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人大工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1699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康人大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康人大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康人大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康人大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康人大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康人大工作.docx

《安康人大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康人大工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康人大工作.docx

安康人大工作

安康人大工作

第19期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08年11月20日

本期要目:

●八年不懈监督呵护一江清水●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是安康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正视困难化解矛盾稳住蚕桑生产局势●关于安康城区出租车运营和管理情况的调查

[工作交流]

八年不懈监督呵护一江清水

——卢杰火副主任在全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

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2008年11月5日)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由石泉县左溪河口入境安康,流经石泉、汉阴、紫阳、汉滨、旬阳、白河六县区,经白河县出境,在武汉市汇入长江。

汉江安康段流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流长340公里,占汉江全长的21%,占丹江水库以上汉江流长的35.8%,占陕西省境内流长的56%,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和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长期监测结果显示,汉江安康段出陕断面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要求,安康出境水量约占中线工程调水总量的66%。

南水北调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汉江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

2002年春,我市旬阳县部分铅锌选矿厂废水直排汉江,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并受到了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的高度重视与严厉批评。

由此引起了各级和社会各界,对汉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密切关注。

安康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防污治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加强汉江污染治理、保护一江清水,成为安康300万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成为关系安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件长远大事。

为此,安康市人大常委会自2000年底成立以来,连续八年坚持不懈地依法监督汉江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使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汉江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林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确保汉江碧绿清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抓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确保汉江不受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市人大常委会建环工委联合市级相关部门,每年利用“3.22”世界水日、“6.5”世界环境日、“12.4”法制宣传日,以及“科技之春”等活动,深入开展以《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和《陕西省汉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配合“中华环保世纪行”和“三秦环保世纪行”,每年组织开展评选“绿色文明示范学校”和好新闻评选、有奖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安康环保世纪行”宣传教育活动;在新闻媒体开办“安康环保世纪行”和“县区委书记话环保”等专栏,组织媒体记者对环境保护工作集中采访,对典型污染案件及时曝光;开展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乡镇、绿色村庄和绿色机关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开展“人人参与,共创美好家园”万人签名活动和环保法律法规咨询。

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确地认识到:

抓环保、确保汉江水质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汉江环境综合治理、保护母亲河,不仅是中省领导高度重视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安康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更是为民造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二、抓节能减排,防治汉江污染

推进汉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节能减排是关键。

八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将此项工作列入监督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代表集中视察、执法检查,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污治污、节能减排有关方面的专项工作报告。

先后组织开展了对《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矿产资源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组织代表明察暗访,实施跟踪监督,坚决督办到底。

2004年,市人大常委会在暗访中发现,汉阴县环球生化厂生产黄姜皂素水解物,废水污染严重,对汉江一级支流月河水质造成威胁,遂责成环保部门对该企业实行停产整顿;在2005年人大组织的暗访中,再次发现该厂整改没有到位,并且偷排污水,企业负责人态度不好,拒绝接受检查,当即给予严肃批评教育,并责令环保部门依法予以关停。

市政府及环保部门始终密切配合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认真落实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坚持执行辖区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法律责任,并纳入县区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评。

坚持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项目设计关和竣工验收关,严禁向汉江直排工业废水,并规范项目建设环境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产生。

近几年来,全市累计对308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验收,执行率分别达到100%和95%。

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146户涉水重点污染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书》,对旬阳县12个铅锌选矿厂停产整改,对47户限期治理不能达标的企业予以关停。

全市各厂矿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在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时,以技术创新促进固体废物综合开发利用,使企业在环境治理中获得实惠。

安康健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原是一个污染大户,自推广清洁生产后,投资200余万元对防尘设施进行改造,实现了机立窑粉尘达国标排放,且年粉尘回收节能增效80余万元;泸康酒业集团、天宝集团等企业将黄姜皂素生产废料木质素掺于煤炭中,作为锅炉燃料使用,取得了废料利用和固体废物减量节支的双重效果。

“十五”以来,全市依法征收排污费3600万元,争取中省环保专项资金6300万元、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1.28亿元,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拉动配套资金9000余万元,用于汉江流域安康段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环保能力建设和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

