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7677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6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docx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docx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

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推荐给朋友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

?

第1章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

麻黄---煎服,2~9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

桂枝---煎服,3~9g

?

紫苏---煎服,5~9g,不宜久煎

?

生姜---煎服,3~9g,或煎汁服?

?

?

附:

生姜皮—煎服,3~10g?

生姜汁---用量3~10?

?

?

?

?

?

?

?

?

?

?

?

?

?

?

滴,冲服

?

香薷---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大,且不宜久煎(5—10min);用于利水消肿,量宜大,且须浓煎

?

荆芥—煎服,4.5~9g,不宜久煎。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

防风---煎服,4.5~9g

?

羌活---煎服,3~9g

?

白芷---煎服,3~9g,外用适量

?

细辛---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

藁本---煎服,3~9g

?

苍耳子---煎服,3~9g.。

或入丸散剂?

?

?

附:

苍耳草—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

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

外用适量

?

辛夷---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喉咙,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

葱白---不写在处方上,要写在病历上,一般2~3段,鲜品需量多,外用适量

2.发散风热药?

?

?

薄荷---煎服,3~6g;宜后下。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

牛蒡子---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

蝉蜕---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

桑叶---煎服,5~9g;或如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

菊花---煎服,5~9g.。

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

?

蔓荆子---煎服,5~9g

?

柴胡---煎服,3~9g。

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10~30g;疏肝解郁宜醋炙,5~6g,可用到10g,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

升麻---煎服,3~9g。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

葛根—煎服,9~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附:

葛花—常用量3~15g

?

淡豆豉---煎服,6~12g

?

浮萍---煎服,3~9g。

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第2章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

石膏---生石膏煎服,一般为20~30g,宜打碎先煎;清气分热用,可用到60~120g。

煅?

?

?

?

?

?

?

?

?

?

?

?

?

?

?

?

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研末以增强吸附性,使生肌敛疮的作用加强

?

知母---煎服,6~12g

?

芦根---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

天花粉---煎服,10~15g

?

竹叶---煎服,6~15g;鲜品15~30g

?

淡竹叶---煎服,6~9g

?

鸭跖草---煎服,15~30g,鲜品60~90g

?

栀子---煎服,5~10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

夏枯草---煎服,9~15g。

或熬膏服

?

决明子---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2.清热燥湿药

?

黄芩---煎服,3~10g。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

黄连---煎服,2~5g。

外用适量

?

黄柏---煎服,3~12g。

外用适量

?

龙胆---煎服,3~6g

?

秦皮---煎服,6~12g。

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

苦参---煎服,5~10g。

外用适量

?

白鲜皮---煎服,5~10g。

外用适量

?

3.清热解毒药

?

金银花---煎服,6~15g。

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

连翘---煎服,6~15g

?

穿心莲---煎服,6~9g。

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

外用适量

?

大青叶---煎服,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

?

板蓝根---煎服,9~15g

?

青黛---内服1.5~3g。

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外用适量

?

贯众---煎服,4.5~9g。

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外用适量

?

蒲公英---煎服,9~15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

紫花地丁---煎服,15~30g。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

野菊花---煎服,10~15g。

外用适量

?

漏芦---煎服,5~9g。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

鱼腥草---煎服,15~25g。

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

?

?

?

?

洗患处

?

金荞麦---煎服,15~45g,亦可用水或黄酒避水密闭炖服

?

大血藤---煎服,9~15g。

外用适量

?

败酱草---煎服,6~15g.外用适量

?

射干---煎服,3~9g

?

山豆根---煎服,3~6g。

外用适量

?

马勃---1.5~6g,布包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或作吹药

?

木蝴蝶---煎服,1.5~3g

?

白头翁---煎服,9~15g,鲜品15~30g。

外用适量

?

马齿苋---煎服,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

鸦胆子---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

?

?

?

?

?

?

?

?

?

?

?

?

?

?

片、剂服,不宜入煎剂。

外用适量

?

地锦草---煎服,9~20g,鲜品为30~60g。

外用适量

?

