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123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9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docx

浅谈近十年香港保险行业发展

浅谈近十年香港保险行业发展

¡曾贺莹丁晶晶

摘要:

如今是香港回归17年,本文主要基于香港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与新加坡进行相关数据对比,对香港的保险业务展开研究调查,发现香港保险业务的优势、特色及相关法律、监督体系对该行业的支持,同时指出可能潜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行业前景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香港经济保险行业特色法律监督

目录

一、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概况 1

二、香港保险业发展概况 1

(一)现阶段概况 1

(二)近十年保险业发展情况分析 3

(三)香港保险公司 7

(四)香港保险特色 9

三、香港与新加坡对比 14

(一)背景 14

(二)经济对比 14

(三)保险业发展对比 16

四、存在问题 18

五、法律制度及监督 22

(一)法律制度 22

(二)监管体系 26

六、发展前景 28

七、参考文献及数据 29

一、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概况

香港处于通往中国内地大门的有利位置,又位于跨越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时区,这两个因素巩固了香港作为全球贸易、金融、商业和通讯中心的地位。

香港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贸易实体,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的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十四大银行中心;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市值计算,香港的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香港是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具有方便营商的环境、法治体制、自由贸易制度、自由流通的资讯、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发展完备的金融网络、一流的运输及通讯基建网络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劳动人口等。

此外,香港还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可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稳健的财政储备,以及低税率的简单税制。

凭借这些优势,香港成为全球公认最自由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增长近50%。

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左右。

由于回归之初的几年经济动荡,又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因而十多年来年平均增长率被拉低。

近几年香港经济维持强劲扩张势头,增长层面广阔。

在贸易方面,香港贸易总额基本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二、香港保险业发展概况

(一)现阶段概况

香港是区内最发达的保险市场之一,人均保费支出维持在高水平,吸引多家全球顶级的保险公司来港拓展业务。

根据保险业监理处临时数字,2013年,香港保费总收入增加13.9%,至2,907亿港元(374亿美元),相当于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13.7%。

一般保险业务增长7.1%,至421亿港元(54亿美元)。

市场约86%为长期保险业务,余下14%为一般保险业务。

同年,生效中的长期保险业务增长15.2%,至2,486亿港元(320亿美元),新造长期保险业务的增幅更高,达18.9%,总值926亿港元(119亿美元)。

截至2014年4月2日,香港共有159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约半数在海外注册成立。

在海外注册的保险公司中,美国和英国公司数目居于前列。

根据保险业监理处2012年报,本港十大一般业务保险公司为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ZurichInsuranceCompanyLtd、美亚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保柏(亚洲)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Lloyd'sUnderwriters、亚洲保险有限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

上述公司占整体市场份额41.6%。

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大型保险公司分别为中国人寿保险(2013年全球第二大市值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中国太平保险以及中国太平洋保险。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于2012年12月到香港上市。

(二)近十年保险业发展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2012年,香港一般保险公司和寿险公司承保的毛保费总额高达2633亿港元,比2011年2337亿港元增长12.7%,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2.9%。

保监处公布,2011年毛保费总额按年增11%,达2,337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12.3%。

2010年毛保费总额按年增11%,达2,050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11.8%。

2011年和2010年相对其上一年分别增长了14%和11.1%,而2009年和2008年相对来说毛保费呈减少的趋势。

2005年—2011年总业务保费收入增长趋势

2005年—2011年总业务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而从发展现状来看,根据香港地区保险业监理处提供给《证券日报》保险周刊的数据,香港地区2012年的保险密度(临时统计数据)为35579港元,保险深度为12.5%;香港地区2011年的保险密度为33055港元,保险深度为12.3%。

如上图,不管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2006年至2007年间表现为快速增长,而近五年香港保险业为稳定持续发展状态。

2、一般业务

与2011年比较,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及净保费于2012年分别上升12.5%至392亿港元及270亿港元。

整体自留额比率由68.2%升至68.9%。

毛保费上升主要由一般法律责任业务(包括雇员补偿业务)所带动,其毛保费由2011年的78亿港元强劲增长21.5%至2012年的95亿港元。

意外及健康业务的毛保费,亦由2011年的94亿港元上升10.4%至2012年的104亿港元。

汽车业务的毛保费显著增长,由2011年的35亿港元上升18.9%至2012年的42亿港元。

一般保险业务的整体承保利润由2011年的26亿港元减至2012年的20亿港元,主要由于申索情况转坏所导致。

意外及健康业务于2012年取得6亿6300万港元和4亿9000万港元的承保利润。

至于两类只要法定保险业务,直接汽车业务的承保利润由3000万港元上升至1亿400万港元,而雇员补偿业务的亏损则由2亿6000万港元扩大至6亿4900万港元。

再由图表可知,2002年至2012年期间,一般保险业务中意外及健康险增长速度最快,从2002年的44亿港元增长至2012年的104亿港元。

2002年--2012年一般保险业务

3、长期业务

长期保险业务主要分为个人人寿业务(有效个人人寿和新造个人人寿)、团体人寿业务、退休计划业务、年金业务和永久健康业务。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显示,2012年新造个人人寿业务的保单保费与2011年比较,上升7.7%至753亿港元。

