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095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乡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某乡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某乡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某乡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某乡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乡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报告.docx

《某乡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乡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乡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报告.docx

某乡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报告

**县马圪当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1、**县文体局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可研编制委托书

2、**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用地意向书

3、**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4、**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平面布置意向图

5、**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城建意见

6、**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环评意向书

7、**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配套资金承诺

8、乡政府出具的证明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名称:

**县马圪当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县马圪当乡政府

项目负责人:

**

建设地址:

马圪当乡政府所在地

1.2可研编制依据

1、**县文体局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可研编制委托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4、《全国“十一五”乡镇文化站建设规划》

5、《**省“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6、《**省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暂行)》

7、《**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8、《**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9、原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试行管理办法》

10、国家现行其他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11、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主要研究内容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场址条件分析

3、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4主要建设内容

**县马圪当乡综合文化站主要建设内容为乡镇文化场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1.5主要研究结论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十一五”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对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综合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项目建设内容和标准符合《**省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暂行)》的有关规定,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总投资46.17万元,估算有据,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应尽快立项实施。

1.6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总建筑面积

m2

300

总占地面积

m2

500

总投资

万元

46.17

1

建安工程费

万元

28.4

2

设备购安费

万元

9.41

3

其他费

万元

4.94

4

预备费

万元

3.42

资金来源

万元

1

申请国债资金

万元

16

2

马圪当乡政府自筹

万元

30.17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文化方面的发展显得尤为不足,东部多数乡镇没有象样的文化活动阵地,农民享受不到公共文化资源,处于“文化饥渴”状态,农民普遍反映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看报难,听不到广播。

今年,党中央对农村文化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

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出台了《**省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试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申请报送2007年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试点项目建议方案的通知》中指出:

国家将安排中央预算内(国债)投资用于启动乡镇文化站建设试点,地方政府要落实好乡镇文化站所需建设条件,要创造条件为文化站的建设减免各种需缴纳的配套费用,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办法保证有效发挥文化站的作用。

**县文体局委托**市工程咨询中心对其下属的马圪当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马圪当乡地处**县县城东南部,离县城45公里,全乡现有25个行政村,2029户,7373人,国土面积2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万亩,2006年人均收入2218元。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国家加重了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关注,使这两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基层的老百姓开始向往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在近几年组织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证明,无论是百场电影进农村活动,还是送戏、送文艺节目、送科普资料下基层,迎来的都是群情激奋,人流如潮,广大农民对文化活动的渴求,对文化生活的期盼。

同时也说明农村的文化活动还不够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必须尽快提高。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项目建设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继续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同时也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马圪当乡的文化设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层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农村文化建设对提高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推动农村经济持久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到一定阶段必将影响和阻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农村相对落后的文化设施,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基础的具有基础设施和基本功能的三级文化网络,净化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有着重要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

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

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

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站的作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项目的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农村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能否满足广大农民和农村地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关系到社会文明程度能否不断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确立,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安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发展良机,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不断加大“群众文化”的力度,加快推进工作进程,切实推进**县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3.1场址选择

根据马圪当乡的总体规划,该项目场址位于陵马公路的东边,紧邻马圪当乡政府,占地面积500m2,属于乡政府土地,主要用于修建综合文化站所需的各类用房。

具体位置详见附件《地理位置图》。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年平均气温8℃

最冷月平均气温-6.1℃

最热月平均气温20.6℃

极端最低气温-22.8℃

年平均总降雨量637mm

频率最高风向NW

平均风速2.2m/s

最高风速23m/s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3%

标准冻土深度40cm

最大积雪深度25cm

地面极端最低温度-21.7℃

地面极端最高温度34.3℃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上气象条件,使项目建设和使用能够适应上述气候特点。

3.2.2地形地貌

马圪当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场地地形平坦,可以满足建设要求。

3.2.3工程地质

项目选址地下没有煤矿采空区,工程地质相对较好,可研建议项目建设前要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探,取的详尽的地质资料,科学设计施工。

3.2.4地震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分组为第二组。

3.2.5公用工程条件

由于项目选址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各种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公用工程就近接入,供热工程考虑采用新建锅炉房采暖。

第四章建设规模

4.1建设内容

根据**省文化厅2007年8月1日下发的《**省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暂行)》规定,各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要单独建设,不能与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建在一起。

各文化站的领导工作由一名乡镇领导具体负责,配备专职辅导员,业务上接受县文化局的管理和县文化馆的管理。

乡(镇)文化站建筑面积在300m2以上,乡(镇)文化站内部配置如下:

