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0114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docx

《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docx

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

第30卷第8期电子与信息学报Vol.30No.82008年8月JournalofElectronics&InformationTechnologyAug.2008

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

崔嵬吴嗣亮

(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

该电路将传统的两级级连负反馈AGC电路中后级AGC电路的反馈控制改为前馈控制,前后两级AGC电路共用一套功率检波器和环路滤波器,前级AGC电路的增益控制误差能够在后级AGC电路中得到修正,故新的AGC电路的总增益控制误差仅取决于后级AGC电路的增益控制误差。

计算机仿真和硬件电路测试结果均表明,与传统的AGC电路相比,该文提出的新AGC电路能够提高增益控制精度,降低AGC响应时间。

关键词:

数字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AGC;级连结构;前馈控制

中图分类号:

TN70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96(200808-2025-04

ANewAGCCircuitryforDigitalReceiver

CuiWeiWuSi-liang

(CenterforResearchonRadarTechnology,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

AnewAutomaticGainControl(AGCcircuitryisproposedinthispaper.ThefeedbackcontrolschemeofsubsequentAGCclosed-loopinconventionalAGCframeisconvertedtoforwardcontrolschemeinnewcircuitry.

ThepowerdetectorandtheloopfilteraresharedbytwocascadedAGCloopsinnewAGCcircuitry,sothegainerrorsinforegoingAGCclosed-loopcanbecorrectedbysubsequentAGCclosed-loop,andtotalgainerrorsofnewAGCcircuitryisdeterminedonlybythegainerrorsinsubsequentAGCclosed-loop.SimulationandmeasurementresultsverifythatthenewAGCcircuitrynotonlyimprovedthegaincontrolprecision,butalsodecreasedtheresponsetime,comparedwithconventionalAGCcircuitry.

Keywords:

Digitalreceiver;AutomaticGainControl(AGC;Cascadedframe;Forwardcontrol

1引言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是模拟或数字接收机的关键组成部分[1]。

图1是传统的超外差式结构数字接收机的电路框图。

该超外差式数字接收机的AGC电路由两级级联实现:

前级自动增益控制及放大电路(下文简称AGC1电路通过对接收前端变增益模拟放大器的增益控制,保证了输出信号的幅度满足A/D转换器的量化电平要求;后级自动增益控制及放大电路(下文简称AGC2电路通过对解调输出信号的数字式放大控制,保证了输出信号的幅度近似恒定。

由于采用了两级AGC电路,接收机前端增益可以设计得相对较低,提高了接收机的工作稳定性[2,3]。

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互为独立的级联结构进行增益控

图1超外差式数字接收机框图

2008-01-30收到,2008-05-17改回制,传统的超外差式数字接收机两级AGC环路的控制方差将会以累加和的形式影响到AGC电路的整体控制精度;且AGC电路总的响应时间等于前后两级AGC电路的响应时间之和。

2传统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

由图1,传统的数字接收机的前后两级AGC电路均为反馈结构,每级AGC电路均由变增益放大器(AGC1电路为模拟变增益放大器,AGC2电路为数字式放大器、功率检波器(AGC1电路为对数功率检波器,AGC2电路为线性功率检波器、环路滤波器(低通滤波器构成,如图2所示[46]−。

以AGC1电路为例,对数功率检波器实现对变增益放大

图2传统的AGC电路结构

2026电子与信息学报第30卷器输出信号功率1110log(sPkNT⋅⋅的计算,其中sT为采样间隔,1N为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定义为从AGC电路起控到信号电平收敛到期望电平1dB附近所需时间,包含上升时间

1rt或下降时间1ft内的采样点数目(这里假设11rftt=,k为增益调整次数(1,2,k="[57]−。

考虑到要在上升或下降时间内使信号幅度增加或降低至门限电平附近,若110log(Pk1110logstNTP⋅≤,则在上升时间1rt内的理论增益调整量1(Gk(用dB表示为

1111(log(10(logtsGkPPkNT−=

(1

同样,若11110log(10logstPkNTP>,在下降时间1ft内的理论增益调整量2(Gk为

2111(log(10(logstGkPkNTP−=(2

其中110logtP为门限功率值。

由于数字处理的有限字长效应导致的功率检波器对数功率值1110log(sPkNT的计算误差、增益调整量1(Gk或2(Gk的计算误差以及环路热噪声,A/D转换器的量化噪声

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AGC电路的控制精度[7,8]。

通过合理设计量化字长,A/D转换器的量化噪声对AGC电路控制精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因此,传统级联结构AGC电路的增益控制精度主要由热噪声误差、功率值计算误差和增益调整量计算误差决定。

