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资料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心理治疗 教材最新串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288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资料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心理治疗 教材最新串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资料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心理治疗 教材最新串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资料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心理治疗 教材最新串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资料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心理治疗 教材最新串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资料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心理治疗 教材最新串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资料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心理治疗 教材最新串讲.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资料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心理治疗 教材最新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资料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心理治疗 教材最新串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资料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心理治疗 教材最新串讲.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资料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心理治疗教材最新串讲

自考资料心理学自考心理治疗教材最新串讲

1.心理治疗:

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症状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2.心理咨询:

是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具体说来就是,在相关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采用不同方法技术,通过口头、书面及体态语言的互动过程,助人自助解决发展性和障碍性问题,促进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成长完善。

3.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异同:

1.相似:

(1)二者所遵循的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在世纪工作中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如精神分析、行为分析、以人为中心治疗、理性情绪治疗、家庭系统治疗等。

(2)二者所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

二者都必须遵循理解、尊重、保密、促进成长等基本原则;在从业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上也有相同的要求。

(3)二者的工作对象和内容常常是相似的。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可能都会面对来访者的婚姻问题、负面情绪、人格问题和个人成长等。

(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5)二者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目的。

2.区别:

(1)工作对象各有侧重:

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患者,来咨询的人常常被称为来访者或来询者。

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被帮助对象可以被称为患者或病人。

(2)工作内容有所差别:

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

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3)专业人员的成为和接受的训练不同:

提供心理咨询的助人者往往被称为咨询师或咨询心理学家,接受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或职业心理学的专业训练;心理治疗提供者往往被称为治疗师或心理医生,接受精神医学或临床心理学的训练。

(4)干预重点和干预策略有所差异:

心理咨询重视支持性、发展性,强调对来访者潜能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助人自助,耗时相对较短。

心理治疗则重视行为的矫正、训练,重视人格的重建,耗时相对较长,从几周到几个月、甚至几年。

(5)组织构建有所不同:

心理咨询多在学校、社区等非医疗机构中开展。

心理治疗则多在医院里进行。

4.心理治疗的原则:

(1)保密原则:

保密是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2)主体原则:

在心里治疗中,来访既是治疗的对象,又是治疗活动的主体。

(3)转介原则:

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来访者的最大利益得以实现。

(4)时间限定原则:

一般来讲,一次治疗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小时内。

(5)态度中立原则:

要做到心里治疗中保持中立的态度,治疗师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①治疗师在面对来访者时,要采取通情、尊重和真诚的态度。

②治疗师要处理和调节好个人的情绪和态度,摆正自己在治疗中的位置和角色。

③治疗师在治疗中应注意避免主观臆断,或对与来访者有关的人做出简单的评价和判断。

④治疗师应尽量避免与来访者有超出工作以外的个人接触。

(6)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5.心理治疗的内容:

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治疗因情绪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引起的心理问题。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心理治疗的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

(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心理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6.心理治疗的形式:

根据心理治疗的不同深度,可把心理治疗分为3个不同层次水平: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教育性心理治疗(3)重建性心理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根据心理治疗对象的数量和性质,可把心里治疗分为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

7.精神分析的3个发展时期:

(1)第一个时期(1895-1905年):

在此时期弗洛伊德发展了新的模型来解释临床现象,故而放弃了催眠治疗,此新模型称之为拓扑模型,把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1900年弗洛伊德在广泛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精密的临床观察基础上,出版了富有历史意义的著作“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开始形成体系。

(2)第二个时期(1905-1923年):

1905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性欲三论》,探讨了儿童性心理的发展与精神变态机制的联系。

他首次提出本能驱力的概念,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

(3)第三个时期(1923-1939年):

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本我》一书,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模型。

在这个阶段弗洛伊德对他的本能驱力理论进行了修正,在《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概念。

8.意识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3个层次: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这个模型也被称为拓扑模型。

意识:

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有限外显部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活动部分。

意识实际上只是心理能量活动浮于表面的部分。

前意识:

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部分,它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是可以招回到意识中的那部分经验和记忆。

潜意识:

是被积压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招回的部分,它们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内容,包括个人原始的冲动和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9.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

