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8606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docx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docx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第一章:

导论

1.只能归类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

2.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

3.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称为数值型数据

4.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总体

5.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的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

6.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7.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8.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分类变量

9.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顺序变量

10.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称为数值型变量

11.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

12.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

第二章:

数据收集

1.

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

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数据的调查方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的数据收集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2.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式称为统计报表

第三章:

数据的图表展示

1.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2.把各个类别及其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称为频数分布

3.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比例

4.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比或百分数,用%表示

5.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比率

6.分类数据的图示:

条形图,pareto图,对比条形图,饼图

7.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累计频数

8.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计频率

9.顺序数据的图示:

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

10.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称为数据分组

11.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12.把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单变量值分组

13.将全部变量值一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组距分组

14.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

15.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称为组距

16.各组组距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等距分组

17.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不等距分组

18.每一组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重点值称为组中值

19.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即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称为直方图

20.由茎和叶两部分组成的,反应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称为茎叶图

21.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应原

始数据分布的图形,称为箱线图

第四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和程度称为集中趋势

2.测度集中趋势就是寻找数据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3.不同类型的数据用不同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4.低层次数据的测度值适用于高层次的测量数据,但高层次数据的测度值并不适用于低层

次的测量数据

5.层次由低到高:

分类-顺序-数值型

6.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众数

7.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中位数

8.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中位数

9.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唏口75%位置上的值称为四分位数

10.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而得到的结果,称为平均数

11.N个变量值乘积的n次平方根,称为几何平均数

12.数据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13.离中趋势反映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离散程度)

14.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集中趋势测度值的代表程度

15.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不同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16.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称为异众比率

17.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称为四分位差,也称为内距或四分间距

18.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只差称为极差,用R表示

19.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称为平均差,叶也称为平均绝对离差

20.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方差

21.方差的平方根称为标准差

22.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标准分数,也成为标准化值或z分数

23.对于任意分布形态的数据,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至少有1-1/k2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

减k个标准差之内。

其中k是大于1的任意值,但不一定是整数

24.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称为离散系数

25.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称为偏态

26.对数据分布不对称性的度量值,称为偏态系数

27.数据分布的平峰或尖峰程度,称为峰态

28.对数据分布峰态的度量值称为峰态系数,记做K

第五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1.对一个或多个试验对象进行一次观察或测量的过程,称为一次试验

2.试验的结果称为事件

3.不能被分解为其他事件组合的基本事件,称为简单事件

4.随机事件(randomevent):

每次试验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

5.必然事件(certainevent)

6.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event):

每次试验…定不出现的事件:

用表示

7.一项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

8.事件A的概率是对事件A在试验中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介于0和1之间的一

个值

9.在试验中,两个事件有一个发生时另一个就不能发生,称这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

10.非负性:

对任意事件A,有0P(A)1

11.规范性: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即P()=1;P()=

0

12.可加性:

若A与B互斥,则P(AUB)=P(A)+P(B),推广到多个两两互斥

事件A1,A2,…,An,有P(A1UA2U…UAn)=P(A1)+P(A2)+…+P(An)

13.A发生或者B发生的事件,称为A与B的并

14.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求事件A发生的概率,称这种概率为事件B发生条件下事

件A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

15.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并不影响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则称两个事件独立

16.某次试验结果的数值型描述,称为随机变量

17.只能取有限个或可数个值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18.可以去一个或多个区间中任何值的随机变量称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19.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列出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所有可能取值,列出随机变量取这些值的概率,通常表格来表示

20.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在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一切可能取值的完备组中,各可能

取值xi与其取相对应的概率pi乘积之和,描述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集中程度,计算

公式为:

n

E(X)XiPi(X取有限个值)

E(VXiPi(X取无穷个值)

2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随机变量X的每一个取值与期望值的离差平方和的数学期望,记为QX),描述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分散程度,计算公式为

-占竺

若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则

co

◎©0=乞[花—西Q0「斡

二项分布:

进行n次重复试验,出现"成功”的次数的概率分布称为二项分布,设X为n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X取x的概率为

p{X=x}=C;/qi(x=OJA・“)

兀!

(刀一芳)!

22.泊松分布:

用于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之内每一事件出

现次数的分布

P[X二x"代“(X三01,2,…,n)x!

