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408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docx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docx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

《中华文化概说》期末机考复习参考答案(排序)

多项选择题

B

1、北宋瓦舍表演中,最能体现市民口味的表演形式是——说话、杂剧

2、被公认为原产于中国的作物是——大豆、柑桔、荔枝、龙眼

C

3、城市”在宋代又叫——市井、井邑、都会、城郭、阖闺

4、出土文献对中国学术史的影响包括——彻底颠覆了学史、弥补了学术史空白、纠正并丰富了对传世文献的认识、解决了许多学术史的干古疑案、部分伪书的历史价值得到新认识。

5、楚文化的特点有——崇凤、拜火、尚东、尊左

6、春秋战国时代出现文化多元发展的盛况,其原因——士人的崛起、原始民主的遗存、“处士横议”尚未被视为大逆不道、士人多怀“干求利禄”的热望,也易找到拥护者和实践者、士人普遍富于批判精神。

7、春秋战国时代的“士”具有的新品格是——胸襟博大,以天下为己任、政治参与意识强烈、道德自律严。

8、春秋战国时期不在“中国”范围之内的诸侯国是——秦国、楚国、吴国、越国

D

9、代表宋代科学技术突出成就的重大发明是——印刷术、火药武器、指南针

10、诞生于齐鲁的巨子有——管仲、孔丘、墨翟、孟轲、孙武

11、道教的文化渊源是——古代的鬼魂崇拜、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先秦两汉的道家学说、12、吸收懦、墨、阴阳五行、瀚续、佛教

13、动摇西周官学根基的因素有——实行“贤贤”、土地私有化、天子权威衰减

F

14、佛教史上称为“法难”的几次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

G

15、构成“汉字文化圈”的要素有——汉字、儒学、律令制度、中国化佛教

16、广义“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观念、行为

H

17、汉语古典词——中国、华夏、中华、文明、文化

J

18、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有——经书的文字、版本、篇目不同、学术取向不同、所俘崇的圣贤对象不同、学风不同

19、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有——文字的发明使用、金属工具的发明使用、城市的出现

20、精神昌趣一致,均高扬科学与民主旗帜的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K

21、考古学依据人类所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22、科举制度兴盛的条件是——均川制的推行使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书写、印刷等技术的进步有利于考试的实施、经学人统一为考生规定了法定的经义文本、满足了山东、江南卜族获取政治地位。

L

23、理学又叫——新儒学、道学、宋学

M

24、马克思所说的“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25、明代工商业型的城市有——杭州、苏州、扬州、武昌、淮安

26、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包括——《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三国演义》

27、明代中晚期市民文学的理论表现是——童心说、性灵说

28、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展开猛烈批判的启蒙思潮代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

29、墨学针对儒学提出的相反主张有——兼爱、天志、节葬、非乐、明鬼

30、目前所见中国正式的古文字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铭文

31、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绘画创作的“六法”,其中包括——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传移模写

Q

32、秦朝为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实施的文化变——度同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修秦律

33、秦国富于文韬武略的著名“客卿”有——商鞍、白起、吕不韦、张仪、李斯。

34、清代学风由乾嘉的古典主义“纯学术”转向道咸的功利主义“致用之学”,主要原因是——西方殖民者入侵、阶级矛盾激化、统治者对意识形态控制松弛、士人数量过剩、汉学遭到攻击

35、清人范揩所称“天下四大名镇”包括——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

S

36、世纪中叶出版的法国《百科全书》的编纂者有——爱尔维修、卢梭、狄德罗、伏尔泰

37、宋代四大书院包括——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

38、宋杂剧在程式上可分为——杂扮、艳段、杂剧

39、孙中山倡言“五族共和”说,以下哪些民族属于其所说的五族——汉族、藏族、满族

T

40、唐代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是——明经科、进士科

41、唐玄宗天宝元年诏封的道教“真人”有——南华真人庄子、冲虚真人列子、通玄真人文子、洞灵真人庚桑子

42、体现宋代雅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宋诗、宋词、书院、文房清玩、文人画

43、通过蒙古人和阿拉伯人先后传到西方的中国发明有——火药、瓷器、纸币、印刷术、亚麻纸

W

44、“文化”之“文”的引中义有——文书典籍、文章、礼乐制度、人伦秩序

4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主潮是——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轻贱唐虞而笑人禹