令1(gk和2(gk分别表示AGC1电路和AGC2电路在k时刻的控制增益(用dB表示,由上面的分析有

111(((gkGkGk=+Δ(3

222(((gkGkGk=+Δ(4

其中1(Gk和2(Gk分别是AGC1电路和AGC2电路的理论(期望控制增益,均为常量;

1(GkΔ和2(GkΔ分别是AGC1电路和AGC2电路的增益控制误差。

因此,传统的AGC电路在k时刻的联合控制增益(gk(用dB表示为

12121212(((

(((((((

gkgkgkGkGkGkGkGkGkGk=+=++Δ+Δ=+Δ+Δ(5

其中(Gk为AGC电路在k时刻的理论(期望控制增益,12(((GkGkGk=+。

故由式(5可知,传统的AGC电路的

总增益误差是前后两级AGC电路的增益误差之和。

另外,由于采用负反馈级联控制,AGC1电路在规定的上升时间1rt或下降时间1ft内完成对接收信号的增益调整后,AGC2电路需要再历经上升时间2rt或下降时间2ft才能完成对AGC1电路已控信号的数字式放大,即传统的AGC电路增益调整的上升时间rt,下降时间ft为

12rrrttt=+,12fffttt=+(6

3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

3.1新的AGC电路原理

对图2所示的传统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进行分析可知:

AGC1电路通过计算A/D转换后的信号功率并利用负

反馈结构实现对变增益放大器增益的调节;与此类似,AGC2电路通过计算解调后信号的功率并利用负反馈结构实现对数字式放大器增益的调节[9,10]。

考虑到AGC2电路的输入量是经AGC1电路调整后的值,该输入量对噪声起伏不再敏感,故AGC2电路可直接利用AGC1电路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结果,即复用AGC1电路的对数功率检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以实现对后级数字式放大器的前馈控制。

基于上述原理,新的AGC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

图3新的AGC电路结构

与图2所示的传统的AGC电路相比,新的AGC电路将原AGC电路中后级AGC电路的反馈控制改为前馈控制,增加了增益分配单元用于前后级AGC电路间的增益分配,并且将数字式放大改至解调处理之前进行。

由于数字式放大器为线性放大器,因此前馈环路中增益分配单元的输出需要通过反对数运算转换为线性增益控制量。

图3所示的新AGC电路的前、后级增益控制量均以统一的增益分配单元提供的增益调整值为参考,由前述分析,其后级AGC电路在k时刻的控制增益2(gk(用dB表示为

212((((gkGkgkGk=−+Δ(7

由式(7可得新AGC电路在k时刻的联合控制增益(gk(用dB表示为

121122(((

((((((

gkgkgkgkGkgkGkGkGk=+=+−+Δ=+Δ(8

故新的AGC电路的增益控制误差仅取决于后级AGC电路的增益控制误差。

同时,由于前后两级AGC电路可以同步地进行调节,故新的AGC电路的总响应时间取决于前后两级AGC电路响应时间的大值,即

12max(,rrrttt=或12max(,fffttt=(93.2新的AGC电路增益的计算机仿真

图4(a~4(d分别给出了不同的信噪比条件下,由计算机仿真得到的传统的AGC电路和新的AGC电路的增益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仿真所采用的中频输入信号功率范围为-110dBm~10dBm,信噪比设定为10dB和0dB两组。

对于每一组信噪比条件各做了500次的增益上升模拟和500次的

第8期崔嵬等:

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2027

图4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AGC增益调节过程

增益下降模拟实验。

取500次实验样本的平均值,得到图

4(a~4(d。

其中,图4(a~4(b表示增益上升调节过程;

图4(c~4(d表示增益下降调节过程。

考虑到计算机模拟尽

可能真实地逼近于硬件电路的实际工作过程,仿真中所采用

的信号处理流程包括量化字长的选取与实际的硬件电路完

全一致。

图中的纵坐标表示AGC电路的总的链路增益,横

坐标表示AGC电路的总响应时间,理想的AGC曲线表示

在不考虑由各种因素导致的增益控制误差和计算延迟情况

下AGC曲线的理论值。

表1给出了不同的仿真条件下,传统的AGC电路和新

的AGC电路的控制精度(AGC稳定后信号电平的均方差、

响应时间的仿真结果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信噪

比条件下,新的AGC电路的控制精度均优于传统的AGC

电路的控制精度。

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AGC电路而言,

新的AGC电路的增益控制曲线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收敛于理

想的AGC曲线,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AGC电路的

有效性。

4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设计了1套可同时接收4路短波信号的短波数字接

收机,该数字接收机采用中频采样、数字正交解调技术进行

短波信号的接收处理,采用FPGA实现中频信号的数字下变

表1两种AGC电路的仿真结果比较

传统的AGC新的AGC

信噪比

(dB响应时间

(ms控制精度

(dB

响应时间

(ms

控制精度

(dB

109960.825010.42增益上升

09981.025030.62

109940.814990.43增益下降

09991.035050.65频、自动增益控制及解调等接收处理功能。

在该数字接收机的FPGA设计平台上,分别设计并实现了两种不同的AGC电路结构(传统的AGC电路和新的电路,用于完成对接收信号的增益控制,并通过实验验证比较两种AGC电路的性能优劣。

