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2806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docx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docx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一)对健康的理解与认识  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人是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

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什么叫心理健康?

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完善个人生活。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马斯洛和密特曼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宣泄与控制。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符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综合各家观点,参照现实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以从下八个方面来考虑;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一般地讲,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

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

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及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

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2.情绪健康

情绪是指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

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

一个人的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3.意志健全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自制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

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4.人格完整统一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

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

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现。

一个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人格和形成一个残缺的、失调的人格,其性质对心理发展和精神表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等。

6、自我评价正确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7,适应能力强,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应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要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

如果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应及时调节,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顺历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

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

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

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第一位原因,大学生对心理辅导(psychologicalcounseling,也译作心理咨询)的需求日趋强烈。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10%—30%之间。

大多研究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

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性别、个性、民族、年级、专业、地域、独生子女与否等可能有一定相关。

常见的心理问题是:

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神经症,在不同年级中的表现有一定规律:

集中表现为一年级的适应问题,二年级的人际交往问题,三年级的恋爱情感问题,四年级的求职择业问题。

调查亦显示:

男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分散,而女生则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和恋爱情感问题。

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学生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

诚然,个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

但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大学心理辅导目标中的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

终极目标

自我实现是学校辅导目标中的终极目标。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Maslow)人格理论的中心。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力获得充分发展的历程与结果,亦即个体本身生而具有但潜藏未露的良好品质,得以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展现出来。

马斯洛人本论中人格发展的理念,就是把自我实现视为发展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5]。

所以说,学校辅导目标中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良好品质,发展他们的潜能,从而实现远大的理想,达到自我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集体主义倾向的社会,对于个体的教育偏重于训练,并着重强调对集体主义的认同,并不鼓励个人主义取向的个人自我实现:

这与辅导工作强调的个体独立性,遵从自我探索,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的存在哲学颇为不同。

因此、在实际的辅导工作中常常发生许多冲突,这也是对辅导目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认可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个人的自我实现与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富强而努力奋斗并不矛盾。

假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自我实现,都能充分展现他们的良好品质,发展他们的潜能,从而实现远大的理想,那就是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我们伟大的中国也就能发展强大了。

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

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

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中间目标包括:

(1)专业知识的学习好;争取考上硕士研究生。

(2)努力锻炼各种能力,提高各项素质。

毕业后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3)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生活形象。

(4)肯定自我的价值,自信、自立、自强、自爱。

(5)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适当的生活方式。

(6).学习与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异性相处,树立对恋爱、婚姻和家庭的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直接目标包括:

(1)针对个人独特的问题进行辅导,促进当事人的自我了解和自觉

(2)大学生个案问题举例:

①高考失利,对就读的大学不满意,对前途感到恐惧。

②不能适应大学生活。

③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

④与寝室同学关系紧张。

⑤失恋或因性的问题苦恼。

⑥对自己的身高、长相等不满。

⑦网络依赖。

⑧家庭贫困。

目前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处理在行为上出现了偏差的学生,而并不是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并没能完全体现出心理辅导的目标。

辅导人员很多时候只是做一些补救性的工作,而并不是做一些系统的、全面的教育和预防工作。

结果是学校辅导的目标往往被认为是解决问题和处理学生的偏差行为,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辅导乃是促进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促进美好目标的发展。

心理辅导的目标重点是: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合理的价值观念;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学会接纳自己;培养自主精神,学会自主抉择,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学会沟通,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握学习策略;掌握应对压力的技能,增强心理自助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等。

内容

1、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2、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3、人际关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4、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5、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6、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恋爱心理及调适等。

7、掌握应对压力的技能,掌握应对压力的技能,增强心理自助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