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647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docx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docx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方案

项目组长:

薛奕忠副组长:

叶腾、段永利(福建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成员:

陈裕成、林和德、高剑平、张先容、侯东君、简红、徐毅慧、屈冬梅、许海玲、王晓霞、黄乌燕、陈海杰、李根庆、林晓忠、苏雅玲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福建省及漳州市建筑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省面临“中央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两大历史机遇,海峡西岸城镇群列入《国家城镇体系规划》,成为全国八大城镇群之一,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根据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福建建筑业综合实力将持续增强。

到2015年,全省建筑行业产值力争达到75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GDP比例保持7%以上;各类建设执业注册人员达到10万人;同时加快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企业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达到全国建筑行业平均水平。

建筑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在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城乡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漳州市建筑业生产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155.97亿元,从业人员达10.69万人。

目前,漳州市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370余家,其中二级以上的有70余家。

2.建筑人才需求现状

目前,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计389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具有技术等级的工人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5%和9%。

在技术工人中,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到0.3%,高技能人才奇缺。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建筑业从业人员人数将达到150万人,仅漳州市建筑业从业人员近20万,其中技术与管理人才要达到30%,即6万人。

而现有技术与管理人员约2万人,实际缺口为4万人,按5年培养计划估算,每年急需本专业技能型人才总量为8000人左右。

所以,为漳州市及闽南地区的建筑企业培养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各种高技能人才,我们责无旁贷。

(二)建设基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办于1985年,目前本专业在校生321人,一直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2007年成为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并于2009年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和目标,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2009年上半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顺利通过评审,成为福建省高职高专精品专业。

办学二十多年来,本专业培养的众多毕业生已成为各类房地产公司、建筑企业的领导或主要技术骨干。

据不完全统计,漳州市现有建筑企业中40%左右的业务骨干为我院毕业生。

毕业生中现有高级管理人员近百人,高级职称200余人,还拥有各类注册结构师、监理师、造价师、建造师等100多人,土建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等约千人,为我市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初步构建了“工程导入,课证融合,标准贯穿”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立足于海西建筑产业发展对高技能型建筑人才的需求,坚持走工学结合的办学发展道路,通过对建筑相关企业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状况,并聘请漳州市建设局、漳州市建筑行业协会和福建省七建集团公司等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就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校企合作办学、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研究,以培养建筑施工现场一线技术管理的某些岗位集合而成的岗位群为目标,初步构建了“工程导入,课证融合,标准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

初步建立了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拥有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

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15人;“双师”素质教师8人;40岁以下拥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师10人。

此外,长期聘请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17人。

初步建设了一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先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素质良好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有效地保证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010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1)校内实训基地现状

几年来,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目标,加大对校内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实训条件。

目前,本专业已初步建成面积约3000平方米,可满足建筑工程技术及其所在专业群基础技能训练需要的,由建筑材料检测、土工、测量、辅助设计、内业资料管理、开标、评标、建筑设备技术等10个基础技能实训室组成的共享型的基础技能实训中心,以及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建筑施工训练中心,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

(2)校外实训基地现状

为了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职业岗位能力,拓宽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的渠道,选择理念与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好、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的企业进行合作,建成了一批较为稳固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能够在企业一线顶岗实习。

迄今为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与福建省七建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0个。

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入这些企业,参加实际工作项目,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导师进行指导,确保实训效果。

4.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稳步开展

在课程建设方面,针对建筑岗位特点,以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注重应用性、实用性、技能性的结合,将专业技能性强的课程,通过与企业合作,实行案例及现场教学方法,使教学的内容贴近实际,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核心课程开发初见成效,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评审通过院级精品课程8门,开发编写了10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整体设计;公开出版教材3部,校内自编教材4部。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

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本专业现有的基础上,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优化办学条件,形成教学优势和特色,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强化职业能力建设,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终身学习能力,构建终身学习平台,探索专业个性化培养及中高职衔接管道,到2013年,在校生达到450人(其中力争中职生源达5%),把本专业建设成为主动为区域建筑行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生产第一线高技能型人才的平台,同时带动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设备等相关专业的建设,形成面向福建省建筑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区域同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产生示范辐射作用。

(二)人才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立足于海西建筑产业发展对高技能建筑人才的需求,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于以施工员岗位为核心、辐射监理员、资料员、造价员、质量员和安全员等岗位群。

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

面向海西经济区建设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员职业岗位为核心,培养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和管理等施工一线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三、绩效考核指标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依托漳州市校企合作委员会,发挥学院校企合作处的职能,建立系级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校企双方巩固“五共同”互动: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训或就业基地,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评价学生。

