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1剃发沐浴等及回答问题 毗尼日用切要.docx
《10151剃发沐浴等及回答问题 毗尼日用切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51剃发沐浴等及回答问题 毗尼日用切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151剃发沐浴等及回答问题毗尼日用切要
各位长老前辈、各位法师、各位新戒戒子们,大家好!
阿弥陀佛!
好!
请放掌。
我们继续来研习《毗尼日用》,这是很实际、很实用的佛法,含有戒、定、慧,含有很多很深的启示,我们现在继续来探讨!
请大家看剃发这一节: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远离烦恼,究竟寂灭。
剃除须发:
要剃发、出家容易呀。
很多人想学佛,然后就找个师父说:
师父,请你帮我剃发。
要剃发要落发容易,问题是,我们不是只是在表相的出家,我们是要来到,真正实质的心灵的出家。
所以我们是要来到远离烦恼,究竟寂灭,这才是真正的出家啊!
所谓的家、世俗的家,这个容易出啊。
那真正苦海的家,就是我们那些贪嗔痴、无明、污垢,我们那些忧、悲、恼、苦,形成一个苦海,让我们在苦海里面浮沉。
那些错误的观念、知见,就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枷锁。
所以我们真正的出家是要出离,忧悲恼苦的苦海的这个家。
表相的出家,这是表明我们的决心、我们的魄力、我们的愿力,我们要迈向真正的出家、究竟的出家。
所以我们剃除须发是进一步要来到,远离烦恼,究竟寂灭。
事实上佛门里面出家,你要现出家相,叫剃除须发,这里面有、含有很多的深义。
一般因为众生很在乎我们的表相、身相,很在乎我这样英不英俊啊呢、我这样漂不漂亮啊。
那因为如果我们执著在表相上的话,你很难真正放得下这个自我,很难放得下身见、我见,所以你会继续在忧悲恼苦的世界里面运作。
那为了破除我们的这些抓取、执著,所以事实上剃发,它是一种破相,破除我们对于身相的抓取、贪爱、染着。
就象很多人本来留头发,尤其是女众,本来留头发很漂亮、很美丽呀,那为什么要剃除须发?
就是要破除你对于身相的抓取,所以本来它是一种破相。
这个破相就是要破除,你对这个幻象的抓取贪爱。
如果你放不下这个身见,放不下这个肉体、身躯的话,那你没办法来到真正的佛心佛性的流露展现,你会被表相所迷。
所以我们透过这样的破相的一个仪式,破除我们对自己、对自我的抓取。
一方面,也破除众生塑造偶象,破除众生对我们这个人我相的抓取。
所以要知道,剃发它有它很多的启示。
那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来到,远离烦恼,究竟涅槃。
再来,沐浴。
沐浴: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这里大家比较容易了解,因为前面有几节的意思,跟这里很相似。
那这里是讲洗涤身体啦、沐浴身体,当然我们希望能够来到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身体的污垢容易,只要几分钟、一二十分钟就可以解决,但是心灵要无垢不容易。
你观念知见错误的话,你修个几大阿僧衹劫,都未必能够来到心灵的清静,我讲的是真话!
如果你观念知见错误。
。
。
因为你没有正知正见的话,你在世间法里面修,用我慢在修,你不知道。
你以为你是认真在修行,结果你不是朝向心灵的净化,而是朝向增长自我、增长我慢。
那这样的话,不管你再修再久,你的心还是不会来到清净无垢的。
所以佛陀所讲的出世间法,那都是扣住自净其意。
不管我们用八万四千法门,所有的方法、所有的法门,都是要帮助我们来到,心灵的清静无垢。
所以观念知见错误,你要修个好几大阿僧衹劫,都未必能够真正的净化。
如果你观念知见正确,有正知正见之后,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的去,进行心灵的净化,那很快,你就能够来到内外光洁。
好!
再来看洗脚这一节: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你看喔!
