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491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docx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docx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

2.5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

一、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

现有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由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简介》中的地质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专业合并而来的,包括了金属、非金属、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层气等矿产资源的地质及勘探领域。

本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为各类矿产资源的探明而服务的复合性专业。

它既涉及到勘探方法、勘探理论、勘探技术等工科学科,又涉及到基础地质理论数理统计、实验分析等理科学科。

可以说它又是一个理工高度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中国的地质教育起步于19世纪末期。

1895年在天津开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就已开设了地质学的相关课程。

1909年,京师大学堂开设格致科(理科),创办了地质学门,从而开创了我国地质高等教育的历史。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格致科改称为理科。

1916年北京大学自行开办地质科,1919年改地质学门为地质学系。

1952年全国实行院系大调整,北京大学的地质学系与清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北洋大学地学系、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合并组建北京地质学院。

工科地质系高等教育开始较晚,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中国矿业大学前身)成立,当时为了培养采矿、冶金、铁路人才,开设了地质、矿物等课程,开创了我国工科地质高等教育的历史。

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地质工程教研室,并在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设有地勘和钻探两个专业招收大专生。

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增设了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质及勘探专业、煤田地质及勘探专门化、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及勘探专业。

1953年中国矿业学院搬迁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增设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本科专业。

此外,1952年中南矿冶学院成立,设立了地质专业和探矿技术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

后于1954年设立本科开始招收本科生。

1952年,以1951年组建的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与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大连工学院部分基础科教师合并,成立了东北地质学院,并于1953年开始招生,后于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

此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河海大学、西安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等也先后开展了工科地质的本科教育,随之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普通高等工科地质教育的大发展时期。

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培养工科地质本、专科的普通高等学校约有60所。

目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各个学校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本专业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培养方向:

固体矿产勘查、能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勘查、铀矿地质勘查。

2.主干学科的方法论介绍

本专业是一个野外实践与室内理论研究高度结合的专业。

所以,其主干学科方法论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是研究地质作用和成矿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应用数理化和生物的方法进行实验分析有以提高对研究对象的分辨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遥感能力;在丰富的地质现象和众多的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论研究,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

这种“将今论古”和“以古论今,谈未来”的地质思维是本专业的重要的两大方法论。

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1世纪人类社会也将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世界性问题的严重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的的道路,是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阶段,发展的方式属于粗放——扩张型。

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也伴随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如人口压力、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等。

此外,我国的一些重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

因此,未来的地质工作将实现4个转变:

(1)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2)涉及的学科将由传统的地质学科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

(3)由单一的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向资源环境的联合勘查评价转变;

(4)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转变。

为此,资源勘查工程学科教育与研究必须实行以下转变:

(1)从陆地资源向海洋资源并重转变。

随着大陆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2)从国内资源向国际资源转变。

资源作为国家发展之基础,无疑将成为世界各国相互竞争或合作的热点。

资源科学必须通过综合分析,为我国制定有效的资源战略提供依据。

从而可以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3)从自然科学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转变。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单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是不够的,必须选择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角度和新的视点,进行深入系统的综合研究,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目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深层次危机。

(4)从常规手段向高科技应用转变。

加强成矿与找矿理论的深入研究,探索找矿的新技术、新手段,使资源勘查工程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向现代化迈进。

3.本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有:

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地球科学的拓展对本专业教育的影响

地球科学正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革命,它将对现代地质工科教育产生巨大影响,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求广大师生建立新的地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在培养目标上,要注意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

需要学生具备认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并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管理能力。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应该不仅反映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和地学知识精髓,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关键,而且要更新原有地球科学知识体系,按现代地球科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同时还要包含更多现代社会、人文和管理的知识与精神,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适应现代地球科学发展和地质工程技术革新的需要。

在教育方法和方式上,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和批判精神培养,因材施教。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应把学术、人品和责任感共同作为衡量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重要条件。

教师要关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锐意创新、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3)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是工科地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

实践包括课堂实验和野外实习两个方面。

因此,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各类具有代表性的野外实习基地将是直接影响本专业教育的重要因素。

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和设计教学环节。

要让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现科研带动教学,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4)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必须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要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参与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考核方式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知识综合能力的考察,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他们该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展现出来,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考核。

二、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遵纪守法;热爱地矿事业,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学风优良,具有艰苦奋斗、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服务于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能运用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程科学理论及先进科技手段,从事固体、能源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发与管理,并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2.基本规格

基本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为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

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地矿事业,有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地矿事业发展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能辨证、客观地分析我国的国情和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

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研究的治学态度,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和热爱地质事业、遵纪守法、谦虚好学、团结合作的优良道德品质。

(2)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电子电工技术和工程数学等技术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2)打下较为坚实的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力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岩矿鉴定及测试技术、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遥感技术、GPS技术、多元统计方法等方法技术;

