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2644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测试题.docx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测试题.docx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测试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

A.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B.细胞的原生质层可看做一层半透膜

C.细胞壁具全透性D.水分子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2.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蒸馏水后都能复原

3.如下图所示,若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容器中,磷脂分子稳定分布方式为(  )

4.苋菜无论怎么用清水洗,清水中仍不见红色物质,但若放入沸水中一烫,水立刻变成红色,此现象说明(  )

A.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

B.在清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性

C.沸水中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D.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性

5.如图所示,U形管底部中央放置一半透膜(不允许溶质分子透过)。

A液和B液原先体积相同,由于浓度不同,后来产生一个高度差Δh。

请问Δh主要取决于(  )

A.A液和B液的溶质分子大小

B.A液和B液所在管的粗细

C.A液和B液的溶剂是否相同

D.A液和B液的浓度差大小

6.如果植物细胞膜由选择透过性膜变成全透性膜,则该细胞(  )

A.缩小  B.膨胀  C.死亡  D.生长

7.如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

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

10min后观察的结果是:

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了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了绿色和和蓝色染料。

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Z的浓度最高

B.溶液Y的浓度最低

C.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D.溶液Z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8.下面关于质壁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必须有大液泡B.细胞发生了渗透作用失水

C.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D.质壁分离的“质”是指细胞质

9.如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细胞膜外表面有些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为糖蛋白

B.②和③大都是运动的

C.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与物质进出无关

D.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10.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点中,论述错误的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蛋白质分子覆盖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C.膜物质是固定不动的D.膜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11.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A.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大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12.生物膜的“三合板式”静态结构不能解释下列哪一种现象(  )

A.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B.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C.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D.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13.下列对于生物模型建立的完整过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科学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用现象和实验对假说或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和补充

B.一种模型最终能否被普遍接受,取决于它能否与以后的现象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能否很好地解释相关现象

C.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完美无缺

D.随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膜研究更加细致入微,有利于更完善地解释细胞膜的功能

14.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5分钟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

0.3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0.5g•mL-1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1mol•L-1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1mol•L-1醋酸溶液

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15.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成果在工业生产和医学实践中有重要用途。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模拟生物膜可以处理污水,淡化海水

B.研究生物膜可以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途径

C.模拟生物膜可以人工合成人体的病变器官

D.通过生物膜工程技术可以诊断、治疗疾病,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16.(10分)下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2表示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图。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________Ma(填大于、等于、小于),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由________(填数字)组成。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后MB________Mb(填大于、等于、小于)。

(3)若将图2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观察到染色体吗?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下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结构的基本骨架是[  ]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的。

(2)图中表示蛋白质的是_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3)该结构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有流动性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8.(8分)用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1)原生质体体积A→B段的变化说明:

在该段时间内水分从原生质体__________,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

(2)在1分钟后,处于2mol•L-1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将__________,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_________,要使该细胞复原,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中。

(3)在1分钟后,处于2mol•L-1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

(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__________。

19.(12分)请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验证活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1)材料用具:

新鲜牛蛙皮肤4块、1%的亚甲基蓝生理盐水溶液、50%的酒精、生理盐水、小漏斗4只(编号A、B、C、D)、烧杯4只、橡皮筋等。

(2)方法步骤:

①牛蛙皮肤分类处理:

将两块新鲜牛蛙皮肤浸入50%的酒精中4h,另两块不做处理。

②将四块牛蛙皮肤用橡皮筋固定在小漏斗口上,并分别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烧杯中,同时向4只漏斗中分别注入1%亚甲基蓝生理盐水溶液,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3)实验结果:

A、C、D烧杯中溶液变蓝,B中溶液仍为无色。

      

(4)问题讨论:

①比较A、B、C、D四个装置中牛蛙皮肤细胞的通透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

A烧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烧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烧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烧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成熟的植物细胞,也就是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来吸收水分。

从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来分析,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构成一个渗透系统是因为细胞的原生质层可看做一层半透膜。

2.B(该实验中多组实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之间已进行了相互对照,且每组实验前、后又进行了对照,故有对照实验。

在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故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该实验不需加热,否则细胞会受热死亡,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及复原。

若蔗糖溶液过大,细胞将失水死亡,滴加蒸馏水后将不能复原。

3.B(磷脂分子以疏水尾部相对,亲水头部朝向两侧,构成了脂双层。

故将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容器中,亲水头部应插入水中,疏水尾部应在水面外。

4.D(上述现象说明沸水使细胞死亡,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性,而清水中细胞有活性,具有选择透性。

5.D(此图为渗透系统的组成,而其组成有两个条件:

一是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两个条件的作用从而出现Δh。

6.C(如果植物细胞膜由选择透过性膜变成全透性膜,就失去了自主选择的能力,即不能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及时进来,也不能保证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及时运出,最终必将导致细胞死亡。

7.B(溶液X液面上升,说明溶液X的浓度大于溶液Z;溶液Y液面下降,说明溶液Y的浓度小于溶液Z,因此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为:

溶液X>溶液Z>溶液Y。

根据溶液X中只含有绿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了绿色和蓝色的染料、溶液Y中含有了红色和蓝色的染料,说明溶液Z中的蓝色染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但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Y;溶液X中的绿色染料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而溶液Y中的红色染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

8.D(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原生质层,而不是指细胞质。

9.C(图中①为多糖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②代表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可镶嵌在膜的表层或嵌插、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大多是运动的。

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脂溶性物质容易进入细胞与细胞膜的脂质成分——磷脂分子密切相关。

