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979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docx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docx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南宁市爱华教育集团校级课题

《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研究报告

执笔:

黄海明杨锦亮丁勇丽韦丽艳陈春梅陆桂兰

内容提要: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寻求一条有效的激励学生阅读的途径,是符合小学新课改精神,适应时代需求、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我校是一所民办小学,由于受到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相当多的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提高本校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通过调查现状,分析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从丰富阅读课的策略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设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

小学生阅读兴趣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课题的意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及教学改革实践的共同趋势。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其他语文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紧迫的现实要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

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于永正>老师则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的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而自主的前提是兴趣。

但毋庸讳言,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堪忧,师生为了应试而多做题少读书,在电视、网络的包围中甚至不读书,或者学生被动阅读等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寻求出一条有效的激励学生阅读的途径,是符合小学新课改精神,适应时代需求、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是指以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感情倾向独立地选择图书,自我管理阅读的过程,自我评价阅读的效果,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个性化的品析、实践、质疑、联想等方法来实现阅读的目标。

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生源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

由于受到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读书面窄,读书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即使是经常性进行主动阅读的孩子,所读的书无非是漫画卡通或者校园小说之类的肤浅的快餐文字,患有严重的阅读偏食症。

这样的状况造成了学生视野的狭窄,语言的空洞,智力的迟钝,思想的肤浅。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切感受到: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终身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认为,唯有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方能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这一课题。

试图通过研究小学生阅读兴趣,为落实语文新课标,推进我校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寻求出一条切实可操作的途径。

课题的开展将提高我校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我校老师的素质,丰富我校小语阅读教学理论,同时也将改变一个学生家庭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熏陶、浸染中习得的。

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4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学习。

早在1995年8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我国台湾省于2000年8月开始在全岛内从学校、社区运作、家庭教育三方面实施了儿童阅读计划。

近年来,关于语文阅读兴趣的研究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各地的教师都在不同层面展开,同时在不同角度取得了研究成果。

如1、山东高密的“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验”:

它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以大量读写为教学手段,强调课内外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期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研究:

从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从教材自身出发,提炼教材的“主题词”,即与生命体验有关的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一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从而站在哲学的高度,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全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体系。

3、山东潍坊市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研究和深圳市黄田小学刘宪华的“新语文主题阅读”实验。

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的裴娣娜教授主持的“主体性教学研究”;上海闸北中学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中央教科所阎立钦教授主持的“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等。

以上研究,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自主能力,与本课题倡导的主动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阅读兴趣是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的阅读,获取信息,理解、积累语言的一种体验活动,在读中悟义、悟情、悟境,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受美,创造美,从而逐步形成并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的素养,并能用生活经验去感受,去朗读、去表达自己的意思。

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指的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显然,要实现小学生总阅读量的需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将自主阅读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为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为完成或突破阅读目标创造条件。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中认识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阅读和思想教育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

”可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掌握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2.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调查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并作形成原因分析。

3.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六、课题的研究原则及方法思路

(一)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次提高各个层面学生的阅读兴趣。

2、实践性原则。

通过实践活动,反复的训练。

在实践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阅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参与性原则。

学生是接受信息的主体,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4、科学性原则。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并注意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本课题研究,以取得具有更广泛推广价值的、可操作性强的成果。

5、发展性原则。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新课程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定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从学生发展的意义上讲,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最后才是知识与技能。

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方法的生成;必须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掌握,发展性原则是我们在教学中进行的根本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

通过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并进行形成原因分析,从而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寻找突破口。

2.个案研究法:

选取教学和教育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具体方法。

3.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边研究边总结,注意出阶段性的研究结果,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经验。

4.行动研究法: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通过边行动边研究,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现状研究开始,通过对我校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并作形成原因,从而找出提高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由本课题组长和副组长依次制订实施方案和行动研究方案,由邓立东所长和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对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系统培训和教学方面的相关指导,组员根据要求开展系列性的科研实践活动,从而归纳总结出提高我校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形成理论层面的和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推广价值的成果。

