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531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docx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docx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前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五个细分领域。

未来十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

产业发展环境及前景预测

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定义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定义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报告范围界定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报告重点研究全球及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内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包括产业现状和当前全球产业布局,重点对行业的前景及投融资情况进行分析和展望。

本报告所界定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包括有:

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政策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状况以及资源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政府和部门频繁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和鼓励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预测

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已超过10%。

2017年,按高端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为20%来推算,产值超过10万亿元。

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22年有望超过23万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预测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2012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58万亿元。

按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到2017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9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2012-2017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2.3%。

到2022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将达到20.7万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全球高端装备制造

产业布局及发展状况

1.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

美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

美国的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目前在全球都处于顶端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各州以及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

下图为美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的主要空间布局。

欧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

欧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与北欧的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

俄罗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

俄罗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航空和卫星及应用上很突出,航空及卫星基地基本都分布在俄罗斯的西南部。

俄罗斯的多家知名飞机制造商如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伊留申、米里和卡莫夫等都聚集在俄罗斯的西南部。

在卫星发射方面,俄美合资、俄罗斯控股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安公司,其总部也坐落于俄罗斯的西南部。

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目前已被俄罗斯90%以上的民用领域使用。

亚洲(除中国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

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东部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发展较为迅速。

日本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力较强,著名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川崎重工在综合性重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日本的智能制造装备如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等多领域都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把握海洋工程产业链全球转移的机遇,继承了海洋钻井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成套大型设备的生产制造,具备海洋工程总包的能力,占据着大部分市场分份额,如韩国的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现代重工、STX造船,新加坡的吉宝和胜科。

其他拥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国家包括中国、阿联酋和印度尼西亚等。

2.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经验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模式

纵观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的发展模式有两种:

1)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强有力的贸易政策为支撑的模式,该模式主要以美国为代表,下简称“美国模式”;2)以产业政策为导向,政府制定倾斜的财税政策与产业发展规划来支撑产业发展的模式,该模式以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为代表,下简称“日本模式”。

1、美国模式

在当今全球装备制造业,美国位列第一。

为促进本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以技术进步战略为主,以资金、财税、贸易等相关支持政策为辅的策略,政府始终将技术作为支持的重点,通过促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来达到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目的。

2、日本模式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制造业大国,也是较为成功地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实现装备制造业振兴的国家。

“二战”以后,为了改变日本制造业的落后状况,实现制造业的现代化,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产业振兴政策。

中国航空装备

产业价值链及重点装备发展规划

1.航空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航空装备产业发展规模

近年来,中国航空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长的发展态势,航空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航空装备业的飞速发展。

其中,支线飞机、通航飞机及相关配套装备是推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2015年我国航空装备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3850亿元,而2016年则达到4350亿元。

航空装备产业前景预测

2012年7月12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我国将新建机场70座,改扩建101座。

机场的新建与扩建及飞机保有量的大幅提升为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初步预计,2017年我国航空装备销售收入将达到6.3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到2022年将达到13.8万亿元。

2.航空装备产业价值链分析

飞机制造产业链简介

按照一般惯例,按照飞机的构造,将飞机产业链可分为飞机机体、发动机及机载设备三大部分。

发动机

1、发动机成本价值分析

发动机是飞机的动力来源,是飞机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发动机的研发、生产是飞机产业链中的核心部分。

飞机三大主要部件成本拆分,发动机部分占总成本的25%。

2、发动机技术研发思路及现状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部分,也将成为中国航空工业产业升级的突破口,为实现国产系列航空发动机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中国商飞积极寻找国内的发动机成套及相关设备供应商参与大飞机项目的开发,中航商飞已确定国内自主开发的SF-A和SF-B两款发动机作为对现在大飞机项目使用的LEAP-XIC发动机的替代产品,这两款发动机将于2016年和2020年取得适航证书。

机载设备

机载设备一般是指完成飞行任务、作战任务以及为保证飞行员与成员安全、舒适而安臵在飞机上的、有独立功能装臵的总称。

一般将机载设备分为航电系统和机电系统。

1、机载设备成本价值分析

飞机三大主要部件成本拆分,机载设备(航电与机电设备)占成本的25%,其中航电设备占11%,机电设备占14%。

航电系统是航空装备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在先进的战斗机上,航空电子系统的成本已占到整机成本的40%左右,航空电子系统费用占战斗机总寿命期费用的三分之一。