半边莲---煎服,干品10~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

?

白花蛇舌草---煎服,15~60g。

外用适量

?

白蔹---煎服,4.5~9g。

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研成极细粉末敷于患处

4.清热凉血药

?

生地黄---煎服,10~15g。

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

玄参---煎服,6~12g。

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

?

赤芍---煎服,6~12g

?

?

水牛角---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用量偏大,宜先煎3小时以上。

水牛角浓缩粉?

?

?

?

?

?

?

?

?

?

?

服,每次1.5~3g,每日2次

?

5.清虚热药

?

青蒿---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

白薇---煎服,4.5~9g

?

地骨皮---煎服,9~15g

?

银柴胡---煎服,3~9g

?

胡黄连---煎服,1.5~9g?

?

第3章泻下剂

1.攻下药

?

大黄---煎服,5~15g。

外用适量

?

芒硝---6~10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

外用适量

?

番泻叶---温开水泡服,攻下5~10g,缓下1.5~3g;煎服,2~6g,宜后下。

一般单味药用,不入方剂?

?

?

?

?

?

?

?

?

芦荟---入丸散服,或研末装胶囊,每次1~2g。

外用适量。

不入煎剂,因其有效成分极易于于水

?

?

2.润下剂

?

火麻仁---煎服,10~15g,打碎入煎

?

郁李仁---煎服,6~12g,打碎入煎

?

松子仁---煎服,5~10g。

或入膏、丸

3.峻下逐水药

?

甘遂---入丸、散服,每次0.5~1g。

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

京大戟---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

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

芫花---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g。

外用适量。

内用醋制服,以降低毒性

?

商陆---煎服,5~10g。

醋制以降低毒性。

外用适量

?

牵牛子---煎服,3~9g。

入丸散服,每次1.5~3g。

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

巴豆---入丸散服,每次0.1~0.3g。

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

外用适量

第4章祛风湿药

1.祛风寒湿药

?

独活---煎服,3~9g。

外用适量

?

威灵仙---煎服,6~9g。

外用适量

?

川乌---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

外用适量

?

蕲蛇---煎汤,3~9g;研末吞服,1次1~1.5g,1日2~3次。

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

乌梢蛇---煎服,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

外用适量

?

木瓜---6~9g

?

蚕沙---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

外用适量

?

丁公藤---煎服,3~6g;或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

昆明山海棠---煎服,根6~15g;茎枝20~30g;宜先煎。

或酒浸服。

外用适量

祛风湿热药?

?

秦艽---煎服,3~9g

?

防己---煎服,4.5~9g

?

桑枝---煎服,9~15g。

外用适量

?

豨莶草---煎服,9~12g。

外用适量。

治风寒痹痛、半身不遂宜炙用,治风疹湿疮、疮痈宜生用

?

臭梧桐---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3g。

外用适量。

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

?

络石藤---煎服,6~12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雷公藤---煎汤,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1.5~4.5g。

外用适量。

减量时,先减晚上那一顿,再一点点减早上那一顿。

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

起效,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量至停药。

?

?

3.祛风湿强筋骨药

?

?

五加皮---煎服,4.5~9g;或酒浸、入丸散服

?

?

桑寄生---煎服,9~15g

?

?

雪莲花---煎服,10~15g。

外用适量

?

?

狗脊---煎服,6~12g

第5章化湿剂

?

藿香---煎服,5~10g。

鲜品加量

?

佩兰---煎服,5~10g。

鲜品加量

?

苍术---煎服,5~10g

?

厚朴---煎服,3~10g。

或入丸散剂?

?

?

附:

厚朴花---用量3~9g

?

砂仁---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

附:

砂仁壳---用量同砂仁

?

豆蔻---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

草豆蔻---煎服,3~6g。

入煎剂较佳。

入汤剂宜后下

?

第6章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

茯苓---煎服,9~15g

?

薏苡仁---煎服,9~30g。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

猪苓---煎服,6~12g

?

泽泻---煎服,5~10g

?

