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课课练及学案答案112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073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课课练及学案答案112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下课课练及学案答案112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下课课练及学案答案112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下课课练及学案答案112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下课课练及学案答案112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课课练及学案答案112课.docx

《九下课课练及学案答案112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课课练及学案答案112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下课课练及学案答案112课.docx

九下课课练及学案答案112课

九下历史复习及学案答案

P3第1课“电气时代”的到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重大发明是:

A.发电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电车

2.内燃机与柴油发动机的发明者是:

  A.爱迪生和奥托   B.奥托和狄塞尔  C.狄塞尔和法拉第  D.福特和本茨

3、20世纪人类发明的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

A.富尔敦造成汽船 B.史蒂芬发明火车 

C.戴姆勒、本茨造出汽车 D.莱特兄弟制造飞机

4、19世纪至20世纪人类发明交通工具的先后秩序是:

A.陆海空     B.海陆空     C.空陆海

5.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跨入了: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电脑时代

6、下列各项中,由美国人创造发明的是:

①飞机②汽车③轮船④火车

A.①②    D.②③     C.③④     D.①④ 

导学案P2:

第9题、第二次工业革命让电能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所用的主要能源,利用电能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电器,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处处离不开电。

那么请你想一想,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在没有发明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会采用哪些方法来照明?

而采用这些方法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

(1)如果没有电,我们的夜晚将是一片黑暗,我们将忍受酷暑的热浪与冬天的寒冷,不会有电视、广播等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开放题,只要回答有理就行);

(2)油灯、松明子、火把等;(3)造成环境污染,光线昏暗,损害视力,存在火患等。

第10题、中国成立时,是毛主席亲自按电钮,升起了第一面红旗,从此,电力事业在我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今天,我国的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我国的能源供应仍然紧张,请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答:

首先是节约使用各种能源,提倡无碳生活,绿色出行,开发新的无污染的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事业,让科技造福人类。

 

P8第2课工业革命新发展

1、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发明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   B.美国、德国   C.俄国日本   D意大利、奥国

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电学上的巨大贡献是:

A.制成耐用灯泡  B.制成了发电机  

C发现电磁感应生电的现象  D.发明无线电报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下列历史现象有紧密关系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C.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重大发明是C

A.发电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电车

5、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对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最大的发明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制成耐用的电灯泡 C制成了汽车 D.飞机试飞成功

6、19.世纪晚期,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车投入使用B.电动机车的运转

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D.汽车的制造和使用

7、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出了理论依据的科学家是

 A.英国人吉尔特   B.德国人西门子   C英国人法拉第   D.德普勒

导学案P3

第9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种交通工具?

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图三是我国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飞行的情景,你知道它是我国何时发射的吗?

答:

(1)火车机车、史蒂芬孙,汽车、卡尔·本茨;2007年11月;

(2)、这两种交通工具分别以什么为动力?

它们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火车机车是以蒸汽机车为动力,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意义:

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能力,改交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图一、图二反映的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这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共同的作用?

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图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道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P15第3课科学的长足发展

1、在下列启蒙思想家中,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是

A.伏尔泰    B.达尔文  C.孟德斯鸠      D.卢梭

2、法国启蒙思想家中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的代表人物是

A.但丁               B.莎士比亚         C.伏尔泰               D.列夫·托尔斯泰

 4.在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中,“三权”是指

A.王权、教权、人权             B.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

 C.王权、相权、中央集权           D.国王权、议会权、教会权

 3.启蒙运动的中心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中国

4.下列哪位人物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A.但丁        B.莎士比亚      C.高尔基        D.托尔斯泰

5.下列历史人物同他们称谓的搭配,正确的是

A.贝多芬——“交响乐之父”B.高尔基——“俄国革命的镜子”

C.但丁、达·芬奇、拉斐尔——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D.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导学案P5

9、“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简述牛顿和瓦特的卓越贡献,请你谈谈科学家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答:

贡献(略)。

牛顿等科学家通过科学理论理论指导和推动科技进步,极大的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科学家的发现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还解放了人的思想,从而有推动社会的进步。

10、材料一:

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不平凡的人。

当有人问他,怎样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时,他总结了一个公式:

D=X+Y+Z,D表示成功,X表示艰苦劳动,Z表示少说空话。

材料二:

达尔文随“比格尔号”航行考察教材P17图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

此人对当时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

指爱因斯坦;作用:

他的相对论为人类研制核武器和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

(2)、材料二所示航行对他日后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答:

这次航行他把所见所闻写下了数十篇日记,为后来撰写《物种起源》,创立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P20第4课欧洲启蒙思想