2、机载设备技术研发思路及现状

机载设备包括机电设备和航电设备,其中航电设备国内民用航空领域基本处于空白,机电设备国内虽然具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但与世界先进生厂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商飞将采取国际合作模式,共同出资、共同开发,用市场换技术,并在合作中不断汲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逐步实现国内机载设备国产化程度,促进航空工业逐步升级。

机体

机体包括机身、机翼和尾翼等,是飞机结构的主要构成。

1、机体成本价值分析

飞机三大主要部件成本拆分,飞机机体(机身、机翼、起落架、尾翼和内饰等)占47%,其中机翼占15%,机身占19%;内饰部分占6%;尾翼占3%;起落架占4%。

2、机体技术研发思路及现状

我国的机体设备经过二十多年的国际转包经验积累,技术和制造能力已日趋成熟,国产化水平也较高。

3.航空装备产业其他重点装备发展规划

支线飞机

1、支线飞机需求前景预测

根据世界权威预测机构“FORCASTINTERNATIONAL”的最新预测,在未来10年中将有多于7900架大型商用喷气式飞机会被生产出来交付运营,其价值将达到7700亿美元。

而同时,将会建造3381架支线喷气飞机并投入运营,其价值将达到800亿美元。

而未来10内年会有12625架公务喷气飞机交付用户,总价值为1587亿美元。

因此在未来10年内将会有价值超过万亿美元的新商用喷气飞机投入运营,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

2、支线飞机研究现状及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将“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产业化工程”确定为重大工程,提出要以满足我国民用航空运输发展的需求为目标,突破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高可靠性、低成本、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推进ARJ21支线飞机的批量交付和系列化发展,支持新舟系列支线飞机改进改型,研制新型支线飞机,发展大中型喷气公务机和新型通用飞机(含直升机);开展支线飞机市场应用,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开展通用航空服务试点示范。

推动配套航空发动机、航空设备及航空维修、支援、租赁等产业配套体系建设。

通用飞机和直升机

1、通用飞机和直升机需求前景预测

在未来数十年内,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将受到四大有利因素的支撑:

国民经济发展对通用航空产业的支撑、社会事业发展对通用航空产业的支撑、航空消费对通用航空产业的支撑、建设民航强国对通用航空产业的支撑。

在这四大因素的支撑下,我国通用航空飞机的需求量将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22年,我国通用航空器的所需架数将有望达到3227架。

2、通用飞机和直升机研究现状及规划

2010年11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印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

根据这一意见,中国将逐步开放1000米以下的空域,允许轻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等一些小型飞机飞行。

其中2011年前在长春、广州两地试点;2015年前全国将推广改革试点,在北京、兰州、济南、南京、成都飞行管制区分类划设低空空域;2020年前达到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的总体目标。

按照中航通飞的发展战略,未来五年,将形成完整的通用航空产品谱系和产业链,形成活塞、涡桨和喷气式飞机等产品,覆盖运动、农林、多用途和水陆两栖飞机及中轻型公务机等系列用途,将以上产品推入国际市场并保持盈利。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

产业价值链及重点装备发展规划

1.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1、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整体研发能力和产品水平大幅提升,初步掌握了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重载和快捷货运列车、城轨车辆、大型养路机械、列车运行控制、行车调度指挥、计算机联锁、综合监控等产品制造技术。

2、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初步建立了国家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框架,已建成以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国家级研发机构10家,国家创新型企业5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家。

形成了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覆盖基础技术、共性技术、产品实现技术的研发创新体系。

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分析

2012-2016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呈波动增长的趋势。

2012年行业销售收入为85.0亿元,;2013年销售收入为83.2亿元,同比下降2.1%;2016年销售收入为142.5亿元,同比增长14.4%。

轨道交通装备市场格局分析

根据德国轨道交通权威机构SCIVerkehr公司出版的最新一期《世界铁路技术装备市场》显示,近五年来,中国北车占据世界地铁车辆市场份额的21%,位居世界同行的首位。

在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竞争中国,从2009年到2013年间,除2012年京车装备拿下7.7%的市场份额外,南北车两家竞争的四年中,中国南车市场份额均过半。

但这些年中,中国北车的市场中标金额均超过50%。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预测

“十三五”期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初步预计到2022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将超过230亿元。

2.轨道交通产业价值链分析

轨道交通产业链简介

轨道交通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到基建施工、工程机械、配套设施,最后成为机车辆,并配备智能化设备。

