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启示邹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147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启示邹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孟子启示邹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孟子启示邹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孟子启示邹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孟子启示邹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子启示邹师版.docx

《孟子启示邹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启示邹师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孟子启示邹师版.docx

孟子启示邹师版

孟子给我们的六点启示

开篇的话:

○孔孟之乡人是幸运的值得骄傲的——为什么?

东南邹鲁(徽州)-回望邹鲁(武夷山)-海滨邹鲁(福建)

庞朴先生:

做一个孔孟之乡人是幸福的

李学勤先生:

孟子很伟大,你们很幸运

傅佩荣先生:

孔孟之乡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上帝为什么那么偏爱你们呀

○我心中的孟子(人人都可以给孟子画像)

一个好学不倦的人

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一个骨头最硬的人

一个失败一生的人

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样一句话:

半部论语治天下。

其实,论语更多的探讨的是人心修炼,《孟子》才是治国安邦的最佳读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孟子定江山”毫不为过。

孟子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今天只探讨孟子给我们的几点启示,或者说“孟子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贵遗产?

一、责任丹——天降大任,舍我其谁

▲中国人是讲责任的,儒家是抱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入世的

▲责任是什么——方向(天下的人都迷了路,讲责任的人也知道方向在哪里);动力(责任让人信念不败,活力永存)

○孔子: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曾子: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最能体现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也可说是志士仁人的终极追求。

——孔孟都讲责任,都想有功于天下

○时代不同——孔子:

尽管“礼崩乐坏”,但周礼遗风尚存。

孟子:

诸侯争战,水深火热

○理想不同——孔子:

克己复礼。

孟子:

仁政救国

○主张不同——孔子:

仁义(修养层面)。

孟子:

仁政(执政层面)

▲我们如何讲责任——

中国古代哲人:

“人生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这个论断的意思是指——个人在世间生存,生命有限;要让自己的人生载入史册,一般来说只有三种途径:

最高级的是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周恩来),其次是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邓小平),再其次是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毛泽东)。

(“三不朽”的排列顺序有意思,值得我们研究理解、躬行实践。

“立德”——远古时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选贤任能;任职一定年限后主动“禅让”,交班给能干的虞舜。

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劝谏不果,“耻食周粟”,就隐居到首阳山去采食薇蕨度日。

屈原在楚国,一腔爱国热忱不能发挥,反而遭谗被放,但他决不背离祖国,宁愿投江自沉,以死明志。

坚持国家民族利益和个人气节的,有汉朝的苏武和宋末的文天祥,等等。

新中国有周恩来、雷锋、焦裕禄、孔繁森……

“立功”——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安九州;秦始皇统一六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蔡伦发明“造纸术”;诸葛亮“鞠躬尽瘁”;郑和下西洋;李时珍撰著成《本草纲目》……为民为国,“数风流人物”,史不绝书。

“立言”——老子:

《道德经》五千言,柔弱胜刚强,

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庄周:

《庄子》运用寓言,倡导清风朗月的“逍遥游”。

孔孟:

倡仁行义,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我们今天三不朽——

“一言兴邦”之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十年树木”之功(科学发展观)

“百年树人”之德(以德治国、为政以德)

二、大丈夫——居仁由义,发强刚毅,乐天知命

先秦——孔子:

君子式的人格(曰仁曰义,忧乐天下)。

庄子:

隐士型的人格(远离江湖,飘然若仙)。

孟子:

倡导的是一种大丈夫人格。

孟子认为大丈夫必须是正道、正位。

还提出一个大丈夫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现代大儒牟宗三先生曾以“尽心、知性、知天”来概括孟子的整个学问。

孟子的学问是什么呢?

答曰:

“大丈夫”之学!