这里讲的,连洗脚的时候我们都要想到,佛经里面佛陀跟我们提到,要具有神足通啊。
那我们要具有神力呀,能够这样的话,那我们所行无碍。
现在要跟大家分享一点的就是:
如果你没有出世间法的正知正见的观念,就算你具有神通力,这些神通力,往往很容易增长你的我慢。
那这一种带有慢心的神通力,跟出世间法的神力是不一样的。
出世间法的神力,没有任何的我慢,没有那些贪心,没有任何的名利心,只有大慈、大悲、大爱,利益一切众生。
好!
那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
你不一定要修行修到,能够飞天钻地,才具有神力呀,那是另外一种表征啦。
真正的神力,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
智慧加上慈悲、大爱,它所产生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再仔细听一遍喔!
当你真正拥有无我无私的智慧、慈悲、大爱,那这时候你所产生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这是真正的神力啊!
要化解各种冲突,要化解忧悲恼苦,要出离苦海,不是用我是、我能、我慢的那一种神通广大,不是的。
你要化解各种冲突、对立,最大的力量就是慈悲、大爱!
仁爱的仁,仁者无敌呀!
但是我们的慈悲大爱,是要有智慧,所以佛教讲的是要悲智双运。
如果你真能悲智双运,那你所产生的力量就是真正的神力!
你具有无我无私的心胸、肚量,那你所产生的力量那是不可思议!
所以,若洗脚的时候,我们也勉励我们自己,能够早日具足神力,所行无碍。
你要来到所行无碍,真的就是用,悲智双运、慈悲大爱。
它可以化解一切的冲突对立,它可以化解所有的忧悲恼苦啊,力量真的是法力无边!
好!
再来看敷单这一节:
敷单:
若敷床单,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这里有的人光看表面文字,很容易误解。
因为一般所谓的敷床单,以为是我们要铺床单呢,那就是要准备睡觉啊,但是这里的意思不是准备睡觉。
这里的敷单,跟下面这一句要连贯起来。
坐禅: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你看喔,敷单是为了坐禅,不是为了睡觉啊。
世俗的人想法就是想到,我铺床单,就是再来进一步就是要睡觉,修行人、出世间法就不一样。
那这里我要稍微解释一下就是:
我们现在在台湾大家所了解的,你们打坐、精进用功的地方,跟寮房睡觉的地方是分开。
但是在大陆传统的禅堂,修行的道场、传统的道场,它是。
。
。
比如说,我们这一间是一个大禅堂,然后它会做。
。
。
在四周做一整、做一个一整排,然后一整排的床铺。
再来,大概一公尺半左右一格、一公尺半左右一格。
所以用功的人是。
。
。
你如果说这一个礼拜要打禅七、要禅修。
你这一个礼拜,你的打坐跟睡觉,就在同样这个地方。
所以是在禅堂打坐,也在禅堂睡觉。
它那个做。
。
就是在四周它会有做。
。
。
就象那个通铺,但是它通铺不是全部的,它是做。
。
。
比如说它说七尺长的这样一个木板,然后做一整条,然后分成一格一格。
所以我们要了解喔,因为在大陆丛林,打坐的地方就是睡觉的地方。
所以当我们要打坐的时候,我们就敷上床单。
但是这个床单,就是我们打坐的那个垫子。
再来,把床单铺好,再放上一个坐垫。
再来,就是进一步下个阶段的坐禅,这样大家可以了解!
所以若敷床单,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这个就是我们准备要打坐了,准备要进一步的精进用功了。
那这时候呢,我们希望能够来到,把善法展开,把我们的闻思,进一步去正思维;进一步去静虑;进一步去消化。
所以原来的禅坐、禅那,它是个音译。
原来的禅定、禅修,禅伺、它的真正的意思叫做静虑。
静下来,好好的深度去正思维。
所以佛门里面所讲的禅定,跟世间定不一样的地方是在这里。
世间定它是强调专注、置心一处,这样一个专注某个固定的目标,这是会训练定力是不错。
但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定、正定,那是含有静虑、含有正思维。
所以禅定,它是个声音的音译,原来的意思就是静虑,也就是止、观。
止就是定,观就是深度的去思维,所以它不是世间定就在这里。
那我们准备要禅修的时候,我们就是要进一步把我们,这几天来所听闻的,或是今天来,所听闻的这些法义呢,我们要进一步去消化、去咀嚼。
如果你没有进入正思维的话,那你的听闻,都只是表层意思的。
也就是。
。
。
就好象你吃东西,但是没有去消化,所以它不会深入。
八正道、八正道,第一是正见。
你要具足正见就是透过,很多的听闻,闻法包括研读经典,包括亲近善知识听闻法义,这是在闻法的阶段。
第二步就是要进入正思维,八正道的第二步就是正思维。
所以不是光只是听啊,听的时候要去检验、要去求真、求证。
第一步的求真、求证,是用我们的思维去静虑,去过虑,去消化。
当你有这样的正思维觉得,嗯,不错!