轨道交通装备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分析

按照2012-2016年各城市预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投资10499.99亿元和以上比例计算,将为车辆制造行业带来1239亿元收入,平均每年收入247.8亿元;为通信及信号系统带来1120亿元收入,平均每年收入224亿元。

3.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重点装备发展规划

动车组

1、动车组运行数量

2016年,我国铁路装备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运营动车组数量达到2000多组,占世界高铁运营动车组的50%以上,电力机车1.2万台,蒸汽机车已经全部淘汰,内燃机车比例逐年降低,铁路真正成为绿色交通工具。

2、动车组技术研发进展

2015年6月11日,由中国中车旗下公司戚墅堰所自主研制的CRH380B高寒动车组齿轮箱通过了30万公里运营考核,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齿轮驱动装置自主研发再获重大突破。

2016年10月19日,马钢生产的动车组D2动力车轮和动车组D2非动力车轮顺利通过CRCC产品认证,中国高铁由此穿上了马钢“跑鞋”,实现了动车组车轮关键技术突破。

3、动车组发展规划

全面掌握动车组及客运列车技术,提高客运轨道交通装备的可靠性、舒适性、可维护性,完善时速300公里以上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制,开发适应高寒、高热、高风沙、高湿、广域等不同系列的谱系化动车组,满足跨线、跨网的旅客运输提速提效需要。

以高速动车组技术为基础,结合城际交通实际,形成城际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与产业化体系,满足城际轨道交通需要。

重载列车

1、重载列车运行情况

大秦线以占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8.4‰的长度完成了10%的货物运输量,不仅早就突破了设计年运量1亿吨,而且还大大突破了世界重载铁路的理论极限。

连续4年实现了年增运煤炭5000万吨,相当于新建两条同等运力的双线电气化铁路,创下了铁路运营密度、运输效率、干线年运量等多项世界之最。

最近几年,为缓解我国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特别是运力不足的“瓶颈”制约,大秦铁路通过扩能改造和技术创新,运输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2、重载列车发展规划

轨道交通设备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全面突破30t及以上轴重重载机车和货车技术、时速160公里快捷货运机车和货车技术,深入研究轴重与线路桥梁匹配关系、速度与牵引质量匹配关系、车辆与站场匹配关系等,开展全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大轴重重载货车、快捷货运列车的配套研发,研发制造满足国际市场不同限界要求、不同供电制式的,覆盖全部货物运输需求的系列货运列车。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

产业价值链及重点装备发展规划

1.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海洋工程装备需求

目前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年需求量约400亿到500亿美元。

而未来5-10年内海洋油气开发的年均投资总量将会达到500亿美元的水平上,这将与世界船舶市场的投资规模大体相当,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水进军,市场规模还将扩大。

如果海工装备制造业能占其中的20%以上的市场份额,再加上海工配套方面的产值,海工装备就能成为一个产值达千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规模

根据EIA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海工装备船队中,移动钻井有908艘,移动生产平台有287艘,固定生产平台有8893艘。

2016年,我国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行业资产总额为1269.3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65.78亿元,同比增长7.65%;实现利润总额26.92亿元,同比增长155.64%。

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56家。

海洋工程装备前景预测

前瞻根据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订单金额变化趋势,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以及海洋油气开采对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拉动,预计到2022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订单额约为53亿美元。

2.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价值链分析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简介

海工装备产业链主要包括3大环节:

装备设计、装备总装建造和配套设备。

在价值分布方面,装备设计约占5%,装备总装建造约占40%,而配套设备占比高达55%。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分析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呈现出一种混合式的产业链,由销售经营、设计研发、物资设备采购、生产制造、运输及售后服务串联而成,缺一不可,环环相扣,而提高每一个环节的附加值则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

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重点装备发展规划

半潜式钻井平台

1、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数量

根据RystadEnergy的数据,2016年共有114座半潜式钻井处于WarmStack或者ColdStack状态,全球目前现役半潜式钻井286台,利用率为60%,从2014年中期开始,全球共有71座半潜式钻井被拆解。

2、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运营率

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运营率在2014年全年保持在高位,而在2015年3月后,运营率数据开始下挫之路,至2016年12月已降至56%。