—给定的时间间隔、长度、面积、体积内“成功”的平均数

e=2.71828

x—给定的时间间隔、长度、面积、体积内“成功”的次数

23.用于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之内每一事件出现次数的分

(1)f(x)=0

1

-沖呦

f(xg1

面积、体积之内每一事件出现次数的分

用于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一定的长度、

(七)

F(x)-P(X")寸f(t)dt

J一蓟

第六章:

抽样与抽样分布

抽样方式

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1

分层抽样

方便抽样

=

判断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

自愿样本

滚雪球抽样

多阶段抽样1

配额抽样1

1.简单随机抽样:

从总体N个单位中随机地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得每一个容量为n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2.系统抽样: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

3.分层抽样:

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

随机地抽取样本

4.整群抽样:

将总体中若干个单位合并为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实施调查

5.多阶段抽样:

先抽取群,但并不是调查群内的所有单位,而是再进行一步抽样,从选中

的群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进行调查

6.总体分布:

总体中各元素的观测值所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总体分布

7.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由这n个观测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样本分布

8.某个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从理论上来说就是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的样本使,由该统

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

9.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由样本均值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

的相对频数分布

10.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N口,d2)时,来自该总体的所有容量为n的样本的均值_x也服从

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为口,方差为d2/n。

即"~x〜N口,厅2/n)

11.中心极限定理:

从均值为」,方差为;「2的一个任意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当n

I

正态分布

样本均值

正态分布

12.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口,方差为d2/n的正态分布

非正态分布

大样本]小样本

样本均值|样本均值正态分布非正态分布

13.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的标准差,称为统计量的标准误,也称为标准误差

14.当计算标准误时涉及的总体参数未知时,用样本统计量代替计算的标准误,称为估计的

标准误

15.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由样本比例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

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16.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由样本方差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

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

17.在两个总体中,分别独立地抽取容量为n1和n2的样本,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1和n2

的样本时,由两个样本均值之差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两个样本均

值的抽样分布

18.在两个服从二项分布总体中,分别独立地抽取容量为n1和n2的样本,在重复选取容量

为n1和n2的样本时,由两个样本比例之差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

两个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19.在两个正态总体中,分别独立地抽取容量为n1和n2的样本,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1和

n2的样本时,由两个样本方差比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两个样本

方差比的抽样分布

第七章:

参数估计的一般问题

统计方法

1.…计从心

2.估计量:

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随机变量

矩估计祛

一顺序统计摧法

=戯丸似然祛厳杰二乘祛

3.

3.点估计:

用样本的估计量的某个取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4.区间估计:

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区间范围,该区间由样本统计量加减估计误差而得到

5.置信水平:

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很多次,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称为置信水平

6.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很多次,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称

为置信水平

7.无偏性:

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8.有效性:

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点估计量,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9.一致性:

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10.当用原始数据构建置信区间时,置信区间的计算结果应保留的小数点位数要比原始数

据中使用的小数点多一位

11.单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八章:

假设检验

1.对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所作的陈述称为假设或称为统计假设

2.先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假设检

3.通常将研究者想收集证据给予支持的假设称为备择假设,或称为研究假设

4.通常将研究者想收集证据给予反对的假设称为原假设,或称为研究零假设

5.备择假设没有特定的方向性,并含有符号“不等于”的假设检验,称为双侧检验或双尾

检验

6.备择假设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并含有符号“>”或的假设检验,称为单侧检验或单

尾检验

7.备择假设的方向为"<”称为左侧检验备择假设的方向为">”称为右侧检验

8.

假设

双侧检验

单侧检验

左侧检验

右侧检验

原假设

Hf):

m=m0

Ho:

m>m0

Ho:

m

备择假设

H1:

m^m0

H1:

m

H1:

m>m0

9.第I类错误(弃真错误)原假设为正确时拒绝原假设,第类错误的槪率记为被探为显著性水平

10.2.第n类错误(取伪错误),原假设为错误时未拒绝原假设,第n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Beta)

11.检验统计量:

根据样本观测结果计算得到的,并据以对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作出决策的某

个样本统计量

拒绝%

13.

t给定显著性水平#査表得出相应的临界

2.将检验统计量的值与a水平的临界值进行比较

3.作出决策

■双侧检验二I统计鼠Ia临界值,拒绝

u左侧检验:

统计量<・临界值.拒绝Hq

U右侧检验]统计景>临界值•拒绝地

14.

15.能够拒绝原假设的检验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称为拒绝域

16.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确定的拒绝域的边界值,称为临界值

17.P值:

如果原假设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结果那么极端或更极端的概率

a12

拒绝汕

临界值

决策规则:

若p值<a,拒绝H0

19.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总体均值的检验

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章末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