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6109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肇庆市第四中学2018-2019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九年级语文学科

学生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题号

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温馨提示:

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指定区域作答,保持卷面整洁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分)

(2)戍鼓断人肠,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2分)

(3)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2分)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分)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1分)

(6)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百花的guānmiǎn你戴着……(冠冕)

(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è dú职业之神圣。

(亵渎)

(3)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déyìzhāng的局面。

(相得益彰)

(4)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风度优雅就是jiǎoróuzàozuò……(矫揉造作)

3、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任何高明的犯罪分子在作案后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痕”。

B.迎新晚会上,祁敏同学大出风头,代表我们班演唱了一首《飞得更高》,赢得了阵阵掌声。

C.黄诊珍是个慷慨大方的人,这次为灾区募捐活动,她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五万元。

D.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省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B】(“出风头”是指出头露面显示自己,企图得到钦佩羡慕。

含贬义,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B)(3分)

A.《经典咏流传》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用新的形式来传播传诵经典造成的。

  (修改:

将“造成的”改为“的结果”。

B.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修改:

将“带来了美好的社会制度”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互换位置。

C.近年来,喜欢阅读电子书的人数在快速增长,电子书销售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修改:

将“增加”改为“扩大”。

D.经过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丹东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修改:

将“经过”或“使”去掉一个。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如果,;如果,。

示例:

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朵花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座花园。

二、阅读下文,完成6--18题。

(46分)

(一)(10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趣,情趣)  

(2)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

(3)泉香而酒洌(  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1)他游览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答案:

C(“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错,应为“虽仕途不得意却仍有兼济天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9分))

(二)(9分)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

“解狐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

“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可。

”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

“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

“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

”祁黄羊回答说:

“解狐适合。

”平公说: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

“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

“好。

”就任用了解狐。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

”祁黄羊回答说:

“祁午适合。

”晋平公说: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回答说:

“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晋平公(又称赞)说:

“好。

”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

“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

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

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3分)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B你(A.任用/行为。

C.诸侯国,国家/国都。

D.听说/出名。

)】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

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

【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1分)】

(3)(10分)

人生三病

张培锋

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

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

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

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

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

意思是说:

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③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

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

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

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

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

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

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

④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

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

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

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

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

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

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

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

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

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

孔子说得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

何以故?

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

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⑥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有位哲人说: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

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选文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

B.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

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①②段引出论题,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13.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B)(3分)

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

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

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

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

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

传说他曾派徐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