安康市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运,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将形成日处理城市污水6万吨的规模;安康江北污水处理厂、白河县污水处理厂已列入国家《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纳入今年开工计划,建成后将形成日处理城市污水7.4万吨的规模;安康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建成。

目前,沿江六个县城建立了简易垃圾集中填埋场,基本解决了沿江倾倒问题。

三、抓生态建设,防治水土流失

古人云:

“欲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求水流远,源泉需博深”。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防治水土流失,是我市保护汉江水质的治本之策。

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了对《森林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对退耕还林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开展了代表集中视察,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相关工作报告。

通过深入调研和认真审议,对加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抢抓国家山川秀美建设和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好机遇,扎实开展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大瀛湖绿化和小流域治理工程,着力推进生态示范县区建设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全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1999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共治理小流域1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9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402万元,以使土不下山、水不出沟。

全市累计争取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31.9亿元,完成植树造林面积639.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10.4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229.5万亩,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城镇周边、公路沿线、瀛湖库区和海拔800米以下生态相对脆弱的重点区域,实施领导抓点工程造林,采取“书记县长攻山头、林业局长啃“骨头”和“大坑大苗、一次成林”的技术措施,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帮扶、群众参与、以奖代补,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工程造林近8万亩。

据森林资源普查,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9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4%,比“十五”末净增5.2个百分点。

今年又着手规划启动340公里汉江两岸绿化工程。

这样,既切实保护了汉江水质,又增强了汉江水源地的涵养能力,必将使“一江清水、两岸常绿,水景相映、碧水蓝天”的生态面貌尽快成为现实。

四、抓综合利用,造福一方百姓

汉江是安康人民的母亲河,丰富的水资源是安康的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一江清水,做到依法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既确保清水送津京,又造福安康百姓?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小水电开发利用、水产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设施建设等专题展开调研。

调研组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达到了把现状弄清、把问题找准、提出建议切实可行的预期目标,形成了一系列专题调研报告,为市委决策和人大常委会审议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还安排专人赴省进京,就水资源费问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相关部委进行了汇报争取,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为综合利用一江清水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八年来,安康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人大职权,精心呵护一江清水,实现了人大常委会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但汉江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确保汉江不受污染,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为此,我们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及环资工委向上级呼吁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调水补偿机制。

充分考虑安康乃至陕南为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秦巴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汉江水资源保护付出的长期而巨大的努力,充分考虑保护汉江水资源和水环境对安康发展所造成的制约和影响,尽快落实调水补偿机制,保障水源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实现地方经济发展、汉江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的良性循环,使青山长在,绿水长流,永续利用。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建议加大安康和陕南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水源保护区绿色、环保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扶持陕南绿色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三)大力支持治污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将我市规划的10个县城生活污水、11个垃圾处理项目,提前安排开工建设,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并加大对节能减排、农村能源改造、沼气应用推广等项目的投入。

(四)加大生态移民和迁移式扶贫力度。

建议继续对汉江水源保护区生态移民和迁移式扶贫予以倾斜支持,长期稳定、保持退耕还林政策,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和高山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安康美,美就美在汉江水”。

呵护一江清水,任务十分艰巨,责任重于泰山。

我们将遵照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2006年7月视察瀛湖所作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三先三后”指示,以这次全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为强大动力,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行使人大监督职权,全力促进安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工作调查]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是安康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为加大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进全市水产养殖快速、健康发展,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县(区)政府汇报和召开小型座谈会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水产养殖的发展潜力

一是有丰富的水利资源。

我市地处秦巴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资源极为丰富,河流、水库、池塘星罗棋布,水质清新无污染,共有各类水域面积62万亩,其中河流面积46.54万亩、池塘0.89万亩,在河流面积中安康、石泉、喜河电站水库水面14.29万亩。

随着旬阳、蜀河、白河电站的建成还将新增水面10万亩,全市可开发利用水面将达到30万亩,目前已开发的养鱼面积达18.69万亩。

境内有天然鱼类品种6目13科105种,两栖类19种。

大鲵、川陕哲罗鲑、水獭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品种。

2007年全市水产品总量达到7173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06亿元,水产养殖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是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利用水电站库区发展常规鱼养殖,中高山发展冷水鱼养殖和特种鱼养殖,是我市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途径。