利用短波信号源HARRISRF-1310A模拟产生带宽为3kHz、动态范围为-110dBm~10dBm的语音信号,并采用频谱分析仪E4403B分别对两种AGC电路的增益控制范围、输出信号功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两种AGC电路实现自动增益控制比较

带内信噪比

(dB

输出信号

功率(dBm输入信号

功率

(dBm

AGC1增

益分配

(dB

AGC2增

益分配

(dB传统

电路

电路

传统

电路

电路-110705010.8

10.3

10.19.6

-100704021.6

21.4

9.39.7

-90703031.3

31.6

9.29.8

-80702041.7

41.8

9.59.9

-70701051.8

51.6

10.010.0

-6070061.5

61.5

9.89.8

-5060061.3

61.6

9.69.9

-4050061.4

61.5

9.79.9

-3040061.7

61.7

9.59.9

-2030061.8

61.6

9.410.1

-1020061.5

61.5

9.99.9

0100

61.6

61.6

9.69.9

1000

61.5

61.7

9.510.1

从表2可以看出,当采用传统的AGC电路进行增益控制,输入信号在120dB范围变化时,输出信号变化范围达到0.9dB;而采用新的AGC电路后输出功率变化可小至0.5dB。

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如前述分析,由于新的AGC电路前后两级电路的相关性,前级AGC电路的增益控制误差能够被后级AGC电路有效地抵消,故新的AGC电路能够达到更高的增益控制精度。

5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接收机AGC电路结构,将传统的级连结构AGC电路中后级AGC电路的反馈控制改为前馈控制,前后两级AGC电路共用一套功率检波器和环路滤波器。

仿真和实测结果均验证了与传统的AGC电路相比,本文提出的新的AGC电路显著提高了增益控制精度,并减少了响应时间。

参考文献

[1]JeonO,FoxRM,andMyersBA.AnalogAGCcircuitryfor

aCMOSWLANreceiver.IEEEJournalofSolid-State

Circuits,2006,41(10:

2291-2300.

2028电子与信息学报第30卷

[2]刘世刚,葛临东,袁伟.一种短波数字接收机模拟前端设计方

案.微计算机信息,2005,21(11:

148-150.

LiuSG,GeLD,andYuanW.Analogfront-enddesignofHF

digitalreceiver.Micro-computerInformation,2005,21(11:

148-150.

[3]KimC.Digitalautomaticgaincontrolforsoftwareradio

W-CDMAbasestations.IEEETrans.onElectronicsLetters,

2003,39(3:

318-320.

[4]QuocHD,QuanL,andChangWK.A95-dBlinearlow-

powervariableamplifier.IEEETrans.onCircuitsandSystems-I,2006,53(8:

1648-1657.

[5]李学初,高清运,秦世才.混合模式AGC设计.电子与信息学

报,2007,29(11:

2791-2794.

LiXC,GaoQY,andQinSC.Thedesignofmixed-mode

AGC.JournalofElectronics&InformationTechnology,2007,29(11:

2791-2794.

[6]金俊坤,吴嗣亮,孙武.某型伪码测距雷达的数字AGC设计.

现代雷达,2005,27(10:

75-78.

JinJK,WuSL,andSunW.DesignofadigitalAGCina

PN-coderangingradar.ModernRadar,2005,27(10:

75-78.

[7]SerWOandRidwanRM.Dual-rateautomaticgain

controllerforWCDMAmobilereceiver.IEEEWirelessCommunicationsandNetworkingConference,Kowloon,2007:

212-216.

[8]ChownGAandHartmanRC.Designandexperiencewitha

fuzzylogiccontrollerforautomaticgenerationcontrol(AGC.

IEEETrans.onPowerSystems,1998,13(3:

965-970.[9]LaiJT,WuAY,andLeeCH.JointAGC-equalization

algorithmandVLSIarchitectureforwirelinedtransceiverdesigns.IEEETrans.onVLSI,2007,15(2:

236-240.[10]OkjuneJeon,FoxRM,andMyersBA.AnalogAGC

circuitryforaCMOSWLANreceiver.IEEEJournalofSolid-StateCircuits,2006,41(10:

2291-2300.

崔嵬:

男,1976年生,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扩频信号处理及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吴嗣亮:

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雷达系统设计、扩频信号处理及应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