七、研究的主要效果

1、我校学生阅读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们选择一(7)、四(3)、六

(1)共1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了阅读兴趣的前测和后测,发现我校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研究前后有了较大的提高。

(1)我校学生阅读兴趣总体状况变化显著。

表一:

我校小学生阅读兴趣总体状况前后测比较统计表:

年级

一般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10

14

22.7%

31.8%

24

26

54.5%

59%

10

4

22.7%

9%

13

19

28.3%

41.3%

23

22

50%

47%

10

5

21.7%

10.8%

13

16

22%

27.1%

30

33

50.8%

55.9%

16

10

27.7%

16.9%

合计

36

49

24.1%

32.8%

77

81

51.6%

54.3%

36

19

23.8%

12.7%

表一数据表明:

我校小学生阅读兴趣总体状况的提高变化显著。

课题研究前阅读兴趣评价“优”的学生只有24、1%,数据反映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程度较低,甚至有学生害怕阅读。

通过1年的训练,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度提高到32.1%。

不喜欢读书的学生由23.8%降低到12.7%。

这说明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读书了读书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学生乐读、爱读的效果。

(2)我校小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改善明显。

表二:

我校小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前后测比较统计表:

年级

一般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11

17

25%

38.6%

24

23

54%

52.2%

9

4

20.5%

9%

9

20

20%

43.4%

20

15

43.4%

32.6%

17

11

37%

23.9%

17

25

28.8%

42.3%

31

28

52.6%

47.4%

11

6

18.6%

10%

合计

37

62

24.6%

41.6%

75

66

50%

44.2%

37

21

25.2%

14%

表二数据表明:

研究前,大多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课外阅读的质量大打折扣。

而研究进行以后,形成比较好的习惯和方法的学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占41.6%,阅读习惯较差的也由25.2%下降到14%。

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3)我校小学生阅读能力稳中有升。

表三:

我校小学生阅读能力前后测比较统计表:

年级

一般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13

15

30%

34%

23

25

52%

56.8%

8

4

18%

9%

14

18

30.4%

39.1%

25

25

54.3%

54.3%

7

3

15.2%

6%

14

17

23.7%

28.8%

31

30

52.6%

50.8%

14

12

23.7%

20.3%

合计

41

50

27.5%

33.5%

79

80

53%

53.6%

29

19

19.4%

12.7%

表三数据表明:

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仍显示出稳中有升的势态。

课题研究前的数据,说明学生在这个方面是比较薄弱的。

研究班的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方法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积累,学会运用。

实验后,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的学生占从27.5%上升到33.5%,“差”的学生从19.4%下降到12.7%,显示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我校小学生阅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表四:

我校小学生阅读环境前后测比较统计表:

年级

一般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11

21

25%

47.7%

24

19

54.5%

43.1%

9

4

20.5%

9%

17

26

36.7%

56.5%

25

18

54.3%

39.1%

4

2

0.8%

4%

17

23

28.8%

38.9%

34

31

57.6%

52.5%

8

5

13.6%

8%

合计

45

70

30.1%

46.9%

83

68

53.3%

45.6%

21

11

11.4%

7%

表四数据显示,研究前,由于受到教育观念、家庭条件、父母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整体环境不能令人满意。

主要表现在无充足的图书供学生阅读,无合适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无有效的交流促进学生的阅读。

课题开展以后,我们针对“三无”现象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班级图书角的完善、课业负担的减少、书香家庭的评比以及读书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在阅读环境这个部分的测试对比中,低、中年级学生的阅读环境变化比较大,阅读环境环境的改善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2、一些阅读兴趣偏低的学生有了较大的转变。

研究的开展,使不少阅读兴趣偏低的学生发生了可喜的转变。

在研究之前,就“你喜欢阅读课外书吗”这个问题的回答,原来回答“不喜欢”的有65人,占总人数的43.6%,研究后,依然选择“不喜欢”的人数降为30人,占研究人数的20.1%,转变明显。