2005年10月以来,市政府及主管部门,通过招商引资,安康电站、石泉电站、喜河电站、蔺河电站、观音河水库、黄石滩水库、古仙洞电站均实行了对外承包,引进资金2500余万元,投放大规格鲢鳙鱼苗600万斤,到2006年库存鱼约2000余吨。

库区渔业养殖既能促进渔业产业化进程,净化江河水质,又能促进农民增收。

经过多年努力,冷水养殖虹鳟、金鳟、匙吻鲟鱼获得成功。

宁陕县龙泉大鲵养殖场已成功突破繁殖关,去年繁殖大鲵幼苗5000尾,今年繁殖大鲵幼苗2万尾,目前,宁陕县在龙泉养殖场的带动下,已启动100户农民采用“基地+企业+农户”的方式从事大鲵品种繁殖,使得该县从事大鲵养殖的总户数突破130户以上,开创了我市特色养殖的新局面。

三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于流水养殖具有肉制鲜嫩、绿色环保的特点,很受境内外消费者欢迎。

石泉水库水面去年投放鱼苗10万斤,尽管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当年捕鱼仍然达到30万斤。

石泉县曾溪乡印石村共405人,去年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发展网箱350个,每个网箱剔除成本后年收入1000元,该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800元。

水库集中捕捞的花白鲢鱼以每斤5—6元集中销往重庆、武汉等地,且供不应求。

虹鳟鱼、金鳟鱼大部分销往西安市场,售价为常规鱼的5—8倍。

大鲵市场前景尤其看好,由于它本身具有营养保健和医学研发之功效,拥有高档绿色食品的特征,客观上为大鲵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大鲵幼苗每尾市场销售价在500—600元左右,商品鲵每斤价格在1000—1200元之间。

二、发展水产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

安康有水域面积62万亩,适宜养鱼面积30万亩,排在全省第一,但全市只有5个水产站,从事水产工作的人员有54人,而真正懂技术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有9人,且大部分分布在市局和县站,真正在基层从事水产养殖指导的很少。

从而导致我市渔业发展缓慢,无论是规模、特色,还是质量、效益与汉中市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

汉中共有水域面积34.7万亩,适宜养鱼面积仅有8.5万亩,2007年汉中水产品产量达到2.02万吨,渔业总产值2.2亿元(不包括大鲵产值),连续多年位具全省首位。

二是技术支撑和种苗繁育体系滞后。

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水产养殖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较低。

目前,我市仅有西北农林大学一家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基地,而且规模小,尤其是科研方面与我市大水面养殖目标衔接不紧密。

水产养殖业还存在着苗种繁育、病害防治、饲料开发、养殖技术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很难适应现代水产业发展的需要。

水产养殖种苗主要依赖外省提供,这种状况,既失去了鱼种市场,又不利于水产业的发展。

三是水产养殖生产秩序比较混乱。

由于全市江河、水库地域广阔,战线长,渔政执法成本较高,以至于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

特别是瀛湖库区渔业承包开发实施以来,库区周边部分群众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2008年8月,还发生一起致死人命案,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致使瀛湖承包商动摇了继续经营的信心,也不同程度地减缓了渔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我市对外招商引资环境。

少数沿江群众法制意识淡薄,无证捕鱼,阻挠渔政人员执法,甚至暴力抗法,对渔业生产秩序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实现水产养殖业突破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迅速改变我市大水面、小产值的状况,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规划、明确目标。

安康市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具有做大做强水产养殖的先决条件。

安康的水资源面积远远大于汉中市,而安康的水产养殖规模速度和效益远低于汉中。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及2012年全省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的目标要求,全市要紧紧围绕安康突破发展的思路,按照现代渔业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稳步发展。