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是潜意识、无理性的。

本我奉行的是快乐原则,快乐原则是指人们都具有获得快乐和避免痛苦的心理倾向。

(2)自我:

是人格结构的表层,部分位于意识之中,部分位于潜意识之中。

自我是在现实环境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现实化了的本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它结构中代表着现实和审慎,它奉行的是现实原则。

(3)超我:

又称为理想自我,它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获得和发展出来的一部分,是人格结构中道德和准则的代表,其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遵从道德原则。

(4)三者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本我在发生上先于自我,人生之初,只有本我,没有自我,自我是后天逐渐从本我中派生出来的,它没有自己的能量,靠本我来提供能量,为本我的本能满足服务。

本我是自我的真正主人。

10.防御机制及其分类:

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御功能,很多时候超我和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再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包括以下4类:

(1)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理智化、情感隔离、反向形成等。

压抑,只主动地将痛苦的记忆、情感和冲动排斥到意识之外。

理智化:

指在体验和谈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不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

情感隔离:

与理智化有关联,是对于特殊思想相联系的感情的压抑。

理智化和情感隔离都是强迫症病人的典型表现。

反向形成:

所有病人都有某种程度的反向作用。

它以夸大一种情绪倾向的方式来压制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种情绪倾向。

强迫症病人的反向作用尤为突出。

他们以守时、节俭、整洁来抗拒疲沓、奢侈、脏乱的愿望。

(2)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包括退行等。

退行:

指退回到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体验随后的发展而带来的冲突。

(3)自恋性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妄想性投射等。

否认:

与压抑相似,否认阻挡了来访者对痛苦的观念或情感的注意,暂时使它们与意识分隔开来。

投射:

指来访者把自己的冲动、感情,以及别的心理内容归咎到别人身上,在治疗中会归结到治疗师身上。

(4)成熟心理防御即使,包括升华、幽默等。

升华:

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是儿童期原始冲突健康进化到了成熟的、没有冲突的水平。

11.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这是以在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性与区域命名的。

(1)口欲期(0-1岁):

弗洛伊德将婴儿期称为口欲期,是因为对婴儿来说,口腔及口周围粘膜是其满足快乐及交流的最最重要的身体部分。

(2)肛欲期(2-4岁):

弗洛伊德把精神结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称作“肛欲期”。

(3)俄狄浦斯情节期(4-6岁)(4)潜伏期(5)生殖期

12.精神分析的常用技术:

(1)自由联想:

治疗师鼓励来访者尽量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讲,不要在乎说的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合乎逻辑。

坚持要来访者说出所想的任何事情,不要有任何隐瞒,特别是那些他不想说、或者不好意思说的东西,说出来尤其有意义。

这种说的方式,称为自由联想,它是精神分析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

(2)释梦: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主要有4个作用:

浓缩、置换、象征作用和再度校正。

(3)阻抗分析:

阻抗:

意味着对抗,阻抗是对分析进展、治疗师和分析性方法及过程起反作用的反向力量,即阻碍来访者的自由联想、妨碍来访者试图回忆和达到对顿悟的理解领会、针对来访者的合理化自我及想改变的愿望起反作用的力量。

阻抗可以使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可以用情绪、态度、观念、冲动、想法、幻想或行动的方式来表达。

阻抗可分为自我协调性阻抗和自我不协调性阻抗。

(4)移情分析:

①移情:

是安娜•弗洛伊德提出,指那些来访者由于他与治疗师的关系所引起的冲动性体验,这些体验并不是由于客观的分析治疗场景所造成的,而是起源于来访者早期的客体关系,是这些客体关系在强迫性冲动作用下的重现。

②表现形式:

A不合时宜性B强烈情感C矛盾情绪D反复无常E顽固不化③临床分类:

移情可分为正性移情和负性移情。

正性移情:

指来访者向治疗师投射爱、依赖等正性感受,来访者希望治疗师能给予他要求的满足,并拒绝接受移情的解释。

治疗师的任务是鼓励来访者充分发展移情的每一步,在恰当时候开始处理来访者对分析的阻抗。

负性移情:

指来访者敌意、侵犯、轻视等态度的表现。

当来访者不能容忍这种情感,或者说负性移情占了上风时,治疗过程很有可能瘫痪,乃至来访者中止治疗。

当来访者服从、容忍这种负性移情时,则要么是一种微妙、潜在的妄想性防御,要么是一种潜在的受虐倾向,或是对正性移情的防御,抑或是三者的结合。

④技术:

