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启章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158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黎启章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黎启章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黎启章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黎启章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黎启章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黎启章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docx

《黎启章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黎启章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黎启章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docx

黎启章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

贵州师范学院

经济与政治学院国培作业专用封面

论文题目: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

课程名称:

思想品德

姓名:

黎启章

班级:

“国培计划(2014)”初中思品置换研修班

工作单位:

独山县第二中学上道分校

评分: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

独山县第二中学上道分校:

黎启章

【摘要】中学生早恋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长期以来,尽管学校采取了各种手段,但收效甚微或者没有效果,致使一些学生因早恋而荒废学业,断送了前途。

【关键词】中学生早恋分析对策

早恋是指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

早恋习称牛犊恋,多于环境,早熟性兴奋和性萌发有关,一部分也与孤独、空虚、心理缺乏支持有关,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取信息方式的便捷,各种健康与不健康信息的大量涌入,色情影视与文学作品的充斥,使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提前成熟,使早恋在学校里呈现上升趋势。

据《人生十六七》月刊编辑部对对全国8大城市的8000名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访问了300多名中学生。

调查显示,有55.5%的中学生承认自己心中有特别喜欢的异性同学,但不承认这是早恋;25.5%的中学生承认自己确实早恋或正在早恋。

就年龄阶段而言,16—17岁的中学生早恋的最多,占47.5%;13—15岁的中学生,占19%。

青少年的这些心理和胜利的变化,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找出对策,有效的开展青春期教育。

然而,凭我在多年的工作观察和过去的读书生涯中,很多学校却把学生的早恋现象视为洪水猛兽加以堵塞。

我在1979年就读初一时,开学第一天学校发的《中学生守则》里第九条就是“不准谈恋爱”,坦白地说,我当时12岁并不知道“谈恋爱”的概念是什么。

再后来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学校把“谈恋爱”的中学生开除了。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出台,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开除学生,很多学校又变相地把“谈恋爱”的学生处理为劝其“退学”和劝其“转学”。

在闲暇时也阅读过很多关于如何对待早恋问题的文章,很多人都承认了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但就如何处理,如何疏导等没有提出过切实可行的办法。

比如理出了什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采取有效的办法正确引导他们”,等空洞的理论口号,口号人人都会提,但成功的解决方法还是不多见。

虽然学生的早恋问题是一个过时的大众化研究问题,但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得有待我们的教育实践工作者理论工作者进行长期的研究,本文在此也试图作一些浅显的不成熟的分析,以求得行家的指导。

1、出现早恋的原因

中学生正在处于青春发育期,性机能迅速发展,性意识开始萌芽。

另一方面,由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性心理上并未真正成熟,认识水平和行为控制能力都相对较差,因此,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呈现出矛盾和多变的复杂性。

所以,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少年期或过渡期的主要特征在于:

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①。

少年期生理迅速发展最明显的特征是性成熟开始,第二性特征开始出现。

生理发展和性成熟促进初中生“成人感”和“独立感”的出现,对异性的兴趣以及新的情感体验的产生都有重大影响。

有资料统计表明,20世纪末,女生初潮平均年龄13—14岁,比20实际60、70年代女生初潮时间提高了1年多,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4岁,提前了2年多,这些生理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心理的变化,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性成熟的时间比过去普遍提前了一至二年。

少年性成熟的时间越短,接受的有关信息刺激又越来越多,性意识的觉醒与要求发展越快,其冲击力就越大。

由于少年年龄小,认识水平低,道德与法制观念薄弱,加上少年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烈,感情易冲动,自制力不强,常常置道德和法律于不顾,所以很容易犯错误。

心理学家把青少年的这一时期称为“危险期”,也叫青春期的“断乳期”。

我们把早恋的原因概括为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加上社会环境的各种刺激作用;主观原因,道德观念相对薄弱和自制力不强。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异性有一种强烈的难易自控的好奇感,在内心深处对异性有一种琢磨不透的亲近欲。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与教育,他们就会走上“早恋”之路,如向异性写信,递纸条表达他们的好感,“勇敢”一点的会与异性同学进行约会,胆小一点的可能会选择在日记中倾述对某人的“爱慕与思念”,陷进单相思的泥潭。

有心理学家把早恋的产生归纳为八中类型:

