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9087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判断、比较两杯糖水的甜度,知道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能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二、教学背景与定位

第一单元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即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

讲述,对比,实验,讨论,交流,练习。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溶液,也常用“浓”“稀”来描述溶液的组成,只是他们对溶液的定量表示不是太清楚和不太规范。

所以,本节要使学生感知溶液的组成可以用溶质和溶剂的量来表示。

在这之前,化学课上学生接触过计算,学生对单纯性的计算不会太感兴趣,教师还要设法让学生喜欢上这节课,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我把这节课设计成整节课都围绕着糖水来学习,同学们在经过一定的“劳动”后,可以喝到糖水。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三、教学资源与设备

烧杯一次性水杯蔗糖硫酸铜溶液一次性筷子

四、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将一匙糖和三匙糖分别加入等量的两杯水中,让学生判断哪杯更甜?

然后将两杯糖水用白纸板遮挡,交换位置再判断?

把糖水作为奖品,奖给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

提问:

糖和水的量决定了糖水的浓稀,当溶质或溶剂的量不变,改变溶剂或溶质的量,溶液的量和溶液的浓稀如何改变?

【活动一】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浓稀

不变

减小

不变

增大

减小

不变

增大

不变

补充:

硫酸铜溶液的稀释演示。

小结:

溶质不变,溶剂增加,溶液变稀,溶剂不变,溶质增大,溶液变浓。

提问:

不能用品尝或看颜色的方法得知溶液的浓稀,还可怎样判断?

【活动二】

两杯糖水,A杯是40g水和8g糖,B杯50g水和10g糖哪一杯糖水更浓?

整理你的判断方法。

 

【活动三】

1.哪些数据能比较出溶液的浓稀?

(溶质/溶剂溶质/溶液溶剂/溶质溶剂/溶液)

2.什么是溶质质量分数?

与以前学过的哪个概念涵义相似?

3.如果求AB两杯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应该怎样列式?

【活动四】

根据溶质、溶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关系填写下表:

蔗糖溶液

水质量

蔗糖

溶质质量分数

100

95

200

10

50

20%

126

24

【能力提升——活动五】

1.运动会上学校要为全校学生配制160千克15%的糖水,请计算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

2.15%的糖水太甜,要将160kg15%糖水稀释到10%,需要加水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分析加水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交流共享】

1.今天你学习了哪种定量表示溶液的方法?

2.10%的蔗糖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3.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什么?

【在线测试】

观察老师的操作,

思考

判断回答

并说出理由

 

先自主思考完成

再小组讨论

交流展示

 

观察说出自己的判断过程

 

列式计算

三生板演

小组交流

自己的方案

 

讨论交流

小组总结溶质质量分数概念

明确概念

注意细节

两生板演

其他同学评价

 

在导学案上完成

交流计算过程

 

先推导计算公式

进行变式计算

两生板演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虽然区分糖水的浓稀简单易懂,可是将课本上的文字叙述改成真实的实验,既可拉近师生的距离,又易使学生和生活联系,亲近化学,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使学生充分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为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打好基础。

使学生感受到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溶液的浓稀,但没法区分较小的差别,从而引出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探究溶液的组成的表示方法。

2、围绕着同学们自己配制的溶液来学习会感到格外的清楚。

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规范解题格式。

 

使学生理解概念,熟练有关计算。

 

本题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活动。

也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讨论、交流————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学习——————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拓展延深,交流共享——————溶液稀释问题

总结巩固——巩固溶液组成的含义和进行溶质质量

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节《物质的溶解》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溶液,也常用“浓”“稀”来描述溶液的组成,知道分散现象每时每刻都存在于自然界,而其中溶液又是一种重要的分散体系,初中化学课程中所接触的化学变化多数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工业生产中的许多化学反应,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都离不开溶液,而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溶液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何?

这些都可以在这一节进行解决。

只是他们对溶液的定量表示不是太清楚和太规范。

本课前一部分溶液定性组成轻易理解把握,所以,本节要使学生感知溶液的组成可以用溶质和溶剂的量来表示。

在这之前,化学课上学生接触过计算,学生对单纯性的计算不会太感兴趣,本节授课多媒体也没有什么太精彩的内容可用,估计学习积极性不会太高,所以还要设法让学生喜欢上这节,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我把这节课设计成整节课都围绕着糖水来学习,同学们在经过一定的“劳动”后,可以喝到糖水。

