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7814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docx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docx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泉州培元中学校本选修

多媒体技术应用

第1课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其发展。

(2)培养信息获取能力。

通过课本、别人的经验、网上资源等的渠道获取信息。

(3)培养综合能力。

通过任务的完成,综合学生信息获取能力、表达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行业来了解和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小组协作学习法。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示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在不同行业中能够得到应用的原因的分析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理解别人。

(2)让学生感受人与技术的融合。

教学重点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的实例。

环节

学习流程(教师活动)

学习流程(教师活动)

引入课题

让学生谈谈在生活、学习和社会中,用到和看到的多媒体技术。

在引导学生发言时,要注意学生在谈多媒体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同时,也要把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说出来。

学生发言

学习活动

开展学习活动:

阅读课文内容,举出各类型应用的实例,每类型应用的实例不少于三个。

完成任务的策略:

在根据同学的经验和自己的经验的基础上,写出实例。

如果实例不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并写出实例

组织小组活动

让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和汇总。

组长在组员的协作下,将各类型应用的实例进行汇总

组织小组结果展示,评出优秀结果

小组学习结果展示。

开展学习活动二:

让学生上网查找多媒体技术应用发展的资料。

小组活动,查找的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发展的研究方向资料、研究实例等等。

组织每个学习小组进行成果共享

小组交流,分享成果

小结

通过学生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学习资源索引

多媒体技术的产生

一般认为,1984年美国Apple公司提出的位图概念,标志多媒体技术的诞生。

当时Apple公司正在研制Macintosh计算机,为了增加图形处理功能,改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了位图(bitmap)、窗口(windows)、图标(icon)等技术。

改善后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受到普遍欢迎,鼠标作为交互输入设备的引用更是大大方便了用户操作。

随后在几年间多媒体技术得到大力发展。

1985年美国Commodore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多媒体系统Amiga,该系统以其功能完备的视听处理能力,大量丰富的实用工具以及性能优良的硬件,使全世界看到了多媒体技术的未来。

到20世纪的90年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达到一个高潮,为了使多媒体技术和众多相关设备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人们开始制定一系列的技术和设备标准,并不断更新和发展。

到现在为止,所建立的技术标准有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动态图像压缩标准MPEG和语音信息压缩标准等,所建立的设备标准有个人多媒体计算机标准等。

进入21世纪,多媒体技术必将推进到另一个崭新阶段。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流媒体技术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计算机正在经历一场网络化的革命。

在这场变革中,传统多媒体手段由于其数据传输量大的特点而与现实的网络传输环境发生了矛盾,面临发展相对停滞的危机。

虽然高速的网络连接手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网络建设和消费者拥有成本等原因,短期内还不能大范围普及。

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流媒体技术。

所谓"流",是一种数据传输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信息的接收者在没有接到完整的信息前就能处理那些已收到的信息。

这种一边接收,一边处理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问题。

人们可以不必等待太长的时间,就能收听、收看到多媒体信息。

并且在此之后边播放边接收,根本不会感觉到文件没有传完的。

流媒体技术,大大地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

网络的多媒体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相信在很短的时间里,多媒体技术一定能在网络这片新天地里找到更大的发挥空间。

(2)智能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用交互式弥补计算机智能的不足。

发展智能多媒体技术包括很多方面:

  ①文字的识别和输入。

②语音的识别和输入。

③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

④图形的识别和理解。

  ⑤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视觉。

  ⑥知识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的一些课题。

  把人工智能领域某些研究课题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很好地结合,就是多媒体计算机长远的发展方向。

(3)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一项与多媒体密切相关的边缘技术,它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拟与仿真、传感、显示系统等技术和设备,以模拟仿真的方式,给用户提供一个真实反映操作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像环境,从而构成一个虚拟世界,并通过特殊的输入输出设备(如数据手套、头盔式三维显示装置等)提供给用户一个与该虚拟世界相互作用的三维交互式用户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动画等多种技术,它的应用包括模拟训练、军事演习、航天仿真、娱乐、设计与规划、教育与培训、商业等领域,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对多媒体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尽快获得突破性成果,以推出功能更强大的多媒体系统,服务于人类。

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数字化媒体设备整合能力,能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并提供多媒体信息的输入、编辑、存储和播放等功能。

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即

1、多媒体系统的硬件平台

即普通的计算机硬件,是系统的基础,包括大容量存储设备、声卡与音箱、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与数码摄像机等。

2、多媒体系统的软件平台

包括多媒体操作系统、创作系统和应用系统。

多媒体的操作系统,主要任务是支持随时移动或扫描窗口条件下的运动和静止图像的处理和显示,为相关的语音和视频数据的同步提供需要的适时任务调度,支持标准化桌面型计算机环境,使主机CPU的开销减到最小,能够在多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环境下执行。