46、文化之“化”的引中义包括——教化、感染、迁善、北育、教行

47、文人画经常描摹的“四君子”是指——竹、梅、兰、菊

48、巫术的形式有——祈求式、接触式、诅咒式、比拟式、占卜式

X

49、西周的史包括——太史、内史、右史、左史。

50、西周宗法制包括——立嫡之制、庙数之制、同姓不婚之制

51、先秦出现的著名军事家有——吴起、孙子、孙膑

52、先秦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肯认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君依赖民、民制约君的君民关系提出处理君民关系的理论构架

53、寻求一统思想的努力,在战国中后期已开始,代表人物是——荀子、韩非子、吕不韦

Y

54、殷墟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殷墟卜辞、殷虚书契

55、以下哪些产品出自中亚、西亚——蚕豆、黄瓜、大蒜、石榴、葡萄

56、以下表述符合朱熹思想的是——理足宁宙本原、太极是万物之理的总和、理在气先、理就是仁义礼智、明天理,灭人欲

57、以下词句属于苏轼创作的作品有——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8、以下加入白话诗创作行列的诗人有——刘半农、鲁迅、沈尹默、俞平伯、周作人

59、以下来自汉译佛典的词语有——世界、现在、境界、天女撒花、对牛弹琴

60、以下哪几种属于“宋四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61、以下哪些典籍中出现过“中国”一词——《尚书·周书》、《诗经》、《左传》、《孟子》

62、以下哪些民族不属于我国现存的56个民族——匈奴、党项、契丹

63、以下哪几位属于“北宋五子”之一——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程景

64、以下元杂剧属于“忠臣烈士剧”的是——《赵氏孤儿》、《吴大塔》、《豫让吞炭》

65、以下属于“五服”的是——旬、宾、荒

66、以下属于汉语古典词的有——中国、华夏、中华、文明、文化

67、以下属于类书的有——《太平御览》、《永乐人典》、《文思博要》、《三教珠英》

68、以下属于鲁迅创作的小说——《狂人日记》、《风波》、《药》、《伤逝》、《阿Q正传》

69、以下属于屈原创作的作品是——《九章》、《九歌》、《天问》

70、以下属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作品——《格萨尔王》、《阿诗玛》、《红楼梦》、《聊斋志异》、《江格尔传》

71、以下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有——湖北京山屈家岭、甘肃临挑马家窑、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台湾台北圆山、陕西临潼姜寨

72、以下属于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有——蓝田人、北京人、元谋人

73、与“四夷”对称的诸夏义的“中国”一词,其近义词有——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

74、与汉字有直接渊源关系的文字是——朝鲜谚文、日木假名、越南字喃

75、元代丝织业出产的品种有——绮、罗、缕、纳失失、撒答刘欺

76、元曲四大家包括——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77、元杂剧中的男主角可称为——正末、未泥、末尼

Z

78、“中”字的引中义有——空间的中央、文化政治的中心

79、“中体西用”论的严重缺陷是——仍存“华夷”等级秩序、文化中心主义心理定势;回避现实冲突,停留在一种经验论的理论水平上

80、“总谓三玄”的古代典籍是——老子、庄子、周易

81、18世纪中叶出版的法国《百科全书》的编纂者有——狄德罗、卢梭、爱尔维修、伏尔泰

82、在植物纤维纸出现前,中国人用过的书写材料有——龟甲、兽骨、.金石、竹木、缣帛

83、战国时期的法术之士有——李惶、吴起、申不害、商秧

84、战国最著名的“养士”贵族是——平原君、信陡君、春中君、孟尝君

85、针对汉字、汉语改革而提出的主张有——废除汉字、废除汉语,改用世界语、改用拼音、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

86、直接因为佛教影响而形成学术大势的中国学术是——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

87、职业巫现的职司包括——祝史、预卜、医、占梦、舞雩

88、中国“四大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89、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人文传统、伦理中心、尊君重民、中庸协和、延绵坚韧。