A镜像作用B中立的态度C节制原则⑤技巧:

A展示移情B澄清移情C解释移情D修通移情

13.心理治疗的设置:

治疗设置:

就是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是经过心理治疗师为心理治疗的实施所作出的精心设计、事先安排好了的、要求治疗师与来访者均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也是有效治疗、保护来访者与治疗师的重要技术。

治疗设置具体内容包括:

治疗室、治疗时间、治疗收费、对治疗师的要求等。

14.对精神分析的评价:

(1)贡献:

①弗洛伊德开创了潜意识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在弗洛伊德以前,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现象,弗洛伊德把潜意识现象看做是人类心理的主要方面,对潜意识的规律和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揭示,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辟了性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等新的研究领域。

他对性的象征心理和性本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不满足于传统心理学对心理和行为的表面描述,而是用能量和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它们背后的机制,开创了动力心理学研究这一新领域。

③弗洛伊德用潜意识理论对变态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现代心理治疗。

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解释了人类深层心理和整个的人格,成为一种可以解释个人、文化和社会历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超越了心理学的范围,对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限制:

①在弗洛伊德的思想中,他过分夸大潜意识的作用和性本能的意义而无视意识、理性和社会性在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动力中所占有的位置,表现了一种明显的“唯潜意识论”和“泛性论”的倾向。

②他重视了个体经验和经历的历时性影响而忽略了社会环境的共时性限制,存在着一种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③他的许多论断不仅建立在缺乏科学实证的假设和推想的基础上,而且还往往用一种故意的极端的修辞方式加以强调,不免有一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注意:

1.了解: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内容2.填空、选择:

心理治疗的形式;移情常见的表现形式、技术、技巧3.看:

弗洛伊德之后的发展;自由联想的具体做法

15.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答:

行为治疗:

从一开始就植根于实验的发现之中,以实验心理学及行为学派的理论和观点为基础,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行为注意的学习原理,即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

(1)经典条件反射:

消退:

这种条件性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渐渐消失的现象叫消退。

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行程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射,新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射被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现象称为泛化。

(2)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性强化:

指增加正面的奖励、报酬、赞扬或感谢等作为行为矫正的一种手段,又称为正强化。

负性强化:

指以减少(负性)反面的惩罚、剥夺、批评等作为行为矫正的一种手段,又称为负强化。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了解):

主要观点:

①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②观察学习③注意④保持⑤动作再现⑥动机。

16.行为治疗的特征

答:

(1)行为治疗突出的特征是坚持。

(2)行为治疗强调来访者当前的问题与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不强调历史性的决定因素。

(3)以行动为导向。

(4)行为治疗在内容上大部分带有教育色彩,强调领导来访者学会自我管理的机能,并期望他们能将所学应用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5)行为治疗具有弹性,可视不同来访者的不同问题而调整变化。

(6)行为治疗的实践以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为基础,有2方面意义。

第一,治疗师所进行的每一项尝试,都会预先告知来访者治疗的性质与过程;第二,治疗师通常会训练来访者自行评估自己的治疗。

17.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答:

(1)放松训练:

又称为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来访者的主动放松来增强其对体内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

是让来访者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从而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

放松训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训练放松所产生的躯体反应,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对于应付过度焦虑、恐惧、稳定情绪等具有特殊功效。

放松训练的方法很多,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松、静、自然,如气功中的放松功、瑜伽、坐禅、静默法等。

常用的放松训练方法有渐进性肌肉松弛法、自发训练法、呼吸放松方法、冥想放松、引导意象性放松、催眠放松、生物反馈放松等。

(2)系统脱敏:

操作起来主要有3大步骤:

第一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直至来访者完全放松。

(可运用渐进性肌肉松弛法,对机体每组肌肉依次训练,即“集中注意-紧张-坚持-放松-松弛……”对儿童可用音乐和游戏等方法使之放松);第二步由治疗师与来访者共同设计出一个引起焦虑的由轻到重的等级表,即按刺激的大小不同确定一个刺激梯级表。

