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557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抹布(mǒ)贮藏(chǔ)倾轧(yà)身陷囹圄(língyǔ)

B.挫折(cuō)孝悌(dì)饥馑(jǐn)响遏行云(è)

C.酩酊(dǐng)龋齿(qǔ)垂涎(xián)鳞次栉比(zhì)

D.刚劲(jìn)祈祷(qǐ)瘐毙(yǔ)百战不殆(dài)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然后按要求作答,要求考生认真阅读各选项,找出错误读音,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A项,“抹布(mǒ)、贮藏(chǔ)”读音错误,应读作“抹布mā,贮藏zhù”。

B项,“挫折(cuō)、孝悌(dì)”读音错误,应读作“挫折cuò,孝悌tì”。

D项,“刚劲(jìn)、祈祷(qǐ)”读音错误,应读作“刚劲jìng,祈祷qí”。

故本题选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暮霭布署惊蛰天崖海角

B.眷恋沉疴踌躇喋喋不休

C.寒喧通谍愤懑无可措手

D.收讫侮蔑掘取珊珊来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重要字形的能力。

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观察各选项,选出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考生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结合词语含义确定字形结构。

本题A项“布署,天崖海角”错误,应写作“部署,天涯海角”。

C项,“寒喧,通谍”错误,应写作“寒暄,通牒”。

D项,“掘取,珊珊来迟”错误,应写作“攫取,姗姗来迟”。

故本题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几年来,这个国家因受制裁,经济发展极其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到其他国家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

B.学术剽窃的新闻一直备受关注。

多年以来,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直到资深教授,抄袭事件层出不穷,学术丑闻络绎不绝。

C.今年春节期间,我和朋友们去南方度假。

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为眼前的美丽景色而陶醉。

D.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本题A项,“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与“其他国家飞机的袭击”矛盾,使用错误。

B项,“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此处要修饰对象是“学术丑闻”,使用错误。

C“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不能用于修饰“眼前的美丽景色”,使用错误。

D项,“危言耸听”形容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D。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作品主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藤野先生》《祝福》即出自小说集《呐喊》。

B.王羲之,字逸少。

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他的诗能够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着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

D.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著有《王右丞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学常识的能力,主要考查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解答此题,学生要结合平时积累,同时要注意细节,逐项进行排除。

本题A项,“《藤野先生》《祝福》即出自小说集《呐喊》”表述错误,《藤野先生》出自《朝花夕拾》,《祝福》出自《彷徨》。

故本题选A。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任命

B.列坐其次旁边

C.曾不知老之将至竟然

D.信可乐也相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项,“信可乐也”中“信:

相信”解释错误,在这里“信”是副词,应该解释为“的确、确实”。

故本题选D。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但以刘日薄西山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州司临门未尝不临文嗟悼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愿陛下矜悯愚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本题A项,“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中“薄”与“厚”相对;“但以刘日薄西山”中“薄”解释为“接近”。

B项,“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期”解释为“穿一年孝服的人”;“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中“期”解释为“到”。

C项,“州司临门”中“临”解释为“到”;“未尝不临文嗟悼”中“临”解释为“面对”。

D项,“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和“愿陛下矜悯愚诚”中“矜”都解释为“同情、哀怜”。

故本题选D。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或取诸怀抱云霞明灭或可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词语能力。

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本题A项“臣以供养无主”中“以”,介词,因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中“以”,介词,用。

B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和“祖孙二人,更相为命”中的“相”都解释为“互相”。

C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之”,代词,这;“足以极视听之娱”中“之”,助词,的。

D项,“或取诸怀抱”中“或”,有的;“云霞明灭或可睹”中“或”,有时。

故本题选B。

8.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D.悟言一室之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别通假字的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根据课本已学知识,结合句子意思做出判断,翻译不通时,很可能就是通假字;通假字也可能和字形相近,部首不同,考生应注意辨识。

本题B项,“闵”通“悯”,不幸;C项,“有”通“又”;D项,“悟”通“晤”。

故本题选A。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①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