创作系统,包括开发工具,具有编辑、播放等功能。

应用系统,即利用创作系统制作出的多媒体作品。

教学反思:

本课应补充以下知识点为宜:

一、PS简介及应用领域:

Photoshop是Adobe公司开发的一个跨平台的平面图像处理软件。

1990年2月,Adobe公司推出。

PS的专长用于图像处理,而不是图形创作。

图像处理是对已有的位图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效果,其重点在于对图像的处理加工;图形创作软件是按照自己的构思创意。

第2课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教学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解多媒体作品中图形、图像的特点及数字化表示。

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主要偏重于是理论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亲身体会,使学生了解到多媒体图形、图像的巨大魅力。

对象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多媒体技术的概述部分,本节课是对多媒体技术的一个延伸,学生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图像在多媒体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深入体会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和在表达信息时的效果各特点。

  2、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能力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图形、图像表达主题。

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图形、图像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学会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所需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

  使用幻灯片列出以下几幅有标志性的图片:

(学生回答各个标志所代表的意义)

  a、交通标志;b、通信标志;c、风景标志;d、实物照片。

  同学们,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这个信息爆炸、信息过剩的社会中,面对纷杂的信息,人们为了更好地交流信息,越来越注重对图形、图像的利用,如我们刚才看见的那几组标志,可以说,对“看”的信赖和对“看”所承受的重负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利用图形、图像表达意图,同时也要能利用图形、图像恰当地、创造性地设计表达需求,设计的图形能充分地展示主题,又能启发人的思维,引起共鸣。

这正是图形、图像的意义所在。

暂存磁盘——和虚拟内存相似,区别在于暂存盘完全受PS而不受操作系统的控制。

暂存盘至少要和可用的内存一样大。

对暂存盘可分配的大小没有任何限制,唯一所受的限制是可用的硬盘空间。

Photoshop可设置4个暂存盘。

图像高速缓存——为图像来加快屏幕刷新的速度。

缓存的图像是原图像的低分辨率的拷贝版,存在RAM中。

级别为1—8。

虚拟内存——将硬盘空间作为内存使用。

虚拟内存的设定根据操作系统的不同而不同。

分辨率——用于描述图像文件信息量的术语。

是衡量图像细节表现力的技术参数。

所谓的分辨率就是指单位长度内所含有的像素的多少。

分辨率用乘法形式来表示,如800×600,其中800表示屏幕上水平方向显示的像素数,600表示垂直方向显示的像素数。

分辨率有时表述为单位长度内的点、像素或墨点的数量。

l网页图像为72DPI,印刷图像为300DPI。

l分辨率分为:

图像、设备、扫描、位、触摸屏、商业印刷分辨率等。

图像分辨率(ImageResolution)——指图像中存储的信息量,是每英寸图像内有多少个像素,分辨率的单位为PPI(PixelsPerInch),(如300PPI表示该图像每平方英寸含有300×300个像素。

l图像分辨率和图像尺寸的值决定了文件的大小及输出质量,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所产生的文件也越大,占用的磁盘空间也就越多。

l注:

图像分辨率成为图像品质和文件大小之间的代名词;

如果是用来印刷的图像,其分辨率一定要大于等于:

120象素/厘米,折算大约是:

300象素/英寸。

设备分辨率(DeviceResolution)——又称输出分辨率,指的是各类输出设备每英寸上所代表的像素点数,单位为DPI(DotsPerInch)。

与图像分辨率不同的是,图像分辨率可更改,而设备分辨率不可更改。

(如常见的扫描仪)

位分辨率(BitResolution)——又称位深或颜色深度,用来衡量每个像素存储的颜色位数。

决定在图像中存放多少颜色信息。

所谓“位”,实际上是指“2”的平方次数,

相关快捷键:

Tab键:

隐藏/显示工具箱、选项栏、状态栏及调板;Shift+Tab:

仅隐藏或显示调板;

在空白处双击,可打开文档;在空白处按Ctrl键并双击,新建文档;

Ctrl+Alt+Z键,可撤消多次修改,默认撤消20次,最多为1000次。

按F键在三种屏幕模式之间转换(标准显示模式→带菜单的全屏显示模式→全屏显示模式);Ctrl+Tab在多个文档窗口中进行切换;

按Alt键击数字栏可显示当前图像的高、宽、通道的数量和图像的分辨率;

任何时候按Ctrl键可切换移动工具,按Ctrl+Alt键拖动可复制当前层或选区内容;

缩放工具(Z):

缩放比例最小1个像素~1600%;按Alt键,切换到“缩小”状态;

双击缩放工具,图像按“实际像素大小”显示(即:

100%的显示比例)。

按Ctrl+Space键单击放大;按Alt+Space键单击缩小;

