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1875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docx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docx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

一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

另一方面,又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这三大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在客观上,这个体系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2)教学内容特点:

该部分内容与当代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联系密切,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命题形式各题型都有涉及。

同时,该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乏味,抽象性很强,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3)该部分内容既是对本教材前面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内容的呼应与深化,又引领本教材整个第5单元即《经济全球化趋势》内容,故本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2)理解:

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和目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3)运用:

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动画、视频、数据表格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外交活动。

认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之现实意义。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之史观去分析历史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内涵;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的宗旨。

2.教学难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宗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环节设计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新情境导课:

采用漫画和GIF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

一个人手中拿着美元洋洋得意,心里想到这就是黄灿灿的金元宝——哈哈,发财了!

教师提出问题:

人们有时(特别是过去)把美元称之为美金,那么为什么没有人把英镑、法郎、人民币称为英金、法金、中金哪?

这就要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说起。

【设计意图:

开门扣题,增加历史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让广大同学带着趣味性的疑惑进入历史学习中,往往会事半功倍,印象很深刻。

2.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关贸总协定(GATT)

知识清单一: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影响

(1)形成: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2)影响

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B.在三大支柱中,美国拥有特殊地位。

整合突破:

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展示有序的PPT动画——三大支柱支撑起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

直接点题,明确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的认识。

认识到在此基础上,“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并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作出评价。

3.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整合点1)

知识清单二:

布雷顿森林会议

1.背景

(1)随着二战胜利之日的临近,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避免战争悲剧。

世界经济的混乱、各国利己主义政策市导致大危机加深的原因,并由此促使德意日走上屋里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战争道路

(2)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德意战败,英法等国实力削弱。

(3)实力的膨胀使美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地位。

2.召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3.内容:

会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4.影响: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整合突破:

(1)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

展示图片、数据表格表,并明确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

本课难点。

让学生能直观认清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知识清单三: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组织: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正式成立。

2.宗旨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3.特点

(1)两个组织的资金都来自成员国的认缴资金,并根据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2)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4.评价

(1)积极:

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2)消极:

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

整合突破:

(2)布雷顿深林体系的内容:

展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的新闻背景视频,结合课本知识分组讨论两个组织的宗旨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展示美国财政部长福勒的照片和他说的一段话: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并同时播放自制flash动画:

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接下来,展示图片:

黄金、美元和各国货币之间挂钩情况,接着展示美元等于黄金的图片。

结合教材分组讨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4)穿插练习,检验所学。

(5)补充:

世界货币体系发展:

展示PPT有序播放的动画。

【设计意图:

此处是教学中的重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演示flash动画和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加深对课本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的理解。

同时也让同学们加深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投票权的分配以及黄金和美元、美元和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等特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两个组织(IMF和WB)的宗旨分别是什么(这个知识点经常会出现理解偏差,所以也穿插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查)。

另外让学生加深对课本中某些语句的印象,加深对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认识。

4.探究关贸总协定——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整合点2)

知识清单四: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

(2)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以有利于其商品输出。

2.建立: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

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4.评价

(1)《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以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2)《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整合突破:

(1)关贸总协定签订背景:

展示图片;演示视频:

关贸总协定;展示图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创始国;

(2)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和评价:

展示两幅图片的提示评价关贸总协定(GATT)的宗旨和评价。

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两幅图片的演示,让同学们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性;通过对视频的演示加深对GATT的认识,通过另外两幅图片的展示,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GATT的宗旨和评价。

5.分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总结课堂知识

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案)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扎实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及其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并认识美国在其中的地位和特权。

2.认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感悟高考】

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

【解析】1981年世界银行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随着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需要从世界银行获得更多发展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故A项正确;世界银行属于世界金融机构,与贸易体系中关税税率的降低无关,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欧联合的深入,经济实力显著上升,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4·广东文综·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B.世界贸易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预习案

问题引领

基础知识梳理

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它能发挥何种作用呢?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宗旨有何不同?

