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1924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docx

《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docx

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

 

关于报送相关参阅材料的函

 

省府办公厅:

关于《请就南方日报提出的问题准备相关材料》的办文(办文编号:

新闻0013)收悉,经研究,提供以下材料,供参考。

一、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我省传统产业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初步建立了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8个行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体系,其历经了主要依靠引进生产设备为主的以“广东粮、珠江水”为代表风靡全国的快速崛起阶段,到主要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的以“岭南衣、粤家电”为代表的调整发展阶段,步入到目前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的转型升级阶段。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其作为近年来我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工作之一,大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培育了一批龙头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和名牌,建设了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和集群,实施了优势传统产业三大转型升级工程,淘汰了一批传统产业落后产能,重磅打造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抓手——工业设计,总结了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典型,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增加值超过7000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34.9%;销售产值超过23600亿元,占全省的27.8%。

其中,全省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3411.36亿元,同比增长18%,占九大产业比重为24.39%;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2749.09亿元,同比增长27.6%,高于九大产业工业销售产值1个百分点;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06.3亿元,同比增长28.2%,比全省工业投资增速(17.2%)高出11个百分点;去年1-11月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利润同比增长36.7%,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

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9%,食品饮料增长11.6%,建筑材料增长22.3%。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产品优势突出。

众多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有突出地位。

据统计,我省电饭锅、电风扇、组合音响、收音机、燃气热水器、黑白电视机、录放音机、激光视盘机等家电产品,在全国的比重均超过80%。

其中,电饭锅占96.9%、电风扇占94.1%、组合音响占93.9%、收音机占92.7%,居绝对领先地位。

纺织服装产业中的针织服装、儿童服装、天然皮革手提包(袋)、背包等产品,食品饮料产业中的软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酱油等产品,建筑材料产业中的瓷质砖、油漆、日用陶瓷等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位。

二是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我省共有2家传统产业企业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分别为美的和格力,占总数的50%;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传统产业企业235个,占总数的79%,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传统产业商标188件,占总数的70%左右。

另外,包括建筑材料、食品饮料、家具在内的传统行业也获得了众多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

三是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全省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有135个,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知名度的产业集群75个,且大部分集中于传统产业,如佛山家电,中山灯饰,阳江刀剪,潮州婚纱晚礼服,云浮石材,英德水泥等。

全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达51家,占总数的72.8%。

产业集群配套建设的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机构达300多个,申请或注册集体商标40多个,创建了“顺德家电”、“古镇灯饰”、“虎门服装”、“潮州陶瓷”、“黄圃腊味”等区域国际品牌。

四是信息化应用得到发展。

我省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传统企业中,已普遍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50%以上的企业已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MIS),40%以上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35%以上企业使用了MRPII/ERP系统,23%以上企业应用了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15%以上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体系,13%以上企业应用了供应链管理(SCM)。

例如,美的集团通过推行制造业协同商务信息系统,提高了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研发周期与交货周期均缩短了25~30%,库存占有流动资金比重也有51%下降至26%;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建立“家具企业大规模定制生产系统”,日产能增长6~8倍。

五是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推进。

我省传统产业正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

2010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98万吨,超过国家任务19.6%;淘汰落后造纸产能3.407万吨,超过国家任务127%;淘汰落后味精产能1万吨,超过国家任务100%;淘汰落后制革产能50万标张;淘汰落后印染产能11835万米,超过国家任务72%;淘汰落后化纤产能3400吨,超过国家任务70%。

“十一五”以来,全省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782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274.7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1209万千瓦,淘汰落后造纸产能33.505万吨,均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当然,我省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大部分产品仍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偏重于模仿创新和引进、企业竞争力不强、行业标准制定滞后等。

特别是在“十二五”这个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如何通过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来推动产业整体转型,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以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现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首要任务”之际,我们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方向,以调高、调优、调强为目标,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通过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为主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营销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集聚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实现“广东制造”走向“广东创造”。

近期的具体工作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好我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二五”规划。

继续修改完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及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家电、造纸、建材、有色金属等7个子规划的编制,并尽快发布实施。

这一系列专项规划的制定,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点面结合的政策体系,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政策基础,也为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在“十二五”时期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二)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扶持力度。

加大传统产业进口设备减免税政策的落实力度,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落实和扶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设备更新换代,推动生产工艺改进提升。

