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工厂设备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098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工厂设备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工厂设备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工厂设备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工厂设备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工厂设备管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工厂设备管理制度.doc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工厂设备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工厂设备管理制度.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工厂设备管理制度.doc

XX工厂设备管理制度

(2006年2月20日制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设备管理部门职责

第三章前期管理

第四章基础管理

第五章技术状态管理

第六章使用、维护和修理

第七章改造与更新

第八章经济管理

第九章教育与培养

第十章奖励与惩罚

附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加强设备管理,结合本工厂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设备是本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坚持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相结合,预防为主.使用、维护和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第三条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四条 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水平,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 设备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企业各级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 本企业生产用设备统一由工程部管理。

其工作内容包括对设备规划、造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

第二章 工程部的职责

第九条 工程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l)对全厂生产设备管理负全面责任。

负责贯彻执行上级对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方针、政策,条例和有关规定;实现设备管理的下述指标:

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85%以上;主要生产设备运行状况良好;无重大设备事故。

(2)协调好生产和维修的关系,搞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修理工作,组织好维修备件的生产和供应。

生产中不允许拚设备。

(3)要根据上级有关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方针、政策、条例和目标,负责制定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根据企业长远或年度经营的方针、目标,提出对本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和考核指标;布置检查设备维修、更新改造等管理工作,协调横向关系;掌握及正确使用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设备修理费用。

组织审定设备大修理和更新改造计划及重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拟定费用预算;负责组织对职工进行设备管理和维修方面的教育及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设备维修竞赛活动,抓典型.总结推广先讲经验;对重大设备事故的处理作出决定。

第三章 前期管理

第十条 工程部门必须负责或参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自制设备、新建项目和零星购置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包括调研、规划、购置(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特别是对关键设备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把好选型和安装验收质量关,为搞好设备的后期管理打基础。

   工程部要参与基建、改(扩)建工程公用设施(风、水、汽、电等)的设计审查和施工验收。

第十一条 对相关设备,工程部必须参与设备的选型调查和考察。

在与设备供应商的谈判中.由工程部门负责提出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方面的要求,以及维修备品配件、润滑油品、维修人员培训、设备安装和维修所需的技术资料等要求。

第十一条 工程部门要广泛收集设备科技发展及市场信息和有关设备使用的意见,为做好设备选型提供依据。

   同时.要将新设备使用初期在质量、效率、运行中存在问题、故障情况及改善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

特别是关键设备,必须在索赔期内做好有关工作。

第四章 基础管理

第十三条 工程部门在办完设备验收手续移交生产时,必须按照规定逐台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卡片和台帐.建立设备档案,要做到随机附件和技术资料齐全。

即做到帐帐相符,帐、物、卡相符。

第十五条 工程部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和对加工产品质量的影响,结合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备停机对生产的损失,购置原值的大小等,将设备划分为重点预防维修设备(简称重点设备)、一般预防维修设备和事后维修设备,不同的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第十六条 设备封存。

因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设备停用半年及以上应进行封存,并按规定办理封存手续;封存要有明显的标志。

设备封存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并采取防尘、防锈蚀、防潮措,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所有封存设备都要达到完好设备要求,并列入设备检查范围。

   对于因工艺调整、产品转产或其他原因闲置2年以上不用的设备,工程部应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同时报请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设备的调拨和移装。

设备实行有偿调拨,调出设备应按分级处理胁要求进行审批;调出设备应随带原有辅机、附件及技术文件。

企业内车间之间设备的移装,应由工程部门统一办理手续。

第十八条 设备的报废。

设备主要结构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经济上不宜修复、改装,对安全生产有影响,对环境严重污染或属国家政策规定必须淘汰的设备,可以办理报废。

凡需报废的设备,应由企业领导、工程部技术人员,有经验的工人组成鉴定小组.根据使用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复查、分析、论证定性,提出鉴定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十九条 设备故障与事故。

设备或零部件失去原有精度性能,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降低等,造成停产或经济损失者为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造成停产时间或修理费用达到下列规定数额者为设备事故。

   一般事故:

修复费用一般设备在500元~l万元者;关键设备在100D元~3万元者;或因设备事故造成全厂供电中断10~30分钟者.为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

修复费用一般设备达l万元以上者,关键设备达3万元以上者;或因设备事故而使全厂电力供应中断30分钟以上者为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

修复费用达5万元以上或由于设备事故造成全厂停产2天以上、车间停产1周以上者,为特大事故。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按设备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重大或特大事故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限一个月内将处据结果上报主管部门。