1、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爱慕对方的特长、容貌和品行。

2、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型而产生早恋的现象,为了满足好奇型而交异性朋友。

3、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等。

4、从众型,及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

5、愉悦型,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早恋现象,青春期男女之间的亲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

6、补尝型,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青少年在学业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弥合感情受伤而用早恋的方式来排解感情受挫。

7、逆反型,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

8、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产生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身体外观像成人,或者生理早熟,或者性变态心理②。

2、早恋的危害

早恋对正在处于学习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

但许多青少年由于不能分清友谊与爱情的本质区别,大多数中学生或者正在早恋的中学生都认为“早恋无害”。

甚至有的中学生认为早恋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促进双方共同学习,共同闯过中学阶段的一个又一个难关,有的甚至幻想“事业和爱情双丰收”。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的早恋危害性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做好早恋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首先,早恋会严重影响学习。

中学生一旦进入早恋的时期,大多会情意绵绵,精神恍惚。

脑子中会想日出现对方的音容笑貌,哪怕对方的缺点也会变成优点,频繁的写信约会,既占用了学习时间,在课堂上也会无法集中精力,使学习没有效率,其次,早恋会有损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为中学生的恋爱会受到周围人群的一致反对的,敢于涉足于此的学生必定要承受舆论的谴责和秘密交往的压力,因此会造成他们性格上的缺陷和个性发展的障碍。

第三,早恋往往含着失身与失足的危险,由于性发育的渐趋成熟,但理智的制约又跟不上情感的步伐,在性的好奇心驱使和难以遏制的性的骚动的夹击下,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进行尝试的愿望,甚至付诸于行动实践。

这对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四,说得更严重一点,爱情却是以一定的物质基础维系的,当出现物质危机时,早恋的学生会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3、对早恋学生的教育对策

记得我很多年前读过一本书,有一专家说:

“中学生早恋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用不着大惊小怪。

”现在翻开许多书籍和文章,对早恋学生的教育不外呼是: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多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从正面加以引导,对学生以真诚和真情”等等。

我以为口号人人都会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功的例子我真不多见,我更多的是看见通过变相的手段“开除”,“退学”,“转学”。

还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早恋这个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置若罔闻,导致蔓延,更多的是采取另一种态度,绝对禁止个别交往,稍越雷池,就公开处罚以达到惩一儆百的效果,但代价是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个别家庭也在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导致孩子逆反心理造成厌学,辍学。

许多孩子的前途被葬送。

因为早恋的学生大多是学习较好或容貌较好的学生,要不就是在某个领域里有专长和爱好的学生。

对待早恋问题绝对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更是一种失职。

教育学生把握成长方是良策。

对策一、尊重并保护早恋学生的隐私,前苏联教育家乌申科斯基说:

“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他就应当全方面的了解人。

”2004年我在一所乡镇中学任教,有一天一个女生拿着某男生给她的信交到我的办公室,我没有当着这个女生的面拆开这信封,我怕她会感到尴尬。

我只是感谢她对我的信任,并向她保证我会把这件事情处理好,然后让她离开了我的办公室,事后我拆开了那封信,里面夹有10块钱,信的内容是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因为爱着你的爱......”。

事后通过侧面调查,发现这个男生家境很不好,学习也不好。

他要给这女生10块钱不知要下了多大的决心,起码牺牲了个星期的零用钱,在某一个晚上我悄悄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向他说明在校谈恋爱是违反纪律的,同时也向他表明这个女孩不爱他,已经把信交给了我。

这个男生开始很害怕,但我只向他说明,需想要到这个女孩子你必须树立一个目标,长大后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让她父母及亲属因为她嫁给你而骄傲,你就成功了。

不过现在你一无所有,显然她不会接受你的爱。

事后我把他的信内10块钱交还他,我答应为他保密,并且也要求他到此为止。

试想,如果当时我处理不当,把这信件他们班主任,或许会小题大作,这个女生会因为害羞而辍学,这个男同学也会在其他同学厌恶的目光下辍学,我庆幸我做对了这件事,因为到今天为止我都没有把这件事学校里传播出去,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循循善诱,我只是适时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我用的是尊尊和爱的方式。

对策二、放下师道尊严的臭架子,不要侮辱学生的人格,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学校初三重点班的男女同学下晚自习后私下在校园里约会,被查夜的老师抓到后送到政教处,当时政教主任在正在办公室。

政教主任一看到这俩个学生却是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当弄清情况后,就打了这个男生一巴掌,大概觉得还不消气又打女生一巴掌,这下问题大了。

这个男生马上急的要跟政教主任拼命。

理由是“你为什么打我女朋友?

