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对策.doc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对策
会计诚信问题一直是中国会计学界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
会计诚信缺失是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较突出的问题,给国家、企业和投资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滋生了各种社会腐败现象,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加快会计诚信制度建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用缺失已经危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尚未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信用体系,这也是会计造假行为频发的原因之一。
会计行业的诚信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会计诚信在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显示了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法制经济,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会计在经济建设、经济管理、经济决策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会计人员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
没有诚信,就没有经济秩序。
所以在我国,一定要加强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
加强会计诚信体系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塑和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第二,只有重塑和加强会计诚信,才能保障投资者和国家的利益;第三,只有重塑和加强会计诚信,才能保证会计人员正常执业,净化会计环境。
企业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性,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在经济环境趋于复杂的背景下,我国一度出现了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从中国第一个会计造假案例——深圳原野开始,到陆续出现的黎明股份、郑百文、银广夏等重大会计造假事件,使整个社会对企业会计及注册会计师行业一落千丈。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政治因素突出,行政干预色彩较浓。
政府带头作假、领导授权作假的现象随处可见。
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的现象路见不鲜,不仅在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在全国不同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诚信缺失现象,由此可见,会计诚信缺失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会计信息失实是会计诚信缺失最突出的表现。
从行为后果看,“集体越轨”特征决定了这种不良会计行为作用是在相互性、合作性、连锁性,因而增加了其影响力合辐射面,使之相比分散、孤立、个体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更为严重。
某些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以身试法,伪造、编造凭证账簿,虚构交易事项,粉碎会计报表,发布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地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运作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直接投资者。
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国家来说就有着双重意义,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灵,不但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紊乱,也可能导致国家投资的流失。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而平等的要求之一,就是市场交易双方必须恪守诚实信用原则。
由于会计是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个方面提供信息的工作,因此,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经国家审计署调查和研究,认为我国会计造假非常严重,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影响了国家税收,使国家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失真的会计信息给市场以误导,其结果是引起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不该入流资源的企业流入资源,而急需资源的企业却因缺乏资源而破产、倒闭。
社会交易成本高昂,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严重地被削弱。
财务造假会造成会计秩序混乱、市场无序、宏观调控乏力,使宏观调控错位,削弱宏观调控能力,形成经济运行无序,虚化经济繁荣,造成严重的经济泡沫现象暂时繁荣。
而一旦造假行为被识破,股市就会混乱,造成经济恐慌,最终损害群众利益,激发民怨,影响政府威信,最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一方面,在财务造假的掩护下,大量的灰色收入、隐蔽分配等避开了国家税务部门的监管,偷漏国家税收,从而影响国家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损公肥私,侵蚀国家财产,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国家利益受损。
总之,会计诚信缺失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是巨大的。
如果不及时制定政策遏止会计失信行为,将会产生市场信用危机、政府信用危机甚至整个社会信用危机,并最终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所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是保护改革成果的基本举措,是维护国家安定的一件大事。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等群体,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益。
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诚信基础已经动摇,造成会计失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
1.信息不对称因素:
会计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同,它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完全消除会计信息不对称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信息不对称程度。
而新会计准则就是缓解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要求。
但是,必须配合较完善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2.会计自身因素:
会计学通常被认为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
会计工作者只要根据客观发生的经济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就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非常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制度的广泛适用性与交易业务的特殊性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可操作的余地。
3.体制因素和外部监督因素: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我国会计信息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开始日益突显,这极大地刺激了利用会计信息谋利的动机。
二、内部因素:
1.小集体的利益因素:
小集体利益的谋求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共同因素,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小集体小部门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一旦利益集体形成,为保障既得利益和追求更多利益,利益集体势必会使用各种合法或非法手段。
2.公司和企业制度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司制度缺陷。
会计诚信问题是企业信用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理的过程,靠一朝一夕短期的措施和行为是不可能改变的。
因此,解决会计诚信问题应树立全民的诚信观念和文化氛围,加速全社会各层次信用体系建设,以此来促进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
一、从外因着手解决我国会计诚信问题:
1.降低会计信息不对称:
要对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从制度安排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的制约机制;政府可以凭借其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关注“公共利益”的“法定身份”介入到会计信息的披露中来,对财务报告所披露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其内容与表达方式进行管制。
2.会计自身因素的处理:
会计委派制度可以提高会计人员在委派单位中的独立性,使其不受单位负责人违规违法的指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保持会计的诚信;会计委派制度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提供了保障;会计委派制度中委派会计的产生和轮换制度,有利于会计人员加强诚信和品德操守,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3.完善会计体制和外部监督:
要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风气,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和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诚信观念和文化环境的形成;加强信用体系需要建立信用档案,信用档案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更多的信息,在考虑决策时更加完善;在会计监督方面,严格遵守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要求。
二、内因着手解决我国会计诚信问题:
1.治理小集体利益的措施: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一切工作都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当会计造假的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时,企业就会产生做假的动机。
因此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失信成本,无疑是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措施。
2.对公司和企业制度的治理:
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系统会计诚信缺失与国家法律规章和单位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密不可分;要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在清理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好单位内部各项制度;完善单位领导人、会计主管人员离任审计等工作;抓紧对市场规则的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切实认真建立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荣誉档案,对其执业状况、守法状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
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会计行业的诚信对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有着重大的影响,会计诚信的缺失导致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偏离,影响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失真的会计信息也使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了解并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甚至误入歧途,影响其合法权益。
因此,我国应该把解决会计诚信的问题运用到实际中去,建立完善的会计诚信体系,加强全民的会计道德风气,把中国的会计学推向一个更高峰,当然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 曹鹏,梁杰,银永辉.会计诚信与会计改革[D].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12
[2] 汤梦军.会计诚信环境系统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12
[3] 陈蕾,李爱华.会计诚信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1
[4] 王治国.会计信息质量宏观保障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5
[5] 刘艳.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理性思考.大陆桥视野,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