按Ctrl键在导航器中拖拉可放大图像任间区域;

抓手工具(H):

双击抓手工具,图像按“满画布显示”(即显示全页)。

当使用其他工具的时,加按space键,以临时切换到抓手工具;

前景色和背景色:

Ctrl+Delete或Ctrl+Backspace,应用背景色填充图像;Alt+Delete或Alt+Backspace,应用前景色填充图像;击“前景色”块,改变前景色;击“背景色”块,改变背景色;

利用“吸管”工具改变前景色,按Alt键改变背景色;

X键,切换前景和背景色;

D键,恢复到系统默认前、背景色(前景为黑、背景为白);

注:

将全部预置恢复为默认设置:

启动Photoshop或ImageReady之后立即按住Alt+Ctrl+Shift键。

点按“是”即可。

教学反思:

位图又称为点阵图、像素图或栅格图像,是由称作像素(栅格)的单个点组成。

这些点可以进行不同的排列和染色以构成图样。

位图的单位:

像素(Pixel);像素(Pixel):

指可以表现亮度甚至色彩变化的一个点,是构成数字图像的最小单位。

像素具有大小相同、明暗和颜色的变化。

特点是有固定的位置和特定的颜色值。

特点:

位图图像善于重现颜色的细微层次,能够制作出色彩和亮度变化丰富的图像,可逼真地再现这个世界,文件庞大,不能随意缩放;打印和输出的精度是有限的;常用的位图软件:

Photoshop、PhotoPainter、PhotoImpact、PaintShopPro、Painter等。

矢量图(Vector)矢量又称为“向量”,矢量图形中的图形元素(点和线段)称为对象,每个对象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具有大小、方向、轮廓、颜色和屏幕位置等属性。

简单地说,矢量图形软件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绘制矩形等基本形状。

特点:

l矢量图形能重现清晰的轮廓,线条非常光滑、且具有良好的缩放性;编辑能力强、文字编辑能力强;l与位图相比,在显示和打印方面都快的多;图形不真实生动,颜色不丰富。

无法像照片一样真实地再现这个世界的景色。

常用的矢量绘图软件:

Illustrator、CorelDraw、FreeHand、AutoCAD、Flash等。

第3、4课时 图形、图象的获取与加工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图形、图象的获取途径。

  2、让学生了解图象、图象加工工具的种类和特点。

  3、掌握图形、图象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社会的发展过程,了解到图形、图象的获取途径。

  2、能够对图形、图象加工工具的了解。

  3、学会对图形、图象加工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多渠道获取图形、图象的过程中,树立起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

  2、能够主动学习图形、图象加工工具,形成自己动手的积极态度。

[教学组织]

本节安排2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环境:

图象处理软件

[教学要点]

  1、图形、图象的获取途径。

  2、图形、图象的加工工具种类。

  3、对图形、图象加工的一般过程。

[教学过程]

  第二单元第二节的教学过程规划如下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一学时教学计划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高一年级要举行一次图片展览活动,希望高一的每一位学生能够参加。

同学们要展示图片首先要知道该怎样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的呢获取后,又该如何处理成一张漂亮的图片呢

学生们回答老师是通过照相机或者手机把图片下栽的。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更深的了解到图片还可以通过数码照相机、光盘、网络等技术的为我们获取图形、图象,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可是同学们又纳闷该怎样展示自己最美的图片呢

个例展示

展示一些已经处理好的图象作品。

提问:

同学们看了这些图象作品,觉得和我们照的相片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引导下,学生了解到这些图片是通过加工软件来处理的。

新课讲授

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不会纳闷这么漂亮的相片是如何弄出来的。

我们虽然知道漂亮的图片是通过图象处理软件制作的,但是也要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去操作了,这么一来我们必须要学习这些软件才制作出这么美丽的图象。

在没有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这些软件。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图象处理软件。

它们分别是金山画王、我形我素、Photoshop、CoreDraw、Fireworks等。

学生自主学习

布置练习

教学反思:

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了解各种图象处理软件是具体特点。

还可以自己上网浏览或到教材配套的光盘中,欣赏更多更美丽的图象作品。

我们要制作出这么美丽的图象作品必须要通过这些软件,那么下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如何处理一张美丽的图象。

那么请同学们回去自己动手浏览这些软件,特别是Photoshop。

目的是为了下一节课更好的学习。

第5课时 多媒体作品中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了解音频信息获取的途径。

  2、了解声音数字化表示的基本方法。

  3、了解各种数字音频文件的格式。

  

教学重点

  1、声音数字化表示的基本方法。

  2、各种数字音频文件的格式。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课件、练习资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师:

有哪些同学有mp3播放机

  生:

……

  师:

你知道你的mp3只能播放什么格式的声音文件

  生:

mp3、wma、ra…

  师:

