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1954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1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x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x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自评报告

 

二〇一四年九月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新乡学院是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原大学、新乡市教育学院合并升格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市管为主的办学体制。

学校已有65年办学历史,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

201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0816人,其中本科生15125人。

学校坚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视质量为办学的生命线,重视培育办学特色,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和“特色名校”战略,始终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

基于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为了避免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在办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等问题,学校在2005年就开始了对实践育人的探索,提出构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四育人”体系。

升本后,学校进一步明确培育实践育人特色,将实践育人与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同步推进,逐步完善了“四育人”体系,并从2010级学生开始对实践育人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

经过不懈探索,实践育人取得显著成绩,实践育人特色初步形成。

学校以实践育人为题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成果2013年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2年5月启动评建工作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契机,重点加强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基本建成了一套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三年,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专业和技能竞赛中获奖307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根本”的办学思路,采取“全面培养,普遍提升”与“重点培养,优化结构”相结合的原则,把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根本建设任务,大力推进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学校办学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设立专项经费,实施了“硕士化工程”、“师资培训工程”、“干部培训工程”。

启动评建工作后,学校加大“博士引进与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的实施力度,迅速提升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4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0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2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76.67%;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河南省优秀教师10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5人。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需求,努力克服资金困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15.37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校舍建筑面积68.63万平方米,在建校舍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9.1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009万元。

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建设实验室7个。

图书馆藏书总量143.92万册,纸质期刊1416种,电子图书100.62万种,电子期刊12023种,SCI、EI、CNKI等数据库36个。

学校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专业建设导向,紧紧围绕新乡市“一谷五基地”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以及其它传统优势产业加强专业建设。

现有22个教学院(系、部),38个本科专业,专业布局与新乡市企(行)业的契合度达到100%,构建起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初具地方特色的专业体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土木工程、会计学等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现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52门。

学校注重发挥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大力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校级重点学科。

近三年,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39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20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9项、国家专利39项。

通过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急需的应用型科学研究,近三年与企业合作完成48项研究项目,研发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银锌电池智能充放电装置、基于虚拟样机的起重机械虚拟检测平台、绿色滑板润滑材料制备工艺等一批优秀成果。

学校注重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把服务地方特别是新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价值追求,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服务支撑。

办学65年来,学校已为社会各界培养了10万余名本专科毕业生,其中升本七年来,已培养本科毕业生7645名。

近两届本科毕业生在新乡市就业的比例保持在35%以上,在河南省就业的比例均接近80%,为新乡市和河南省培养了大量适需对路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学校大量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敬业创业的楷模,如: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全国优秀教师周枫林、浮利古,企业家翟红卫、尚军、王俊明、乔朝增等。

学校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三年,举办各类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班25期,培训学员10824人次,为新乡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师生中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每年为新乡社会各界提供爱心帮扶、交通疏导、法律咨询等各类志愿服务5000人次以上;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围绕新乡市企(行)业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养老等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坚持送科技、文化、教育到群众中去,在社会上树立了新乡学院的良好形象。

学校注重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实施“文化厚校”战略,努力推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注地方文化建设,注重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通互动,设有“中原大讲堂·新乡学院讲堂”、民进新乡市委“开明讲堂”,邀请地方文化名人来校讲学,增进师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了解。

设立牧野文化研究所,加强对牧野文化、中原文化的研究,为地方文化繁荣发展献计献策,同时积极吸纳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学校文化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强师生的文化归属感。

学校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实施“开放活校”战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校内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办学活力,拓展办学空间。

一是加强校地对接、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和企(行)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共建合作平台、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合作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是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举办、承办各类学术会议,广泛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到校开展学术交流,大力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已举办上千场学术报告,正在实施“千人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计划”,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

学校主办《管理学刊》、《行政科学论坛》、《新乡学院学报》三种学术刊物,坚持开放办刊的思想,办刊质量迅速提升。

三是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东伦敦大学、澳大利亚博士山TAFE学院、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等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三年,已选派50人次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参加培训,拓宽了干部、教师的国际视野。

升本七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强能,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秉承“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校训,励精图治,努力构建“人本化、开放式、合作型”的办学模式,奋发图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蓬勃的发展生机。

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等20余项荣誉称号。

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状况与成效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一)定位明确科学规划,实践育人特色显现

1.明确办学定位,科学编制规划

2007年升本后,学校牢牢把握“三校合并、新升本科、地方办学”的校情,把学校定位放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全局中去思考,把学校发展放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去谋划,确定了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办学类型定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

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形成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服务面向定位: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立足新乡、面向中原、辐射全国。