(通常是通过来访者的口头报告来确定并评价出对每一件事感到焦虑(或恐怖)的主观程度。

例如,某来访者小时候被蛇咬过之后,一直是闻蛇色变,听到有人谈论或是看到相关的音像资料都会紧张不已,对该来访者就可以采取脱敏疗法进行治疗:

先给他看与蛇有关的物体,例如蚯蚓甚至是一截绳子,直到他对这些东西的恐惧感基本小时;在逐渐和他谈有关蛇的事情,让他从各种方面来客观了解蛇;然后给他看蛇的图片,直到他可以接受位置;最后让他近距离看蛇等。

刺激梯级表一般分5-10级,从轻到重,逐步递增,来访者进入放松状态时向治疗师示意);第三步让来让着完全松弛时依次想象或经历梯级表中的不良刺激情景,(治疗师通过口述让来访者想象当进入到所指定的情境想象时来访者示意,让来访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情景30秒左右。

每情景重复数次,其间休息片刻,每一治疗期呈现2-5项事件,持续时间15-30分钟,直至呈现最强刺激事件,让来访者学会使自身在克服焦虑或恐惧的过程中保持轻松,知道他/她不出现不良反应为止。

还有学者认为,在实施此技术之前,治疗师应首先跟来访者会谈,以了解焦虑的情形,并收集对方的北京资料。

有些治疗师还会以问卷方式调查引起来访者焦虑情境的其他情况)。

总之,系统脱敏法是在放松条件下从弱到强呈现刺激或情景,让来访者由轻至重逐渐暴露于容易引发其不良情绪的场景,同时给予奖励,使之产生逐步适应,达到脱敏目的。

(3)厌恶疗法:

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治疗,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即将厌恶刺激与不良强化物多次重复配对,以减少不良行为。

具体来说,是用引起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来访者在发生反应的同时感到痛苦,从而对不良行为感到厌恶而逐渐减少至最终放弃该行为。

厌恶疗法从应用的技术手段上可分为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机械厌恶疗法、社会不赞成厌恶疗法、想象性厌恶疗法以及暂停技术等。

(4)行为塑造法:

是一项通过强化而产生某种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的行为治疗技术。

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这种疗法主要是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来访者作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就能获得奖励,即可得到强化,从而使来访者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5)满灌疗法:

又称冲击疗法,是让来访者暴露在使其感到强烈恐惧或焦虑情绪的各种不同刺激情境中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

满灌疗法的治疗原则是让来访者较长时间地想象恐怖的观念或置身于严重恐怖的环境,从而达到消退恐惧的目的。

(6)生物反馈治疗

(7)示范疗法:

示范方法是以某人或某团体的行为作出一种刺激示范,使观察者发展近似的想法、态度与行为。

是指根据一套特定程序,以一种机体反应去改善另一种机体反应。

18.行为治疗的简评

答:

(1)贡献:

①它使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去发展特定的治疗程序和应用治疗技术,强调治疗效果的评估。

行为治疗以客观的工具显示其效果,并不断地收到来访者的直接反应,有助于它自身不断地改进,精益求精。

②另外,行为治疗有很好的普及型。

行为治疗师并不限定在学习理论所得出的方法里,他们能运用广泛的行为技术。

③行为治疗对道德实践的贡献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

(2)限制:

①由于行为治疗的治疗师们往往急于处理来访者的行为问题,改变来访者的外显行为,仅处理表面的“问题行为”,而未能倾听出对方内心更深层的信息,因此,他们在治疗中常常会忽略了对来访者内心感受和情绪的处理。

②另外,行为治疗中治疗师的“控制”与“操纵”一直是学者们抨击的对象。

不少批评认为,行为主义对来访者的“操纵”和“控制”损害了人的基本权利。

而且,由于行为治疗强调来访者外在问题行为的改变,不够重视内在冲突,因此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师们成长抨击行为治疗是“症状替代”。

即“只改变外显行为是表面的、无效的,因为内在冲突并未消除,它会导致新的行为障碍和症状”。

③一些行为治疗师由于过于强调使用多种技术而只狭隘地处理特定的行为问题,并且又过于专注症状本身,因而忽略了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漏掉了一些来访者生活中的重要因素。