或许,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效果分析

在此次活动中,我收获很多,这对于自身的成长及今后的教学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对学生来说,也有很大收获,为他们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平时经常教导同学们: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方法决定效果。

”同学们态度很认真,通过交流讨论,建构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比例模型,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通过例题的学习和习题的训练,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思维能力得到很好发展。

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本节课只是进行了公式应用的简单练习,今后应该加强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思考、讨论并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

本节课的内容和形式需进一步拓展,注重开放性和层次性,还要加强创新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实课堂上随时都会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抓住闪光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知识的火花,从中生成能力、方法、习惯,以求最大限度地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有质量的、鲜活的真实的课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第一章《溶液》的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2011年《化学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

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上一节课已经从定性的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本节课主要从定量的角度来认识溶液的组成。

这一节的内容,对下面物质溶解性以及以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着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第一节《物质的溶解》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溶液,也常用“浓”“稀”来描述溶液的组成,知道分散现象每时每刻都存在于自然界,而其中溶液又是一种重要的分散体系,初中化学课程中所接触的化学变化多数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工业生产中的许多化学反应,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都离不开溶液,而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溶液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何?

这些都可以在这一节进行解决。

只是他们对溶液的定量表示不是太清楚和太规范。

本课前一部分溶液定性组成轻易理解把握,所以,本节要使学生感知溶液的组成可以用溶质和溶剂的量来表示。

在这之前,化学课上学生接触过计算,学生对单纯性的计算不会太感兴趣,本节授课多媒体也没有什么太精彩的内容可用,估计学习积极性不会太高,所以还要设法让学生喜欢上这节,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我把这节课设计成整节课都围绕着糖水来学习,同学们在经过一定的“劳动”后,可以喝到糖水。

或许,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

建构模型(公式)(P9:

活动天地: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建构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数学模型),本节课需要发展的基本观念:

计量观。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交流讨论和建构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比例模型,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通过例题的学习和习题的训练,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发展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学生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另外我还在每个知识点后配有一定梯度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课堂检测

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为什么?

(1)在100g水中溶解20g氯化钠,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2)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2、蒸干40g某氯化钠溶液得到8g氯化钠。

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计算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食醋中,含有多少克醋酸?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交流讨论和建构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比例模型,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通过例题的学习和习题的训练,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发展思维能力。

为了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我实施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层递进的教学策略,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分层要求、质疑、自主学习、同层分组讨论、分层辅导、集中点拨、分层练习、分层评价等教学方法探究了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两部分内容。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按如下程序进行教学: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质疑自学——分层交流——分层辅导——质疑释疑——集中点拨、深化迁移——递进提高。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教学过程是:

自主学习——精讲导学——分层练习——分层解疑——分层作业。

最后使探究的问题得到解决。

通过如上设计,同学们以科学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探究了本节课所学习的教学内容。

探究中利用多媒体及适当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在问题情景中联想、质疑、争论、交流合作、归纳总结。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探究中学生互相合作,共同研究,拓展了知识,提高了科学素养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体会了科学研究的乐趣,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也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我还注重教材的使用。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教师不应该“照本宣科”而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好教材。

本节按教材内容授课,会枯燥乏味且对刚学计算的学生来说也不好接受。

所以,我设计用糖水来教学,从一开始就把糖水真正交给学生,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挺高的。

同学们亲自计算,亲自动手配制和稀释了糖水,最后还有糖水可喝,会有较深的体验。

从他们喝糖水的那份快乐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一节课在快乐,轻松中渡过。

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本节课只是进行了公式应用的简单练习,今后应该加强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思考、讨论并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

本节课的内容和形式需进一步拓展,注重开放性和层次性,还要加强创新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课标分析

本节(初四化学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要求:

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汤中加入的盐多了就咸,加少了就淡,而汤的咸或淡是由于一定量的汤中含食盐的量的多少决定的。

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溶液“定量”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在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前还是模糊的和不规范的,本节课教学首先应使学生的这些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将不规范的变为规范的。

因此,本节一开始就设置了“哪杯糖水更甜?

”的活动,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和数学表达式。

教材中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不完全是一个数量关系的运算问题,而是通过计算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溶液中各种组分的定量关系。

教材只要求学生掌握根据定义式的简单计算,没有再列举更为复杂的例子。

教师应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方面。

关于化学计算方面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生开始解决计算问题时感到难度大,出错率高,原因不在于数学计算能力上,还是对溶液体系中的物质关系存在模糊认识。

教师应设法诊断学生对溶液中各种量的关系的模糊和错误认识,并予以澄清、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