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081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docx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

篇一: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3篇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3篇

江苏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江苏东临黄海、太平洋,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与日本九州岛、韩国济州岛、美国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隔海相望,下面是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一: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去中华门城堡参观游览。

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中华路上,这条路原来是六朝及南唐时代宫城前面的御街,是历代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

现经拓宽改造,成为既保留明清古建特色又融入现代风格的商业街,特别是沿街底层的骑楼,富有方便行人的人情味,为千年古街增色不少。

前方横亘在路端的古城堡就是中华门,穿过三道城门驶入第一道瓮城,我们就处于古城墙四面包围的天井之中。

请大家顺着蹬道临瓮城城头。

我向各位介绍一下。

〔古城之邦〕各位朋友,谈到城这样一个古代战争的防御设施,各位没有不知道的,我们从小就熟悉天安门城楼、万里长城等名词,它已成了古老祖国的象征。

一部封建社会历史贯穿着造城的历史,自始至终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

三千多年以来,历朝历代都把大兴土木筑城当作兴国安邦的重大举措,”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安民”。

秦始皇调集百万军民建造万里长城,给我们留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同样汉武帝修造仅内城即有35平方公里的长安城,而在其后的罗马城也不过14平方公里,拜占庭才12平方公里,使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长安的西方人无不惊叹。

城的规模就是国力强盛的标志。

封建社会越发展,城池就越坚固复杂,它体现了创业君王的雄才大略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

屹立的城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到建国前,我国有二千多座城池,到现在保存完好的有山西平遥古城(周长13.7公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荆州古城、寿州古城、西安古城等。

至于世界名城如雅典、罗马早已灰飞烟灭,以巴黎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古堡,除边远的骑士庄园城堡外,大都在大革命中纷纷倒塌。

当今世界首屈一指,在硝烟炮火中矗立六百余年,原长34公里,现存21公里的南京城,是任何一个城池都无法比拟的。

〔应天京城〕各位朋友,南京是六朝古都,但这些朝代大多是南北分裂偏安江左的小朝庭,其中统一全国、政唯此出的只是大明王朝的初年。

元朝末年,农民出身的红巾

军首领朱元璋看准了金陵的王气,选此作为立基兴业的根据地,江东沃土的南京山川形胜,物阜民丰,横可以东进西讨,纵则能南征北战。

他于公元1356年攻下元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即应受天命之意。

他深谋远虑,稳住脚跟,以图宏业。

公元1366年接受皖南休宁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就是巩固根据地防守,贮备充足的粮草,不先出头,避开群雄的矛头,蓄积力量,后发制人,争霸天下。

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就是实现这个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

在南唐都城、宋建康府城的基础上扩建应天府城,”建泰山不拔之基,为万世无穷之计”。

尽管其中有移都中原及故里兴中都的考虑,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刘基的主张,力排众议,把南京定为京师,继续扩建完成。

朱元璋调集20万匠户,筹集资金,直到公元1386年共用了21年的时间,才建成了应天京城。

连瓮城在内城长达33.676公里。

有13616个垛口,二百多个屯兵窝棚,墙高14~21米,基宽14米左右,上宽4~9米,全部用砖块条石砌成,沿江的墙段部分以岩石峭壁作为墙身和墙基,保留了石城的特色。

从江南5省152个州府县调运城砖,统一规格质量,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每块砖上均有铭文记着出产的州府县官员、保甲及工匠师的姓名,遇有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这就是几百年前的承包责任制,但这种责任是以头颅来担保的,因此城砖的质量非常优良,几百年都未见严重的分化。

筑城是分几个阶段进行的,先是结合皇宫建造拓建南唐都城东部,接着利用原城的南墙西墙加厚加高和延伸,最后扩建北城,环湖带江,城的面积比南唐城大三倍,达到43平方公里。

施工中充分利用山形、旧城、旧堤,用条石打牢城基,有的地段如通济门至三山门用长1米左右,厚30厘米,宽70厘米的条石砌成7公里的城墙,勾缝用糯米、石灰、桐油、蓼草等熬成极粘的砌浆,并且下宽上窄,断面为稳定的梯形,再处理好各种排水设施,这样的工程历经数百年,还坚固如初。

南京城的形状是按地形变化决定的,以当时作战的军事要求选择走势,不是采用方形对称的古制,而是依山环水,据山脊筑城,把制高点富贵山、鸡笼山、复舟山、清凉山、马鞍山、四望山、狮子山等十几个山头作为城基,既居高临下,增加险固,又减少了工程量。