乡镇文化站配置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图书阅览室

1个

藏书量不低于5000册,年入藏量不低于100册

2

多功能文娱室

1个

配备基本文体活动设施、露天或室内型,并配套一台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3

培训辅导室

1个

配套相关设备

4

棋牌室

1个

配套象棋、扑克等基本活动室

5

特色文化展室

1个

用于民间艺术、书画展示

6

户外宣传展示橱窗

1个

7

广播站

建有广播站的乡镇,将广播站并入文化站

8

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至少配备5台电脑,投影仪1台,接入宽带

4.2建设规模

4.2.1标准建设规模确定

按照《**省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暂行)》规定,结合《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确定综合文化站各功能用房的面积不能小于以下标准:

1、阅览室参照《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按照藏书量5000册,开架藏书,每架藏书500册,单位面积容书架量0.3架;阅览空间按19座确定,每座建筑面积2.6m2;合计建筑面积80m2。

2、观演用房采用平地面综合活动厅(即多功能文娱室)建筑面积按80m2确定。

(注:

观演用房与棋牌室合用)

3、培训辅导室按40人规模确定,参照《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中辅导教室的建筑面积指标2m2/人,确定建筑面积为80m2。

4、办公室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确定其建筑面积为20m2。

5、文化展室参照《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确定其建筑面积为20m2。

6、橱窗参照《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暂行)》规定“县文化馆设宣传橱窗15m”,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宣传橱窗不小于5m。

7、考虑马圪当乡不具备集中供热的能力,需新建锅炉房,参照《锅炉房设计规范》确定其建筑面积为20m2。

根据以上标准,结合马圪当乡的具体情况,确定综合文化站建马圪当乡功能用房建筑面积表

序号

名称

建筑面积(m2)

备注

1

阅览室

80

阅览用房

2

多功能文娱室

80

观演用房、棋牌室

3

培训辅导室

80

学习辅导用房按40人考虑

4

办公用房

20

游艺室

5

文化展室

20

展览用房

6

锅炉房

20

7

宣传橱窗

5m

户外

合计

4.2.2配套设备

按照《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暂行)》规定,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应配套必要的文体活动设施、培训设备、游艺活动工具以及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根据建设内容的要求,配套设备明细如下: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使用房屋

备注

多功能文娱室

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1套

DVD

1台

电视机

2台

功放音响

1套

文化共享工程

电脑

5台

包含电脑桌椅

投影仪

1台

宽带接入

第五章总图布置及工程设计方案

5.1总图布置

5.1.1总图布置原则

1、根据国家文件的相关要求,合理布置各建(构)筑物的位置;

2、充分考虑各建(构)筑物的功能特点,使站区布置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

3、总图布局满足规划和消防要求。

5.1.2总图布置

根据综合文化站的规划要求,结合场地情况,确定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文娱活动室、培训辅导室等用房分别布置在场地的西部和东部,户外宣传展示橱窗布置在场地的中心,锅炉房布置在场地的北部,总建筑占地面积160m2,道路及硬化面积340m2。

按照马圪当乡规划要求,文化站出入口布置在场地的南部,与乡镇主干道相交。

(具体布置详见附件平面布置示意图)。

该项目的给水、排水管网由马圪当乡现有管网接入,接入点到各类用房引入点的距离约为10米;采暖热源由新增的0.5吨锅炉供给,接入点到各类用房引入点的距离约为20米;供电由马圪当乡供电管线接入即可满足各类用房用电要求,其接入点到各类用房引入点的距离约为100米。

5.2工程设计方案

5.2.1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2.2设计指导思想

乡镇综合文化站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充分利用各乡镇地理条件,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布局简洁,富有特色,坚固耐用。

根据此指导思想该项目拟采用一字形平面布局,此布局有利于内部功能室的布置,并能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等要求,形成的结构体系更安全、可靠。

5.2.3设计原则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主要特点是集特色文化展览、培训、业余活动、图书阅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平面设计除遵循一般建筑物平面设计原则外,还要充分考虑功能相近用房要尽量布置在一起,有隔声要求的房间要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5.3建筑设计

1、综合文化站建设用房为地上一层,建筑面积280m2,设计高度为3.8m,主要布置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文娱活动室、培训辅导室等用房,地面根据其使用要求进行装修,仿瓷涂料内墙面及顶棚,塑钢窗,木门,外墙面刷涂料,屋面采用聚笨板保温层,水泥焦渣找坡层,SBS防水层。