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发展目标定位:

到2020年,建成在国内有影响、业界有地位、办学有特色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高度重视规划在发展中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制定了《新

乡学院2008年—2012年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回答了“新乡学院要办成什么样的本科高校”、“怎样建设新乡学院”等核心问题,统一了思想认识,指明了奋斗方向。

2012年,学校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任务,夯实了办学基础,实现了从专科办学到本科办学的转变。

近年来,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河南省实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等新要求,围绕“新乡学院怎样提高教育质量”、“新乡学院怎样加快内涵建设”等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制定了《新乡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以及《新乡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新乡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新乡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新乡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规划》等分规划,绘制了学校“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士气。

2.构建“四育人”体系,培育实践育人特色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实践育人。

学校把构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四育人”体系、培育实践育人特色写入学校发展规划,作为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和“特色名校”战略的重要内容。

制定了《新乡学院实践育人实施方案》,明确了实践育人的目标,设计了由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科技实践、管理实践、劳动实践、艺术实践、军事实践、社会实践、创业实践、德育实践等十类实践育人项目构成的实践育人内容体系,使实践育人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内容上互融、途径上互通、环节上互扣、效果上互促,形成了开放性的育人体系。

以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以学分制为载体,实现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系统规划。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实践育人模块,把十类实践育人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相应的学分,并规定获取相应的实践学分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确保实践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是建立保障机制,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

成立校院(系)两级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校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实践育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领导保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实践育人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教务处负责全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总体规划,为各单位实践育人工作提供指导与服务,团委、学生处、科研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各实践育人项目方案的制订与落实,通过责任分工、层级管理,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确保实践育人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设立实践育人工作经费,从2010年的300余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000余万元,为实践育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制定了详细的实践学分考评办法,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参与实践的频度、广度进行全面考察。

专门开发了实践学分认证系统并纳入学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为准确、高效做好实践学分认证和登记工作提供了便利的信息化平台。

三是打造四类实践育人平台,不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

第一,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依托新乡市企(行)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在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立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建设专项经费,每个本科专业均在新乡市建立1个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为实习实训提供良好的平台,保障学生实习实训质量。

第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通过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比赛,为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平台;规范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管理,完善激励制度,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举办科技活动周,拓展学生知识广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院系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和探索。

第三,打造社会实践活动平台。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充足平台;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和“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的工作思路,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及社会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

第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平台。

依托学校各级团学组织以及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实现校园文化活动“六化”局面,即“活动时间固定化、活动内容专业化、活动形式多元化、活动主体大众化、活动品位高端化、活动气氛节日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良好的第二课堂平台。

学校把实践育人工作与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在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教学与学生工作会议等会议上多次研究实践育人工作,召开了实践育人动员大会,对实践育人进行深入研讨和全面部署,全校师生形成了统一认识。

从2010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实践育人学分制管理。

2012年学校又提出实施实践育人“十个一工程”,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工作。

四是取得明显成效,产生良好影响。

学校实践育人的目标体系清晰明确,内容丰富多彩,保障全面有力,评价科学有效,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大量的实践机会,也极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实践、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显著提升,实践育人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育人特色逐步形成。

在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学校成立专门的课题组,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实践育人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和深入研究,并以《立体化实践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为题申报了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项目研究推进实践育人深入开展,该项目成果于2013年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校实践育人课题组成员在第9次、第13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上,两次就实践育人工作作专题报告。

《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报道。

(二)遵循规律统筹谋划,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1.更新教育观念,理清发展思路

学校现任领导班子由8人组成,其中具有教授职称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

班子成员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引领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班子团结进取,凝聚有力,善谋发展,勇于创新,工作思路清晰明确,领导决策科学合理。

升本以来,在全校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教学与学生工作会议等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

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举办了数十场以本科教育观念为主题的报告和讲座,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本科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的质量观、厚重的文化观、科学的发展观,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外出考察学习、制定《新乡学院2008年—2012年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和《新乡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召开教代会等方式和途径,不断更新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发展共识,统一了办学思想,理清了发展思路。

七年来,学校根据发展变化的办学情况,确定了整合年、建设年(2009年、2010年)、管理年、质量年、评建年、迎评年的工作主题,分别重点解决学校的全面深度整合、办学条件达标、管理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以评促建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等问题,集中解决和突破不同时期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引领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凝聚发展合力

学校把“以人为本”作为办学理念的第一要义,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始终把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实施人本化管理服务。

一是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立体化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学历、职称、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是建立教代会、学代会、团代会、领导干部联系院(系、部)、学生列席校长办公会等制度,设立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畅通信息渠道,积极推进信息公开,保障师生在学校管理中的民主权利。