这是正法,这是真的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心灵净化的,所以你就会继续深入用功。
所以八正道,正定是排在后面呢、排在后面。
所以这里,开敷善法就是,一方面我们要深入去闻思、深入去静虑、深入去止观。
让我们能够真的把佛法的大意,清楚明了。
让我们真的能够把佛法的奥妙,能够真的去消化品尝,来到见真实相。
这里的见,不是用眼睛的看,而是透过你的实修实证,来到真的是亲自体证到、体悟到。
所以这里的见是,用慧眼、用心灵去体悟、去体证。
那我们要体证的是什么?
真实相。
如果你没有深入去了解的话,光是看过看过啊,我们也常常勉励自己要见真实相啊。
问题是,你不容易了解真实相是什么。
如果你没有深入去闻法,你真的不容易了解真实相。
一般众生,如果你用自我、用我慢在学习,那你所看到的,是你所想要的。
你所见的,是你的欲望投射出来的。
很多情况跟真理实相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你不知道。
所以佛陀他很明白的告诉我们,我的讲经说法、我讲的真理实相,这个不是我佛陀所创造所发明。
这是我如实观,观察宇宙的实相,然后我如实语,讲出来。
我讲的是真实的真理、实相,不是我释迦牟尼佛所创造所发明。
我能够告诉大家的只是,我透过我的了解,然后用一些不同的方便法门,协助大家成长。
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用不同的方便法门,协助大家把身心宁静下来、定下来,然后进一步去体悟真理实相,所以这个就是有方便法跟究竟法。
方便法,善知识可以透过,众生不同的根基而来权巧施设,但这些是方便法。
重点就是在于透过这些方便,协助众生去了解第一义谛、了解真理实相。
那这个真理实相,绝对不是我某某人所创造所发明,不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我的主义,不是这样。
如果你有我的思想,我的主张,我的主义的话,那你这个我,都还没有破除啊,你怎么来到无我呢。
所以真正了解宇宙真理实相的人,他一定是无我。
无我、无私,他才能够很客观的观察。
无我、无私,他才能够很如实的来讲出,宇宙存在的真理实相。
所以要说真实相,那个都是你很客观不带自我不带成见,很客观的去看到,宇宙它法尔如斯存在的真理实相。
当你看到的是,真正的真理实相的话,那古今中外的所有的成道者、所有真正的大智慧者,不管时空间隔再多远,他们所看到的那个真理实相、第一义谛,一定是相同的。
所以如果你是看到真理实相,你一定是会来到,绝对是无诤。
因为它是宇宙超越时空,法尔如斯存在呀。
所以如果有见诤,那代表我们的看法还有问题。
如果你是看的是真正的真理实相,那它是遍一处、法尔如斯存在。
所以古今中外的这些智慧者,他们所看的一定是,相同的核心内容,佛佛道同就是这样啊!
只是他为了接引众生,那所设计的一些善巧方便法,会有不一样。
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众生根基,就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方便。
方便有多种,但是真理就只有“一”。
所以我希望大家,我们在学佛的过程,我们不要在方便法上面,在那里比高比下比大比小。
因为那些是容易形成戏论,也容易长养我慢。
我们选择适合我们的方便法,我们也尊重,不同根基不同需要不同适应的众生,他们的需要。
我们尊重我们的选择,我们也尊重每个人他们的选择。
除非他们有求于我们,或是请我们回馈协助,我们可以。
。
。
好的觉得不错的,我们可以跟众生来分享。
但不要排斥,不同的宗派所修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来到真的无诤啊!