此类的实践工作者很难使弱势群体的来访者产生有益的改变。

19.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人格理论

答:

(1)ABC理论: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是ABC理论。

ABC来自于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是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C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2)不合理信念的特点(简):

艾利斯所提出的第一类不合理信念,是人们对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艾利斯所提出的第二类的不合理信念,是人们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艾利斯所提出的第三类不合理信念,是人们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要求。

20.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治疗理论

答:

(1)治疗目的:

是帮助来访者能够更理性地进行思考,情绪反应适度,以更有效地行动,获取幸福的生活。

通过治疗,来访者学会有效地处理诸如悲哀、遗憾、挫折感和烦恼等负性情感。

(2)ABCDE的治疗方法: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核心是将ABC理论应用在来访者问题上并将其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

A是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C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因为辩论一词的英文字头是D,治疗效果的效果一词的英文字头是E,加入这两个字母,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整体模型就变成了ABCDE。

21.合理情绪掌握的常用技术(选择/填空)

答:

(1)认知技术:

①自我对话②对比③心理教育的方法④教授其他人

(2)情感技术①想象②角色扮演③攻击羞愧感练习(3)行为技术①家庭作业②强化和惩罚③技能训练

22.洞察(了解)

答:

艾利斯认为改变不适当的情感和行为就要求有3种洞察。

第一种水平的洞察是承认情绪的失衡是源于对诱发性事件不合理的信念,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而出现情绪失衡。

第二种水平的洞察是一个人必须处理反复出现的同样的不合理信念。

虽然诱发性时间可能被遗忘,但不合理信念会持续出现。

第三种水平的洞察是来访者意识到洞察不能使人自动发生改变。

23.对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评价

答:

(1)贡献:

①它注重人的认知层面,强调人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ABC模式很明白地解释了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②强调把新的领悟付诸行动,比如,给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这不仅可以帮助来访者练习新的行为,还可以帮助他们达成重新制约的过程;③教授来访者一些方法,让他们可以继续进行自我治疗,而不需要治疗师的直接处理。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它很强调运用广泛且兼容并蓄的治疗方法。

大量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技术被引用来从改变个人的认知结果熟手,进一步地改变来访者的情绪和行为。

此外,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相当开放,他们并不必会其他学派的技术,特别是行为治疗的技术。

(2)限制:

①理性情绪行为治疗否定和忽视来访者的生活层面②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是一种面质性的治疗方法,这样的方法有优点也有缺点③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比其他任何一种指导性较低的治疗方法更容易伤害来访者。

24.自动思维:

是贝克认知治疗的关键概念。

这种思维自然产生,不需要经过任何的努力和选择。

在心理障碍中,自动思维经常是歪曲的、极端的或错误的。

25.认知图式:

一个人如何思考世界以及关于他人、事件、环境的重要信念和假设构成了他的认知图式。

有两种基本的认知图式:

积极的和消极的,在某种情况下是积极的图式,在另外情境下就可能变成消极的图式,这取决于当时的环境。

26.认知歪曲及其种类(论,看例子)

答:

认知歪曲:

一个人重要的信念或图式受认知歪曲的支配。

因为图式经常开始于童年,支持图式的思维过程反映了早年的推理错误。

当信息加工过程是错误或无效时出现认知歪曲。

(1)任意的推断:

指证据缺乏或面对相互矛盾的证据时,武断地作出结论。

(2)选择性提取:

是指以整个事件中小部分的细节作为判断的基础来下结论,而不考虑整个事件。

(3)过分概括化:

指将某意外事件产生的极端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在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况中。

(4)夸大或缩小:

指对某些事物的过分重视或轻视与其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5)个人化:

即在缺乏相应联系的情况下,把外部事件的发生全都归因于自己。

(6)极端化思考:

即极端式的思维方式,把生活往往看作是要么全对,要么全错;非黑即白,没有中间色。

(7)标签化和错误标签化:

以过去的缺点或错误来建立自我认同。

27.认知治疗的常用技术(只记大点):

贝克曾归纳过5种认知技术:

它们是识别自动式思维、识别认知错误、真实性检验、去注意、检查苦闷或焦虑水平。

(6)理解特质的意思(7)挑战绝对化(8)再归因(9)歪曲的标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