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1755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docx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docx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

 

  

 

 

 

 

 

 

 

   

 

 

 

 

 

一澳门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19世纪中叶,澳门半岛面积还不到三平方公里。

旧城区建在几个山冈之间,道路依地势建造,高低起伏,别具风格。

澳门旧城区像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小城市结构是沿着东西望洋的山脊线,由一系列广场、教堂、庙宇、街道等城市公共空间组成的有机形态。

澳门旧城区内的城市设计,是以“人”作为设计的尺度,以往在澳门,步行和自行车是旧城区的主要出行方式。

澳门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大规模填海造地,目前这个半岛面积近10平方公里,比1840年的2.78平方公里增加了2倍以上。

而近百年填海所造的土地都是良好平整的发展用地。

较早的填海造地是在20世纪20~30年代间完成的,台山、马场、筷子基、部分内港地区、贮水塘、新口岸至葡京酒店一带都是这个时期的填土工程。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另一次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时期,大部分的黑沙环、外港新填海区、新港澳码头和南湾湖计划就是在这段时期填出来的[1]。

近10多年路凼城因赌权开放,已发展成为大型的娱乐度假会展中心。

新填的土地,共通点是街道网络以棋盘式设计(见图1),道路比旧城区宽阔,目的是方便机动车辆的使用,大大提高交通流量。

图1澳门填海造地街区以棋盘式设计

2009年,国务院批准澳门进行填海造城,新城的土地分为五个区域(见图2),建设使用海域总面积361.65公顷。

国务院要求特区政府填海应注重环保,并要以缓解土地资源严重稀缺、改善民生生活质量为填海的重要举措。

特区政府需按照已确定的土地用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利用。

特区政府要在新城区预留土地建设公共房屋,增加环境保护,美化海岸景观,扩大城市生活空间,区内的公共设施、绿化空间、广场、交通、基建等用地将不低于总用地的50%,以提升居民综合生活素质。

据政府资料,未来新城填海区总共350公顷土地将建设4万户住宅,估计容纳约10万多居民。

预计10年后,澳门整体人口约有1/7居住于澳门新城填海区。

图2澳门新城填海区位置图

二澳门城市与交通发展

(一)汽车数量与公交出行

城市交通是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的命脉,长期以来受到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

澳门回归后,经济发展受惠于赌权开放、赴澳个人游(以下简称“自由行”)等政策,使社会和经济出现急速发展的状况。

澳门政府根据自身特点,着力改善澳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较为针对性的政策,包括加建停车设施、兴建轻轨、重整部分巴士路线、研究建设公交转运站、增加专营巴士公司牌照等。

澳门是一个24小时全天运作的旅游城市,居民与旅客对交通的需求不同于其他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与旅游业相关的车辆、私人汽车和摩托车数量也随之增加(见表1)。

回顾过去10年,澳门的机动车辆也随着其他社会因素同步上升,若参考过去的增长率,澳门车辆至2020年将有可能超过32万辆。

受土地资源限制,行车道路在过去的10年间仅有27.27%的增长率,虽然将有300多公顷的新城填海区,但综合整个城区考虑,现时道路增长的空间是无法追赶车辆的增长速度的。

表12000~2010年澳门人口、旅客、车辆和车道的统计资料*

在私人汽车拥有和使用上,使用者不可避免地要付出金钱上的代价。

在澳门,这方面的花费相对于其他已发展的城市如邻近的香港,还不算高。

因此,澳门的私人汽车具普及性的特质。

根据统计暨普查局2006年中期人口普查数据,约1/3的劳动人口使用私人车辆上班。

同时值得留意的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以步行方式上班的共占60%,较高的公交和步行出行比率主要是因为澳门城市为混合式土地使用,而且澳门的公交使用者所付费用十分低廉,近年政府继续推出公共巴士乘车费用补贴措施。

政府采取实报实销方式,乘公交车每程仅需付2~3澳元,余额由政府资助。

优惠计划分“全民车资优惠计划”、“学生车资优惠计划”及“长者车资优惠计划”三种。

而使用此优惠的乘客,必须购买由澳门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澳门通卡方可享受优惠。

这极大地鼓励了市民使用公交出行。

(二)环境污染与有关对策

除了空间的问题外,澳门如同其他发达地区和城市一样,也无法避免汽车环境污染和气候问题。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中,只达成一项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会议是史无前例的,所有领导人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国家都表现出了要采取行动的意愿,这足以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意愿,向世界传递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希望和信心。

相对而言,澳门特区政府在推动环境和减碳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2009年元旦开始全面禁售二冲程电单车等举措,就属于比较具有效益的减碳政策[2]。

至今交通运输是澳门仅次于电力生产的另一个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领域,空气中可吸入悬浮粒子值居高不下,酸雨时有出现,因陆路交通排放的一氧化碳、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氧化亚氮等污染物呈逐年增加趋势,使车辆尾气扩散缓慢。

由于澳门道路环境狭窄,加之道路空气质量恶化,令陆路交通成为加重市区污染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根据2005年有关澳门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结果,因陆路交通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占全澳门总排放量之9.4%。

