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577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docx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docx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单元

第一单元教案

1.《井冈翠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8—9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中,了解井冈翠竹的精神;尝试多篇文章一起阅读的方法。

2.在课文阅读中,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重点部分的诵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介绍时代背景。

1.师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井冈翠竹》,作者是袁鹰。

3.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

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有关段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可分成几个部分?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井冈翠竹的秀美外形和刚强气节。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写翠竹外形的秀美。

(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第二部分(5—12自然段):

写翠竹的功绩。

(按时间顺序写的。

3.默读思考:

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以忘怀?

作者在具体写竹子时,分别联想到些什么?

划出使用精彩的词句。

4.学生质疑。

三、细读品味,探究学习。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部分,说说: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动点描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事物面貌及其动态,给人以立体感,从而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

3.找出描写毛竹的句子读一读,领会写作方法的精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井冈翠竹的外形特点。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5—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

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

(2)默读思考:

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相关的句子,

(3)全班交流,出示相关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30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4)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和作者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课堂小结。

(1)作者明写竹子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

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

(2)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找出中心句: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3)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

(不是,是为写人而写竹)写什么人?

怎么写?

(借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写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

(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象竹子那样在革命各个时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彻底性)

四、延伸探究,拓展升华。

竹子的丰富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去发现,课后同学们可以分组继续开展研究活动。

板书设计:

5井冈翠竹

(远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外形:

(近看)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

(过去)抗敌的武器竹筒盛饭红军的扁担

功绩

(现在)修竹滑道开发宝山走上征途

 

2.《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2.重点句: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二)能力训练点

1.了解全诗的结构。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德育渗透

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

(二)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三)“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

”这是疑点,主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精讲、点拨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画出诗的韵脚。

(二)有感情地朗读。

(三)按自学提纲自学、讨论、交流。

(四)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

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划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体会这首诗的隔句押韵,全诗押的是ang韵。

韵脚是:

光、阳、看、场、琅、炕、咱、梁、煌、翔、想、光、阳。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

(追寻延安精神。

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

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

作者是在追寻什么?

(生回答后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

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

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

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

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自学三、四两节。

①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出示灯片: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

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③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5)自学五、六两节。

①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

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三)总结

1.总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

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3.《七律·到韶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咒、霸”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西江月.井冈山》。

2.介绍《到韶山》的写作背景。

3.出示课题,齐读。

二、熟读全诗

三、理解诗意,学习生字

1.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1)逝川:

时间。

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咒逝川:

感慨时间流逝得太快。

(2)大意:

时间飞逝,离开家乡已经32年了,过去的事都有些模糊了。

2.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1)红旗:

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农奴戟:

指农民运动。

黑手:

指国民党反动派。

霸主鞭:

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

(2)大意:

回想1927年,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但国民党却残酷地迫害革命者。

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1)为:

因为。

日月换新天:

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

(2)大意:

先烈的英勇牺牲更增强了后继者的壮志豪情,我们敢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

4.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稻菽:

指庄稼。

英雄:

指农民,指劳动者。

夕烟:

暮色。

(2)大意:

看着远处的庄稼翻滚,心头无比欢喜,在暮色中走来了无数收工归来的农民英雄。

四、再读全诗

五、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这四句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赞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豪迈气概。

2.阅读12页——《为革命献身的亲人》。

六、做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茨坪(cí)  殷切(yīn)  摇撼(hàn)

委派(wěi)琳琅(láng)明媚(mèi)

翩翩(piān)茅屋(máo)韶山(sháo)

咒逝川(zhòu)牺牲(xī)霸主(bà)

二、易写错的字

殷:

左上部不要丢里面的横。

茅:

下部是“矛”,不要写成“予”。

豫:

左边是“予”,不要写成“矛”。

牺:

左小右大,第四笔是提。

撼:

左小右大,右上角有一点,不要丢了。

三、重点词语

封锁   粮食   委派   摇撼

翩翩茅屋犹豫明媚 诅咒

霸主牺牲亭亭玉立鬼哭狼嚎

血雨腥风漫山遍野一望无际

风吹雨打顶天立地坚贞不屈

四、多音字

  厦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挺拔——挺立 摇撼——撼动

殷切——热切茁壮——健壮

犹豫——踌躇明媚——明丽

依稀——隐约牺牲——捐躯

封锁——封闭昔日——往昔

满目琳琅——美不胜收

顶天立地——巍然屹立

七、反义词

封锁——开放   坚韧——脆弱

茁壮——柔弱破旧——崭新

犹豫——果断依稀——清楚

明媚——昏暗英雄——懦夫

陡峭——平坦

毫不犹豫——犹豫不决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八、词语搭配

(深坳里)的奇兵  (翩翩归来)的燕子

(破旧的)的茅屋(温热)的土坑

(明媚)的春光(金色)的理想

(自豪)地说(意气风发)地唱

九、词语归类

AABC式词语:

亭亭玉立 津津有味

漫漫长途 翩翩归来 念念不忘 恋恋不舍熊熊烈火

十、句子积累

1.引用句:

(1)“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2)有道是:

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2.反问句:

(1)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

(2)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3.顶针句: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4.对比句: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2)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5.比喻句: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6.排比句: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

《七律·到韶山》。

2.从《井冈翠竹》一文中,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

3.从《延安,我把你追寻》中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第二单元教案

4.《妙语批试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认识7个生字并学会写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

二、基础知识:

阀军阀阀门阀阅

督都督督促监督

维维护维新思维

廉廉洁廉价价廉物美

吏官吏吏治酷吏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妙语批试卷》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风趣幽默。

从康有为的批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机敏灵活,妙语连珠,更能感受到汉语独特的表达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文,朗读时会正确停顿。

3.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康有为在试卷上的批语。

4.教学突破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想及查工具书、讨论等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进而理解康有为批语的妙处。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狱中题壁》。

2.简介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与军阀割据。

3.出示课题,齐读。

二、练习读文,读准文言文的停顿与节奏。

三、学习生字。

四、结合课文及词典理解成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评语的巧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妙语批试卷》中有几个人物?

都是谁?

二、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1.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大意:

廉洁奉公的人,是民众的表率;贪污受贿的人,是危害民众的奸贼。

2.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

大意:

通过你的文章来看,学习不够优秀,所以不会被选为县长,要说成为百里挑一的好官那更是毫无希望的。

三、体会批语的巧妙之处。

1.康有为出的考题是什么?

是什么意思?

2.一位县长是如何作答的?

大意是什么?

3.康有为是怎样批卷的?

是什么意思?

4.康有为的批语妙在何处?

板书设计:

(康有为)妙语批试卷

廉吏民表阎锡山论

以其人之误反讥其人之谬

资料索引与精华:

古往今来,学生作文,考生答卷,都免不了要被老师或考官批批改改的,而其中有许多不乏幽默讥讽、妙趣横生的评语,读来饶有趣味,品之如啜醇醪。

某地乡试,有个秀才作文时,将“昧昧我思之”误写成了“妹妹我思之”。

“昧昧”是思念深切的意思,写成“妹妹”,意思全变了,也与文章的内容脱节了。

主考官在其试卷旁批道:

“哥哥你错了!

”此语一时成了众口相传的妙批。

无独有偶,某公任督学时,按临某郡主持童子试,一童生在试卷内夹了一张小字条,内称“同邑某相国是童生的亲妻。

”然而却将“戚”写成了“妻”。

学政在其文后批道:

“该童生既是相国之亲妻,本官断不敢娶!

”故意把“取”写成“娶”,正是针锋对麦芒,也令人拍案叫绝。

5.《词语的变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收集新名词。

2.进一步学习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二、基础知识:

萝菠萝萝卜松萝

甫台甫神甫惊魂甫定

劫抢劫劫难劫后余生

媒媒体媒介媒妁之言

攀攀爬攀登攀龙附凤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描述了语言变迁这一特定的现象,并鲜明地指出:

“从汉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2.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感受到汉语的变迁。

3.教学难点

学习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4.教学突破点

教学时,要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拓展到更为宽泛的学习领域,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激发学生探索语言变迁的原因,由此对语言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填写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出示“变迁”一词,理解它的意思。

2.词语是怎样变化迁移的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学习浏览。

1.浏览就是大略的看,它是比略读更为快速的一种阅读方法,是通过“扫视”,快速摄取文本大意的能力。

2.请学生运用浏览的方法读文,并填写课后表格。

3.找出本文中心句——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学习课文,了解语言是如何变迁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词语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3.作者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呢?

我们来逐一学习。

二、深入学文。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读思考:

这段中心句是什么?

2.哪些词语带有地域色彩?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指读思考:

这段中心句是什么?