并连接河湖作为城壕。

这样南京城就形成了多边的自然葫芦形。

各位可以看一看南京导游交通图,葫芦的嘴部在狮子山,玄武湖、莫愁湖是两个牙腰,中华门、通济门是底边。

可以看出朱元璋不讲虚华最讲实用,不拘古制,以适为宜的务实创新的作风。

为了弥补紫金山控制城内制高的缺陷,朱元璋又在京城外围兴造长达60公里的外廓,负山带江,以土筑城,号称土城,设有18个城门,也就是”外十八”的来由,加强了京师的防御屏障。

聚宝盆的传说。

朱元璋造城之时,割据江东一隅的地方势力,财力不丰,而且连年征战府库空虚。

这样筑城经费就摊派由江浙富户来承担,大概要占到一半的费用。

作为江南首富沈万三被大大地放了血,至少独家领占了三分之一的摊派。

这个老南京家喻户晓的人物原名富,字仲荣,排行老三,有当时最富者的称号——万户三秀,又称沈万三。

浙江湖州人,迁居苏州,现昆山水乡小镇周庄仍有沈家故居,因善于经商理财,积累巨

富。

人们传说他少年时,在田野里蛇口中救出一只青蛙。

这只青蛙是天上的仙女,因罪被贬下凡,为报救命之恩从口中吐出聚宝盆酬谢沈富。

聚宝盆只要投入金银时,立即溢满全盆,取之不尽,成了沈万三滚滚而来的财源。

也该他这位富可敌国的巨商倒霉,朱元璋不仅要他出几百万两银子的工程款,还要征用聚宝盆,吃了鸡蛋还要杀鸡。

传说建造聚宝门时,内外秦淮二水相夹,有水怪作祟在城基挖掘洞窟,城堡屡建屡塌,工程一再延误。

朱元璋指令刘基察访内情,这位军师大人串街走巷,忽听见孩童唱着金陵民谣”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个聚宝盆,找到聚宝盆,再找戴鼎成。

戴鼎成头戴聚宝盆,埋在城墙根,城门笃定建得成。

刘基本是通阴阳晓卜算的术士,听懂儿歌的含义,向朱元璋建议寻找名叫戴鼎成的人,再向沈万三索取聚宝盆。

朱元璋也是一个迷信取谐音讨口彩的人,造宫殿填钟山脚下的燕雀湖,杀了田(填)得满才把湖填平,建后湖皇册库杀毛(猫)老人以镇鼠,故刘基的建议颇合圣意。

但沈万三的聚宝盆也不便强取硬夺,便派徐达前往沈家,声称皇上借用,于五更时天亮即予归还,沈万三岂敢违抗,只好悻悻捧借。

谁知宝盆一去不返,让戴鼎成头顶着跳入城墙根活埋于城基,只见金光一道,河妖逃遁,城门立马造成。

朱元璋无盆奉还,就想出一计,下令南京城所有的更夫都不准打五更报时。

沈万三坐等天亮盼着五更报时,直等到天大亮仍不听五更,知道堂堂天子又耍滑头赖帐了,但也无可奈何。

自此南京城与其他城不一样,不打五更天就成了惯例。

沈万三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除筑城资金,还要出百万两银犒劳三军,皇帝认为他与已比富,他用茅山石铺街心,说他是”谋反”,虽逃死罪,但落得个抄没家产充军云南的结局。

〔城门、瓮城〕明南京都城辟有13座城门,民谣”里十三,外十八,城门栓子往外插”及”三山聚宝临通济,洪武朝阳镇太平,神策金川定钟阜,仪凤淮清到石城”,用顺口溜的语言顺序编出了13座城门、即三山门(水西门),聚宝门(中华门),通济门,洪武门(光华门),朝阳门(中山门),太平门,神策门(和平门),金川门,钟阜门,仪凤门(兴中门),定淮门,清凉门,石城门(汉中门)。

其中有7座城门增建瓮城加强防守。

三山、聚宝、通济四城三瓮,石城门三城二瓮,正阳(洪武)、清凉、神策二城一瓮。

各位朋友,什么叫瓮城呢?