冬瓜皮---煎服,15~30g

?

玉米须---煎服,30~60g。

鲜品加量

?

葫芦---煎服,15~30g。

鲜品加量

?

香加皮---煎服,3~6g。

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

枳椇子---煎服,10~15g

?

泽漆---煎服,5~10g。

外用适量

?

蝼蛄---煎服,6~9g。

研末服,每次3~5g。

外用适量

?

2.利尿通淋药

?

车前子---煎服,9~15g。

宜包煎

?

滑石---煎服,10~20g。

宜包煎。

外用适量

?

?

木通---煎服,3~6g。

本品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服,内无湿热者、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慎用

?

?

通草---煎服,6~12g

?

?

瞿麦---煎服,9~15g

?

?

萹蓄---煎服,9~15g。

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

?

?

地肤子---煎服,9~15g。

外用适量

?

?

海金沙---煎服,6~15g。

宜包煎

?

?

石韦---煎服,6~12g

?

?

萆薢---煎服,9~15g

?

?

?

?

3.利湿退黄药

?

?

茵陈---煎服,6~15g,外用适量。

煎汤熏洗

?

?

金钱草---煎服,15~60g。

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

?

?

虎杖---煎服,9~15g。

外用适量

?

?

?

?

第7章温里药

?

附子---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

干姜---煎服,3~10g

?

肉桂---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

吴茱萸---煎服,1.5~4.5g。

外用适量

?

小茴香---煎服,3~6g。

外用适量

?

丁香---煎服,1~3g。

外用适量

?

高良姜---煎服,3~6g。

研末服,每次3g

?

胡椒---煎服,2~4g;研末服,每次0.6~1.5g.。

外用适量

?

花椒---煎服,3~6g。

外用适量

?

荜拨---煎服,1.5~3g。

外用适量

?

荜澄茄---煎服,1.5~3g

?

?

第8章理气药

?

陈皮---煎服,3~9g

?

青皮---煎服,3~9g。

醋炙舒肝止痛力强

?

枳实---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

炒后性较平和?

附:

枳壳---用法用量同枳实

?

沉香---煎服,1.5~4.5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

?

檀香---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

?

川楝子---煎服,4.5~9g。

外用适量。

炒用寒性降低

?

乌药---煎服,3~9g

?

青木香---煎服,3~9g。

散剂每次1.5~2g,温开水送服。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

荔枝核---煎服,4.5~9g。

或入丸散剂

?

香附---煎服,6~9g。

醋炙止痛力强

?

佛手---煎服,3~9g

?

香橼---煎服,3~9g

?

玫瑰花---煎服,1.5~6g

?

薤白---煎服,5~9g

?

刀豆---煎服,6~9g

?

柿蒂---煎服,4.5~9g

第9章消食药?

?

?

山楂---煎服,10~15g,大剂量30g。

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

?

神曲---煎服,6~15g。

消食宜炒焦用

?

?

麦芽---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

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

?

?

稻牙---煎服,9~15g。

生用长于和中;炒用偏于消食

?

莱菔子---煎服,6~10g。

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

?

鸡内金---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

研末服效果比煎剂好

?

?

第10章驱虫药

?

?

使君子---煎服,9~12g,捣碎;取仁炒香久服,6~9g。

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

空腹服用,每日一次,连用3天

?

?

苦楝皮---煎服,4.5~9g。

鲜品15~30g。

外用适量

?

?

槟榔---煎服,3~10g。

去绦虫、姜片虫30~60g。

生用力佳,炒用力缓;鲜品优于陈久者

?

?

南瓜子---研粉,60~120g。

冷开水调服

?

?

鹤草芽---研粉吞服,每日30~45g,小儿0.7~0.8g/kg,每日1次,早起空腹服

?

?

雷丸---入丸、散,15~21g。

1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1日3次,连服3天

?

?

鹤虱---煎服,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

榧子---煎服,10~15g。

炒熟嚼服,一次用15g

?

芜荑---煎服,3~10g。

入丸、散,每次2~3g。

外用适量,研末调服

?