90、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有——政治控制、军事攻防、神圣崇拜

91、中国青铜器的特点有——铜锡合金、块范铸法、规律性的器类及组合

92、中国文化的很多基本而貌都在秦汉时期固定下来,——度量衡统、户籍控制、汉族形成、教育模式、文字厘定

93、中国新石器时代标志着文明初现的征象有——使用青铜器、城市出现、使用文字

94、中国早期文明所独有的特征是——宗法血缘组织的连续性、文字的使用、血缘组织与地缘组织合一

95、周礼的内容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96、壮族是古代百越各支经长期演化而来,史称——西瓯、骆越、乌浒、僚、僮

97、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壤决定了中国文化深层次的诸多特点包括——注重经验理性、务实黯虚、重农抑商、集权专制、尊君重民

98、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有——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宗庙祭祀制度

99、宗法制延及后世的影响有——京法家族长盛不衰、政治权力与经济的继承,普遍遵循父

系世袭原则、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同构,君父一体。

单选题

B

1、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的学者是——王国维

2、被鲁迅先生赞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的著作是——《庄子》

3、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4、被尊为“书圣”的书法家是——王羲之

5、遍注古今群经,综汇今古文经学,集两汉经学之大成的是——郑玄

6、帛书《老子》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

C

7、春秋时,周王室名存实亡,周的礼乐文化保留完好的仅有——鲁国

8、开创五代文人词的晚唐词人是——温庭筠

9、曾设计宇宙演化过程的《太极图》,并以《太极图说》进行诠释的人是——周敦颐

D

10、《大风歌》的作者是——刘邦

11、道教的基木信仰是——道

12、道教形成于——汉代

13、东周时期的文化精神是——重民轻神

F

14、法家文化策源地是——三晋

15、放言“天之将大任于斯人也”的诸子是——孟子

G

16、《古今图书集成》中“神异”、“禽虫”、“艺术”类的书籍归入——博物编

17、告诫唐太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著名“铮臣”是——魏征

18、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元典时代

19、关汉卿最具震撼力的戏曲作品是——《窦娥冤》

20、关于中国文明起源,较科学的说法是——本上、多元

21、广义“文化”的底层部分是——器物文化

II

22、《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3、汉文“中国”正式写进外交文书,首见于——中英《江宁条约》

J

24、“经”的本义是——编织物的纵线

25、既是唐朝由盛转衰,又是整个中国文化史转挨点的事件是——安史之乱

26、稷下学宫位于——齐国

27、健身体操“五禽戏”的编创者是——华陀

28、揭开洋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

29、今天的中华名族是中国境内多少个名族的总称。

——56

30、近代外国商办报刊中最著名且历史最久的是——《申报》

31、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位于——龙门石窟

K

32、开创五代文人词的晚唐词人是——温庭筠

33、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

34、可称为“近古文化期”的时期是——唐宋后千年间

35、孔子身后,儒分为八,其中“孙氏之儒”即D苟子一派

L

36、“离骚”的意思是——远离忧愁

M

37、明清时期的“三大政”是指——漕运、盐.法、河工

38、明清时期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是——两广、江浙

39、明清小说又称——章回小说

40、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先导人物是——徐光启

41、明确区分“国家”与“天下”两个概念的启蒙思想家是——顾炎武

N

42、哪种文字的造字法已显示出汉字形声化的趋向——金文

P

43、朴学的开山大师是——顾炎武

Q

4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

45、其学派被称为“关学”的理学学者是——张载

46、弃用布帛,完全用钱币作一般等价物始十——宋代

47、秦文化最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功利主义

48、清代道咸间成就最大的经世学者是——魏源

49、清乾隆24年大体奠定了中国疆域范围,约有——1260万平方公里

R

50、人类改变分子化学结构的第一种制作物是——陶器

S、

51、“世界”一词源自——《楞严经》

52、商周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是——虚拟的动物纹

53、商族的图腾“玄鸟”就是——燕子

54、宋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沈括

55、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科举制

 

T

56、唐中叶的文化领军人物是——韩愈

57、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是——魏源

58、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被称为“中国西学一者”的学者是.——严复

59、提出“中华”一词乃“文化之族名……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可决之也”的是——杨度

60、屠岸贾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元杂剧——《赵氏孤儿》

W

61、“文化”的木质内涵是——自然的人化

6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63、我国文献所知最早的确切年代是——公元前841年

X

64、吸收易学、思孟学成果,采用中国人习惯的修行方式的佛教宗派是——禅宗

65、夏商周三代文化各有不同,其中商代属于——尊神文化

66、先秦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是——儒家

67、现存搜罗最博、规模最大的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

68、小说的开创时期是——魏晋南北朝

69、小篆的创制者是——李斯

70、心学是明代中后期的“显学”,盛极一时,又称——王学

Y

71、洋洋52万言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72、一个朝代自称“中国”,始于——元朝