就是在主城门的内外加建一至多道圈城,形状似盛水的陶瓮。

古代有”请君入瓮”“瓮中捉鳖”的成语,指的就是难以逃脱坐以待弊。

有了瓮城可以增强防御纵深层次,利于歼灭犯敌。

类似的形式还有罗城、子城、月城等。

南京的瓮城有不同于其他城的独到之处,就是瓮城在主城门内,仅有神策门一道瓮城在外,城内有层层防御。

这也是朱元璋讲求实效,匠心独具的地方。

可惜这些瓮城除聚宝门、神策门完整保存,石城门大部保存外,其余都看不见了。

〔明城风光带〕1988年南京城墙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保存下来的有21.35公里的墙段。

随着中华门城堡、水西门及汉中门市民广场、鬼脸城公园、狮子山阅江楼及三宿岩、神策门公园、台城、月牙湖公园等等相继修复或即将复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值得向各位特别介绍的是台城,它已按原样修复,面对钟山,下俯玄武湖,遥对九华山、背倚鸡笼山,风光旖旎,还建了城墙博物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安排前往,保证各位不虚此行。

各位朋友,南京的两条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风景带——秦淮风光带和明城墙风光带在我们的脚下交汇成结合点。

我们现在目字形的城堡上散步,不难想象当年建造的艰难和战争中攻守激烈的场强作面。

城堡东西宽118米,南北纵深129米,占地16512平方米,首道墙高21.45米,由一道城门,三座瓮城组成。

西侧是登城(石姜)(石察)[注:

前面两个括号为两个单字](坡道),又称马道,便于拖运作战物资。

在城内附建有藏兵洞形似陕北的窑洞,一道门的底层两侧各3个,马道外边两侧各7个,二层上也有7个共27个,平时贮存军用物资,战时可藏兵三千。

第一道瓮城宽16.14米,三面墙长104.7米,第二道城宽15.8米,第三道宽19.3米,墙高都是8.4米,三道门上原都有闸楼,现已毁,但留有楼基。

1.24米高的基座上还留有绞关座石,是用来提升闸门的机关。

门洞内原有30余厘米厚的内开木门和千斤闸,现门枋门栓孔及闸槽清晰可见,不久将重建闸楼、绞关、闸门,恢复原貌。

大家随我走到最北面的闸楼上,下面就是宽28米的内秦淮河,正对城门的长32米的桥叫镇淮桥,它正对南唐皇宫的大门,附近就是著名的朱雀桥的故址。

内秦淮就是我们在夫子庙看到的桨声灯影的千古名河。

原来是秦淮河的正流,呈V形流经这一带,河宽达100多米,又称小江,可通数百吨的大船。

两岸历来是高门贵第,府宅连宇,聚集了多少代名流文士,商贾熙攘,学子云集,消磨了无数英雄豪杰。

十里秦淮,六朝金粉,门东一带有三国张昭的娄侯府,晋代中丞周处故宅,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出生地。

镇淮桥东北面是明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府第,河南边是英国公张辅府第,门西有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游居之所,大画家顾恺之的宅楼,有引起李白咏唱千古名诗的凤凰台,还有中山王徐达的西花园。

真是”秦淮明月无新旧,脂香粉腻满东流”。

南唐时为保卫这一居民稠集、富庶繁华之地,下令扩大金陵城,把秦淮河圈入城内,在城外另挖护城河,分秦淮水流,人称外秦淮河。

这样一来,内河通航的作用逐渐减小了,河道变窄了,但繁华不减,朱楼依旧,沿岸马头墙鳞次栉比,河厅河房依水而筑,笙歌飘扬,脂香四溢,”一代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蝉娟”,内门东西,一现秦淮风光的妩媚妍丽。