2.舶来:

指进口的东西。

舶来词:

外来词,从外国传入的词语。

3.你知道汉语中有哪些舶来词?

(t恤、吉普、沙发、巧克力、咖啡、浪漫、解放、健康、科学等)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平台”这个词在古代和现代各表示什么意思?

古代:

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现代:

泛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

2.理解古诗的意思。

3.小结:

古词今意也是词语变迁的一种形式。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文,思考:

文中还列举了哪些新名词?

2.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3.像“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知识经济”这些新名词有哪些特点?

(它是由几个词语组成的新词,新词的意思可由这几个词语的本意叠加得到。

(五)学习第6自然段。

指读思考:

该段段意。

三、探究词语变迁的方式。

根据课文内容,总结词语变迁的方式。

板书设计:

地域

词语的变迁舶来词(外国词语)时代的发展

古词今意

词语组合

资料索引与精华:

历史上,春秋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五四”时期、解放初期和改革开放后都是新词语出现的高峰期。

先秦时百家争鸣,各派思想演说在相互辩难中,促成了大量新概念、新词语的产生;南北朝期间,南北方词语交汇较多;唐代引入了佛教词语;“五四”时期出现许多西方科技政治词语;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又有大量政治词汇;目前的改革开放,经济方面的新词语尤为活跃。

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辛亥(hài) 阎锡山(xī) 摄氏(shè)

都督(du)廉吏(lián)军阀(fá)

舶来客(bó)T恤(xù)杜甫(fǔ)

时髦(máo)宠儿(chǒng)浩劫(jié)

二、易写错的字

亥:

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维:

右部是“隹”,不是“住”。

督:

下部是“目”,不是“日”。

萝:

最后一笔在撇和横撇的中间,不要出头。

劫:

左边是“去”,稍小。

宠:

下部是一个“龙”字,不要写成“尤”。

三、重点词语

军阀 辛亥 维新 廉吏 摄氏 萝卜 宠儿

杜甫 浩劫 媒体 攀谈 变迁 丰富多彩

摇身一变 脱口而出 侧耳倾听 用人唯贤

妙趣横生 舞文弄墨 哭笑不得 不学无术

无言以对 啼笑皆非

四、多音字

    折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清廉—廉洁  表率—榜样  烙印—印记

逐渐—逐步  攀谈—闲谈  欣喜—欢喜

丰富多彩—五花八门  历尽沧桑—饱经风霜

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七、反义词

清廉—腐败  开明—古板  鲜明—模糊

惊慌—镇定  寻常—罕见  丰富—单调

走俏—滞销  啼笑皆非—镇定自若

不学无术—博学多才  脱口而出—守口如瓶

八、词语搭配

(丰富多彩)的世界(历尽沧桑)的老人

(打)上烙印(挂)在口头

(清廉)的官吏(走俏)的商品

九、词语归类

写人浅薄的词语:

胸无点墨 舞文弄墨 不学无术

带“洋”字的词语:

洋娃娃 洋装 洋伞 洋车 洋枪

洋白菜 洋布 洋房

带人体器官的词语:

摇身一变 头重脚轻 手忙脚乱

手舞足蹈 心悦诚服 心直口快

ABB式词语:

洋娃娃 乱哄哄 空荡荡

阴森森 乱糟糟 闹嚷嚷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

词语是这个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其中有许多是历尽沧桑的老人,有一些又是充满朝气的新生儿。

2.引用句:

杜甫的“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3.过渡句:

人类的语言在发展变化着,这种现象似乎在动物世界里也能找到。

4.精彩句:

以其人之误反讥其人之谬。

5.含关联词的句子:

(1)“新名词”(不仅)挂在农民的口头上,(而且)付诸具体的行动。

(递进关系)

(2)如今,他们再(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而是)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的新农民。

(并列关系)

十一、考点提示

1.《妙语批试卷》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词语的变迁》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词语的变迁。

 

第三单元教案

6.《天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练习概括各段大意,归纳天鹅的几个特性。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反复品味,积累下来,学以致用。

3.学会五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认读八个生字。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基础知识:

禽禽类家禽飞禽走兽

赋天赋赋予赋税

腹腹泻腹心腹背受敌

翘翘首翘尾巴翘辫子

俘俘获战俘俘虏

囚囚犯死囚囚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天鹅》是法国作家布封的散文,本文以优美而典雅的语言,以抒情的笔触描写了美丽、尊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