在交通政策方面,澳门政府逐步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提倡市民使用公交和步行作为日常出行的方式。

2008年政府亦就步行系统进行研究,研究中先后参考官方对澳门城市发展相关的统计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交通调查作为研究基础,通过索取、整理及分析政府各部门有关人口、经济及城市发展相关的资料,参考相关的报告数据及进行与交通有关的调查,加上为再次研究所独立进行的调查及统计对前期的各项资料进行复核和运算,综合以上各种数据分析,以科学客观的方法推算出重要的出行走廊。

再根据出行需求量大的走廊位置结合一些客观条件,包括道路宽度、高差、现有基建如天桥、渠网、绿化带等,及市民的主观意见和期望,从而提出步行系统建议路线。

除步行系统外,为改善空气质量,特区政府同时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为推广“绿色出行”营造条件。

例如,规定汽油车安装催化器;限制车用轻柴油的含硫量及汽油的含铅量;于2008年起,实施《进口新重型及轻型摩托车应遵守的气体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规定》,并已全面禁售二冲程内燃发动机的车辆及不符合或未能提供符合气体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的四冲程内燃机车辆等。

(三)交通政策应对汽车社会发展

宏观层面上,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本年度所签订的《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中,澳门已被清晰地定位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因此人口和旅客量增长的趋势应是肯定,这必定使澳门汽车出行的需求增加,虽然政府投放资源于道路建设,但增长远不及车辆的增幅。

随着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澳门市民对生活及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再加上澳门城市发展的高速推进,及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国家发展策略,官、商、民和学者均认为确实有需要重新部署澳门未来交通政策的定位,制定一套综合的、有针对性的、具前瞻性的、可操作的交通运输政策。

鉴于交通政策属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跨学科综合应用,除了尽可能寻求最大的民意支持,另一方面亦须注重基建工程的技术性、逻辑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因此,为使政策更贴近民生和更可操作,澳门交通事务局利用2010年一年的时间(见表2),通过加强公众参与和科学性的交通分析模型,完成了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的建议文稿,呈交特区政府审议,以便进一步落实优化澳门未来十年的交通政策。

表2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构想(2010~2020)各阶段工作

三政策理念

以往澳门陆路交通缺乏全面性的政策,其重点只是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急增的机动车辆需求,因此交通规划未能全面兼顾行人的路权和车辆增长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新制定的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升居民生活素质

逐步提升居民综合生活素质是特区政府的施政理念。

特区政府历年的施政方针都把提升居民综合生活素质定为工作目标,并把优化公共生活空间和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主要任务。

2.配合新城旧区发展

中央政府已批复特区政府的新城填海规划,因而需要为新城填海区的交通运输定位,并与原有城区的交通运输政策相衔接。

同时,优化公共空间,加强新城填海区、路凼城和旧城区的交通联系,创设更多绿色休闲的道路环境,以串联旅游景点及文娱康体设施,从而盘活原有城区营商环境及丰富居民生活内涵,也是澳门交通运输政策的重要内容。

3.履行环保国际义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际法律文件,现已适用于澳门。

为履行有关条约,特区政府有必要制定低碳减排的整体交通政策。

同时,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意识亦越来越得到居民认同和支持,鼓励绿色出行,减少车辆废气排放及燃料消耗,引入环保交通工具等,也是广大居民的共同意愿。

4.加快融入大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颁布,从国家层面提出推动珠三角地区与香港、澳门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共同建立世界级都市圈的发展目标,以及将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

粤港澳三地跨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促进三地交通联系安排是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未来的交通政策旨在通过对澳门陆路交通现状的深度思考,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估判断,同时向社会各界提出一个综合的交通政策思路,凝聚集体智慧,共同构建澳门交通发展的新蓝图。

四政策愿景和原则

根据澳门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城市定位,澳门政府提出了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城市定位,“打造居民宜行、旅客宜游的绿色交通城市”作为交通愿景。

基于以上的愿景,交通事务局制定政策的五个基本原则,包括:

公交优先、绿色出行、世遗保护、区域融合、城规结合。

围绕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见图3),政策的基础是社会能广泛参与,制定过程具有高透明度,采取的措施具有选择性。

图3交通政策原则

五政策目标和阶段性措施构想

1.公交优先

确定公交的社会公益定位,通过鼓励和补贴措施,强化公交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加快轻轨各期建设,致力发展轨道交通为便捷公交的骨干。

确保公交路权优先,加强道路公交与轻轨的转乘衔接,令公交系统便捷通达。

确保公共交通舒适安全。

充分发挥各类集体运输工具的功能。

2.绿色出行

建设环境宜人的休闲步行系统。

减少用车,合理用车,分时用车,减少车辆尾气污染。

发展低排放,以至零排放的公共运输工具。

实现交通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世遗保护

大幅减少世遗景点的机动交通量。

创造与世遗景点和谐配置的休闲步行系统。

为世遗景点区内的居民提供舒适的出行环境。

4.区域融合

加强澳门及大珠三角地区五大机场间的合作,建立城镇群机场间、机场与港口间的快速交通通道,排除人流物流的各种障碍。

确保澳门公交系统与大珠三角城镇群公交系统的无缝衔接,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站点,实现互联互通。