也即如何成为大丈夫的学问。

“大丈夫”这个词,孟子最先使用,也就是说享有“大丈夫”一词发明权。

孟子的“大丈夫”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居仁由义——仁立身

仁——仁者爱人,仁者无敌

◆孟子是如何讲“大丈夫”的——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伸能曲,能上能下,得志掌权时为民族国家天下尽心尽力,廉洁奉公,不得志处于贫贱地位时能抱定固穷之节,乐天知命,自得其乐,独善其身)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一个人若能不失其赤子之心,坚信人之道德良知千古不灭,)

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居恶在?

仁是也;路恶在?

义是也。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不枉道事人,不曲学阿世;立身行事时不灭本心之良,杀一不辜得天下而不为;活得清清白白、坦坦荡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这就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这种大丈夫孟子也称之为“大人”,也即孔子所讲的“君子”。

他的反面当然是“小人”,“贱夫”。

总之,孟子所讲“大丈夫”,是以仁义为基础的。

(二)发强刚毅——刚强骨

“刚”——发强刚毅,壁立万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典型代表,相关言论不胜枚举:

孟子曰: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儒家所谓“刚”有坚毅不拔的精神,但是没有盛气凌人的习气,是“克己”型的。

孟子的大丈夫就有这种“克己”的精神:

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曰: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三)乐天知命

我们人人都面对一个人生之问:

你快乐吗?

孟子所讲的大丈夫非常“刚毅”,但自己并不觉得活得很“累”,虽然“克己”,也不觉得活得很“苦”,而是很从容,很快乐。

胸次有洒然之乐,这是“大丈夫”第三特点。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

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万物我都具备了。

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

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宋代大儒程颢《秋日偶成》一诗,很能表现孟子大丈夫的“乐”的境界: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孔子主张“贫而乐”,孟子宣称“富贵不能淫”。

合而观之,就是“富贵不淫贫能乐”。

总之,大丈夫精神是:

居仁由义,发强刚毅,乐天知命——三位一体。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叫做大丈夫。

这是孟子给我们中华民族塑造的人格精神,这种人格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个性,民族的性格,民族的风度和气质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孟子倡导的大丈夫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闪光的亮点,对塑造民族之魂功莫大焉。

中华文化之伟大当然也表现在四大发明、诗词歌赋,音乐书法绘画、故宫长城等方面,但中华文华伟大之处,最集中地表现在其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上。

孟子的大丈夫精神是我们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永不过时。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精神对匡救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有其重大意义。

 

▲今天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大丈夫——

仁爱天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刚直不阿——一身浩然,两袖清风

乐天知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浩然气——泰山气象,至大至刚

▲泰山气象门(孔子,天地也;颜回,和风庆云也;孟子,岩岩之泰山气象也)

○孔子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见到谁都特别谦恭

○孟子是一个有脾气的人

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

有一天早晨,孟子的心情比较好,就跟他的学生说,我今天准备上朝,上朝就是见见齐宣王。

洗漱完毕,穿戴整齐,就要出门的时候,齐宣王派了两个人来请孟子,怎么说呢?

说我们的国君昨天就想到你的住处来拜见你,但是很不巧,齐宣王昨天感冒了,现在国君特别想见你,不知道孟先生今天上不上朝。

孟子准备是要去的,可是现在孟子怎么说呢?

说对不起,我也感冒了。

后来孟子做了一个解释,说我自己去表示是我自己的愿望,你叫我去那等于是我要接受你的使唤,这是原则问题。

今天使唤我去一下我去了,明天使唤我去了,使唤三次以后习惯了,那怎么可以呢?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它的发明权归于孟子。

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载《孟子·公孙丑上》。

书中有孟子与公孙丑的这样一段对话:

(公孙丑)老师,我大胆问一句,你有什么本事和专长呢?

(孟子说)我懂人,我善于养育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回答说)很难用言语表达与讲述它。

它就是一种气,而这种气,它是一种至极而正直之气,惟正直才能刚大,而能贯洞识微,合于神明,通达于天地,所以很难说清楚它。

要培养这种气,就要培养自身的道德与正义,不要作不好的事来损害它,这样久而久之,则可使其气,滋蔓塞满于天地之间,布施德教没有穷尽。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

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或威胁,才能处变不惊,进而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曾有一首长诗作出过生动的描绘,这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

诗中写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

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

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

至于如何养“气”,孟子的教诲是:

其一是“配义之道,无是,馁(nei)也”,也就是说一切都要从儒家的道义出发,理直气壮,从而使身体保持旺盛的精力;

其二是“行有不慊(qian)于心,则馁矣!

