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217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水线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流水线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流水线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流水线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流水线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水线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doc

《流水线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水线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水线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doc

流水线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

金陵监狱服装公司在江苏省整个监狱系统中是成立比较早的服装企业之一。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在监狱党委的领导下,由一个只能加工单一产品的服装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综合加工能力的大型服装加工企业。

企业的规模上去了,可是其效益的提升还远远没有与其规模相匹配。

在面临发展瓶颈的关键时候,以嵇监狱长为核心的党委适时地提出了“问题管理法”。

“问题管理法”的提出和解决,为监狱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实际上,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触及到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个“锚点”这也就是生产工艺管理中的定位问题。

这里将企业管理中的“定位”进行一定程度的泛化。

主要探讨流水线中精细化管理的定位问题。

还记得管理学老师在给我们讲授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煮鸡蛋案例:

我们很多人都煮过鸡蛋,一般的做法,无非找一口锅,放上水和鸡蛋,打开火,煮上十分八分钟,等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关火取鸡蛋,放凉水里冰一下,就完成了。

其实,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我们最简单的煮鸡蛋就包含着很多管理学问题:

你浪费水了吗?

你浪费燃料了吗?

你浪费时间了吗?

你这样煮出的鸡蛋好吃吗?

等等。

如果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我们应该怎么煮这个鸡蛋呢?

在国外,有的超市里,鸡蛋售出时会附赠一份说明书,介绍的是怎样煮鸡蛋的步骤:

1,采用长宽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

2,加水50毫升左右;

3,一分钟左右水开;

4,再过3分钟关火;

5,利用余热煮3分钟;

6,凉水浸泡3分钟。

这样煮出来的鸡蛋,不但生熟适度,并且能节约4/5的水和2/3的热能。

假如我们都按照这个程序去煮鸡蛋。

每煮一次鸡蛋我们能够节约用水至少250ML,那么我国全年将节约多少清洁用水?

又能够减少多少污染?

进而又能够节约多少能源?

这对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又意味着什么?

我想这样的一笔帐大家都会算的。

在这里举这样一个例子,不是要告诉大家怎样去煮鸡蛋,我只是想探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这个案例中,从精细化管理中定位的角度来探究,我们至少可以建立五个“锚点”即:

1, 容器的容积;

2, 水量的多少;

3, 烧煮时间;

4, 余热留滞时间;

5, 凉水浸泡时间。

有的同志会说,为了煮一个鸡蛋而去重新购买煮具,制定操作步骤。

提升了成本。

其实,这牵涉到程序和规则的制定。

至于是不是合理,我们还要考虑到成本分摊。

针对上面的五个“锚点”制定合理的规则和程序,这可能也是“问题管理法”的精髓所在吧。

从概念上说,精细化管理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精细化管理要求在企业管理中多用“数据”重点是关注细节、数据、工具!

不应该是权力、经验、感觉、判断!

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为服装企业流水线的定位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里的定位管理,并不仅仅囿于传统管理学上的定位解释,还有基于现代管理学上的一个合理化延展,即职业意识定位问题。

这种管理学思想主要源于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局域网上有很多关于缝制技术,流水线合理排布的文章,大家见仁见智。

技术是基础,管理才是提升效率的根本。

如何有效地优化各种资源,提升流水线的生产效率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在所有的管理行为中,不应该忽视劳动力本身这个最有活力的因素。

监狱的劳动力都是有刑罚背景的。

这就弱化了他们的正面道德效应。

可是,我们也应该能够看到,负激励措施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对弱化的正面道德效应起到了对冲的作用。

所以,不能过分强化罪犯劳动力的负面效应。

而是应该正视这样一个特殊的劳动力群体。

金陵监狱的罪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民,虽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长年在外打工,可是这种散兵游勇式的打工是很难强化他们的秩序感。

就更谈不上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

这就为我们塑造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提供了可能。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和城市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及犯罪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以罪犯本身的职业前景作为“锚点”并不断地对这个定位进行正面强化,激发他们潜在的技术需求和职业需求。

让他们从“要我干逐渐地转化为我要干。

从实践中来看,这样一种引导和定位的教化正在起作用。

“我要为我自己的努力找一个理由,你能给我吗?

”一个只有不到二年刑期的犯人,因为消极怠工被我找到谈话时给我的第一话。

和这里的很多短刑期犯人一样,当别的人在为缩短刑期而努力的时候,他们失去了方向。

同时,他们也就失去了努力的理由。

可是,当他们意识到现在靠犯罪手段谋生的成本是越来越高时,职业定位的教化起到了作用。

当他们觉得除了减刑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期待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就找到了努力的理由。

在后来的改造过程中,该犯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

直至刑满,这名犯人再也没有因为消极怠工而被干部处理过。

这件事情的处理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现在,很多的短刑期犯人也主动地学起了缝纫技术。

当然,这种定位教育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可是,在对犯人的分类教育中,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手段。

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们的内在需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

当然,在引导他们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需要做一些技术性的处理。

让他们更容易认同和接受。

任何简单化的处理都可能失去定位教育应有的作用。

如果能够淡化甚至消除这样一部分人员的消极作用。

那整个的流水线就能够活起来。

彼德.德鲁克说过:

“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

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

”对企业来说,没有激动人心的事发生,说明企业的运行时时都处于正常控制之中,而这只有通过每天、每个瞬间严格地对细节加以控制才有可能实现。

企业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非常重要,他是企业提升效益的关键,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建立适当的“锚点”进行精确的定位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从煮鸡蛋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粗放型管理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巨大差异。

