有明显的感伤主义。

3、1786年至1805年:

古典时期,德国文学达到了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峰。

这一时期,德国启蒙文学在政治上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

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代表作家:

歌德和席勒。

席勒(1759--1805)是德国杰出的戏剧家与诗人;代表作是《阴谋与爱情》:

*通过宰相瓦尔特等人制造的菲迪南与露易丝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罪恶和封

建观念的腐朽,表现了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的向往,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艺术上有现实主义的成就,也有“席勒化”的缺陷。

席勒式是传声筒式,大段富于激情《阴谋与爱情》《强盗》主人公在作品中为作者说话,情节简单,平民阶级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赞赏。

席勒的重要剧本还有《强盗》、《华伦斯坦》三部曲、《威廉·退尔》等。

第2节歌德

歌德(1749-1832)是迄今为止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是欧洲启蒙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巨匠之一。

一、生平与创作

1、青少年时期(1749——1774)抒情诗;诗剧《普罗米修斯》;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通过维特的事业、社交、爱情烦恼批判了德国的黑暗现实,张扬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也表现出德国资产阶级抗争乏力的悲观情绪。

*心理刻划细致,情景交融,充满感伤情调。

2、魏玛时期(1775年之后)十年从政:

谣曲《迷娘曲》、《魔王》等;意大利之行:

悲剧《埃格蒙特》、《伊菲格尼亚在陶里斯》与《塔索》;法国大革命前后:

叙事诗《列那狐》;

与席勒的十年合作: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小说《威廉·迈斯特》第一部(“学习时代”)、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

晚年: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小说《亲和力》、《威廉·迈斯特》第二部(“漫游时代”)、《诗与真》、诗集《西东合集》。

2、《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创作时间长达60年的巨型诗剧,是歌德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才能的概括和总结,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

在学史上,《浮士德》和《伊利昂记》、《神曲》等并称为伟大的史诗性作品。

(二)情节结构:

剧前三部曲舞台序幕;天上的序幕第一部:

知识悲剧爱情悲剧

第二部:

政治悲剧艺术悲剧事业悲剧

(三)人物形象:

浮士德:

是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是进步资产阶级、特别是启蒙思想家的象征;是人类的象征。

靡非斯特:

是虚无主义者,代表消极、否定精神;是恶的象征;体现批判精神,一定程度上是作者的代言人。

(4)思想内涵:

1、浮士德的人生探索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人格理想:

积极进取,执着追求——“浮士德精神”;“灵”与“肉”统一;依靠自身努力,也依靠上帝获得救赎—“两希”精神的融合。

2、浮士德的追求过程象征了欧洲先进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精神发展史:

作者站在启蒙思想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封建社会与文化、也对资产阶级的错误进行批判,并提出了建立人间乐园的理想。

诗剧也反映了作者以及德国启蒙思想的局限。

3、浮士德的两重性、他与靡非斯特的关系及他的命运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看法:

人类是在“灵”与“肉”的矛盾中、在进步与落后的斗争中前进的—辩证法思想;人类前途是光明的。

(五)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以浪漫主义为主体;2、结构的片断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3、采用多样表现手法与诗体风格:

象征、对比、辨证手法;叙事、抒情、议论手法;抒情诗体与民歌,古希腊悲剧诗体,哲理诗体,讽刺诗体等。

第六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

第一节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

1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以及革命后人们启蒙理想的破灭与对现实的不满;2)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残酷现实;3)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2、哲学基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3、文学渊源——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渊源,有十八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与法国卢梭的作品等。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思想内容特征:

1、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或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表述对人民的同情,设计理想社会的图景;

2、讴歌自然,美化中世纪,宣传个性解放,反对文明对人性的束缚、压迫。

艺术特征:

1、强调创作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2、崇尚主观抒情,注重表现人的内心感受;

3、崇尚艺术想象,使用非凡的题材、离奇的情节与夸张、对照手法,塑造超凡的人物形象;

4、重视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

三、各国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开始于18世纪90年代;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写夜、死亡、遁世的作品多,有浓重的唯心色彩、宗教、哲理色彩和神秘怪诞色彩。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

史雷格尔兄弟:

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创办《雅典娜神殿》,宣传与古典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①强调想象与情感;②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与艺术无目的论;

③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诺瓦利斯(1772-1801)是耶拿派创作上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是《夜的颂歌》:

*怀念死去的未婚妻、幻想在夜、在死亡后与之结合;是耶拿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狄克(1773——1853)贡献主要在改写中世纪民间故事和创立童话体小说方面;代表作是《金发的爱克贝尔特》。

2、中期浪漫派(海德堡派)重视发掘、搜集中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

合编民歌集《儿童的神奇号角》。

格林兄弟:

合编《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成为典范的童话作品。

3、晚期浪漫派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向现实主义文学过渡。

霍夫曼善于用荒诞离奇的形象与情节揭露现实的丑恶;代表作是《小查克斯》。

海涅(1797-1856)是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诗人;创作的发展:

第一阶段——1797年至1830年:

《歌集》:

*以讴歌自然与爱情为主;*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民歌风格。

•《哈尔茨山》等四部散文游记:

* 标志着诗人的创作向革命民主主义、向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发展。

第二阶段——1831年至1848年:

《论浪漫派》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揭露德国普鲁士的封建统治、教会的虚伪反动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庸俗,表述盼望革命的心情和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理想;艺术上写实与幻想交织,叙事与抒情结合,出色运用讽刺手法。