3、全球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竞争格局

在半潜式钻井平台市场,新加坡处于领先地位,吉宝和胜科海事两大集团的手持订单量为10座,市场占有率30%以上。

中国也紧随其后,建造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超过15座。

2012年新加坡企业实现半潜式钻井平台10座的接单量,中国船企半潜式钻井平台1座,总体来看在半潜式钻井平台方面,新加坡企业的优势依旧较为明显。

4、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需求预测

目前全球至少有50%的设备需要更新。

5、国内半潜式钻井平台发展现状

“海洋石油981”由中国海油全额投资60亿元建造,它整合了全球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一流的装备,是世界上首次按照南海恶劣海况设计,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选用DP3动力定位系统,1500米水深内锚泊定位。

中国海油拥有该船型自主知识产权,详细设计由中国船舶集团708所完成,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建。

6、国内半潜式钻井平台研究规划

半潜式钻井平台方面,突破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和建造技术瓶颈,完成首台业绩;寻求国外技术合作,突破FPSO上部模块的设计和建造瓶颈,形成15-30万吨系列FPSO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工程总承包能力。

自升式钻井平台

1、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量

2014年,全球海工装备制造市场手持订单自升式平台101座。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在建自升式钻井平台共126座。

2、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利用率

在运营市场需求疲软、供应严重过剩的背景下,新租约招标数量明显减少,已有租约被提前终止也成为常态,海工装备利用率在此背景下进一步下探,运营市场竞争趋向白热化,目前绝大多数海工装备租金水平已经接近甚至是低于运营成本。

3、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竞争格局

世界上主要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公司有:

美国的LeTourneau,F&G,BASS与BMC,荷兰的MSC,日本的三井海洋开发与HitachiZosen以及法国的CFEM。

每个公司已经形成多种型号的系列产品。

当前技术领先的是LeTourneau,MSC和F&G。

4、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需求预测

目前全球Jackup约70%将会到期,考虑到部分浅海油田产量下降对Jackup需求减少的影响,当前至少有50%的设备需要更新。

5、国内自升式钻井平台发展现状

中石油新建两型自升式钻井平台

中国石油集团于2004年11月成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但仅有一艘“港海1号”平台(现改称“中油海1平台”)。

所以公司一成立,就立即部署打造新的钻井平台。

中海油新建JU2000型自升式钻井平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海洋石油941”自升式钻井平台于2005年3月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开工建造,2006年5月31日交付使用,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水深最深、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6、国内自升式钻井平台研究规划

自升式钻井平台方面,突破400英尺水深新型自升式平台总体设计、桩腿及悬臂结构研究等关键技术,尽快形成市场业绩。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企业甄选及分析

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企业甄选标准

首先,公司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水平;其次,公司应具备较高技术门槛,相对于竞争对手有很强的技术优势,短期内对手很难赶上;再次,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具有很强的外溢性,能够比较容易向上下游等多行业扩展,形成规模效应;最后,条例经济结构转型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方向,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

2.航空装备产业重点企业分析

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营情况及战略规划

1、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

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航空发动机制造及衍生产品、外贸出口、非航空产品及贸易。

2016年,航空发动机制造及衍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76.33亿元,占总收入的81.85%;外贸出口实现营业收入26.09亿元,占总收入的12.11%;非航空产品及贸易实现营业收入13.01亿元,占总收入的6.04%。

2、公司产业链地位分析

中航动力的核心竞争优势来自于航空发动机、燃气机:

公司是我国唯一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上市公司,作为秦岭发动机总装厂,以及太行发动机35%价值部件提供商,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供应商。

公司还是国内30MW燃气轮机的唯一生产厂商,而目前军舰燃机需求急迫,工业燃机国产缺位,30MW燃气轮机前景较好。

3、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2016年,公司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9.51%和18.33%,均处于较好水平,企业产品的销售获利水平较好;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81%和4.10%,企业投资者获利水平和资产的投入产出水平均有待提高;公司三项费用管理得到有效控制。

总体来看,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较强。

4、公司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动向

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产品项目研制计划包括防务产品系列、斯特林太阳能发电装置、智能塔式抽油机、重型卡车发动机余热、ORC发电装置、海底通讯结构产品、碳纤维高精度牵伸设备等。

5、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国际方面,根据波音公司的预测,2015-2034年全球需交付38050架商用飞机,由此估算配装发动机和备用发动机总量约为86806台,市场价值总计约11200亿美元,平均每年560亿美元;国内方面,航空发动机产业作为高端制造业,已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使得军品需求稳定增长。

综上,公司正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为抢抓机遇,公司已做出一系列准备,近三年来,公司着力开展降本增效活动,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明显减少,运营效率显著提高,盈利能力将稳步增强。

3.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及战略规划

1、公司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