3)基本掌握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有关的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对区域地质调查、金属和能源等矿产地质、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经济技术方面的综合分析、预测与评价的初步能力;

4)初步掌握现代综合勘查新技术;

5)具有从事矿山(油田)地质工作、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和能力;

6)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

7)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文献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3)文化知识和素质方面的要求

1)通过一定量社科人文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课程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具有较为正确的思维方式、文学和历史鉴赏能力和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和国防知识;

3)具有较强公关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公关能力包括组织、交际、适应、竞争和宣传能力。

(4)身体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

要求掌握一定的人体生理学、心理学和保健知识,学会保护和加强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本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地学在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地学的研究领域将拓宽到区域范围以致全球规模的资源、环境、灾害等社会性问题上。

由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繁等重大问题的出现,地学正在从主要面向资源环境和防灾减灾发展,从局部现象描述推进到行星范围的机理探索,地学在整体上已经进入定量研究和机理探索的新时期。

为适应地学发展的新态势,解决资源、环境灾害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必须树立教育创新观念,着力培养新型的地学创新人才。

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为此要培养新型的地学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拓宽专业基础的知识面,体现学科融合和交叉;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总之要设计适合于本专业加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知识体系。

强化本专业知识结构的设计和建设,使每一个知识模块能真正构成一个有效的训练、学习的系统。

(2)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本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普通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3大部分及15个知识体系所构成:

普通教育内容:

①人文社会科学,②自然科学,③经济科学,④外语,⑤计算机信息技术,⑥体育,⑦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专业教育内容:

①相关学科基础知识;②本学科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③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综合教育内容:

①思想教育;②学术与科技活动;③文艺活动;④体育活动;⑤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

2.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

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

知识单元又可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

核心知识单元提供的是知识体系的最小集合,是本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是指不在核心知识单元内的那些知识单元。

核心知识单元的选择是最基本的共性的教学规范,选修知识单元的选择体现各校的不同特色。

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见表1所示。

表1 知识体系一览表

知识体系

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单元

选修知识单元

人文社会科学

政治

“两课”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修养

自然科学

数学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物理

大学物理

物理实验

化学

大学化学

经济管理

管理科学

经管类课程

外语

外语

大学外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体育

体育

体育

实践训练

实践训练

军事训练

社会实践

社会公益活动

相关学科基础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导论

测绘科学

测量学

地理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

力学

工程力学

电工学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水文与水资源

水文地质学基础

 

学科专业

地质学基础

地球科学概论

矿物学

岩石学

古生物地层学

构造地质学

资源勘查工程

矿产资源地质学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

固体矿产模块

固体能源模块

石油与天然气模块

专业实践

实习

地学认识实习

基础地质实习与实践

课程设计

基础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

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

思想品德修养

时政教育

形势与政策讲座

学术与科技活动

学术与科技活动

科研训练

地学前缘讲座

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计划学术讲座

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

自选活动

自选活动

自选活动

附课程及知识点描述

地球科学概论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科学的地球观,了解人地关系,树立环保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基本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知识点: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区的物理性质与内部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大气圈与气候变化,生物圈与生态系统,水圈与沉积岩的形成,地球的物理性质与内部结构,岩石圈内部的物质转化,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环境、资源与人类。

矿物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可基本掌握结晶学、晶体光学矿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观测、描述和鉴定常见矿物的基本技能。

知识点:

晶体基本性质,矿物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矿物形成的地质作用,矿物的分类和命名及矿物各论,晶体光学基本原理及矿物的镜下鉴定。

岩石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可基本掌握岩石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鉴定、描述岩石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掌握常见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命名及岩石成因的基本分析方法。

知识点:

岩石类型及一般特征,岩浆岩成因,岩浆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岩浆岩各论,沉积岩成因,沉积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沉积岩各论,变质岩成因,变质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变质岩各论。

古生物地层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古生物地史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具备对重点古生物门类的鉴识和应用能力和对地质历史及不同断代时期内的区域地质特征有较完整的了解。

知识点:

古生物学基本概念、常见的古无脊椎动物门类、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微体古生物门类及遗迹化石;地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岩相、标准化石、古地理、古气候。

构造地质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初步具备从事构造地质研究工作的能力。

知识点:

岩层及其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力学基础,褶皱,节理,断层,岩浆岩体与变质岩体构造,地质构造的综合分析。

矿产资源地质学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主要矿床类型的基本特征及成矿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矿床成因研究的基本方法并使之具有对矿床形成条件和成矿规律初步分析的能力。

为学生从事资源地质勘查及矿床研究工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奠定必要地基础。

知识点:

矿产资源(金属、非金属、煤和石油天然气等)的基本概念,矿床(田)成因及类型,矿床(田)的地质特征,矿床(田)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根据各学校的特色自行确定主要内容)。

