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历史试题必修一.docx
《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历史试题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历史试题必修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历史试题必修一
2019-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历史试题(必修一)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一、选择题:
本卷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32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①中美建交②粉碎“四人帮”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香港回归。
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3.(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
“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4.(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7题)“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5.(2011年海南高考25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6.(2011年江苏高考10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7.(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3题)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8.(2011年江苏高考19题)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9.(2011年海南高考21题)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
图l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10.(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1题)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
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D.签订《华沙条约》
11.(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0题)雨果曾说:
“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1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
“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14.(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3题)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5、(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
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
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
”这表明:
A.“一超多强”局面被打破B.美国已沦为次要国家
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16、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18、嘉庆皇帝说:
“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D.军机处的设立
19.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20.马克思指出:
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B.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
C.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D.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
21.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人之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
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
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商业征服B.宗教皈依C.财富侵蚀D.文明同化
22.“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但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上实践的土壤。
”18世纪晚期,北美人民实践欧洲启蒙思想的表现有()
①为摆脱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②实现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消除种族歧视,构建平等社会④建立联邦共和国政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3.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
“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反对君主立宪制政体B.否定等级制度
C.维护共和政体D.维护私有财产
24.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新中国通过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两部宪法都涉及地方管理方式。
下列关于中美两国管理地方的方式,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②都保证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地方必须绝对服从中央
④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符合国家宪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5.某校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右图海报。
下列各项适合出现在海报上“内容”一栏的是()
A.英国的两党及其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
B.美国两党对垒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英国的两党制促进了君主立宪的形成
D.美国的两党制及其对独立战争的影响
26.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
“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7.20世纪初,中国出现“文明排外”的思想。
其直接原因是()
A.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反思B.对西方列强侵略的认识逐渐全面
C.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想的影响
28.《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9.某宣言称:
“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把那强迫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今后本市唯一的武装部队国民自卫军将及时加以改组。
”这一宣言发表于()
A.1688年的伦敦B.1787年的费城
C.1871年的巴黎D.1917年的彼得格勒
30.某西方学者评论说:
“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
……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
”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
31.《世界通史》载:
“(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
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
”这里的“新情况”包括()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②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③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④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
A.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32.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33.1954年,周恩来指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段话的背景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4.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D.主要作用不同
35.下列图组最恰当的标题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
36.1999年,某教授发现入住的小区内有多个单元的防盗门竟是“三无”产品。
于是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举报,要求他们履行打假职能,但未见成效。
于是,教授把有关管理部门告上法庭。
其法律依据是()
A.《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刑事诉讼法》D.《行政诉讼法》
37.下列是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
解读两幅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工作中心都已发生转移B.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重大突破
C.民主与法制建设尚待确立D.两大思想理论体系受到真诚拥护
38.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
下列各项,能突出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与这一俗语反映的意思相近的是()
A.发起组建东盟B.参与创建亚太经合组织
C.参与创建联合国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9.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4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
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
第41题10分,第42题20分、第43题10分。
要求:
条理清楚,紧扣题意。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
……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唐人杨绾云:
“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2分)说明两者的关系。
(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2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分)
42(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38题)(20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图15“没有开化得中国佬”图16“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图17“中国就要崩溃了”
材料四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
(6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3分)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5分)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
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四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五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1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
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
(1分)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2分)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
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题60分,每小题1.5分)
1—5CBACA6—10DCAAC11—15AACAD16—20AADDA21—25DBBCB26—30AACCD31—35ACCCD36—40DADB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41.(12分)
(1)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分)
(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
科举制:
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2分)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2分)
(3)原因:
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4分)特点:
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2分)
42.答案
(1)王夫之:
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
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2)看法:
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
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外部原因:
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不足:
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原因: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表现:
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
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
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43.(10分)
(1)状况:
继续与美国竞争(或冷战或对抗或争霸)。
(1分)
(2)原因:
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潜在经济力量的竞争。
(2分)调整:
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或从越南撤兵)。
(1分)
(3)关系:
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1分)
(4)方法:
以对外经济援助作为外交手段。
(1分)
原因:
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分)
(5)新力量: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
(1分)新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分)因素:
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