佛陀就很坦白的讲,不是我要跟世间人争啊,我只有讲真理实相,我无诤。
所以我们大家互相勉励的就是,我们要来到,真的很客观、很如实的去看真理实相。
那这个真理实相,不是用自我所投射所想象的、所发明的,不是这样。
我们现在再来进行下一句偈:
坐禅、坐禅的深义: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坐禅就是打坐。
打坐:
世间人如果没有进入,正知正见的闻思的话,那很多的打坐,是在世间法里面修。
你的修定,很可能只是在世间定上面下功夫。
那世间定不管你的定力多深,你的忧悲恼苦仍然存在。
世间定也许,你会坐的很舒服、很顺畅,混然忘我。
不错,会有这一种情况。
但是你不要以为说,我打坐坐得很殊胜,这时候都没有忧悲恼苦,我坐到忘我无我了。
但是一出定,却是瞧不起别人,一出定又是在人我是非。
如果这样的话,那你真的不是走在,正确的出世间法的定上面。
你的定,如果是世间定的话,你的忧悲恼苦、贪嗔痴我慢、无明污垢呢,你只是用定力、如同石头压草,用定力把那些忧悲恼苦我慢,把它压下来呀。
把你内心的烦恼不安,你用定力把它压下来呀。
石头压草,当你这些石头搬开的时候呢,当你出了定之后呢,你的忧悲恼苦一样,继续依然存在。
所以佛陀也如实的示现告诉我们,他以前也曾经下过很多功夫,去修世间定啊,四禅八定他都学过啊。
但是经过四禅八定之后出来,我内心还是不知道,生命的究竟归依处在哪里呀。
涅槃彼岸在哪里,我还是不知道啊。
我怎么样能够来到大安心大自在,还是不知道啊。
所以佛陀才发现,世间定没办法根本解决,它只是治标而没办法治本。
所以佛陀就决心,好啦,世间的各种定我都学过啦,还是没办法。
那我现在要来真的进行,就是菩提坐。
这就是开启智慧,我要开发我的觉性,我要真的让自己觉醒过来,真的让自己彻底的了悟宇宙真理实相,为成佛而来。
那个菩提坐就是我们要学习,佛陀他放下万缘,在菩提树下,一心一意为解脱而来。
一心一意为成佛而来,一心一意为了悟真理实相、为大安心大自在而来。
这一种菩提坐,它是真的放下世间的一切、放下万缘,更没有那些名利心。
这是一种大丈夫的气势,为解脱而来,为成佛而来,为真的大安心大自在而来。
所以禅坐,我们就是要有这一种魄力决心呢,不是软趴趴软绵绵呢,也不是在那里修世间定修我慢呢,不是!
所以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心无所著。
这里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除了我们需要有刚才所讲的那一种心之外。
再来就是,在禅坐的过程之中呢,你想要入定,你真的就是要来到,无所着、无所求。
世间的名利那都是很粗浅的啊,那个都要放下。
再来,包括禅定的定境、包括证果,那些都要放下啊。
不要贪着,我要赶快急速证几果,你想。
。
。
我们在还没有打坐之前,在闻思的阶段,我们要有很强烈的这个善法欲、求知欲,欲神足是要有。
但是当你在打坐的时候呢,那是来到闻思具足,要进一步的去正思维、止观双运。
所以这时候,我们是要连那些,种种欲求、欲望,统统都要放下,心无所着。
因为这是属于要实修,我们下一堂课,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我想可以跟大家分享,跟大家一起来,做一些打坐的初步的入门。
协助大家怎么样透过,出入息的十六圣行这样的逐步的深入。
我讲的打坐方法---观呼吸不是数息,是观呼吸,这是出入息十六圣行。
这是从《阿含经》里面整理出来,《清净道论》也都有。
南传他们的修法,出家人跟在家人,他们所有的修法都是,完全依据四念处的修法。
四念处修法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部门、核心就是出入息法。
下一堂课如果还有时间,我们大家再来,进行一些打坐。
这个是我讲、前几天有跟大家讲嘛,我个人很重视实修嘛,很重视方法。
如果我们没有实际来打坐,没有实际来净化的话,那我们对于这些,还是只是一些名词名相啊。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做菩提坐,心无所着,它变成又是一句标语呀。
那我们怎么样来到,真的去做、真的去品尝。
你要这样,你才能够真的品尝到法语甘露啊,才能够真正心领神会。
你们想不想进行实际的打坐?