”“我宁愿你打十下也不愿意你打我女朋友一下”。

事情事情闹大了我就得出而解决了。

我这俩个学生带到我的办公室并叫他们坐下,每人给他们到了一杯水让他们消消气。

我问:

“你们是在谈恋爱吗?

”答:

“不是。

”我说不管你们说是我也认可,说不是我也认可,我也不想再追究,我再向:

“政教主任打你们对不对,你们怎样看待这这件事?

”男生说:

“打我是对的,因为我把这个女同学约出来。

打女同学是不对的,只为她们是用来保护的。

”我转变了话题,向他说明不按学校的作息时间休息,不管什么原因你们相互约出来都是错误的。

我向这个男生说,我欣赏他的勇敢和气质,不管今后哪个女孩子嫁给他都会有安全感,都是幸福的,但在婚姻上仅有安全感是不够的,希望大家好自为之,你们在班上成绩都很好,你们知道怎么做,事后他们向我道谢后离开了办公室。

这件事情过后,学校没有把这件事张扬出去,但在他们看来的所有人师生都知道了这件事,在以后的学校活动中,我叫班主任有意把他们分在一组兴园完成任务。

以后也就没有发生什么事。

他们读大学时我去了男方家吃饭,特别像这件事。

他说哪件事过后老师把我们分在一组做活动,感受很多人都在注视他们,觉得不好意思,以后就不来往了。

我觉得我保护了学生的“初恋”也保护了学生的人格。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身魅力,人格是每一个人的那种品质,这种品质使他有价值,不管别人怎样使用他③。

对策三、采取一定措施,分散双方的注意力,或者制造审美疲劳环境。

学生韦某,是以我教的一个初三女生。

这是学生平时学习很好,是我们班上所有教师争取高分的对家,谁都不恩心故事。

临近毕业时,她成绩大步下滑,上课老爱走神。

部分老师发现她早恋了,叫我管一下,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她的早恋对家竟然是成绩不好而去读职校的上一届男生。

这个男生经常给她发信息、打电话,以及干扰了她正常的学习。

我把他的到校园一角的一课程桂花树下,问他成绩下滑的原因,他说自己也不知道,只是上课听不进去,总觉得自己很累,甚至有放弃考试的念头。

我知道她说的是心里话,但她决不敢跟我提“谈恋爱”的事情。

我必须想办法分散她的注意力,让她从“早恋”的泥潭中拔出来。

她叫她帮我收发试卷,然后评卷,以选择题部分析题,分析题我让她大胆评分,想给多少分就给多少分,她因为是代表我给分的,所以不敢马虎,班上同学都知道她在给我改卷子,进场会向她为什么给这些分数,她必须一一说出理由。

选择一来,她与班上的同学按能力了,分散了对异性的向往精力。

由于要跟我改试卷,她必须完成各种功课,对“早恋”感到没有时间,后来把那个男生的电话拉入了黑名单。

对策四、对学生必须充分的理解,不要让学生向你关闭心灵的大门。

传统观念上,很多老师自习不自觉地早恋后“淫秽”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观念比干预下,可能就会出现“不要脸”“不知羞耻”等讽刺挖苦的语言出现,这样的语言,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会主即引起他们的相反心理。

我对学生的早恋干预以来在态度上,语言上都表示理解,表示对他们那份感情的尊重,有时我让学生讨论“今天的学习”“这份感情”将来的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他们用意志力把现在的情感理在心里珍藏起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学业上。

有时要对学生进引一些审美教育”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开在什么时候都应该珍惜。

总之,对学生的早恋教育即恋爱的教育。

生活中我们最爱的是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把每一个早恋的学生变成自己的孩子,我们就不会挫伤学生自尊和扼杀学生幼小的心灵。

每一个生命都需要阳光的温暖,雨霞的滋润,母爱的呵护!

我呼唤全就特别是我们的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来关心早恋的学生!

参考目录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级第397页。

(2)『美』理查德·S·沙夫《心理咨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08-109页。

(3)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第3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