《时代的诗》是政治抒情诗集;诗歌形式优美。

第三阶段—1848年至1856年《罗曼采罗》取材于东西方许多国家的历史、神话传说、宗教等,形式瑰丽。

(二)英国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最典型,积极浪漫主义力量强大,与民族民主斗争紧密结合。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第一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湖畔派”诗人。

他们曾隐居英国西北部湖区而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以此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开路者;《抒情歌谣集·序言》:

①诗必须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②诗歌要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③使用淳朴有力的民间语言;

③重视想象与灵感,发掘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主要表现大自然与宗法农村生活,名篇有《丁登寺》、《不朽颂》、《孤独的收割女》、《序曲》等。

柯勒律治(1772-1834)诗歌喜用异国题材与怪诞情节,擅长渲染奇幻神秘的浪漫气氛,语言绚丽而富于音乐性;代表作是《古舟子咏》。

骚塞(1774—1843)“湖畔派”三诗人之一。

2、第二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拜伦与雪莱,他们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拜伦(见第二节)

雪莱(1792-1822)是“天才的预言家”;代表作是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通过普罗米修斯因暴君朱比特奴役人类而与之斗争、失败之后不屈服、朱比特最终被冥王推翻的故事肯定革命的必然性与胜利的前景、表述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艺术上气势宏大,想象丰富,抒情色彩浓。

雪莱名作还有《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西风颂》、《云》、《致云雀》等。

济慈(1795-1821)诗歌擅长写自然景色与事物外表,富于立体感、色彩感、浪漫气息;名作有《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等。

司各特(1771—1832)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小说描写苏格兰、英国与欧洲他国中古的历史,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因素——情节曲折惊险,正面主人公理想化,但真实精确地描写各时代的生活情况。

代表作是《艾凡赫》。

(三)法国

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的激烈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早期(1830年之前)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教父”;代表作是《阿达拉》:

*通过阿达拉与夏克达的爱情悲剧表现世俗爱情与宗教的矛盾,夸大宗教的力量;名作还有《勒内》:

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

斯塔尔夫人(1766-1817)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著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理论著作《论文学》与《论德国》;小说《黛尔芬》和《柯丽娜》写女性不美满的的婚姻和戏剧性经历,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早探讨妇女问题的作品。

贝朗瑞(1780-1857)是杰出的“歌谣诗人”;早期诗歌咏唱青春、美酒、爱情;后期诗歌紧密结合现实政治,表述反复辟的主题;名作有《意弗托国王》、《法兰西的好国民》《高卢人和法兰克人》、《白帽徽》、《头脑简单的查理之加冕礼》、《两个禁卫军》、《洪水》等。

拉马丁(1790-1869)诗风轻灵、飘逸、朦胧;代表作是《沉思集》歌咏消逝的爱情、宗教、孤独、死亡等。

维尼诗歌抒发悲观、孤独、绝望情绪,富于哲理性;代表作是《命运集》《古今诗稿》。

2、后期(1830年之后)

雨果(见第三节)

大仲马以创作历史小说而著称,代表作有《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

乔治·桑(1804-1876)小说富于理想、浪漫色彩;著名作品有社会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田园小说《魔沼》、《小法岱特》等。

缪塞(1810-1857)诗歌名作是《四夜组诗》;自传体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戏剧方面亦有成就;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四)俄国:

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形成于1812年卫国战争——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的背景下,以反专制、争自由为主旋律。

茹科夫斯基(1783-1852)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诗歌着重描写内心生活、梦幻世界、对自然的感受,也常取材于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诗风矜持、感伤、朦胧、神秘;

“没有茹科夫斯基,我们也就没有普希金。

”——别林斯基

雷列耶夫(1795—1826)等十二月党人诗人;

莱蒙托夫(1814-1841)抒情诗名作有《诗人之死》、《别了,满目创痍的俄罗斯》、《祖国》《帆》等;叙事诗名作有《恶魔》、《童僧》等。

小说《当代英雄》是作者的代表作,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毕巧林的形象;有独特的艺术结构(《贝拉》、《马克西姆·马克西米奇》、《塔曼》、《梅丽公主》、《宿命论者》)、深刻的心理分析。

(五)东欧

东欧的浪漫主义文学,以反对异族奴役与封建专制、争取独立、民主、自由为主题。

密茨凯维奇(1798—1855)是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诗剧《先人祭》和

叙事诗《塔杜施先生》。

裴多菲是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抒情诗——政治诗与爱情诗;叙事诗——代表作《使徒》。

(五)美国: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受欧洲文学影响,但有本土色彩。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前期浪漫主义(30年代以前)

欧文是“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是《见闻札记》:

《瑞普·凡·温克尔》《睡谷的传说》

库柏(1789-1851)被称为“美国的司各特”;最著名的作品是“边疆小说”《“皮袜子’”故事集》:

包括五部小说:

《开拓者》《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草原》《探路者》和《打鹿将》;

*塑造了美国西部文学中牛仔形象的始祖“皮袜子”的形象;

*对西部边疆自然景色的出色描绘和惊险情节的设置使小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爱伦·坡(1809-1849)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创作恐怖小说与侦探推理小说,著名作品有《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莫格街凶杀案》等。

2、后期浪漫主义(30年代以后)

霍桑(1804-18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