逐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通过建设,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相关制度,合作办学企业达到3个。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充分发挥由专任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深入调研,面向企业需求,依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工程导入,课证融合,标准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达半年以上,双证书获取率达90%,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

(三)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职业岗位,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出发点,优化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吸纳优秀企业实践专家共同开发有利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

通过建设,完成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善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编写。

(四)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既能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及时将企业先进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保持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与建筑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同步。

以实际建筑工程项目的典型工程作为学习领域课程的载体,以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以行业标准和执业资格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和评价体系。

通过建设,校企共同开发建设8门优质核心课程,共同编写4本专业教材,同时,建设配套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

(五)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有“省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采取培养与聘请相结合的手段,建设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通过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4名(其中企业人员2名)、骨干教师6名(其中企业人员3名),中青年教师中硕士比例达100%,双师素质教师13人,具有行业证书(建筑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教师8人;建立不少于60人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建立教师下企业制度。

(六)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教学仪器设备600多万元的基础上,学院将加大投入力度,以形成对课程教学和生产性实训支持为出发点,以实训室的内涵建设为核心,引入企业元素,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建设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并编制相应的实训项目指导书,完善实训项目管理体系,使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的分项工程的实训。

完成结构检测实训室的建设;扩建建筑材料检测实训中心;完成测量实训室的补充建设;构建全系综合教学教学网络信息平台。

加强实验实训内涵建设,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到2013年,使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10家,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通过建设,新增校内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中心1个;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0个。

(七)专业群建设

建设期内,工程造价、建筑设备、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相关专业,借助重点专业建设平台,通过深化专业群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训条件建设,全面提高专业群及相关专业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建设,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并新增2名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同时,不断增进校企融合,努力从施工企业和建筑行业聘请一批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双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对口的4个校外实训基地。

(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加大产学结合力度,依托逐步建立起的各个实训中心(室)和人才优势,开展针对社会相关行业的服务工作。

通过建设,显著提高本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福建省及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发展。

针对建筑行业岗位需求开设不同的培训班,为本区域内再就业人员、军转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获得一项新的劳动就业技能。

利用学校人才资源优势和校办企业平台,开展建筑设计、监理、试验检测、应用型科研等技术服务。

四、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一)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业合作长效机制

以校企共赢为出发点,创新办学体制,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动服务企业等方法与手段,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着力寻找与企业合作的共赢点,保持长久合作的潜力,让企业积极地参与到专业建设中来,建立起校企深度融合的平台,利用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1.建立校企业合作利益驱动机制

为了使校企合作能够持久开展,激发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二是提升教师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增强对企业的服务能力;三是挖掘专业的潜在服务能力,扩大为企业服务的范围,增强对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提升专业综合实力,改善校企关系。

2.建立互惠共赢的人才培养机制

充分利用建筑工程系专业教师、实训基地等资源,大力建立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用灵活的服务方式,面向社会,开展包括技术培训在内的科研服务、教育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合作方式,使高职实训基地为企业服务、为产业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

(1)开展对外技术服务

发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特色,利用实训基地的构成和配备,对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利用专业教师的专业及技术优势,对外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咨询、造价咨询等技术服务;利用已有的高精尖测量仪器对外承接地形图测绘等。

挖掘专业的潜在服务能力,扩大为企业服务的范围,增强对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2)灵活进行订单培养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灵活开展人才订单培养。

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培养人才。

让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为企业创造生产价值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实践技能。

订单培养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3)建立校企互惠共赢的机制

建立校企双向的兼职制度,一方面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与生产活动,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参与专业建设指导、课程开发、教学实践过程。

实施校企双向培训计划,由学校派教师到企业为其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接受实践锻炼和技术培训,提升教师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增强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实教师双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构建“工程导入,课证融合,标准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将工程的概念贯穿于培养全过程,采取“集点成线,合线成面,融面为体”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将施工员岗位群综合能力层层细化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从识岗、熟岗、顶岗、预就业循序渐进,递进融合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构建“工程导入,课证融合,标准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1 “工程导入,课证融合,标准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

1.工程导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一线的技术、管理人才,工程的教育尤为重要,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导入工程的概念,在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中,选取典型的工程项目(如混凝土框架结构、砌体结构、剪力墙结构、门式钢架)为载体,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施工核心能力。

2.课证融合

根据建筑行业职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的特殊性,同时考虑职业生涯的成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建造师、造价员等执业资格的能力要求融合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按照有关部门规定的从业年限,能尽快地获取相应的执业资格,使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能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标准贯穿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工作要求,将建筑行业相关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将执业标准和行业的标准始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体现能力培养与与岗位要求相对应,教学组织与工作工程相一致。