声音为什么会有格式之分呢你们的mp3为什么只能播放这几种声音格式的文件呢

  mp3播放机不仅可以播放音乐,我们知道它还可以作为可移动的计算机存储器(优盘),即它存储的是数字化的信息,而我们现在说话的声音是模拟信息,通过空气介质传递。

数字化声音主要因为采样、编码方法不同就产生了不同格式的声音文件。

mp3播放机将计算机声音播放软件固化成硬件,因而可以自动播放声音文件,这就是与一般优盘的区别所在,而该声音播放软件如果只能识别某几种声音格式,这个mp3也就只能播放这几种声音格式的文件。

那么数字化的声音是怎样获取的呢声音是如何数字化的呢同学们想不想让你的mp3可以播放更多更好听的音乐呢

  2、数字声音的获取

  数字声音获取的两种方式:

  将声音数字化;

  利用MIDI设备输入或计算机软件编写MIDI音乐。

  

  3、声音的数字化

  计算机和网络所存储、处理和传递的是二进制数据。

用二进制数字序列表示声音,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和传递声音信号的前提。

  模拟音频信号通过录制后,经声卡及软件转换成数字信号。

  声卡等硬件设备的工作过程:

采样(取样、抽样)、量化

  工作目标:

将模拟音频信号转化为一组用来表示声音的二进制数字序列,即数字音频。

  声音采编软(硬)件的作用:

由于数字音频的数据量相当大,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将数字音频序列按照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即数字音频编码技术。

  由于编码方法有很多种,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同格式的音频文件。

  教师具体举例说明:

  教师准备了《童话》这首歌的五种格式的音频文件:

  16k

  42,224k

  5,754k

  1,933k

  2,916k

  师:

哪个文件最大哪个文件最小

  生:

……

  分别演示播放这些文件,让学生注意聆听,有何区别并观察分别以什么播放软件启动这些音频文件的

  教师说明:

wav虽然很大,但它的兼容性最好(几乎所有的软件都能识别它),保真度最高。

但是同学们听这些音乐除了MIDI音乐其它的好像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这比较专业化,常人很难听得出来,而且要想听到高保真的音乐,还必须有一个高保真的音箱,这种音箱显然不是。

  教师演示音频文件格式说明的网页:

  教师再简单说明:

MIDI音乐的制作过程。

  由于不同的音频播放软件所支持的声音格式不同,有时需要对声音格式进行转换。

  下一节课我们将介绍,对音频进行处理、转换的软件:

CoolEditPro。

4、学生练习

  练习:

对教师机中声音文件夹的同一首歌的几种文件格式的属性进行观察,完成第三章声音练习1:

观察教师机中声音文件夹中的《童话》这首歌的几种不同文件格式的属性,填写下表:

  

文件扩展名

格式说明

文件大小

优劣性

  优劣性:

兼容性(绝大部分软件支持否)好或差、占用存贮空间大或小等。

  兼容性优劣的判断:

你可以试着启动以下常用的音频播放软件,看看它们支持播放的声音文件格式有哪些:

豪杰音频解霸、Winamp、WindowsMediaPlayer、RealPlayer(或RealOne)、附件娱乐中的“录音机”等。

  

  教学反思

  本课从学生的实际体验出发,并挖掘应用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术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较为枯燥难懂的技术概念生活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因此淡化了“采样”、“量化”、“常用编码”这几个问题较为深入的讲解,让人感觉所设计的课程内容似乎还未达到教材所设定的目标。

第6课时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第三章第二节“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的内容。

在第一节中,学生了解了声音表达信息的特点,也理解了声音数字化表示的基本方法,也体会了数字音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同时,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已经初步使用过CoolEditPro处理音频信息,在本节中将进一步掌握音频信息的编辑与加工方法,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思想、意识,。

本课用时1课时。

在课堂上贯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层次不同,各有分工,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不仅增强了操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学生能力层次不同,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互相交流,共同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音频信息获取条件、获取途径及选用依据;

  ②进一步掌握音频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基本方法;

  ③体验音频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运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参照《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后,本人确定本课重点:

以进一步掌握音频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以学生完成完美效果的任务突出重点。

难点:

以体验音频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运用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高速有效的完成任务的技能作为难点,高中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段,也是学生协作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还很有欠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评价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资源:

  硬件:

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教室,广播音响设备,学生一人一机,配备耳唛;

  软件:

电子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

    

  教学过程

  任务一(约10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在线播放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

  教师:

现在这首歌是在线播放的,平时同学们听歌都是在线听的吗

  学生:

通过MP3播放器、CD、录音带、听别人用话筒唱……等。

  归纳:

类似的音频信息可以通过外部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进行处理。

  2、由此引出本节课新的知识点是:

  (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