下一节我们再找个时间,也许十分钟二十分钟,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好!
再来看睡眠这一节:
以时、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
你看喔!
《毗尼日用》它就是从一大早、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开始用功。
我们二个眼睛睁开,还没有下床,就开始把法用上来,就在用功。
那整天的历缘对境,都是在用功,都是在闻思法义,都是在止观双运。
一天用功下来,到睡觉的时候,我们一样是身得安稳,心无动乱,一样是继续在用功。
这时候的用功是放松,当我们每一天,今天我们从早到晚都在精进用功、闻思修。
这时候我们就能够,每个当下我们都很安心、问心无愧,日子没有白过、没有白混。
我今天也没有去造口业、去伤别人,所以我们会为越来越安心。
所以到睡觉睡觉的时候,我们就安心的睡觉、安心的休息,身得安稳,心无动乱。
当我们一天下来,我们在精进用功,我们又能够跟众生广结善缘,我们的身行、口行、意行,都是出三妙行,都跟众生结善缘。
这时候很自然的,你会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安祥,身心越柔软越慈悲。
所以当要睡觉的时候,我们能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
好!
《毗尼日用》的正文,讲到这里告一段落,跟大家勉励到这里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再来,因为你们提出很多的问题,再来我陆续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有些昨天晚上就拿出来,那有些是刚才我要下来的时候,才拿给我,而且不少。
那我现在来陆续回答,大家的所提出的问题。
好!
这里有戒子们问到:
五观若明,千金易化。
三心未了,滴水难消。
请问法师,三心是指哪三心?
三心是指哪三心?
在五观堂里所看到的三心未了,滴水难消这个三心,就在那边,在摄影机的旁边。
三心未了,滴水难消。
这三心讲的就是,贪心、嗔心、还有愚痴心。
不是《金刚经》所讲的,过去心了不可得,未来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了不可得,不是这三心。
这里所讲的就是,贪、嗔、痴这三心。
但是我们要正确了解啦,三心未了,滴水难消,这是不错啦!
但如果你把它很严格的界定,我的三心贪嗔痴,如果还没有完全断尽的话,那我就不能够吃信众的布施,那这样你就会饿死啊。
五观若明,千金易化,这个就是。
。
。
我后面这个食存五观。
前几天我们也讲过了,如果大家能够实存五观,那你在用餐的过程,接受众生布施的过程,因为我们没有我慢的心。
那我们接受众生的布施,我们是跟众生,结法缘、结善缘。
结善缘的当下,我们又没有长养我慢。
而且我们也不断的在净化、精进用功,所以这时候接受众生的布施,千金易化。
讲到这里我想到,佛陀、原始佛法时代,佛陀他们出去托钵,出家人出去托钵,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深义:
托钵它可以破除我们的我慢,托钵它表相上看起来有点象乞丐,但心灵上跟乞丐是不一样的。
那个表相上看起来象乞丐,这个就是要降伏我们的我慢。
要出去托钵,你要把那个自我、我慢要放到最低,这是托钵的第一层意义。
那第二层意义呢,我们出家人的托钵,跟乞丐跟人家要东西有什么不一样呢?
那个深层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
一般乞丐是,向人家要什么东西过来,你们给我、你们布施给我这样,然后他很饥饿很饥渴。
出家人不一样的在这里就是,我不是生活过不去,才来跟你托钵啊,我是要跟你结善缘。
一方面降伏我的我慢;一方面跟你结善缘。
怎么结善缘呢?