(三)构建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为主体,通过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制定可操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方案,开发出有利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

1.构建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认真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基础上,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找出本专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同时综合考虑学生职业成长过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序化课程,形成了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职业拓展课互为支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图2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分析

2.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上,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吸取建筑工程一线技术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融入现行的行业标准和职业执业资格的要求,使学习的内容和行业的技术发展同步。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种类的繁多,施工过程重复性工作多等特点,在课程的排序上按照施工工作流程,在各学习领域课程中,归纳建筑工程项目的典型分部分项工程作为学习领域课程的载体,以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确定学习内容,以行业标准和执业资格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和评价体系。

使开发出来的学习领域课程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和普适性的特点。

图3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3.实施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课程评价模式

职业核心课程教学贯彻“教、学、做”合一原则,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课程教学是在“仿真企业环境+真实企业环境”的条件下实施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行动导向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向职业岗位技能的转化。

教学主要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展开,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

教学过程主要有四个步骤:

一是描述工作任务;二是教师演示并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三是学生动手操作;四是师生总结与评价。

具体的教学组织如下图:

图4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组织

四个步骤的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思想,用职业能力定义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经过该项目学习后最终要达到的能力状态,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在考核机制上,改变一卷定成绩的课程评价方式,构建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体系,体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在教学安排中,适时安排实训周、理实一体化教学周、工作学期,通过从识岗、熟岗、顶岗、预就业等阶段角色的转换,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融合。

4.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优质核心课程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建设一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优质核心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进行教学内容整合与完善,使教学目标更具针对性。

5.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以专业教学软件、工程案例、相关法规、电子教学资料为主,建成包括工程视频互动课堂、典型工程施工录像、工程施工相关规范规程查询系统、职业技能鉴定和教学互动平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实施网络辅助教学。

通过骨干教师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建立虚拟教室,进行课程管理、课程内容制作与发布,实现对实体课堂教学的补充。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实现个性化教育和学生协作学习,建立学习讨论区,实现异步互动。

(四)打造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以具有注册建造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资质为骨干的专任教师和建筑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到2013年,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34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17人。

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和6名骨干教师,重点培养青年教师6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教师总数4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青年教师中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100%。

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联系,从建筑相关企业聘请15-20名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

1.培养专业带头人。

通过国内外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

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技术教学能力,使其具备带领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建设和教学科研项目实施的能力;能够全面带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骨干教师、带领本专业教师团队达到国内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能够把握本专业发展动态,成为专业教学能手和行业专家。

2.培养骨干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以中青年教师为培养对象,通过分批选送到相关院校对口专业进修和下企业锻炼、主持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等渠道,提高双师素质,使其成为建筑施工、工程测量、结构设计等方面的教学骨干、技术能手。

同时,建立骨干教师职业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3.培养青年教师。

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技术兼职,积累实践经验;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提高学历教育。

从而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学水平,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成为重点专业建设的有生力量。

表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任教师培养规划表

专业

培养

类别

姓名

教师基本情况

培养计划

资金

(万元)

措施

专业带头人

薛奕忠

副教授、系主任、漳州市建筑协会常务理事

12

国内外培训、研修

叶腾

副教授、系副主任

12

国内外培训、研修

引进或聘请两名具有注册资质高级工程师

10

从行业、企业聘请

骨干教师

张先容

讲师、教研室主任

4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侯东君

讲师、在读研究生、

4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陈海杰

讲师、在读研究生

4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林长进

实验师、高级工程师、考评员

4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林和德

副教授、系副主任

4

培训、研修

简红

副教授、注册造价师

4

培训、研修

王晓霞

讲师、工程师

4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许海玲

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

4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黄乌燕

讲师、硕士研究生

4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李根庆

助教、硕士研究生

4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屈冬梅

助教、硕士研究生

4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徐毅慧

助教、硕士研究生

4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新增加青年教师2人

7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新增加青年教师2人

7

培训、研修

下建筑企业顶岗实践

4.聘请兼职教师

聘任企业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承担部分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企业兼职教师带动作用,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并通过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教法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以形成对课程教学和生产性实训支持为出发点,以实训室的内涵建设为核心。

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制订详细的实习实训教学标准、教学计划、过程监控办法及考核标准,实行校内外实习实训项目负责制。

与企业密切合作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引入企业元素,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

融“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促进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

(1)新建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中心,满足建筑工程中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装修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实训需要

(2)扩建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室,增加设备台套数,满足容纳50~60人同时实训的需要。

(3)扩建测量实训室,增加设备台套数,满足容纳50~60人同时实训的需要。

(4)新建综合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库共享。

2.校外实训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