建议市政府尽快制定、完善并认真实施全市水产养殖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椐调查测算,我市30万亩水面,如以汉中每亩水面产1万斤鱼的30%计算,全市库区水面可养鱼9亿斤,如按50%折扣可养鱼4.5亿斤,以每斤3元计算,渔业产值将达到13.5亿元,如果以农村每亩土地收入800元计算,相当全市再生土地168万亩。

按260万农村人口计算,人均净增产值5000元。

再加上全市蓬勃兴起的大鲵产值3.5亿元,全市渔业产值可达到17亿元,占全市07年农业总产值82.55亿元的20%。

因此,要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合理布局,加强引导和指导。

一是要充分利用我市水库资源优势,在瀛湖等大库区建立大水面常规鱼养殖基地,积极合理开发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做大做强水库渔业,继续采取出租、承包、招商引资等形式,促进渔业快速发展。

同时,鼓励沿江两岸农户利用库汊发展网箱、围拦养鱼,积极探索各种水域精养高产的路子,推进大中小水面的开发,带动全市渔业发展。

二是推进先进养殖和管理技术,在秦巴中高山河流,学习和借鉴汉中市的经验和做法,稳步发展以大鲵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

认真贯彻《陕西省大鲵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按照大鲵驯养繁殖审批权限,完善大鲵驯养繁殖许可证、登记证、管理证以及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证的登记、备案和颁发工作,为加快安康大鲵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完善机制、改善环境。

为加快我市渔业发展步伐,建议政府对水产养殖实行“一湖一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逐步建立起市、县、乡镇、村齐抓共管、协同推进水产养殖快速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要建立“政府搭台(政府拍卖水面)、企业唱戏(业主投资养鱼)、群众参与(农民入股分红)”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业主投资建基地、农民入股搞养殖、专业协会搞协调”的良性循环机制,以实现企业赢利、农民增收、渔业发展的目的。

(三)严格执法、整顿秩序。

要实现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

水产业生产涉及面广,矛盾较多,各级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渔业法律法规的研究,强化渔政监督管理,逐步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意识。

加大炸鱼、电鱼、毒鱼和违规网具捕鱼等违反《渔业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渔业资源免遭破坏,为渔业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稳定、共赢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切实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水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大力开展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活动,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水产品的安全供给和一江清水送北京提供安全保障。

(四)建好基地、促进发展。

要结合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搞好市、县区、乡镇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示范推广、种苗培育等水产科研体系建设。

西北农大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要以提升安康大水面养殖的效益为科研目标,为库区大水面养殖提供质优、量足的种苗。

同时鼓励渔业科技人员围绕水产快速高效发展提供优质、有偿服务,特种水产养殖要以宁陕大鲵繁育基地建设为依托,支持、协助具有发展规模和基础的大鲵繁育养殖场,尽快解决技术成果评审、推荐及商品大鲵市场准入等关键性问题,推动以大鲵等特种养殖的健康、顺利发展。

(五)建议市政府制定发展水产养殖意见、决定。

尽快研究提出扶持水产养殖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要研究有序放开大鲵养殖及经营市场的政策措施。

(调研组组长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隆毅,成员有方相义、龙君、李康、王应珍及市水利局有关负责同志)

 

正视困难化解矛盾

稳住蚕桑生产局势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当前,我市蚕桑生产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危机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眼前的危机成为各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今年全市的蚕桑生产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冲击中挣扎着。

尽管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蚕农及茧丝生产企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但也无力挽回蚕桑生产下滑的颓势。

据统计,今年全市养蚕54.2万张,产茧1780万公斤,鲜茧收入3亿元,分别比2007年下降10%、7.4%和37.6%。

收购鲜茧8754吨,比上年下降40%。

尤其是夏秋蚕饲养量急剧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29.7%和46.4%。

由于白厂丝价格急剧下滑,造成缫丝企业严重亏损,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蚕种场制种滞销,报废蚕种近5万张,工人工资无着落,造成场上停产、放假。