73、疑古辩伪的思想发端于——唐宋

74、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意思是——文物之国

75、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董仲舒

76、有“人文初祖”美誉的是——黄帝

77、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人物是——马可·波罗

78、元杂剧中帝王的俗称是——驾

Z

79、“中国”的初义是——中央之城

80、“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

81、“中华”一词较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

82、“中体西用”论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把经学儒术提升到至高无上位置

83、在几何学、光学、力学等领域多有卓见的学派是——墨家

84、在中国大陆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7000处以上

85、正式实行“一口通商”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在——乾隆年间

86、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是——孔子

87、中国出现资木主义萌芽是在——明朝中叶后

88、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白马寺

89、中国境内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始于——新石器时代

90、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是——授时历

91、中国人颂扬隧人氏”,是因为他——教人用火.

92、中国文化史的“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是指——秦汉

93、中国文明的“青铜时代”约相当于——夏代至春秋战国之交

94、中国逐渐形成回回族,始于——元朝

95、中国最早采用“计里画方”之法绘制的地图是——禹迹图

96、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子产铸“刑书”

97、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的《国风》部分汇编了多少个地区的诗歌——15个

98、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是——儒家

99、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是——儒家

100、宗教最初萌动于原始人的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

 

是非题

A

1、按照儒家的说法,尧、舜、禹三代是“大道之行”的“小康”时代。

(×)

B

2、北魏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完整农书。

(√)

C

3、“崇祯历法”即沿用至今的阴历。

(√)

4、长城分布在今天的16个省区,其中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最长。

(√)

5、长于幻想、玄思是齐鲁文化的显著特色。

(×)

6、陈独秀主张拥护“德先生”与“赛先生”,“德先生”指科学,“赛先生”指民主。

(×)

7、楚国、秦国盛产纵横家。

(×)

D

8、道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借以生长的大木营。

(√)

9、地理环境直接决定文化的走势。

(×)

10、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

11、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E

12、二进位制得自于《周易》的启示。

(√)

F

13、“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

14、《风波》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孔乙己》控诉了科举制对士人的戕害。

(×)

15、法国革命以后的欧洲和19世纪的美洲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参考了中国的科举制等文物典章。

(√)

16、法家是组织严密,最富于宗教性质的学派。

(×)。

17、佛教本“不敬王者”、“不事父母”,传入中国后逐步演变为敬事君长、倡言孝道。

(√)

G

18、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范围内普遍出现了文字、青铜器、宫殿、祭坛等,跨入文明门槛。

(√)

19、古人心目中世界的形态为“天圆地方”。

(√)

20、鬼神祟拜兴起,源于对血亲先辈的敬仰。

(√)

H

21、《汉书》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2、海上丝绸之路较陆上丝绸之路起源更早,延续时间更长,通往的地区更广。

(√)

23、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的统一王朝。

(×)

24、汉代蔚为大观的文学样式是楚辞。

(×)

25、很长一段时间,学佛者与崇道者都称为道士、道人。

(√)

26、华夏先民建国黄河中游,自认中央,且又文化发达,故称“中华”。

(√)

27、黄宗羲提出了设学校以监督朝政的设想。

(√)

J

28、“旧石器”与“新石器”的区分,主要在于先民使用石器工具的多少。

(×)

29、纪昀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

30、阶级分化明显,国家体系完整,是文明初现的决定性标志。

(√)

31、今日中国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

K

32、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殿试”,在理论上是由皇帝直接考选士人,使士大夫成为“天子门生”。

(√)

33、孔子创制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

(×)

34、孔子学说其要旨在“仁”与“义”。

(×)

L

3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诗《观沧海》。

(×)

36、李渔《闲情偶记》说“辟草昧而致文明”,其中“文明”一词是指精神的光明。

(×)

37、鲁迅小说《孔乙己》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M

38、“民族”作为整词出现,始于日本。

(×)

39、名教的伦理规范和礼仪程式全然围绕“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展开。

(√)

40、明清小说以诗词为标题。

(√)