第11章止血剂

凉血止血药

?

小蓟---煎服,10~15g,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

大蓟---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

地榆---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

槐花---煎服,10~15g。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

侧柏叶---煎服,10~15g。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炭用,化瘀止咳宜生用

?

白茅根---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服。

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

苎麻根---煎服,10~30g;鲜品30~60g;捣汁服。

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用鲜品捣敷

?

?

?

2.化瘀止血药

?

?

三七---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

?

蒲黄---煎服,3~10g,包煎。

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

?

3.收敛止血药

?

?

白及---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亦可入丸、散剂,入散剂,每次服2~5g;研末吞服,每次1.5~3g。

外用适量

?

?

仙鹤草---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60g。

外用适量

?

?

棕榈炭---煎服,3~10g;研末服1~1.5g

?

?

血余炭---煎服,6~10g;研末服,1.5~3g。

外用适量

?

?

藕节---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鲜品30~60g,捣汁饮用。

亦可入丸、散。

?

?

4.温经止血药

?

艾叶---煎服,3~10g。

外用适量。

温经止血亦炒炭用,余宜生用

?

炮姜---煎服,3~6g

?

灶心土---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汤代水。

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

第12章活血化瘀药

活血止痛药

?

川芎---煎服,3~9g

?

延胡索---煎服,3~10g。

研粉吞服,每次1~3g

?

郁金---煎服,5~12g;研末服,2~5g

?

姜黄---煎服,3~10g。

外用适量

?

乳香---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

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

没药---煎服,3~10g。

外用适量

?

五灵脂---煎服,3~10g,宜包煎

2.活血调经药

?

丹参---煎服,5~15g。

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

红花---煎服,3~10g。

外用适量?

?

附:

番红花---本品货少价贵,用量宜小,一般用1.5~3g

?

桃仁---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

益母草---10~30g,煎服;或熬膏,入丸剂。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外洗

?

泽兰---煎服,10~15g。

外用适量

?

牛膝---煎服,6~15g。

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

鸡血藤---煎服,10~30g。

或酒浸服,或熬膏服

?

王不留行---煎服,5~10g,外用适量

?

3.活血疗伤药

?

土鳖虫---煎服,3~10g;研末服,1~1.5g,黄酒送服。

外用适量

?

马钱子---0.3~0.6,炮制后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

自然铜---煎服,10~15g。

入丸散、剂,醋淬研服每次0.3g。

外用适量

?

苏木---煎服,3~10g。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

骨碎补---煎服,10~15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亦可浸酒擦患处

4.破血消症药?

?

莪术---煎服,3~15g。

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外用适量

?

三棱---煎服,3~10g。

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

?

水蛭---煎服,1.5~3g;研末服,0.3~0.5g。

以入丸、散或研末服为宜。

或以鲜活者放置于瘀肿局部吸血消瘀

?

穿山甲---煎服,3~10g。

研末吞服,每次1~1.5g

?

?

第13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

?

半夏---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

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热化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

外用适量

?

?

天南星---煎服,3~10g,多制用。

外用适量

?

?

禹白附---煎服,3~5g;研末服0.5~1g,宜炮制炮制后用。

外用适量

?

?

白芥子---煎服,3~6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

?

皂荚---研末服,1~1.5g;亦可入汤剂,1.5~5g。

外用适量?

?

?

附:

皂荚刺---煎服,3~10g。

外用适量,醋煎涂患处。

?

?

旋覆花---煎服,3~10g,布包?

?

附:

金沸草---煎服,5~10g

?

?

白前---煎服,3~10g;或入丸、散

?

?

?

?

2.清热化痰药

?

川贝母---煎服,3~10g;研末服1~2g

?

浙贝母---煎服,3~10g

?

瓜蒌---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

竹茹---煎服,6~10g。

生用请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

?

竹沥---内服30~50g,冲服。

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膏瓶贮,称竹沥膏;近年用安?

瓶密封装置,可以久藏

?

?

前胡---煎服,6~10g;或入丸、散。

?