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

③课文迁移。

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

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本题A项,不行:

古义,不能行走;今义,不可以。

B项,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建立。

C项,告诉:

古义,申诉;今义,把消息讲给另一个人听。

D项,古今含义相同,旧迹、历史。

故本题选D。

10.下列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A.谨拜表以闻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栗深林兮惊层巅D.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词类活用情况的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可通过翻译句子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分析词性的方法做出判断。

例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一”,解释为“把……看作一样”,意动用法。

本题A项,“谨拜表以闻”中“闻”,解释为“使……听说”,使动用法。

B项,“则刘病日笃”中“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

C项,“栗深林兮惊层巅”中“栗”,解释为“使……战栗”,使动用法。

D项,“齐彭殇为妄作”中“齐”解释为“把……看作一样”,意动用法。

故本题选D。

11.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A.引以为流觞曲水B.仰观宇宙之大

C.及其所之既倦D.急于星火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别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考生应熟知常用特殊句式类型,如: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再结合一些标志性词语,如“者”“也”“为……所”等进行判断。

本题例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为状语后置句,也叫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A项,“引以为流觞曲水”为省略句,补全是“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B项,“仰观宇宙之大”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仰观大宇宙”。

C项,“及其所之既倦”省略句,“及其于所之既倦”,翻译为“等到他们对喜欢的(事物)都已经厌倦了”。

D项,“急于星火”,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于星火急”。

故本题选D。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2.阅读《祝福》的结尾,对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A.“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指我遇到祥林嫂后引发的对祥林嫂可能遇到不幸的揣测,对我当时未能给予祥林嫂帮助的负疚。

B.环境描写富有特点,以乐景写哀情,用鲁镇祝福繁华热闹的景象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暗示读者去思考导致祥林嫂死去的根源。

C.通过写“我”变得“懒散而舒适”,说明我已完全被鲁镇形形色色的人们同化,丧失了进步知识分子应有的同情和善良。

D.“无限的幸福”是反语,用“天地圣众”等句子讽刺鲁镇的人们,寓示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下他们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祝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文本,结合课文,联系时代背景,剖析小说的主题,考生应结合选项逐项分析。

本题C项,“说明我已完全被鲁镇形形色色的人们同化,丧失了进步知识分子应有的同情和善良”,表述错误。

作品中“我”是一个跟鲁四老爷格格不入的形象,《祝福》课文中“无论怎样,明天我决计要走了”,说明我想努力摆脱鲁镇的封建思想和封建残余,在“我”身上虽有“懦弱性”,但并未彻底丧失“进步知识分子应有的同情和善良”,也没有“完全被鲁镇形形色色的人们同化”。

故本题选C。

13.对鲁迅写小说“不恤用了曲笔”的原因分析最全面的一项是()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

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A.无暇顾及自己的作品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

B.为了让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不惮于前驱。

C.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D.主将不主张消极,自己也不愿将寂寞传染给青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压缩筛选和概括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认真阅读文本,理清层次,概括层意。

原材料共可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介绍了“我”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的缘由;第二层,介绍“呐喊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

第三层,举例说明在哪些地方运用了曲笔并分析缘由。

在分析缘由时涉及“那时的主将”和“我”两个方面,即“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

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故本题选D。

14.下列对《呐喊》相关故事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中的华老栓买了用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的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花掉了不少血汗钱,最终却没有治好小栓的病,只落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

B.《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为得病的宝儿四处求医,期盼着到了“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

但是“明天”到来时,病魔却仍然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

C.《社戏》叙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去南京看社戏的经历。

结伴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是作者美好自然、意趣盎然的童年记忆。

D.《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总觉得身边的人们想吃掉他。

实际上“狂人”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有一群被封建思想侵蚀了灵魂的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能力类试题。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总之,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考生要在平时的时候多识记多积累,典型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题裁特点都是考生要积累的方向。