制定一个有效地可执行地流程,是提高绩效的必然途径。

从作业的层面上来探讨,在生产工艺管理中,对关键的“锚点”进行定位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同时围绕关键的“锚点”定位进行辐射状布线是有效的布线方法。

在服装生产中有很多的标准件,例如贴袋、插袋、内开袋、腰条、领、袖等等。

真正的非标件其实很少。

瑞典的时装巨头H&M时装公司。

这个公司的所有工件都是标准件,根本就没有非标件。

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

当然他们建立了强大的标准数据库。

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

却可以运用他们的企业管理理念来管理企业。

一件产品上线,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分解工序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工艺定位。

不论是上衣还是下衣,它总是那么几个标准件。

一般来讲上衣离不开领、袖、克夫、门排、口袋。

下衣离不开腰、袋、大档、小档等等。

在这些关键工序上建立“锚点”对它们进行定位。

然后对它的上下游工序进行推导。

那么一个犯人一天的合理定额也就出来了。

流水线排布合理可以大大地提高工效。

工效提高了犯人的劳作时间也就短了。

经验上,对于犯人来说,劳作时间和工效是呈负相关的。

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以本人所带线为样本,有效劳动力(以国家制定的该行业社会平均劳动能力标准折算)60人,生产瑞丰公司迷彩下衣,单价6.1元/件,达产后每天的任务是800件,人均日产13.3件。

人均日产值81元。

每天7点就完成任务。

从纵向来比较,04、05年每条线的有效劳动力100人,在相同的质量标准下,每天干到夜里的11点,生产能力分别是8.5件/人/天和9件/人/天。

从横向来比较,单位时间的产量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的平均水平。

工效的提高实际上是综合因素在起作用。

和工艺定位同样重要的是动作定位。

参观过社会工厂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看她们的动作也不比我们的犯人快,为什么单位工效往往会比我们高呢?

源于日本的5S管理中,其中的1S是整理(SEIRI)即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必要的和不必要的,要的留下,不必要的清除掉。

我在这里对1s进行一下合理的延展。

把对物品的管理延展到对操作行为的规范上,社会制衣公司中,成员大部分是女性工人。

在高强度长时间的缝制操作中,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她们必须通过简化动作来最大限度地维持她们的体力。

而在这种无意识的简化过程中,提高工效成了简化操作动作的必然结果。

与她们相比。

在男性押犯的监狱。

男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相对于缝制操作保留了相对过剩的体力和耐力。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他们往往会借助于一些冗余的动作来释放这一部分过剩的精力。

我们都知道动作的繁简与效率是呈负相关的基本常识。

实际上很多的犯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纠正他们的不良的操作习惯,对他们的动作进行定位。

告诉他们,他们的某一些习惯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延长了他们的工作时间。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往往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些犯人干活不紧不慢,甚至有的时候看他们与别人相比慢吞吞的动作都有一点生气。

奇怪的是,也没见他们干的比别人少,可是往往是别人还没干完而他们却早早地就完成了任务和别人聊天。

只要你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起落手非常的简捷,没有冗余的动作。

去除不必要的动作,保留必要的动作并把它们固定下来。

我把这个叫做自我动作整理。

还是以本人所带线为样本,以最简单的双针机压袋盖为例:

通过观察发现,犯人的起手和落手都是右手,右手还要转过身体到后面的中转箱中取料。

将该犯所需物料放到左手下70公分处,起手调整为左手,落物物为右手后。

整个操作过程节省了10%的时间。

象这样的现象在犯人流水线其实很多。

本人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比较发现:

通过动作整理,单位时间内至少可以提高7—15%的工效。

当然,全面的实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但目前具备这样的管理意识还是相当重要的。

对犯人的进行必要的动作整理,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对管理者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也是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犯人做好必要的动作整理工作,要求干部不但要具备很高的技术素质,熟悉并掌握所有的技术要领。

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统计学知识。

对操作的动作进行反复的比较、研究并进行优化,最终对成熟的动作进行固定。

最后,对设备和工具定位.进行必要的探讨。

本人曾经参观过一个日本的工厂。

他们的工具和设备的摆放井然有序。

即使是一个废弃的螺母他们也必须按规格准确地摆放到指定的位置。

其实这也就是他们发明的5S中的2S-整顿(SEITON),把留下的依照规定的合理位置放置,并明确标示。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对设备和工具定位完全是多余的工作。

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做一件衣服呢。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

形式和内容是相互统一、并相互影响的,形式对内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形而上的观点让我们知道,不论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综合素质如何,在潜意识中都有对形式美的追求。

我想这也是整顿(SEITON)理论的潜在心理学基础。

整顿(SEITON)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心理学暗示,设备和工具的定位让犯人能够更快地进入规范的操作状态。

这一点通过对犯人的交流被证明是正确的。

面对着一堆被凌乱摆放的机器设备实际上会弱化他们的心理指向。

让他们要用较长的时间才能进入工作状态。

基于对工具设备定位的理解,在征得领导同意的情况下,给线上配备了一名兼职的设备秩序管理员。

每天在早中晚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必要的整理。

在对这样一种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后,我认为,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

以上分别对犯人的潜在职业定位、工艺流程定位、动作定位、设备和工具定位等方面进行探讨,总之,我们要综合运用各种精细化管理手段,借鉴一些先进企业的管理实践,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针对监狱企业特点的综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监狱的企业管理水平。

在缩短劳作时间的同时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