设立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扶持专项,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50家龙头企业和100家骨干企业等重点企业,依托省市共同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在内的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

(三)借助工业设计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深入开展工业设计走进传统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活动,借打造“粤港工业设计走廊”之机,整合香港、广州、深圳、佛山、肇庆、江门、中山、珠海、惠州、东莞等地的设计资源,加快与陶瓷、家具、食品、家电、服装、五金、珠海首饰等传统产业的对接,并选择广宁竹木加工、古镇灯饰、顺德家具等一批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区开展传统产业工业设计专项大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选择重点优势传统产业推动整体转型。

以转高、转优、转强为目标,通过技术改造、总部经济、品牌建设、工业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推进产业链条完善与整合,选择中山古镇灯饰、南海有色金属、潮州日用陶瓷、东莞大朗毛纺织品、顺德家电、阳江刀剪、东莞家具等一批集聚度较高的区域优势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产业整体转型。

(五)实施龙头和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工程。

针对家用电器、建筑材料、食品饮料、家具、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行业,认定和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龙头企业50家,骨干企业100家。

重点实施龙头企业“一个自主品牌、一项核心技术、一个重大项目”工程和骨干企业“一个主导产品、一项关键技术、一个重点项目”工程,发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加强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开展以转型升级为目的的技术改造项目。

(六)切实抓好传统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围绕我省传统产业,选择一批含金量高、带动效应好、填补产业链条缺口、促进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项目,力争落实20家以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国内知名民企参加今年6月初召开的广东大型招商系列活动,落实伊利、农夫山泉等5个以上民营企业投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签约项目,指导各地市(区)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民企招商工作,探索建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招商引资长效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七)加强对传统产业集聚区域的升级指导。

加强对传统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的指导,在去年共同推进7个传统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基础上,继续与传统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如东莞、江门、韶关等共同制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推进区域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八)分类推广转型升级典型经验和模式。

在2010年总结典型示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行动计划,在家用电器、建筑材料、食品饮料、家具、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行业推广产业转移、技术进步、清洁生产、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具有全省性示范作用的转型升级路径、模式和经验。

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省委省政府应对经济危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11个重点发展领域,并明确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LED三大产业率先突破。

目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如已完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启动了11大产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及骨干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2010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约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增加值约2838亿元,占全省社会总产值比重达到6.4%。

其中,全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约为4848亿元,增加值约为1212亿元,继续领跑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量约占全国的40%,居全国首位;部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LNG客车车型已开始批量生产;LED产业快速增长,LED封装产量约占全球一半,预计全年总产值将达到800亿元(省科技厅预计)。

(二)骨干企业和产业基地培育和建设全面展开。

2010年首批认定了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100家培育企业和15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龙头企业主导、引领全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广晟、中兴通讯、华为技术3家企业获得2010年全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我省占了全国5个奖项中的3项。

2010年组织实施的一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项目,约有70%落在了这批重点新兴产业基地和骨干企业。

(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谋划推进建设省战略性新兴产业100强项目总投资达2893亿元,占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总投资的24.2%;其中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项目58个,总投资达1244.8亿元。

彩虹集团、创维集团4.5代AMOLED显示器件项目正式开工,广州LGD8.5代面板项目获国务院批准。

一批新能源汽车、LED照明、核电、太阳能光伏、风能、节能环保和航空等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

(四)三大产业应用示范跃上新台阶。

一是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三网融合国家级深圳试点和省级云浮试点顺利推进,部省共建数字家庭广州试点完成由万户级向十万户级跨越,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计划正式启动。

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我省14款电动汽车进入国家推荐目录,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规模达6000辆。

三是半导体照明产业,“十城万盏”和“千里十万”等照明示范工程,上半年在全省安装了LED路灯超过10万盏,示范路段达1200公里。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德关键时期。

我省将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部署,围绕我委培育和发展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太阳能光伏等五个重点产业领域,统筹推进技术开发、产业化、市场应用与环境建设各环节,坚持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主体相结合、自主创新与招商引进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市场培育相结合,部门联手、省市互动,以“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提升发展,促进广东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导区。

力争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4%,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增强;在主要领域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标准,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形成3-5个产业链较完整、配套体系较完善、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产业体系显著完善,广东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省。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联系人:

姚瑞婷,联系电话:

831333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