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2640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docx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docx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

责任教师陈文

 

2004年3月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医学微生物学》是广播电视大学医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等,以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性疾病,以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免疫学、病理学以及诊断学提供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及真菌学三部分。

每部分又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将分别叙述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病毒学的特性,微生物的消毒与灭菌,病源微生物和宿主机体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学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等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微生物学知识,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与代谢、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源性与条件致病性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病源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以及消毒、灭菌方法等等。

本课程的教学应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大专层次人才的培养。

请各分校和教学点在组织本课程的教学中,按照本课程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执行。

该课程是在有机基础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基础上开设。

本课程的课内学时63,其中实验课学时14(本课程必做实验4~5个),3.5学分。

另外有电视课18学时。

本课程教材选用由陆德源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2年11月第5版。

 

二、学时分配

 

章次

内容

学时数

绪论

 

1

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3

第3章

消毒与灭菌

1

第4章

噬菌体

1

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3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4

第7章

细菌感染的检验方法与防治原则

2

第8章

球菌

2

第9章

肠杆菌科

2

第10章

弧菌属

0.5

第11章

厌氧性细菌

1

第12章

放线菌属诺卡菌属

0.5

第13章

棒状杆菌属

0.5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

1

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2

第16章

其他细菌

4

第17章

支原体

0.5

第18章

立克次体

0.5

第19章

衣原体

0.5

第20章

螺旋体

0.5

第21章

真菌学概述

2

第22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

0.5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2

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0.5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验方法与防治原则

1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1

第27章

肠道病毒

0.5

第28章

急性胃畅炎病毒

1

第29章

肝炎病毒

4

第30章

黄病毒

0.5

第31章

出血热病毒

0.5

第32章

疱疹病毒

2

第33章

逆转录病毒

1

第34章

其他病毒

0.5

第35章

阮粒

0.5

 

实验课

14

 

三、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要求

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的概念

2、熟悉微生物的分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及发展现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二、现代微生物学

§3医学微生物学

一、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范畴

二、医学微生物的发展状况及现状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要求

1、掌握细菌的典型与非典型形态,G+与G-菌的细胞壁结构及特点,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2、熟悉测量细菌的单位,细菌的基本结构,革兰氏染色的意义及方法

3、了解细菌形态学的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2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3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一、显微镜放大法

二、染色法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教学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意义

2、熟悉细菌的生长曲线,分解代谢产物的意义

3、了解人工培养细菌的方法,常用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

§2-1细菌的理化性状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2-2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营养类型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

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

§2-3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

一、细菌的能量代谢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2-4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细菌的方法

二、培养基

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四、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2-5细菌的分类

一、细菌的分类原则

二、细菌的命名法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教学要求

1、掌握消毒、灭菌、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2、熟悉常用的热力杀菌法、紫外线杀菌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3、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及影响作用的因素

教学内容

§3-1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二、辐射杀菌法

三、滤过除菌法

四、超声波杀菌法

五、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3-2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消毒剂的主要种类

二、消毒剂的应用

§3-3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第四章噬菌体

教学要求

1、掌握噬菌体的概念、噬菌过程

2、熟悉噬菌体的特性

3、了解噬菌体的应用

教学内容

§4-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二、化学组成

§4-2毒性噬菌体

§4-3温和噬菌体

§4-4噬菌体的应用

一、鉴定与分型

二、诊断与治疗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教学要求

1、掌握遗传、变异、质粒的基本概念

2、熟悉细菌的常见变异现象及变异的机制

3、了解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5-1细菌的变异现象

一、形态结构的变异

二、细菌毒力变异

三、耐药性变异

四、菌落变异

§5-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细菌染色体

二、质粒

三、转位因子

§5-3细菌变异的发生机制

一、基因的突变与损伤后修复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5-4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六章细菌的污染与免疫

教学要求

1、掌握细菌毒力、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构成细菌侵袭力的因素,细菌内外毒素的特性及区别,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皮肤粘膜、胎盘及血脑屏障的抗菌作用,吞噬细胞吞噬杀菌的过程及结果