当我出来托钵的时候,你们随缘发心来供养财布施---食物。
这个“财”是食物啦,食物、物质方面的布施。
那你在布施的当下,你也产生慈悲心、恭敬心、喜悦的心。
所以这个当下也是让信施、让在家居士,他们长养慈悲心、长养恭敬心。
一方面呢,我们跟他们结善缘。
因为透过布施、托钵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跟众生会有所接触,跟众生结善缘。
当下,我们也可以简短的回馈他们一些法宝。
那跟众生结善缘之后,他们知道我们的道场、常住道场在哪里?
那他们会进一步到道场,来护持、来听经闻法。
所以托钵,那是一方面降伏我慢,一方面跟众生广结善缘。
透过这样的一个托钵,一样,众生也种福田,然后出家人也在消除我慢。
而且又跟众生结更多的法缘,可以做更多的法布施,托钵它的深义是这样。
那我们北传地区,比较早实行托钵的制度。
但我们在道场里面,我们用餐的时候,不能有我慢的心。
不能有那一种,我是修行人,我理所当然接受别人的供养,不能够有这一种心。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容易长养我慢,所以要食存五观。
当我们食存五观的时候,千金易化。
众生弹性布施,他们再布施再多,我们都可以消化。
因为我们没有任何的贪爱、名利心,没有长养我慢,所以就能够消化。
如果我们有贪、嗔、痴,有我慢的话,三心未了,滴水难消。
所以我们每天精进用功,然后让我们的贪嗔痴我慢呢,逐渐的淡薄、淡薄、淡薄。
你要来到完全净化,那是成佛啊!
那你要说,要来到完全净化完全成佛,才能够接受众生供养,这样也不对呀。
那我们这些学佛的人、出家众怎么办呢?
不是,而是说在这个过程,只要我们没有在长养我慢。
在这个过程我们在道场,我们在出家的生活之中,我们随时都在净化我们的心灵,随时都在进行闻思修、用功。
我们有在用功,我们有在净化,然后也有感恩、回馈。
这样的话,那我们接受信众的布施,就完全没问题,而且是广结善缘。
如果你完全不接受众生布施的话,那这个就容易形成自了汉,你没有跟众生广结善缘。
众生想种福田,也没有因缘。
所以不要偏颇,但不要忘了,我们要精进用功。
只要你精进用功,接受信众的布施,这是不但没有消福报,而且对我们对众生都有好处。
再来,有学员问到:
《楞严经》里面所讲的“顺若多性可消亡,朔加罗心无动转”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因为是梵语的翻译,所以大家比较不容易直接了解。
顺若多、顺若多性就是空性,顺若多性就是空性。
可消亡:
空、空性,这是不会消失不会消亡的。
空性它是一定是,超越时空而存在。
就象无常法印,它是超越时空而存在,所以空性它是不会消失不会消亡。
那这里意思就是说,空性本来不会消亡,就算空性会消亡,我的坚固的道心也不会动转,朔加罗心就是坚固的道心。
所以大家再听一遍喔,就算空性会变化、会消失、会消亡,我的道心也不会转动、不会变化、不会动摇,这样你们可以了解吗?
可以喔!
我用世俗、世俗人一句话来衬托,大家就比较容易了解。
世俗男女在恋爱的时候,会发誓:
就算海可枯石可烂,海枯石烂,此情永不渝、永不变。
世间人他的发心,他的那个发誓是这样嘛。
但是我们出家人,不是这样的发誓,那是世间人他们的那种发誓。
那我们出家人,我们的发誓就是:
“顺若多性可消亡,朔加罗心无动转”。
就算空性会消亡,我的道心、我的坚固心不动转,我的成佛、解脱之心不动摇。
所以这就是在强调,我们的坚固道心,这样大家可以了解喔!
好!
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我们刚才引礼师有跟我讲,可以超过时间来讲。
我看,我们还是先休息、先休息一下,然后下一节再继续来讲。
如果讲不完,或是要打坐时间,我们再超过一点这样。
好!
我们休息,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