三是关注师生利益诉求,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教职工待遇,想方设法解决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体检,建立困难教职工帮扶机制,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

四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完善教学基本设施,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服务工作机制,出台《新乡学院校级领导联系点制度》、《新乡学院管理干部听课制度》、《新乡学院管理干部、教师联系学生宿舍工作制度》、《新乡学院管理干部到学生餐厅就餐工作制度》,坚持开展进院系、进教室、进宿舍、进餐厅“四进”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从多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

3.注重建章立制,管理科学规范

学校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着眼于建立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着眼于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先后出台各项规章制度200余项,基本实现了办学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建立了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委员会、招生工作委员会等咨询及议事机构,积极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保证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4.提升干部素质,增强执行能力

学校升本后,开展了两次较大范围的机构调整及处级、科级干部公开竞聘工作,建立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为贯彻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部署提供了机构保障和队伍保障。

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实施了“干部培训工程”,通过选派干部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河南省委党校等单位培训学习,选派干部到省内外高校挂职锻炼,举办校内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坚持“工作就是责任,执行重在到位”的工作理念,把“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考核责任、追究责任”作为重要工作举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监督考核以及责任追究机制,有效促进工作落实。

(三)制定政策强化措施,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1.领导班子重视教学,深入基层指导教学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2007年召开首届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通过了《新乡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教学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主体地位。

建立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门研究教学的制度,坚持把教学工作作为党政会议的重要议事内容,党委会每学期、校长办公会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教学工作。

坚持实施校领导联系教学院(系、部)制度、听课制度、检查教学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随时了解教学工作动态,及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指导教学工作开展。

校领导坚持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调研,为研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建议。

2.制度体系保障教学,管理服务围绕教学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立了独立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机构,积极推进“管、办、评”分离。

坚持期初、期中、期末进行教学检查,促进教学规范管理、有序运行。

强化服务教学意识,围绕教学需求,推进管理服务改革,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各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效率高,师生办事方便快捷。

构建了融入学教育、学业指导、心理辅导、困难资助、职业规划与指导、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等为一体的学生指导服务体系。

3.经费优先投入教学,政策措施支持教学

学校在资金分配使用上坚持优先投入教学,确保教学经费逐年增长;在人才引进、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进修学习、津贴分配等方面,坚持向教学一线倾斜。

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和“精彩一课”活动,制定了表彰和奖励教学先进典型的制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统筹建设科研、教研项目经费配套资助及成果奖励的政策制度,加大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四)人才培养思路清晰,努力推进产教融合

1.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

学校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指导思想,确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积极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推进实践育人,把实践育人项目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努力培育办学特色;邀请企(行)业专家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二是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实行学分制改革;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实行分类教学;已建成6个可以授予第二学位的专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习第二学位。

三是合作培养人才,积极探索与国内外高校、中小学校、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等之间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

四是重视素质教育,加强美育教育,设立素质教育中心和美育教研室,开设大学美育等必修课程。

2.加大合作力度,推进产教融合

一是共建合作平台。

积极与企(行)业共建合作平台,纳米碳修饰膜技术工程实验室、动物疫病分子诊断工程实验室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共建工程研发创新平台,膜技术实验室、多肽生物技术实验室为新乡市重点实验室,薄膜功能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政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切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市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共建立96个实习实训基地。

二是合作培养人才。

一方面是共建师资队伍,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选派教师到企(行)业进行实践锻炼;同时,聘请企(行)业工程师、管理专家、技术骨干等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实践类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担任学生的实习实践导师,建成了一支实践能力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是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多种育人途径。

如:

化学化工学院分别与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联合设置“华兰班”、“心连心班”,实施订单培养,与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教育科学学院与新乡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出具有鲜明特色的U—S(University—School)合作模式;文学院与新乡市作家协会合作,开设“作家班”,邀请知名作家、报刊编辑为学生上课,培养学生的创作、写作能力。

三是开展合作就业。

制定了《新乡学院校企合作就业管理办法》,加强对校企合作就业的规范化管理,与新乡市10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就业关系。

建立进校招聘人才企业数据库,根据毕业生生源情况,邀请合适的企业进校招聘人才,平均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招聘会140余场次。

建立沟通协作平台,举办了3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邀请了90多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行业专家进校共同研讨校企合作问题,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出谋划策。

四是开展合作研究。

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应用型研究,鼓励、引导教师加强与企(行)业的合作,共建横向研究项目,开展合作研究。

如: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联合新乡市太行佳信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了银锌电池智能充放电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