4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袭干余年的物相制。

(√)

42、墨家是殷商以降巫史文化的承袭者。

(×)是儒家

43、目前,通用汉字的总量约为7000多个,常用汉字约为3000多个(×)。

Q

44、青铜的熔点、硬度均高于纯铜。

(×)

45、清代小说有四大派:

《聊斋志异》为代表的讽刺派,《红楼梦》为代表。

(×)

46、清末民初就有激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废除汉字。

(√)

R

47、人类的出现早于文化的产生。

(×)

48、儒、释、道在魏晋时期形成三教鼎立、并行不悖的局面。

(×)是隋唐时期

S

49、“说话”是宋代民间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

50、“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

(×)

51、《涛经·大雅·民劳》云:

“民亦劳止,亦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其中的“中国”指的是京师。

(√)

52、商周两代王室都有祝人,就是负责接待的官员。

(×)

53、世界文明史上,紧随轴心时代之后的帝国阶段,都是产生并利用宗教的时代。

(√)

54、书院初兴于唐,原为民间士子藏书之所。

(√)

55、宋代“瓦舍”就是旅馆。

(×)

56、宋代武官待遇、地位比文官高。

(×)

57、隋唐之际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印刷术——活字印刷。

(×)

58、所谓“贴经”,就是抄写经文。

(×)

59、所谓文人俗词,是指词的创作者为文人,多写世间爱恨情仇,大胆运用民间流行的长调甚至哩语。

(√)

T

60、《太平御览》初名《文献大成》。

(×)

61、唐中叶以降的文化转折,决定了近一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基木格局和大体走向。

(√)

62、天文历法知识的萌生,晚于农业的发明。

(×)

W

63、“文化”构成整词,始于日本人对译西洋术语时。

(×)

64、“文化”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省称。

(√)

65、王维曾说:

“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

”(×)

66、未简化之前的汉字,平均笔划在11一12画之间。

(√)

67、魏晋南北朝,胡、汉一体化的表现是胡文化的“汉化”。

(×)

68、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是经学。

(×)

69、文学、革命、社会、经济、自由等词,均由游学东洋的中国学人逆输入中国。

(√)

70、巫岘是知识分子的前驱。

(√)

X

7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主体是生产工具。

(×)

72、西周的礼乐制度,其中的“乐”指的就是歌、舞。

(×)

73、《西厢记》的作者是关汉卿。

(×)

74、系统的科举制度始于唐朝,以分科举士而得名。

(×)

75、先秦称铜为“美金”,称铁为“恶金”。

(√)

76、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而言,中国文化中的人文传统具有旱熟的特点。

(√)

77、玄奘创立了佛教最重要的宗派“唯识宗”。

(√)

Y

78、《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

79、洋务又叫夷务。

(√)

80、疑古辨伪思潮发端于唐宋。

(√)

81、以“经”专指儒家经典,是在汉文帝时。

(×).

82、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居留达28年之久。

(√)

83、阴阳家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有特殊贡献。

(×)

84、印度人以为恒河居大地中央,称之为“中国”。

(√)

85、元代的儒生,地位不如娟妓。

(√)

86、元代中医的科目在唐代4科、宋代9科的基础上,发展为15科。

(×)

87、元杂剧剧本一般分为5折。

(×)

88、原始绘画艺术中的岩画,一般北方重宗教意义,南方重写实(×)。

Z

89、“执干戚舞”表现的是庆贺农业丰收的场景。

(×)

90、“中”指居中之旗,“国”指执戈捍卫之城。

(√)

91、“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与“四方”对称。

(√)

92、“中国人种西来说”、“中国文明西源论”缺乏人类学依据。

(√)

93、“族”原义“众多”,引中为民族。

(×)

94、《周稗算经》列有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246道应用题。

(×)

95、郑和曾七下西洋,抵达20多个国家,历时28年。

(×)

96、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意义上的民土观念相同。

(×)

97、中国近代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移植。

(×)

98、中国青铜时代可能起始于距今4000年前的二里头文化时期。

(√)

99、中国人种不是外来的而是独立起源的。

(√)

100、中国文化属于“突破性文化”。

(×)

101、自秦汉至明清,曾有几度政治清明、邦泰民安、国力昌盛,最为人称道者,一为西汉初划的“文景之治”,一为唐太宗贞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