世界银行贷款对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影响?

 

4.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的主导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一)背景

1.必要性:

大危机及二战的影响;

2.可能性:

①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尤其英国经济实力大减,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系;②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二)建立:

1944年,在美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又称之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宗旨:

…… 

(2)世界银行(WB)宗旨:

……

成立初期:

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

转向全球性发展援助,

2.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方式:

(1)认缴资金制:

……

(2)固定汇率制:

……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

特征:

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

4.评价:

(1)积极:

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2)消极:

①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②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

(三)瓦解:

1973年(课后知识链接)

(1)原因:

①20世纪70年代,日本和西欧的崛起;美苏争霸,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

②该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③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经济滞胀

(2)表现:

各国采取浮动汇率制;美元地位下降,失去霸主地位。

(3)影响:

经济: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三足鼎立局面;

政治:

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二、关贸总协定——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GATT)

1.原因

①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且导致1929年大危机加深;

②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

③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积极倡导。

2.建立:

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

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4.性质:

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的国际性多边协定,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5.评价:

(1)积极:

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2)消极:

对发达国家有利,它可以大量地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是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组成:

包括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

2.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3.评价:

消极:

①在三大支柱中,美国拥有特殊地位;②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

积极: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重难点突破】

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异同

相同:

①都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势力膨胀的产物;②在三大组织中,美国都占有特殊地位,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贸易体系;③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系化、制度化;④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

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货币金融组织,主要作用在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②关贸总协定是在人们贸易保护主义危害的充分认识上建立的,更侧重贸易自由化

2.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实现“世界蓝图”的?

政治:

出台杜鲁门主义,与苏联冷战;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成立北约,遏制苏联。

操纵联合国

经济: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探究案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

表2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表2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

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

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

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三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

——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

(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

(12分)

【考点】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3)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

【解析】

(2)根据材料二“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金融协定“”金融帝国:

美国金融霸权“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以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美国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控制、实施马歇尔计划等方面归纳。

(3)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英国侧重殖民方式和直接的经济入侵、美国侧重利用优势经济资源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进行发展;第二小问启示,可以从经济发展中心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等角度分别归纳。

【答案】

(2)分析: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难系。

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10分)

(3)不同:

英国:

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4分)

美国:

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4分)

启示:

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

(4分)

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随堂练习)

1.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

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D.美国经济实力独霸天下

2.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

“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

”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

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B.始终掌控着国际金融霸权

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D.任意调整黄金与美元比价

3.“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

”下列不符合“更加深刻、更加广泛”表现的是(  )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D.世界经济全球化畅通无阻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解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是二战以后形成代替传统欧洲为中心新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生产模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4年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1947年签署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世界经济全球化畅通无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形成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2015·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27)《国家强盛之道:

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下列关于各类金融中心形成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上升

B.17世纪荷兰的强大得益于三次英荷战争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殖民帝国

D.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航路中心转移,意大利的商业地位下降,故A项错误;三次英荷战争后,荷兰被英国打败,加速了荷兰的衰落,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殖民帝国,故C项错误;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5·广东中山高三期末·23)某西方学者说:

“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

”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应该是指(  )

A.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体系化制度化        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C.欧美殖民主义势力的彻底退出            D.美苏两国之间冲突与对抗的加剧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解析】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系建立,标志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面发展,故A项正确;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中“彻底”退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美苏两国之间冲突与对抗的加剧”的结论与材料中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相符合,不属于“第三个意义”,故D项错误。

【答案】A

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作业)

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

用一个比喻:

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

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

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

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说明作者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观点。

(10分)

【考点】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2)根据材料二中“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这一关键信息可分析出作者观点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表现进行说明即可。

【答案】

(2)说明:

世界经济发展由彼此独立走向彼此互通(全球化逐步向深入发展)。

(2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使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有利于消除关税壁垒,促进世界整体彼此互通。

(6分)(注,史实各2分,说明各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