   设备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自不放过。

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所有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按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林罚.触犯法律者要以法制裁。

   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设备事故频率应按规定统计,按期上报。

   对修复费用低于500元或全厂供电中断10分钟以下的设备故障,也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第二十一条 动力设备要有专人管理,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保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

一般动力设备、管道和线路安装、改装,须经企业工程部门审定,由企业主管领导审批。

对于压力容器、变配电等重要设备的安装、改装、修理和更新报废,须按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企业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各种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统一的表格、工作定额和动力管线竣工图纸。

加强各种技术文件、图纸和档案管理,特别是动力管线竣工图纸的管理。

设备技术档案、图纸资料应存放于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资料室中。

第二十三条 要加强设备管理和维修信息的积累、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各种原始凭证、图表齐全,数据正确。

工程部门规定的统计报表,应有专人负责统计,做到填写整齐、数据准确、上报及时。

第二十四条 企业要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设备管理维修数据应用微机处理,以提高信息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章 技术状态管理

第二十五条 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保证正常运转。

主要生产设备应按照设备磨损变异的规律,进行定期的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普查,统计、分析和考核设备完好率,便于及时和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况,为编制维修计划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六条 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组织修理工人排除.并填好故障记录.对经常重复发生故障的部位,工程部门应认真分析,制订改善维修措施,尽量从根本上消除故障发生地原因。

第二十七条 重点设备要实行点检(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制度,掌握设备技术状态.逐步采用先进的监测和诊断技术实行状态监测维修,及早发现异常.做好预防措施。

对压力容器和变配电等设备.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负荷或预防性试验。

第六章 使用、维护和修理

第二十九条 工人在独立使用设备前,须对其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理论教育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经过考试合格发给设备操作证后,方可凭证独立操作。

第三十条 操作工人应掌握“三好”、“四会”,严格执行使用设备的“四项要求”、“五项纪律”(见附录)。

第三十一条 设备的使用要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

对于多人操作的设备、生产线,必须实行机长制,由机长负责。

   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

单班制设备应有运行记录。

第三十二条 操作工人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

严禁超负荷、超规范、拼设备。

如遇现场生产管理人员或上级强令操作工人超负荷、超规范使用设备时,设备管理部门有权制止,操作工人有权拒绝,井可越级上告。

对违章指挥者应追究责任。

第三十二条 生产设备要严格执行日常维护(日常保养)和定期维护(定期保养)制度。

第三十四条 企业要根据生产特点和设备条件,采用预防维修方式。

对于流水线、流程设备、全年无法停机的,应利用一切生产空隙安排好定期维修和检修,并认真安排好大修计划。

对生产影响不大的一般设备,可采用事后维修方式。

第三十五条 维修工作要实行区域维修负责制。

按照分工负责管辖范围,进行设备巡回检查、计划检修和故障检修,做好记录;对工程部门下达的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设备可利用率、检修计划、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计划完成情况作好记录统计,作为考核依据;对重点设备关键部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作好记录。

第三十六条 企业要设置润滑站,车间要设润滑点,配备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专职润滑工(本企业设备润滑工作由维修工和操作工完成),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润滑设施;建立和健全润滑管理制度。

对设备润滑要做到“五定”(定人、定质、定量、定点、定期),并开展根据油质状态监测换油的科学方法。

第三十七条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

 1、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

(1)维护保养:

是指人们为保持设备正常工作以及消除隐患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保护工作。

按工作量大小和维护广度、深度:

①日常保养:

重点对设备进行清洗、润滑、紧固、检查状况。

由操作人员进行。

②一级保养:

普遍地进行清洗、润滑、紧固、检查,局部调整。

操作人员在专业维修人员指导下进行。

③二级保养:

对设备局部解体和检查,进行内部清洗、润滑。

恢复和更换易损件。

由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人员协助下进行。

④三级保养:

对设备主体进行彻底检查和调整,对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检查鉴定。

由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人员配合下定期进行。

(2)设备的检查:

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工作性能、零件的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以求及时地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并能针对发现问题,提出维护措施,做好修理前的各种准备,以提高设备修理工作的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日常检查定期检查

2、设备修理:

设备修理是对设备的磨损或损坏所进行的补偿或修复。

其实质是补偿设备的物质磨损。

(1)设备修理的类型

①小修:

对设备进行的局部修理。

拆卸部分零部件。

设备的小修理是按定期维修规定的内容或针对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部分拆卸零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或修复少量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