选项C,“和小伙伴们去南京看社戏的经历”说法有误。

《社戏》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

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故答案选C。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证券()②模样()③发酵()

④酗酒()⑤聊以慰藉()

【答案】

(1).①quàn

(2).②mú(3).③jiào(4).④xù(5).⑤jiè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书写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考生应结合课本知识,根据已经学过的课文写出答案,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误读的字形、词语,书写时注意标号音调,标准位置。

①证券(quàn)②模样(mú)③发酵(jiào)④酗酒(xù)⑤聊以慰藉(jiè)。

16.看拼音写汉字

①yì()业②shàn()养③qiān()吝

④téng()写⑤命运多chuǎn()

【答案】

(1).①肄

(2).②赡(3).③悭(4).④誊(5).⑤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书写字形的能力。

考生首先应做到书写规范,清楚工整,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摆放合理,一些易出错的形近字,注意结合词语含义区分部首,做到正确规范书写。

①yì(肄)业②shàn(赡)养③qiān(悭)吝④téng(誊)写⑤命运多chuǎn(舛)。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7.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2)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

(王维《鸟鸣涧》)

(3)兴来每独往,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别业》)

(4)_____________________,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

(5)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7)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8)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___________________,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10)___________________,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1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1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

(1)竹喧归浣女

(2)时鸣春涧中(3)胜事空自知(4)涧户寂无人(5)举杯邀明月(6)又闻子规啼夜月(7)与尔同销万古愁(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9)我醉欲眠卿且去(10)桃花流水窅然去(11)不矜名节(12)亦足以畅叙幽情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

本题为上下句默写,注意易错字形:

(1)喧、浣

(2)涧(3)胜(4)涧(5)邀(6)夜月(7)销(8)折腰、事(9)且(10)窅然(11)矜(12)畅叙、幽情

六、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仲淹使陕西,修笑而辞曰:

“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

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

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顾侍臣曰:

“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会保州兵乱,以为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

“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

“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

“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

“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贻书责之贻:

留,给

B.庆历三年,知谏院知:

管理

C.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第:

次序

D.其群皆怨怒,谮之谮:

说人坏话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郑,亲诲之学范仲淹之贬饶州也

B.为歌诗相倡和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

C.范仲淹以言事贬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

D.若讷上其书帝独奖其敢言

2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咨询哪些是应当做的。

B.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把有些小人看作仇敌一样。

C.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

D.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小人恐惧欧阳修被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

2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父亲早逝,母亲很重视他的教育,后来他又与志同道合的师友结交,以文章名扬天下。

B.范仲淹被贬谪,高若讷认为应当罢免他,欧阳修谴责高若讷,最终使得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

C.虽然欧阳修因为直言敢谏,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宋仁宗自始至终对他十分信任,还鼓励他直言。

D.欧阳修仕途坎坷,因被奸人忌恨而数次贬官,但他忠直敢言,谨守节操,谥号“文忠”可谓恰当。

2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答案】

18.C

19.C

20.B

21.B

22.①君子因为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②正直的人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谋臣弃置不用,便是敌人的福份啊。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词语含义能力。

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C项,“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中“第:

次序”解释错误,在这里“第”是副词,解释为“只管”,这句话的意思是“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

故本题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词语含义能力。

文言文虚词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本题A项,“母郑,亲诲之学”的“之”,代词,他;“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中“之”主谓之间助词,不翻译。

B项,“为歌诗相倡和”中“为”,动词解释为“做,写”;“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中“为”,动词,作为。

C项,“范仲淹以言事贬”与“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中“以”,都是介词,都解释为“因为”。

D项,“若讷上其书”中“其”代词,欧阳修的;“帝独奖其敢言”中“其”代词,他(欧阳修)。

故本题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考生应注意句中重要词语的解释,结合上下文语境做出准确判断。

本题B项,“人视之如仇:

因此把有些小人看作仇敌一样”解释错误,在这里应该翻译成“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

故本题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欧阳修谴责高若讷,最终使得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意思是“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

高若讷将欧阳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