加强珠海澳门同城化交通安排,推进澳门和珠海两市的公交车直通互达。

配合大珠三角发展,推进1小时交通圈的实现。

5.城规结合

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依“新城、旧区、历史核心区”三个“圈层”进行梳理。

新城强调的是现代、快捷、准时以及和其他区域的对接;旧区则集中满足小区生活便利和移动需求;历史核心区着力倡导休闲、慢行、历史情怀。

应城市各区功能的需求创设适当的交通系统,制定不同区域的交通应对策略、车行速度等。

强化澳门半岛与离岛的公交安排。

以优良的交通系统把各区连接。

根据以上政策原则,澳门政府分别提出了20项总目标。

为使政策目标更具体,以2012年、2015年和2020年为期限,分别列出拟推行的42项短中长期的阶段性子目标和措施。

同时为使公交优先的目标更清晰明确,分别在2015年和2020年提出了公交分摊率的量化指标。

当中,2015年将争取公交分摊率占机动出行量由2009年的30%提升至40%~45%,2020年达到50%~55%。

六公众参与

澳门交通事务局在制定《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构想(2010~2020)》工作期间,先印制了“征集意见文本”,听取大众及各界意见后,将资料整理和分析,编制了“征集意见汇编”,居民和团体以电子文件格式提出的意见,除个别极不雅的词句予以删减外,基本都是原文转载,不作任何改动。

为方便公众阅读,对于非电子文件格式的意见,交通事务局按原文重新输入打印和编校予以公示。

在吸纳了各方的意见后,就构想进行修订,出版“咨询文本”。

咨询文本是以第一阶段的征集意见、第二阶段的公众和团体建言、跨部门跟进小组和顾问团队的研究成果为编撰基础,完善政策的愿景;以科学化的交通模型推演,拟出“基础发展”、“渐进管理”、“总量控制”三套政策方案,再通过广泛咨询市民意见后,形成政策建议文稿,呈交特区政府审议落实施行。

咨询期间所有数据同时被载到互联网上,供市民下载,使身在海外的澳门市民亦可充分获得信息。

务求使整个构想工作提高参与性和透明度。

2010年1月,交通事务局分别举办了多场面向业界和专业团体的咨询座谈会(见表3、图4),并于2010年7月举办了面向公众的国际性交通专家论坛。

期间共辑录和收到512份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涉及1176条内容。

表3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咨询会召开情况

图4市民于世遗历史城区妈阁庙前地参与咨询会情况

在完成意见收集后,交通事务局按意见的来源、提出的群体、关注的内容以至意见内容的篇幅进行整理和统计,以便厘清公众所思所想,作为按轻重缓急开展工作的考虑。

数据指出,澳门大众最为关注的交通议题为公交服务(54.8%)以及车辆控制(35.6%),但对于城规与交通政策的结合,大众关注度相比较低(25.7%),在交通管理(35.2%)关注度之下(见图5)。

图5市民对不同交通议题的关注度

在进一步分析不同社会群体关注的交通议题时,发现不同群体所关注的内容存在差异。

展示不同群体关注内容的分布特征。

媒体评论最关注的内容集中在车辆控制、公交服务和城市规化结合;社会团体和机构的意见则更为关注公交服务、城市规化结合、交通管理和绿色出行等内容,对于车辆控制的议题则并非其关注的核心所在;至于立法议员和意见领袖的观点,除集中于公交服务外,绿色出行也是重点。

此外,若从不同群体最不关注的内容作比较,可发现一般居民最不关注的内容分别是智能交通、跨境交通和历史城区。

从趋势上看,不同群体对以上内容的不关注情况虽然呈现一致性,但就程度而言,一般居民的不关注程度则更为显著。

访澳旅客亦在巡展过程中,个别人主动向交通事务局表达了意见。

而他们关注内容较集中,依次为公交服务、轨道交通和交通管理,反映在交通领域上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等相关工作仍需有待改进。

七结语

对于澳门汽车社会未来的发展,为了澳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澳门政府将客观的科学研究与大众意见作为澳门未来交通政策的基础,整体考虑全市交通系统,制定设计目标,避免以往只舒缓局部要求而忽略整体效益的做法,同时继续鼓励公共交通工具的专营公司优化市内及离岛的服务系统和频率。

在建设轻轨网络期间,鼓励市民弃车、坐巴、打的、步行以减轻环境污染,保持身体健康,改善交通情况。

除此之外,政府有关各部门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从城市长远发展并结合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着手,规划交通配套,如从“公共交通导向发展”(TOD)方向着手,在公交车站步行可达的距离内,规划购物、居住、工作、公园、小区设施,同时创造一个舒适的步行街道网络,可以便利到达各个地区中重要的地点。

这必定为新填海区及离岛地方创造条件,吸引旧城区居民搬迁入住及经商,同时从旧城区释出空间,补充所缺乏的小区和文化旅游的相关设施,盘活旧城区。

在法律方面,建议应尽快对澳门现行环保减排的法律作全面、深入、科学的研究,尤其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措施”,组织官、民、商及学者进行讨论及政策探讨,从而使澳门逐步达到“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