细胞膜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隔离开,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保证了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10.C(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点中,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覆盖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膜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11.D(培养水稻的溶液中,实验后Ca2+、Mg2+与实验前的比值大于1,说明Ca2+、Mg2+浓度增大,即吸收水多于吸收Ca2+、Mg2+的量。

水稻吸收的Si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

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图中并不能看出植物体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12.B(生物膜的“三合板式”静态结构把膜结构描述成静止的、不变的,无法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13.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本质。

14.D(洋葱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0.5g/mL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

在1mol/L的KNO3溶液中,由于K+和NO3-能穿膜,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和NO3-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

放入1mol/L醋酸中会杀死细胞。

15.C(人们试图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的特点,滤去海水中的盐分,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对污水进行处理。

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角度,研究农作物抗寒、抗旱、耐盐的机理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新途径。

在医学上,利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代替病变的器官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不是合成人体的病变器官。

还可以利用膜把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包裹起来,运输到患病部位起作用,由此可以诊断、治疗疾病,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

二、16.

(1)小于 原生质层 1、3、5 

(2)等于 (3)不能 鳞片叶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

17.

(1)1磷脂双分子层 C、H、O、N、P

(2)2、3覆盖 部分嵌入 贯穿(3)具有流动性 具有选择透过性 (4)1、2、3

18.

(1)渗出 变大 

(2)不变 2mol•L-1蔗糖溶液 清水或低于细胞液浓度的其他溶液中 (3)乙二醇 变大 (4)大液泡

19.(4)①A、B装置中牛蛙皮肤具有选择透过性;C、D装置中牛蛙皮肤不具选择透过性

②牛蛙皮肤具有由外向内的选择透过性

虽为新鲜的牛蛙皮肤,但不具有由内向外的选择透过性

经酒精处理过的牛蛙皮肤细胞已死亡,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经酒精处理过的牛蛙皮肤细胞已死亡,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核》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C.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形态

2.在水稻的细胞核中,不包括下列哪种结构(  )

A.核仁B.染色质C.核膜D.核糖体

3.在核膜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核膜独有的是(  )

A.物质交换的功能

B.双层膜结构

C.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

D.附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4.下列关于核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核膜

B.核膜是由一层单位膜构成的,外面附有大量的核糖体

C.核膜上有核孔复合体,所有的物质都只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

D.核膜是一种选择透性膜

5.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

B.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

C.实物模型的制作要首先考虑是否美观

D.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图表等表示

6.下列结构中的DNA,能形成染色体的是(  )

A.叶绿体与线粒体中的DNAB.受精卵细胞核内的DNA

C.细菌和蓝藻体内的DNAD.病毒体内的DNA或RNA

7.蛋白质合成是细胞的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下列细胞中,不可能发生此生理过程(  )

①神经细胞②肝细胞③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④高等植物的筛管细胞⑤脂肪细胞

A.①②⑤B.③C.③④D.①②③④⑤

8.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DNA和R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D.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是不能存活的

9.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C.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D.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

9.变形虫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

A.细胞膜上有蛋白质分子B.保持细胞完整性

C.线粒体不断供能D.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10.代谢旺盛的细胞中下列不会上升的是()

A.线粒体数量B.核DNA数量

C.自由水比例D.核糖体数量

11.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核膜上有核孔,D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B.原核细胞的核膜也具有两层膜,利于控制物质的进出

C.核仁中的DNA控制着细胞代谢

D.染色质上的DNA贮存着大量遗传信息

12.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

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进行探究:

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形成对照

D.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1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被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显微镜下观察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被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被膜上有核孔复合体,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被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14.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

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  )

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DNA的转录和翻译通常发生在核仁中

15.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被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很多核糖体

B.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相同

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核孔复合体是包括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16.(15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对于细胞核功能探究的实验:

Ⅰ.1968年,美国生物学家戈登做了如下实验:

把一个蟾蜍蝌蚪的肠细胞,用精细方法取出它的核,移到一个没有受精但事先已去掉细胞核的成熟蟾蜍卵细胞中。

结果发现经过移核的卵可以分裂、发育,有少数还可以发育成正常的蝌蚪。

这说明:

(1)肠细胞核移植到未分化的卵细胞中,受到__________的影响,又恢复了分裂、发育的功能。

说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相互影响的。

(2)肠细胞核内具备有发育成蝌蚪的______________。

Ⅱ.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

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的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也无法生存。

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移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则生活正常。

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细胞中的核与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核后的变形虫仍能存活一段时间,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独的细胞核不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汉麦林(Hammerlim)做过如下实验:

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切成1、2、3三段(如图A),将这三段置于海水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B、D、G所示,将D段再切断,E段继续培养将不能再生第二杯(如图所示)。

(1)能由F再生出一个完整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由C再生一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由E再生第二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进一步证明杯状藻的藻杯形态的发生是由细胞核决定的,应如何补充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2分)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只有在________细胞中,使用________显微镜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图中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  ]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层膜构成的,细胞质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其上的[  ]________进入细胞核的。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________可在某时期转化为________形式,它主要由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以及__________一起组成,是细胞核内行使____________功能的物质。

(4)结构[②]________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指出原核细胞的拟核与图中细胞核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

 

18.(13分)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中,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设计(如图):

根据以上思路,请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A.实验方案(实验提示:

癌细胞能连续培养,但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1)用胰蛋白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2)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细胞核质分离。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两个培养瓶分别编号甲、乙,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别观察甲、乙培养瓶中的细胞形态。

B.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甲瓶中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乙瓶中基本无变化

调控基因的表达需要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

一、1.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