案例

(1):

严晓雯,是四年级(4)的学生,不喜欢看课外书,小女孩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意识不强,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习作水平较差。

丁老师通过了解发现:

父母认为只要学好课本知识就行了,反对孩子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没用。

丁老师在观察中发现她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后,她以此为突破口,有意识地拿《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样一些故事类书籍让她看,并提出问题,设置迷团,激发她从课外阅读中去探求答案,寻求知识的欲望。

再此基础上,和的家长进行了一次长谈。

向家长说明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家长转化了“读课外书没用”的这种思想,经常给孩子买一些喜欢的课外读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悉心教导,严晓雯课间经常拿着书本在静静的阅读,上课专心听讲了,也比以前爱举手发言了,还能针对某一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自信心明显增强。

习作水平比以前大有进步,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她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还引用了许多课外书籍中的精彩语句,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赏。

每天回家后能主动完成作业,并且在做完习题之后还能自主翻阅课外书,偶尔还能完成一些读书笔记。

案例

(2):

四(3)班的蒋守方同学是一个典型的见书就烦的孩子,阅读课上,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徜徉在书海中,但是他总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经常是拿出一本课外书,随意翻翻,漫不经心地看几分钟之后,就开始画书上的插图。

课余时间,很多孩子都喜欢围坐在一起看童话或寓言故事等课外书,蒋守方同学只是凑上前去瞄瞄两眼后就转身过一边玩耍。

韦老师了解到蒋同学父母孩子的阅读附带很强的“功利性”,专门给孩子购买一大堆学习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集等,让他十分厌烦。

另外,任课的教师过多的布置作业挤占了她课外阅读的时间,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她,完成作业已经几乎用完了她所有的课余时间。

韦老师老师在家访中,跟孩子的家长阐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建议父母在为孩子购书时,多听听孩子的心声,投其所好,尽量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

后来,家长定期给孩子购买了科普、故事方面的书籍,使孩子在阅读中真正得到了快乐。

为了让蒋**以及班里的其他同学有充裕的时间读书,韦老师和数学、英语老师达成一致,让大家合理布置作业,并科学地分配了完成作业的时间,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

韦老师还利用每节课前的“口语交际”时间,让学生朗读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摘抄到的好词佳句,或讲述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片段,评出优秀小读者。

准备轮到蒋守方时,丁老师都会提前几天帮他准备材料,训练他朗读精彩的片段,所以连续几次课前的口语交际,蒋**都因为表现出色而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一年来,蒋守方同学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发生很大变化。

语文课上,他常常能主动举手要求朗读课文。

课前的“口语交际”时间,也能看到他手捧读书笔记本,向同学们朗读自己摘抄到的好词佳句,并且会把好词佳句运用到习作中。

可喜的是,课余时间他常跟小伙伴们凑在一块儿,兴致勃勃地交流在课外读物中看到的趣事等内容。

在与家长沟通时了解到,蒋同学在逛超市时,会自发的到图书架上挑选喜欢的书籍买回来专心地看,阅读兴趣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案例(3):

四(3)班陆信安同学是个贪玩好动的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课堂上老师要求读课文的时候能见他手捧着书之外,其余时间都不碰书本,只是偶尔就翻翻一些漫画书。

阅读课上,手拿到书本时就胡乱地翻一翻,翻到哪就从哪随意地看。

在家里,家长称其完成了家庭作业后就如痴如醉的看电视。

带他去书店,他只爱买漫画书、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消遣书,偶尔买一两本作文选,却很少看。

韦老师知道要把陆信安从电视机旁拉开,必须让他真正品尝到阅读的快乐。

她配合阅读教学向陆君推荐介绍内容生动有趣的读物,如学童话类课文时,便向他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提出问题,设置谜团,向他提供书籍名单,激发他从课外阅读去寻求知识的欲望。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提出问题:

雷达是怎样的构造?