资源勘察理论与方法

使大学生掌握资源勘查的基本理论和准则,掌握矿产勘查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矿产勘查工作奠定坚实、系统的专业基础。

知识点:

矿产资源勘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矿产资源勘查基本方法和技术,矿产资源评价。

(根据各学校的特色自行确定主要内容)。

3.构建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学科前沿特点,可自主选择一些选修知识单元。

(1)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有7门,合计21.5学分:

1)地球科学概论(不少于2.5学分);建议48~64学时3~4学分

2)矿物学(不少于3学分);建议48~80学时3~5学分

3)岩石学(不少于4学分);建议80~96学时5~6学分

4)古生物地层学(不少于3学分);建议48~64学时3~4学分

5)构造地质学(不少于3学分);建议48~64学时3~4学分

6)矿产资源地质学(不少于4学分);建议64~80学时4~5学分

7)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不少于3学分)。

建议48~64学时3~4学分

(2)选修课程

本专业的选修课程按三个方向设立不同的课程模块,各校可按自身特色选择不同的方向模块进行培养:

1)固体矿产模块

①地球化学(不少于2.5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②矿石学(不少于2.5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③资源信息工程(不少于2学分);建议40学时2.5学分

④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不少于2.5学分);建议50学时3学分

⑤资源经济学(不少于2学分)。

建议40学时2.5学分

2)固体能源模块

①地球化学(不少于2.5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②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不少于2.5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③地球信息科学(不少于2.5学分);建议40学时2.5学分

④矿井地质学(不少于2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⑤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不少于2学分)。

建议64学时4学分

3)石油与天然气模块

①油矿地质学(不少于2.5学分);建议48~64学时3~4学分

②地震勘探(不少于3学分);建议48~80学时3~5学分

③油气地球化学(不少于2学分);建议48学时3学分

④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不少于2学分);建议32~48学时2~3学分

⑤地球物理测井(不少于2学分)。

建议48~72学时3~4.5学分

本专业的其它选修课程主要有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与技术类、个性化培养类等,各类学时安排各校根据自身特点自行安排。

表2 资源勘查工程实践教学内容

教育

层次

知识体系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学时

百分比

学分

周数

学分

普通

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

360

14.3

25.5

自然科学

528

21

31

体育

128

5

4

外语

256

10.2

16

计算机信息技术

96

4.1

5

经济管理

32

1

2

实践训练

6

6

小计

1400

55.6

73.5

6

6

专业

教育

工程技术基础

200

7.9

12.5

专业基础

424

16.8

26.5

专业

256

10.2

16

专业方向

240

9.5

15

专业实践训练

23

23

小计

1120

44.4

70

23

23

合计

2520

100

153.5

29

29

综合

教育

思想教育

32

2

4

4

科技活动

2

2

文体活动

1

1

自选

小计

32

2

7

7

总计

表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模块

实践课程

学时/周

学分

专业及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实验(实验内容见课程描述)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

10~12学时

矿物学实验

24~40学时

岩石学实验

24~40学时

古生物地层学实验

10~12学时

构造地质学实验

10~24学时

矿产资源地质学实验

10~18学时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实验

10~18学时 

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

1~3周

1~3

实习与论文设计

 

地学认识实习

2周

2

基础地质实习

5~7周

5~7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12周—16周

12—16

四、本专业的教学条件

1.师资力量

具有年龄、知识、职称及学院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不少于10人的师资队伍,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具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少于30%。

4.教 材

教材选用要符合教学大纲或专业规范,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专业教材至少应有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

主要课程尽可能选用最新出版的教材。

3.图书资料

公共图书馆中有一定数量与专业相关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

面积达到有关规定;管理手段先进,计算机网络好;具有足够的本专业图书资料。

4.实验室

实验室面积达到教育部有关规定,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000元,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5.实习基地

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

要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提供一定的实习内容,设施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

各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在校内外建设实习基地。

鉴于地质类学生实习的需要,建议有关部门责令国内的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公园免费向地质类师生开放。

6.教学经费

新设本专业,开办经费(不包括固定资产)及每年的正常教学经费应达到教育部的基本要求。

五、制定本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

制定专业规范要有一定的量化指标,考虑到各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同,不能将指标统一固定,本专业规范要以举例或推荐的方式提出本专业规范所依据的主要参考指标。

例如:

(1)本科学制:

基本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适当调整为3~6年。

(2)在校总周数:

200~202周(其中教育教学166~168周,寒暑假32~34周)。

(3)普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总学分为180~200学分,综合教育的学分本专业规范不作规定。

(4)普通教育(通识教育)的学分为90~100学分,其中:

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体育和外语所占学分的比例各校可以根据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