各位朋友,绕过三道瓮城,从西路登临城楼,我们看到城为三层,正城门券深52.6米,宽8米多,券洞幽深,要隘险固,券壁上已凝结成钙质钟乳石,是数百年时间的沉积。

第二层楼基厚47米,宽65米,高9米,砖石结构,7个兵洞深40余米,宽7米,中洞面积达310平方米,内有闸门绞关座石一对。

洞内展有字画、文物和纪念品供应部,有城墙概况和守城器械文物展览,等一会自由活动15分钟时大家可以去参观或选购。

第三层上是宽阔的平台,原有七开间三重檐歇山顶的敌楼及三面环绕的厢房廊庑,下面是一道围墙屏护,气宇轩昂,雄镇城关。

它1937年毁于日军攻陷南京的炮火,但楼基柱础石仍整齐排列历历在目。

现市政府已计划在近期修复敌楼,再现雄姿。

城堡的东西

两侧是1931年因交通需要开辟的豁口,以利车辆绕门通行,不久也要修建券门连接东西城墙,游人可步入城墙游览。

各位朋友,我们站在城墙上从垛口南望,城外脚下是跨越外秦淮的长干桥,桥长100米,桥名是解放后第一任市长刘伯承元帅的题字。

桥正对城门,城门上书”中华门”三字,是1928年由聚宝门改现名时蒋介石手题。

这一带是秦淮河河谷地带,是最早开发南京先民们的聚居地之一,自古繁荣,也是南京建城最早的越城旧址,至今有2500余年。

金陵第一寺三国东吴的建初寺也在这一带,古名长干里。

在场各位可能对长干二字不熟,但有一个成语一定耳熟能详。

李白”长干行”一诗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故事就源出于这里。

东南方是明成祖永乐皇帝为纪念生母所造大报恩寺和名扬中外的高达80米金碧辉煌琉璃宝塔旧址,抗战时期,还出土了唐代高僧玄奘的佛骨舍利,惊震佛界。

正南1公里,有一片苍翠的山岗,那就是雨花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区,烈士陵园所在地。

山原名聚宝山,因出产五彩斑烂晶莹可爱的玛瑙又名雨花石而得名,聚宝门也因此得名,它与聚宝盆故名是两回事。

我们看到,山颠有一巨碑矗立,就是邓小平同志书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这里是进出南京的南大门,皖赣铁路通往浙江、福建、江西,宁马(马鞍山)、宁高(高淳)、机场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宁丹、宁合、环城一级公路从这里向各地辐射延伸。

各位现在这里,看城内外高楼林立,宽阔大道车行川流,特别是城内数百幢大楼拔地而起,各展风采,构成现代化都市的风景线,给古老的南京注入无限的生机。

各位朋友,看着这坚固的城堡和城墙上留存的累累弹孔,似乎空气中还弥散着炮火的硝烟,可谓身经百战,饱受兵火。

1853年,洪秀全率五十万太平军抵临城墙,在聚宝山引炮轰城门,用云梯攀攻城楼,太平军据守天京的11年间,与清军在这里数次激战。

辛亥革命,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南路部队占领雨花台,在中华门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终击溃清军光复南京,扭转了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局势,为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创了根据地。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篇二: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县,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村共有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

从20XX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

篇二:

原创江苏景点导游词

江苏(长江淮河下游、东黄海)大陆海岸线一千千米,总面积10.26万平,人口7438万,列全国第五,725人\平方千米,密度全国之首,25个县,27个县级市。

跨江滨海,地势最平的省,平原占68.8%,全国比例最大。

低山丘陵和岗地集中在西南和北部,占14.3%,比例最小。

北部低山丘陵为山东山地丘陵向南延续的寝室残丘,海拔在200米左右,云台山主峰玉女峰625米,全省最高峰。

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冬季受北方大陆的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

江苏旅游景点导游词)孝陵。

自清代起,开始称为“明孝陵”,一直沿用至今。

说起马皇后,还有一段趣话。

马氏原为郭子兴养女,后来朱元璋受到郭子兴信任,遂将马氏嫁给子他。

马氏自小在军营中长大,据说手脚长得特别粗大。

古代妇女着裙,风过裙起,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

我们常说的“露马脚”,传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来到了孝陵陵门—大金门。

孝陵整体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面从下马坊起到棂星门,长约1800米,是作为引导的神道设施,后面是陵墓的主体陵寝建筑。

明孝陵原有红墙围起,周长22.5公里,纵深达2.5公里。

可见孝陵规模之大。

孝陵的建筑非常壮丽,据记载,仅栽种的青松就达10万余株,饲养有梅花鹿1000余头。

可惜庞大的建筑群基本已毁于明末清初和清代镇压太平天国的两次战火。

当年所有的木构建筑均已无存,但从现存的砖石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孝陵当年恢宏的规模,以及我国古代建筑精美的雕刻艺术。

这座大金门,原是单檐歇山顶,顶有琉璃瓦,朝南,共三个门洞。

原门的顶部及东西两侧的陵园红墙早已不存,但仔细辨认,还能从大门侧面墙上看到与红墙连接的痕迹。

在大门正面底部,石造须弥座上,可见束腰处有浅雕的石刻碗花。

从这里向南约750米处,即现在的宁杭公路北侧路边有“下马坊”、“神烈山碑”和“禁约碑”,是孝陵大建筑群的入口处。

“下马坊”上刻“诸司官员下马”,以示对孝陵的尊重;“神烈山”石碑,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立;“禁约碑”,明代崇祯十四年立,内容是护陵禁约十条,均为明代遗物。