”意思是说养“气”必须培养良好的状态,心地要光明坦荡,不能邪念存心。

▲养气,不是知识的获取,而是心灵境界的提升。

中国哲学推重心灵的大气象,转局促为圆融,弃低俗而慕高远,不重在向外追求知识,而强调反己内求,以生命的内养为主要功课。

▲儒家哲学强调,圣贤的气象不是由知识的推求得到,而是于“养”中转出。

生命缺乏持养,就会“馁”(如同一个饥饿的人,干枯而匮乏)。

人通过生命之养,养得充满圆融,克服卑微和渺小,克服物欲和自私。

中国哲学更强调,养气是同于群体、合于天地的根本途径。

“德不孤,必有邻”,个体、群体、宇宙三者的和谐,是奠定在心性修养基础上的。

佛教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假设,来说明明心见性以实现和世界共通的可能性,而儒家则通过“诚”——真实无妄的澄明心灵来实现与世界的共通。

孟子说养气可以“塞于天地之间”,正奠定在生命共通的基础上。

▲苏东坡父子三人都在养气上独得春秋。

养气,自孟子之前,不明;自孟子之后一千年,韩愈、二程各有心得,至三苏父子,养气说进一步阐进,才将孟子的养气论真正发扬开来。

▲三苏之学以养气为宗。

  ○苏洵《心术》曰: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气即士气,养气即保养士气,使之不急躁不气馁。

  ○苏轼《留侯论》曰: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此即能隐忍,不为小者所夺。

其关键则在于养心志,养其大者,勿为小者所夺。

或曰能战胜自我,超越小我。

○苏辙《孟子解》则进一步强调:

“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养志以致气,盛气以充体。

这句话的意思即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所说的“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

▲佛家——“八风吹不动”

佛家的‘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讽、苦、乐。

顺利成功是‘利’——(别大意)

失败是‘衰’——(别晦气)

别人背后诽谤是‘毁’——(别丧气)

背后赞美是‘誉’——(别得意)

当面赞美是‘称’——(别神气)

当面谩骂是‘讽’——(别动气)

痛苦是‘苦’——(别泄气)

快乐是‘乐’——(别傲气)

先哲教导说,人应当修养到遇上‘八风’中任何‘一风’时都不为所动,这才算是修养的成功。

▲韩愈说:

“养其根而俟(si等待)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培植好生命之树的根,才有可能等待它的果实;往生命的灯盏不断加油,才能指望生命之灯常明。

悟透孟子的“养气说”,养得“一点浩然气”,人生之树才会葱葱郁郁、青春不老。

我们今天如何养气——

天上三宝:

日、月、星;

地上三宝:

精、气、神

实践宗旨的锐气(终生不悔◆记住那一刻)练定力

实事求是的勇气(独立思考◆我是对的)练眼力

一尘不染的清气(朗月清风◆墙边梅花独自开)增活力

甘于清贫的底气(知足常乐◆穷并快乐着)祛躁气

四、万卷书——万卷书,用心读;万里路,用脚量

孟子周游列国——大约四十岁开始,六十岁回邹,游历齐、魏、宋、鲁、滕等国

孟子周游列国是继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又一场文化长征,是儒家文化走向复兴的宣言书,是孟子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300年之后,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又进行了一场武装长征。

▲读万卷书——

○现状:

藏书量之比较(100本是门面,500本是读书人,2000本是专家)

喝酒:

不会喝,10斤酒;会喝,100斤酒;能喝的,200斤酒

○误区:

看的多,写的少;读非专业的书多,读专业书的少;网上阅读多,买书、读书少

○建议:

专业阅读,天天阅读,一生阅读(一周一本书)

▲行万里路——

○现状与误区:

重读书,轻游学(与韩国、日本的比较);爱旅游,轻求知(看看玩玩。

谈谈去澳大利亚的体会);

○建议:

学问是用脚量出来的

★头悬梁锥刺股的时代已经过去,巡天遥看山河的时代已经来临(留英青年骑车回家结婚的故事)

★修学旅游一万里

五、养心汤——养心莫善于寡欲

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

——生命;

生命最珍贵的是什么?