它应用于哪方面?

以此激发他从课外阅读去探求答案,请他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

另外,通过开展活动,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让他扮演童话中精彩的故事里的角色,积极地引导、评价,激发他的阅读的热情;让他试着动手把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描画下来,再讲给同学们听,既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思维;让他到台上大声诵读优美的故事、韵文,感受语言节奏、韵律的美。

并充分肯定、赏识,使之敢于交流,从而使他更加自信,提高和保持读书的热情。

为了鼓励他能继续保持读书的热情,评选他为每月“读书之星”中的一员,让他体验阅读带给他的成功喜悦。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手段,陆信安同学逐渐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自主阅读的热情大大提高,课间或者阅读课上,他总是最早到图书角,选择自己爱看的作文书、寓言故事等等。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他还利用放学时间到书店买回一本《鲁滨孙漂流记》,决定读完整本书,阅读兴趣得到了延伸和提高。

他父母也反映,孩子比以前安静多了。

案例(4):

六(3)班祝连俊和傅金荣由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识字量少,对阅读缺乏兴趣,甚至感到恐惧,理解能力很差。

作文时前言不搭后语,文中经常出现给老师“填空”的现象。

杨老师经过调查后,发现他俩阅读速度慢,傅金荣同学每分钟读书字数325字,理解率55%;祝连俊同学每分钟读书字数250字,理解率65%。

而且平时在阅读中很少真正进入阅读状况,课外从来不会主动阅读。

杨老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针对两个同学“识字量小”这个问题,着力于帮助他们扫除阅读的障碍。

首先,训练他们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碰到生字不放过。

同时,教给两个同学一些阅读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阅读速度。

紧接着,通过讨论商量,制订了傅金荣和祝连俊的课外阅读计划,由家长负责每天督促检查,老师随机抽查。

此外,杨老师还督促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或者与身边的同学交换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每次阅读课前,找两位学生谈心,交流读书情况,肯定他们阅读上闪光点,并指导他们找到阅读课上要交流展示的内容,然后在阅读课上鼓励他们上台交流展示。

在习作讲评时,我有意识地表扬两位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归功于他们平时勤于阅读,勤于积累。

经过不断尝试,两名学生的阅读的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不再视读书如畏途,平常经常能看到他们阅读的身影,读书笔记也比以前自觉了。

作文里偶尔也用上一些平常课外阅读时摘抄的词语。

有时还能主动跟老师和同学聊书里的趣事。

案例(5):

四(4)班的黄**同学是个羞涩、不善言语,学习上很一般的女孩子。

她的双亲因为生计常年不在家。

丁老师从她极简单的作文看出,她很想念爸爸妈妈,很想和别人聊天。

课题刚开始研究和实施时,老师经常借书给小晴,并与她爸爸联系沟通。

但过了一段日子,老师发现她的“阅读记录”还是寥寥几笔。

原来,她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只是组长问急了,她就写上一两句话。

面对她这样的情况,老师通过聊天,营造班级的阅读氛围,推荐她看《我要当好孩子》等读物,再到与她一起分享……在这过程中,老师没有硬性要求她交“读书日记”、也没规定她每天要读多少页。

但正是这样,她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写的文章慢慢“变长”,语句虽有点不通,但言之有物,并初步引用课外阅读习来的词语。

更可喜的是,她开朗了许多,不再关闭自己,而是大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就连她的父女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

案例(6):

四(4)班邓玉明一个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读书的孩子,课上他总是东瞧瞧,西望望,回答问题总是牛头不对马嘴。

回家尽管爸妈强硬要求读书,他总敷衍了事。

他连书都不摸一下,更谈不上阅读,因此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说起孩子的,她妈妈总是唉声叹气……丁老师积极引导,营造读书氛围,在班级里建立“图书角”,里面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