2、熟悉感染的来源及方式,体液与细胞免疫的抗菌作用及特点

3、了解细菌的数量及侵入门户与致病的关系,体液中抗菌物质的种类及作用

教学内容

§6-1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

二、条件致病菌

三、医院获得性感染

§6-2细菌的致病机制

一、细菌的毒力物质

二、细菌侵入的数量

三、细菌的侵入部位

§6-3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一、天然免疫

二、获得性免疫机制

§6-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一、污染的来源

二、污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三、污染的类型

 

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教学要求

1、掌握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剂

2、熟悉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3、了解分析结果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7-1细菌学诊断

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二、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7-2血清学诊断

§7-3人工主动免疫

§7-4人工被动免疫

第八章球菌

教学要求

1、掌握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属、奈瑟菌属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2、熟悉以上菌属的实验室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8-1葡萄球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验法

五、防治原则

§8-2链球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验法

五、防治原则

§8-3肺炎链球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验法

五、防治原则

§8-4奈瑟菌属

一、脑膜炎奈瑟菌

二、淋病奈瑟菌

第九章肠道杆菌科

教学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科的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2、熟悉以上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3、了解肠道杆菌科其他菌属

教学内容

§9-1埃希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9-2志贺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9-3沙门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9-4其他菌属

一、克雷伯菌属

二、变形杆菌属

三、摩根菌属

四、枸橼酸杆菌属

五、肠杆菌属

六、沙雷菌属

 

第十章弧菌属

教学要求

1、掌握弧菌属中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以上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0-1霍乱弧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

§10-2副溶血性弧菌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

三、诊断与防治

 

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

教学要求

1、掌握厌氧性细菌中厌氧性芽胞梭菌属、无芽胞厌氧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以上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1-1厌氧性芽胞梭菌属

一、破伤风梭菌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三、肉毒梭菌

四、艰难梭菌

§11-2无芽胞厌氧菌

一、主要种类、性状与在感染中的作用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教学要求

1、掌握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其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2-1放线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诊断与防治

§12-2诺卡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诊断与防治

 

第十三章棒状杆菌属

教学要求

1、掌握棒状杆菌属中白喉棒状杆菌、其他棒状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3-1白喉棒状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五、防治原则

§13-2其他棒状杆菌

 

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

教学要求

1、掌握分枝杆菌属中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4-1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五、防治原则

§14-2非结核分枝杆菌

§14-3麻风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四、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动物源性细菌

教学要求

1、掌握动物源性细菌中布鲁菌属、耶尔森菌属、芽胞杆菌属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5-1布鲁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15-2耶尔森菌属

一、鼠疫耶氏菌

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三、假结核耶氏菌

§15-3芽胞杆菌属

一、碳疽芽胞杆菌

二、蜡样芽胞杆菌

 

第十六章其他细菌

教学要求

1、掌握弯曲菌、幽门螺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等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与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6-1弯曲菌属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诊断与防治

§16-2幽门螺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诊断与防治

§16-3铜绿假单胞菌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诊断与防治

§16-4流感嗜血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诊断与防治

§16-5嗜肺军团菌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诊断与防治

§16-6百日咳鲍特菌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诊断与防治

 

第十七章支原体

教学要求

1、掌握支原体的基本概念、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主要致病的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

教学内容

§17-1概述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与细菌L型的区别

§17-2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一、肺炎支原体

二、秘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

三、穿透支原体

 

第十八章立克次体

教学要求

1、掌握立克次体的基本概念、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主要致病的立克次体,其诊断与防治

教学内容

§18-1概述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诊断与防治

§18-2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一、普氏立克次体

二、贝纳柯斯体

三、汗赛巴通体

 

第十九章衣原体

教学要求

1、掌握衣原体的基本概念、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主要致病性衣原体和其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内容

§19-1概述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9-2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一、沙眼衣原体

二、肺炎衣原体

 