正因为市场不景气,挖桑、毁桑现象已开始抬头。

分析蚕桑生产下滑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

一是白厂丝生产供大于求。

据专家测算,国际茧丝市场折合白厂丝的年需求量为10.31万吨,2007年全国生产白厂丝13.25万吨,供大于求2.94万吨,白厂丝售价长期在18万元/吨徘徊;二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波及茧丝绸生产企业,表现为出口急剧下降,同时也影响消费者心理和消费需求;三是蚕桑比较效益下降,目前劳务日工资已达40元以上,养蚕与务工相比,比较效益下降,且土地产出的比较效益同时下降;四是水电煤等原料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吨丝加工费较上年增长2万元,致使缫丝企业全行业亏损;五是产业链条无力延伸,成为制约我市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以致于附加值低,茧丝绸产业的优势难以发挥。

在以上综合因素影响下,我市蚕桑生产何去何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如何应对蚕桑生产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综合各方面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认真分析蚕桑生产形势,正视当前所面临的困难。

要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蚕桑生产的周期性变化。

多年来的经验证明,蚕桑生产一直处于螺旋式发展和波浪式的前进之中,今年的蚕茧市场下滑是综合因素影响所产生的结果,随着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应该而且有能力渡过眼前的危机。

第二,坚定信念,稳住蚕桑传统产业。

蚕桑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其作用和影响力不可忽视,一旦丢失就难以挽回,何况全市有24万农户养蚕,还有2000多名与蚕桑产业相关的员工,不仅从经济收入上还是从社会稳定层面上讲都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广大蚕农正视目前面临的困难,切忌发生“冷了砍,热了赶”的偏向。

多一点冷静,少一点盲从,稳住多年来苦心经营的蚕桑产业。

第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职能作用,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单就我市而言,救“蚕市”与救“楼市”、救“股市”相比,救“蚕市”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要从困境中去寻求生机。

要看到在当前的调整中经济发达地区势必作出新的选择,将有利于更多地获得国家“东桑西移”政策扶持,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扶持支持蚕农改善蚕桑生产条件,扶持缫丝企业渡过难关。

各职能部门要把蚕桑生产作为实施安康突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此检验工作成效。

要针对蚕桑生产的实际工作需要,调整考核方式方法,落实工作职责。

第四,顺应蚕桑产业发展的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一是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全面提高综合生产技术转变,全面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塑料大棚养蚕和方格簇等一系列兴桑养蚕先进技术,努力提高单产和蚕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由分散养蚕向发展强村大户转变,重点扶持养蚕30张以上的大户和养蚕千张以上的大村,实现规模效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借势引导农户进行桑园流转,为培植养蚕大户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引导农户推行好田好地宽幅间套,即桑树与地膜洋芋间套、桑树与红薯间套,桑树与油菜间套,桑树与蔬菜间套,以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第五,强化政府公益性服务职能,为技术服务部门和广大蚕农排忧解难。

目前广大蚕农急需进一步强化技术服务,但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推广经费短缺与实际工作需要极不相符,及时化解这些矛盾已成为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要高度关注蚕种场的生产经营,否则将难以为继。

第六,理顺管理体制,为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申报项目、化解各方矛盾创造良好的条件。

(执笔人:

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方相义)

 

关于安康城区出租车运营和管理情况的调查

汉滨区人大常委会

一、基本情况

目前,在安康城区从事客运的车辆总数为964辆,其中汉滨区境内专线车辆127辆,出租车361辆,“面的”484辆,公交92辆。

另外,在打击黑出租营运专项整治活动中,由运管部门通过查处、群众举报等途径掌握的非法营运车辆共103辆,其中农民、城镇居民、部分下岗职工及中、省驻安单位职工购车从事非法营运69辆,城区党政机关干部从事非法营运19辆,无牌无证车辆15辆。

二、主要问题

1、火车站停车场管理混乱。

对公务车、大巴、中巴、面的、出租、民用车、黑车、二摩等相当一部分进站停放车辆未进行科学、合理规范,各类客运车辆停放无序,二摩穿行于旅客与车辆之中,司机争相拉客,抢客、拼客、不打计价器、不给乘客票据等不文明和违规现象非常严重。

2、不具备营运资格的民用车、私家车及部分无牌无证车辆在城区从事客运,严重扰乱城市客运市场秩序。

3、出租车在城区随意掉头、停靠,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