()1、在人类近代文明史上,理论常常是行动的先导。

17—18世纪,被称为“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是

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马克思主义诞生

()2、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中心

A、意大利B、法国C、英国D、中国

()3、他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骂教皇是“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针对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提出了“打到卑鄙无耻的东西”,“消灭败类”的战斗口号。

这里的“他”是指

A、但丁B、莎士比亚C、伏尔泰D、马克思

()4、下列历史文献,明确反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是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共产党宣言》D、“美国1787年宪法”

()5、“三权分立”学说中的“三权”不包括

A、立法权B、司法权C、行政权D、生存权

()6、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法国思想家,下列哪些学说是他提出的

①“人民主权说”②“三权分立”学说③“社会契约论”④自由主义学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导学案P8

9、思想解放往往是社会变革和革命的先声,在中国近代也有多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请你例举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及其意义。

答:

⑴1898年,戊戌变法,意义: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民族觉醒。

⑵1911年,辛亥革命。

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与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⑶1915年,新文化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0、欧洲启蒙运动时,启蒙思想家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社会学说?

答:

伏尔泰的自由平等思想;孟德斯鸠的主权在民思想;卢梭的契约思想;

(2)、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

答:

中国维新思想缺乏强大的资产阶级阶层的支持,只是由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引进了西方近代思想,因此在促进社会变革中缺乏推动力,从而以失败告终。

而西方近代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由资产阶级推动的社会变革,因此取得了胜利。

(3)、康有为和孙中山各选择了何种社会学说,结果如何?

证明了什么?

答:

康有为选择了君主立宪思想,孙中山选择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封建顽固势力很强大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P35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重心有三次转移、其顺序是

  A、南线一东线一西线    B、东线一西线一东线   

  C、西线一东线一西线   D、东线一南线一东线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垄断资产阶级要抢占国外市场  B、列强争夺巴尔干的斗争愈演愈烈

  C、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已形成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一开始协约国就占有优势B、协约国最后满足了意大利的欲望 

  C、认为继续与德国结盟于己不利 D、受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影响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纷繁复杂的最根本性原因是

A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不同B.各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

C.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不同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8意大利在一战前加入同盟国、一战后却加人协约国一方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一开始协约国就稳操胜券B参加协约国作战对意大利有利

C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战争d受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影响

()10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的国家是

A塞尔维亚B.保加利亚C.波斯尼亚D罗马尼亚

()13.下列哪项不是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

A美国参加对德作战B,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C.中国等国投入战争D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作战

()14.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B.维护世界和平

C争夺世界霸权D.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15.在萨拉热窝事件中开枪刺死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青年是哪族人?

  A.波斯尼亚族   B.塞尔维亚族  C.阿尔巴尼亚族  D.斯拉夫族

()16.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结果是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B.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在二月革命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帝国主义战争,同时又具有民族解放的正义性质

  B.初期是帝国主义战争,后来演变成为反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D.民族解放战争

 

导学案P14

8、“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这里所说的“别的国家”主要是指哪些国家?

他们结成什么集团与德、奥匈对抗?

答:

英、法、俄;三国协约;

(2)、英国为什么要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而结盟?

答: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与德国的实力不断增强,超过了英、法;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局部战争也证明了拥有盟友的重要性;

(3)、德国所要求的“阳光下的地盘”实际上是指什么?

答:

海外殖民地。

9、阅读下列材料:

埋伏在路旁人群中的黑手党成员查卜林偌维奇突然冲到车前,向斐迪南投掷一枚炸弹。

司机见此情景,加足马力,汽车冲向前方,炸弹落到后随汽车上,炸死一名军官和几名群众。

斐迪南故作镇定,到市政厅出席了欢迎仪式,在回来的路上,当汽车经过一拐角时,早已隐蔽在路旁的另一青年猛的掏出手枪,快步向前对准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

二人当场毙命。

(1)、这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它发生在何时、何地?

答: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

(2)、“斐迪南”是什么人?

这一事件引发了什么严重后果?

答:

奥匈帝国皇太子。

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击毙斐迪南夫妇的青年叫什么?

你怎样看待他的刺杀行为?

这对你有何启示?

答:

普林西普;普林西普的刺杀行动在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启示:

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的行为,都无助于任何事情的解决,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

(4)、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该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答:

这种观点不正确,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但是没有此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可避免,目为它的爆发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根源和长远的历史根源。

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政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P40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夺最激烈的战场是

A欧洲B亚洲。

C非洲。

D太平洋战场

()2、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不包括

A萨拉热窝事件。

B苏俄退出一战。

C交战国发生革命。

D美国的参战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并成为世界大战火药桶的是

A.凡尔登  B.突尼斯  C.莫斯科  D.巴尔干半岛

()4.在学习“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则同学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5、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哪一方的失败而告终?