个人人寿(非投资相连)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上升18.9%至582亿港元。

另一方面,个人人寿(投资相连)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则下跌18.3%至171亿港元。

2012年的新造保单数目轻微下跌0.9%至1,069,548份。

至于有效长期保险业务方面,保单保费总额由2011年的1,989亿港元增加至2012年的2,241亿港元,增幅为12.7%。

个人人寿业务仍为主要的业务类别,其有效保单保费达2090亿港元,占市场总额的93.3%。

2012年的保单数目增至1000万份,其净负债达953亿港元。

团体人寿业务的有效保单保费增加7.1%至20亿港元,其保单数目增加6.8%至18,255份,而净负债亦上升8.7%至7亿9,530万港元。

年金及其他业务(主要包括永久健康业务)的有效保单保费显著上升67.6%至38亿港元,占长期保险业务总额的1.7%。

2002年—2012年长期保险业务

(三)香港保险公司

1、概况

作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保险业非常发达,是亚太区内保险公司最密集的地区。

尽管从保费收入来看,香港保险市场位居全球第25位,但是从保险公司集中度来看,香港则位居前列。

香港保险业发展150多年来,英姿公司实力最强。

香港保险业虽然起步很早,但长期以来都是外资保险公司规模较大,实力较强。

因伦敦是世界最大的保险业中心,有许多大的英姿保险公司在港设有分支机构。

进入21世纪,保险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对保险概念的认识、保险服务的专业化水准等要求都大大提高。

寿险公司面临严峻的挑战。

香港的保险市场确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优胜劣汰”的阶段。

从业员角色也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寿险业务员,已经从70年代单纯的业务员和核保员的身份,发展成为财务策划顾问,以迎合客户全面的理财要求。

2、五大保险公司

香港主要有以下五个保险公司:

英国保诚,美国友邦,法国安盛,荷兰安泰,加拿大宏利。

其中,各保险公司按信誉度,售后服务情况及保险产品情况的综合排名大致为:

英国保诚保险公司(香港Prudential),美国友邦保险公司(香港AIA),法国AXA安盛保险公司(香港AXA),ING安泰保险公司,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香港Manulife)。

(1)英国保诚保险公司(香港Prudential)

英国保诚保险集团经营160多年,历经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美国网络科技泡沫崩溃、2008全球金融危机等等重大金融动荡,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保诚始终如一的信守承诺。

保诚的百年历史中,理赔过多张世界著名保单,如泰坦尼克号灾难赔偿、一战和二战英国士兵家属赔偿、戴安娜王妃车祸赔偿等。

(2)美国友邦保险公司(香港AIA)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香港AIA)是崛起于亚洲的美国保险公司,目前也是亚洲最富盛名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也历经百年,为亚洲各国人民提供丰富的人寿保险产品。

(3)法国AXA安盛保险公司(香港AXA)

法国AXA安盛保险公司(香港AXA)是法国资产管理公司,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收购亚洲保险公司而曲线进入人寿保险市场,法国安盛集团旗下的香港安盛保险公司也得益于集团之盛誉而在香港保险市场占据第三名的位置。

但是安盛集团对于人寿保险业务不够专注,而更多专注于资产管理业务。

(4)ING安泰保险公司

ING安泰保险公司是荷兰ING集团旗下保险公司,在香港久负盛名,目前ING保险在香港首推香港房产按揭及人寿二合一产品,ING保险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保险公司之一。

(5)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香港Manulife)

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香港Manulife)是加拿大人寿保险公司,虽地位不如保诚、友邦、安盛、ING等公司,但也在香港保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四)香港保险特色

1、保险产业政策特点

(1)市场化、自由化、公平化、透明化、国际化

香港为了维护其国际自由贸易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保险业一贯采取了“不干预”政策,允许各种资本的企业自由发展,保险业中除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汽车保险局是半官方的机构外,其余均为私营。

长期作为英国的附属区,香港保险业一直是以《英国保险法》为蓝本制订了《保险公司条例》,采用公示主义的监管方式,推广自由化、国际化、公平化的政策,实行开放式的市场进出制度。

加之无外汇管制、市场的透明度高和大量的专业保险人才,使得这个弹丸之地拥有200多家保险公司,世界各大再保公司均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或成立区域中心。

尽管香港的原保险市场的集中度也很高,寿险中友邦、国卫、宏利3家的份额就达75%,产险中香港民安占统治地位,但这是在充分竞争中形成的结果。

(2)注重对保单持有人的保护

尽管香港市场经济成熟,保险消费者也比较成熟,政府对保险业实行公示主义的监管政策,但是保险监管当局仍很注重对保单持有人的保护。

(3)健全的体系、完善的机制、良好的自律行为

香港比较宽松的保险监管政策和保险业的繁荣依赖于健全的市场体系、良好的市场机制和法治环境及保险业的自律行为,香港保险业中各种专业协会如承保人协会、经纪人和代理人协会等比较发达,自律政策的效果良好,消费者投诉机构的作用也比较大,使保险供给主体、中介主体、消费主体和监管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

2、保险业特点

(1)保险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

香港保费总收入已经达到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13.7%。

而在1997年,香港毛保费收入(一般保险业务和长期保险业务的总和)仅为520亿港元,占当地生产总值的3.9%。

到2013年,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