——健康;

健康最可贵的是什么?

——养生!

可怜的中国人

早上醒来,先用二甘醇超标的牙膏刷牙,再用发臭的蓝藻水洗脸,给儿子冲一杯碘超标的奶粉,自己喝杯黑作坊的豆浆,吃几个硫磺熏白了的馒头,夹点废油漆桶腌制的榨菜,包里放个05年的粽子。

吃饱喝足,出门,深吸一口重度污染的空气。

中午跟同事一起吃顿苏丹红的炸鸡,喝杯苯超标的可乐。

晚上约朋友出来吃了顿地沟油炒的菜,来一盘避孕药催大的鱼,再来一盘臭水沟捞来的麻辣炸虾,还有个农药高残留的清炒菠菜。

最后,老板上了一杯重金属超标100倍的绿茶,再喝点含甲醛的啤酒……算帐的时候,找回一张假币。

回到家钻进“黑心棉”的棉被,适然而卧……

孟子是思想家、教育家,作为一代圣哲,其养心文化也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弘扬和借鉴。

“孟府养生堂”今悬有两副楹联曰:

“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它是劝人养生的箴言,也道出了《孟府养生经》的意旨。

清代著名学者李渔评价说:

“从来善养生者,莫过于孔孟。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养生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孔孟及儒家的养生之道是追求高品位生活质量及寿命的修身哲学。

在儒家的养生理论中,孔子首先提出了“仁者寿”(《论语·雍也》)的观点,并说“大德必其得寿”(《礼记·中庸》),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长寿。

除了讲究饮食、衣食、起居等干净卫生外,孔子强调“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因此“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颜渊》)。

孔子已经意识到从少、壮、老三阶段不同身心状况出发,提了相应的养生之道,开创养生理论之先河。

亚圣孟子在养生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

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想身心健康,必须“善养吾浩然之气”。

清代养生家石天基则认为:

“善养生者,当以德性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他认为:

常存安静心,常存正觉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是养德的要诀。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养生,其根本目的是“修己以安百姓”,生命的价值与养生的要旨被统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中。

这就是儒家养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区别于佛、道养生学说的基本特征。

养生之法,养心第一。

读读“孟府养心汤”大有益处——

慈悲心一颗,宽容一尺,道理三分,慎字一升,忠义一斗,孝顺十分,老实人一个,好心肠要紧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中庸》

学习孟子的养生大法后,我们必须给自己做一个“查体”——

找找是否有怨气

想想是否有铜臭(xiu)气

闻闻自己是否满身酒气

问问内心是否充盈着人间正气

六、路线图——学会与国王一块散步

▲孟子周游列国,首要目的是游说诸侯,在其《孟子》一书中留下了200多处与各国国王的对话。

▲与国王对话,是孟子走向成功的路线图。

▲西门子公司的家训——和国王一块散步。

▲高峰论坛——对接的也是高层人士、高端资源、超级平台

——谁是国王?

1、领导——走近(倾听、交流)盯得越紧离得越远

2、群众——请教(恳谈、拜师)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

3、专家——拜访(求教、质疑)不惜三顾

4、书籍——博读(选读、精读)满身书香

结语——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

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

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孟子是孔孟之乡的,也是世界的。

▲遥望哲人远去的背影,是一声叹息,还是从吉光片羽中扑捉灵感,是一种智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面对圣殿我们可以跪下,但要用我们的心智去倾听哲人的声音。

▲实际上,只要敞开我们的心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导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