?

桔梗---煎服,3~10g;或入丸、散

?

胖大海---2~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

海藻---煎服,10~15g

?

昆布---煎服,6~12g

?

黄药子---煎服,5~15g;研末服1~2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

海蛤壳---煎服,10~15g;蛤粉宜包煎

?

海浮石---煎服,10~15g。

打碎先煎

?

瓦楞子---煎服,10~15g,宜打碎先煎。

研末服,每次1~3g。

生用消痰散结;煅用制酸止痛

?

礞石---煎服,6~10g,宜打碎布包先煎。

入丸散1.5~3g

?

?

3.止咳平喘药

?

苦杏仁---煎服,5~10g,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一般不用去皮应用,因其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控制其用量即可?

?

紫苏子---煎服,5~10g;煮粥食或入丸、散

?

百部---煎服,5~15g;外用适量。

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

紫苑---煎服,5~10g。

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

款冬花---煎服,5~10g。

外感暴咳生用,内伤久咳宜炙用

?

马兜铃---煎服,5~10g。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一般生用,肺虚久咳者宜炙用

?

枇杷叶---煎服,5~10g,包煎,因其叶上有毛,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

桑白皮---煎服,5~15g。

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

葶苈子---煎服,5~10g;研末服,3~5g

?

白果---煎服,5~10g。

捣碎,把壳捣烂

?

罗汉果---煎服,10~30g;或开水泡服

?

第14章安神剂

1.重镇安神药

?

朱砂---内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0.1~0.3g;不宜入煎剂。

外用适量

?

磁石---煎服,15~30g;宜打碎先煎。

入丸、散,每次1~3g

?

?

龙骨---煎服,15~30g。

宜先煎。

外用适量。

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

收敛固涩宜煅用附:

龙齿---用法、用量与龙骨相同

?

?

琥珀---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

外用适量。

不入煎剂。

忌火煅

?

?

?

?

2.养心安神药

?

?

酸枣仁---煎服,9~15g。

研末吞服,每次1.5~2g。

本品炒后质脆易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可增强疗效

?

柏子仁---煎服,10~20g。

大便溏者宜用柏子仁霜代替柏子仁

?

灵芝---煎服,6~12g;研末吞服1.5~3g

?

首乌藤---煎服,9~15g

?

合欢皮---煎服,6~12g。

外用适量

?

远志---煎服,3~5g。

外用适量。

化痰止咳宜炙用

第15章平肝熄风药

1.平抑肝阳药

?

石决明---煎服,20~30g;应打碎先煎。

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

珍珠母---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

或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

?

牡蛎---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

外用适量。

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

紫贝齿---煎服,10~15g;宜打碎先煎,或研末入丸、散剂

?

?

代赭石---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

入丸、散,每次1~3g。

外用适量。

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

刺蒺藜---煎服,6~9g;或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

?

罗布麻---煎服或开水泡服,3~15g。

肝阳眩晕宜用叶片,治疗水肿多用根

?

生铁落---煎服,30~60g;或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2.息风止痉药

?

羚羊角---煎服,5~10g;宜单煎2小时以上。

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5g?

?

附:

山羊角---煎服用量10~15g

?

牛黄---入丸、散剂,每次服0.15~0.35g,一般用量0.1~0.3g,止痉0.3~0.5g。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

钩藤---煎服,10~15g,入煎剂宜后下

?

天麻---煎服,10~15g。

研末冲服,每次1~1.5g

?

地龙---煎服,5~10g。

鲜品10~20g,化水冲服。

研末吞服,每次1~2g。

外用适量

?

全蝎---煎服,3~5g。

研末吞服,每次0.5~1g。

外用适量

?

蜈蚣---煎服,3~5g。

研末冲服,每次0.5~1g。

外用适量

?

僵蚕---煎服,5~10g。

研末吞服,每次1~2g;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制用

第15章开窍药

?

麝香---入丸、散剂,每次0.1~0.3g。

外用适量。

不宜入煎剂

?

冰片---入丸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