A.协约国     B.轴心国     C.同盟国      D.反法西斯联盟

6.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

”“一把枪”比喻的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D.奥匈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7.普林斯普制造的萨拉热窝事件,并未达到他企图挽救塞尔维亚民族危机的目的。

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个人恐怖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B.恐怖主义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C.恐怖活动可以迅速地解决一切政治纷争D.恐怖主义不会威胁世界和平

8.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分别是

A.奥匈帝国和英国  B.德国和法国     C.德国和英国     D.意大利和俄国

导学案P16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战进行了4年多,奉连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在战场上,双方不断使用新武器,飞机、坦克、毒气首次出现在战场上,远程大炮杀伤力大,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1)、上述材料中的“大战”指的是哪一次战争?

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

(2)、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答: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其他原因还有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3)、你知道这次战役中最残酷的战役吗?

请说出它的名称。

答:

凡尔登战役。

(4)、这次战争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

①一战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的发展;②一战引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③一战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战略格局;④一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P45第9课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俄国二月革命最大的贡献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C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俄国退出一战,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六月革命  B.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3月18日革命)

C.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1918~1920年,苏俄人民响应布尔什维克党“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发扬拼命精神,忘我劳动。

这里的“前线”,指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B.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前线

C.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前线D.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

()4.苏联进行“一五”计划建设时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戈尔巴乔夫

()5.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力量和资金用于

 A.农业  B.轻工业  C.能源和交通运输业  D.重工业

()6.苏联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

A.1924年   B.1926年    C.1928年   D.1930年

()7.下列有关苏联的事件发生在1929年的是

A.开始实行工业化         B.农业集体化完成

C.基洛夫被刺案件        D.取消新经济政策

导学案P18

8、“目前俄国革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什么性质的革命?

结果如何?

答: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2)、“革命的第二阶段”又是什么性质的革命?

结果如何?

答:

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临时政府一一人民委员会

(3)、第二阶段的革命是由哪个政党领导的?

答:

布尔什维克。

9、材料一、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在全国各地实行谷物和饲料的余粮收集制...

材料二:

废除余量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货币工资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政策?

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

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联合反扑,社会主义政权岌岌可危。

(2)、材料二是什么政策?

是在什么时间开始实施的?

答:

新经济政策。

1921年。

(3)、上述两种政策的改变实施,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

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

 

P53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在列宁逝世后,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是

A、斯大林B、托洛斯基C、加里宁D、加米涅夫

()2、苏联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的重点是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D、第三产业

()3、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的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苏联

()4、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等形式对国民经济进行领导和管理始于

A、中国B、南斯拉夫C、苏联D、保加利亚

()5、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肃反运动的导火线是

A、基洛夫事件B、委诺维也夫事件C、加米涅夫时间D、托洛斯基事件

()6、标志苏联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A、十月革命B、1936年宪法公布C、“一五”计划完成D、苏联成立

()7、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苏联的建立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新宪法的制定

()8、1936年以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A、高度集中B、广泛民主C、新式经济D、高度自治

导学案P20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前苏联领导的讲话: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材料二:

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中心是什么?

答:

发展重工业。

(2)、材料二的这种经济建设模式被称为什么?

答:

苏联模式(或称为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这种经济建设模式的看法。

答:

这种方式一方面使苏联社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生产和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但是,高度集中的经挤、政治体制,严重压制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阻碍了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0、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读完这段话后,你有什么感想?

答: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2)、文中提到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模式?

它僵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

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原因:

在斯大林时代,党政不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民主与法制匱乏,个人崇拜盛行,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3)、对于这一模式,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请问你如何看待这一模式?

答: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成为世界强国。

伹高度集中的体制也压制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阻碍了苏联社会的持续发展。

(4)、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是什么?

那么在中国,邓小平因此而进行的改革思路又是什么?

两个人的思路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答:

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都调动了本国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P59第11课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

()1.1919年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美国提出的“十四点原则”B.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问题

C.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谈判D.签订各国海军军备协定

()2.在巴黎和会上使中国蒙受损害的是

A.以“委任统治”形式加以瓜分B.强迫签订《凡尔赛和约》

C.日本占有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D.使中国回到各列强支配局面

()3.一战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国家主要矛盾是

A.美日B.英美C.英法D.日俄

()4.一战后,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是

A.为了反对日本独霸中国B.尊重中国独立和领土主权

C.缓和列强矛盾,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D.同英国海军力量并驾齐驱

()5.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A.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B.由于中国的坚决斗争

C.英美反对日本独霸中国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