2、锅炉房一层,建筑面积20m2,层高为4.2m,地面做细石混凝土地面,水泥焦渣找坡层,SBS防水层。

5.4结构设计

5.4.1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4.2结构设计

综合文化站内各类用房均采用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墙体采用煤矸石砖砌筑,外墙为370墙、内墙为240墙,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强度等级为Ⅰ、Ⅱ级。

5.5给排水设计

5.5.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5.5.2设计内容

(1)室内给水工程

(2)室内排水工程

(3)室外管网配套工程

5.5.3设计参数

用水指标:

30L/人·日

5.5.4给水设计

项目日用水总量为0.9m3,项目供水由马圪当乡供水管网供入,室外给水管采用铸铁与热镀锌钢管,室内系统采用单向供水枝状布置,室内给水为直供式,室内给水管材采用PP-R管。

5.5.5排水设计

项目最高日排水量按最大用水量的80%确定,室内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化粪池容积为4m3。

雨水排放采用有组织排放,排水管材采用普通UPVC管,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收集到檐沟,沿水落管排至地面,利用场区坡度经雨水口排出场区。

5.6采暖设计

5.6.1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189-2005)

5.6.2设计参数

(1)室外采暖计算温度:

-8℃

(2)室内温度设计参数:

18-20℃

5.6.3采暖负荷计算

该项目采暖面积为280m2,采暖指标按60W/m2计算,采暖热负荷为16.8KW。

5.6.4采暖系统设计

采暖系统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按建筑物负荷要求合理配置,采用双管上供下回系统,采暖方式为散热器采暖,热源由新购置的一台0.5吨锅炉供给。

5.7电气设计

5.7.1设计依据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5.7.2设计范围

包括该项目的供配电、照明、弱电、防雷接地等系统。

5.7.3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容量

用电负荷指标50W/m2,由于乡供电线路直接接入,即可满足用电要求。

5.7.4导线及敷设

考虑到供电安全、防火疏散及线路老化的要求,项目区内导线敷设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或线槽明敷,电气线路采用低卤、低烟、阻燃电缆。

5.7.5照明设计

普通照明选用习管径直管型荧光灯,照度标准值选用300lx,应急照明选用能快速点燃的自带蓄电池的光源,综合文化站用电负荷较小,不单独设立变压器。

5.7.6负荷等级

综合文化站用电负荷为三级。

5.7.7综合布线

室内布线采用暗敷,室外布线采用架空敷设,采用绝缘导线,导线截面应根据负荷计算电流和机械强度确定,并要考虑今后发展的可能性。

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线采用6芯多模光纤,水平配合各信息插座线路采用8芯UTP非屏蔽电缆。

5.7.8防雷接地

综合文化站防雷分类等级属于三级防雷建筑,防直击雷宜在建筑物屋角、屋檐、女儿墙或屋脊上装设避雷带或避雷针,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

为防雷装置专设引下线时,其引下线的数量不宜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25m,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时,其引下线的数量不做具体规定,间距不应大于25m。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筑物中的钢筋,当符合要求时,可作为引下线。

防直击雷装置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其接地装置宜和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

防雷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及不共用的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相连,在共用接地装置并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

第六章节能

6.1节能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3、《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

6.2节能主要措施

6.2.1节水措施

1、给水管推荐选用优质管线,降低中途损耗。

2、施工现场的给水管、水龙头均择优选用,以防滴漏造成浪费。

3、建筑用水尽量循环再利用。

6.2.2节电措施

1、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2、充分利用自然光,使之与人工照明有机地结合,节约人工照明电能;

3、在满足照明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单位面积灯具安装功率;

4、推广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

5、改进灯具控制方式,采用节能型开关或装置,根据照明使用特点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

公共场所可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

6、加强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做到随手关灯。

6.2.3建材节约措施

砖、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要合理利用,对于可利用的材料不得随意丢弃。

第七章环境保护

7.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

7.2主要污染来源

1、悬浮颗粒物:

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各种建筑材料的运放及地面土石方挖掘造成的二次扬尘危害;运行期主要是锅炉产生的烟尘。

2、废水:

施工期来源于建设污水;运行期来源于生活用水及实验废水。

3、噪声:

主要由施工期间各生产机具产生。

4、固体废物:

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的废弃建材和运行期的生活垃圾。

7.3具体防治措施

1、对施工建材的运送、土石方挖掘场地要及时撒水降尘,增加空气湿度;

2、施工污水经沉降合格后,排至室外临时污水管网;运营期生活废水经场区出水管网统一排至城市下水道;

3、施工设备尽量选用环保型低噪机械,最大程度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不同施工阶段噪声限值如下表: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dB(A))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