第二十章螺旋体

教学要求

1、掌握螺旋体的基本概念、主要种属及其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内容

§20-1密螺旋体属

一、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二、其他密螺旋体

§20-2疏螺旋体属

一、伯氏疏螺旋体

二、回归热疏螺旋体

三、奋森疏螺旋体

§20-3勾端螺旋体属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第二篇真菌学

第二十一章真菌学概述

教学要求

1、掌握真菌的基本概念、与医学有关的亚门及其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2、熟悉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21-1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二、培养特性

三、抵抗力

§21-2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性

二、免疫性

§21-3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21-4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二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教学要求

1、掌握主要致病性真菌的种类、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2、熟悉主要致病性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教学内容

§22-1浅部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二、皮肤癣真菌

三、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22-2深部感染真菌

一、新生隐球菌

二、地方性流行真菌

§22-3条件致病性真菌

一、假丝酵母菌

二、曲霉

三、毛霉

四、卡氏肺孢菌

 

第三篇病毒学

 

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教学要求

1、掌握病毒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增殖方法及增殖周期、病毒的遗传变异

2、熟悉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干扰现象

3、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23-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3-2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

一、病毒核酸

二、病毒的蛋白质

§23-3病毒的培养与增殖

一、病毒培养

二、病毒增殖

三、病毒增殖的细胞效应

四、病毒的异常增殖

§23-4病毒的遗传变异

一、传统遗传学

二、分子遗传学

§23-5病毒的分类

 

第二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教学要求

1、掌握病毒的感染类型

2、熟悉病毒的致病作用和抗病毒免疫

教学内容

§24-1病毒的致病作用

一、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

二、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

三、病毒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24-2抗病毒免疫

一、干扰素与NK细胞

二、特异性免疫

 

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教学要求

1、掌握病毒的检验方法

2、熟悉防治病毒感染的常用药物

3、了解病毒感染的人工免疫制剂

教学内容

§25-1病毒的诊断

§25-2抗病毒治疗

§25-3病毒感染的预防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教学要求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免疫性。

2、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26-1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26-2副粘病毒

一、麻疹病毒

二、腮腺炎病毒

三、副流感病毒

四、呼吸道合胞病毒

§26-3其它呼吸道病毒

一、腺病毒

二、风疹病毒

三、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

第二十七章肠道病毒

教学要求

1、掌握肠道病毒各种类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免疫性

2、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27-1脊髓灰质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27-2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和新肠道病毒

 

第二十八章急性胃肠炎病毒

教学要求

1、掌握急性胃肠炎病毒各病毒科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免疫性

2、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28-1轮状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28-2肠道腺病毒

§28-3杯状病毒

§28-4星状病毒

 

第二十九章肝炎病毒

教学要求

1、掌握肝炎病毒各型别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免疫性

2、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29-1甲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29-2乙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29-3丙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29-4丁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29-5戊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29-6庚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29-7TT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三十章黄病毒

教学要求

1、掌握黄病毒各型别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2、熟悉其传播途径

3、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30-1乙型脑炎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传播途径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

§30-2登革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30-3森林脑炎病毒

第三十一章出血热病毒

教学要求

1、掌握出血热病毒各种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2、熟悉其流行环节

3、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31-1汗坦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流行环节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

§31-2新疆出血热病毒

 

第三十二章疱疹病毒

教学要求

1、掌握疱疹病毒的特点、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2、熟悉疱疹病毒的所致的主要疾病

3、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32-1单纯疱疹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32-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32-3巨细胞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32-4EB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32-5人疱疹病毒6型、7型与8型

一、人疱疹病毒6型

二、人疱疹病毒7型

三、人疱疹病毒8型

 

第三十三章逆转录病毒

教学要求

1、掌握逆转录病毒科的主要特性、各亚科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2、熟悉其传播途径

3、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33-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33-2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型、Ⅱ型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

三、诊断与防治

 

第三十四章其他病毒

教学要求

1、掌握狂犬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2、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34-1狂犬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33-2人乳头瘤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三十五章阮粒

教学要求

熟悉阮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诊断与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