明朝一代,孝陵重地,驻兵守卫,设置了孝陵卫,属禁区卫,是明代军事基层组织,孝陵卫辖士兵5600人,长官为指挥使,官阶为正三品。

今孝陵卫一带,即是当年守陵部队驻地,因此得名。

到了清代,这里曾是清军江南大营所在地。

从大金门穿棱园路,我们来到了四方城。

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称为碑亭。

今亭顶已毁,仅存四壁和四个门洞,犹如一个古城堡,所以俗称为四方城。

大家所见中间立的石碑称“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所立。

从1376年明孝陵筹建起,至立碑,前后经历了38年之久,孝陵工程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

这块碑身高6.7米,碑趺2.08米,是目前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碑文长达2746个字,内容主要是朱棣颂扬其父功德之词。

有心的朋友会问,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立这块“功德碑”呢?

这话说来就与朱棣如何夺取皇位的一段历史有关了。

朱元璋太子朱标,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病死了,只好册立只有16岁的皇太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

他就是历史上的建文皇帝。

其时身在北京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兵南下。

经历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攻下南京,夺取了政权,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永乐大帝。

所以朱棣大书特书朱元璋功德的背后,实在是大树特树自己的权威。

为此,朱棣原先曾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了万民工开凿了一块巨碑,其碑帽、碑身、碑座加起来高达72米,但因为实在太大无力搬运,加之民心已顺,天下太平,于是也就弃之不用了。

后来另找了一块,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功德碑。

可是,阳山碑材,至今犹在,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成为明代遗迹一大景观。

请看碑下石刻。

它像是一只乌龟,传说“一龙生九子,九子不一样”,这是龙的九子之一,名赑屃(bixī),它能驮重,因此常放在皇帝的碑刻下。

在古代,又是怎样把这样高大的石碑立到“龟”背上的呢?

据《文沙披海》记载,树立这块碑时,因龟趺太高,石碑怎么也立不上去,可把管这项工程的人急坏了!

一天,他梦见神人对他说:

“想立此碑,必须使‘龟’看不见碑,碑看不见‘龟’”。

醒后,他想了一想就明白了。

到了工地后,他叫人运土把“龟”埋起来,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待碑立起来后,再把土去掉。

这说法,虽有迷信色彩,但“堆土法”看来还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好,出了四方城,过了御河桥,我们走上了神道石像路。

请看路中间,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的石兽,它们分别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和马。

每种石兽4只,共24只,分为两组,一立一蹲,南北相对。

狮子是百兽之王;獬豸称为法兽;骆驼俗称沙漠之舟;大象是周边国家奉献的贡物;麒麟是祥瑞之物,可以上天;而马比较驯良,可供主人在地上行走。

神道上安置这些石兽,意图有这样几点:

为了纪念朱元璋的功德;使谒陵的人感到死者的威严和国家的太平富强;祈望镇妖避邪,以保护陵墓。

古代帝王陵墓的神道形式,往往是主人生前宫城御道的再现,就像皇帝出行的仪仗一样,威武雄壮。

石兽设置有蹲有立,体现了建陵者匠心独具。

有的朋友说,这些石兽是给皇陵站岗的,站累了蹲着休息,这样好轮流替换。

这也许算是一种猜想吧。

但是,从景观的美学角度看,石兽有蹲有立,姿态各异,衬以苍山远树,越显出肃穆而庄严。

石兽的排列,随地势的转折起伏,错落有致,体现出空间分布的节奏和韵律感,成为一种无声的音乐。

再看,石兽虽然形体高大,艺术表现手法写实简练,但又有精雕细刻的局部。

请看石象的耳朵:

耳廓鼓起,筋脉突露,近于夸张。

这些正是孝陵石刻艺术巨大的成功之处。

观赏这一组造型生动逼真、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石兽,令人对我国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据推算,石兽中的骆驼,高3.68米,以及立象,都需80吨重的整块巨石才能雕成。

如此庞大的石材是用什么方法运输到神道来的呢?

都是在严冬季节,民工在运输线路上,先泼水成冰,然后用前拉后推的方法,从一、二十公里以外一路运来。

可见,这些石兽,无不洒满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聚着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石像路尽头,我们看到神道拐向东北,进入石翁仲路。

拐弯处立一对望柱,也就是常说的华表,高6.25米,上刻云龙纹饰,它在这里作为指示道路的标志。

路右侧有座小山,称梅花山。

梅花山,原名孙陵岗,又称吴王坟,最早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