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7635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docx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docx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组别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水量过多B.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考点:

本题以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A.肺结核、糖尿病

B.肺结核、甲型肝炎

C.色盲、甲型肝炎

D.糖尿病、色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肺结核、甲型肝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没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故选B。

【考点定位】传染病的特点;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

下列生活方式中,容易引起冠心病的是

A.吃清淡少盐的食物B.高脂肪饮食C.冬季注意保暖D.适当体育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

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很难治愈,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习惯方面,如果食用过多的高脂肪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

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另外冬季注意保暖、适当体育运动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4.在一次车祸中,一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失血200毫升。

对这样的伤员,下列治疗措施没有必要的是

A.股骨复位固定B.输血200毫升,及时补充血量

C.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D.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应及时股骨复位固定,以帮助骨头快速正确愈合,故A正确;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以防止流血过多,故C正确,但是失血200ml不会对身体由太大的影响,所以无需输血。

故B错误;应及时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故D正确。

5.当遇到一些突发紧急情况时,我们应力所能及的予以救助,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发现因意外事故发生骨折的病人,应立即将病人移至安全的地方并尝试使骨折复位

B.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立即设法将其转移到通风处

C.发现有人心脏病发作,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溺水、触电、煤气中毒导致呼吸暂停者,应马上拨打“120”,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详解】

A、骨折发生后,应该马上把他送医院或立即向老师报告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用简单有效的方法紧急救助,如有伤口,先用现场最干净的布包扎伤口,千万不能帮他现场复位,防止骨骼发生移位,不好医治,A符合题意;

B、发生意外事故,人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状况,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因此要立即打开门窗,将其转移到通风处,在拨打“120”之后,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B不符合题意;

C、遇到心脏病发作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帮助其服药或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要随意搬动病人,C不符合题意;

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

6.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D.生吃瓜果要洗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详解】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7.“非典型肺炎”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

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

因此这种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

接种疫苗,体内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所以“非典型肺炎”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

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8.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适当吸烟、喝酒

B.假期可无限时上网

C.考试前应熬夜学习

D.坚持体育锻炼

【答案】D

【解析】

【分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

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详解】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尤其青少年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

吃营养配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良好的起居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见D正确。

【点睛】

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

9.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  )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以上缺一不可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

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

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故选:

D。

【点睛】

知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即能正确答题。

10.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这种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那么艾滋病患者属于(  )

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

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艾滋病患者是能够散播爱滋病病毒的人,因此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11.“关注健康,珍爱生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今年发生的禽流感是由病毒H7N9引起的,下列关于H7N9流感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H7N9流感病毒是传染源

B.H7N9流感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所以不是传染病

C.H7N9流感患者痊愈后,体内会产生针对此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

D.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C

【解析】

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

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H7N9流感病毒是病原体,A错误;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H7N9流感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属于传染病,B错误;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如当H7N9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H7N9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此蛋白质叫做抗体,C正确;

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12.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可经按蚊叮咬传播,其感染人的过程如图所示。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能有效治疗疟疾患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蚊是引发人体感染疟疾的病原体

B.肝脏和红细胞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

C.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

D.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及时处理等)、切断传播途径(清洁、开窗通风、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预防接种等)。

【详解】

A、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A错误;

B、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因此,疟疾患者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B错误;

C、按蚊是能够传染病原体的动物,因此按蚊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中的传播途径生物媒介。

所以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C正确;

D、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控制传染源,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病原体、传染源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3.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心情焦虑、抑郁时,下列做不可取的是(  )

A.熬夜上网B.找人倾诉C.听听音乐D.安慰自己

【答案】A

【解析】

【分析】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

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详解】

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

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一:

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方法二:

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三:

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综上所述当你心情焦虑、抑郁时,不可取的是熬夜上网。

【点睛】

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

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14.下列疾病中,都属于病毒引起的是()

A.佝偻病、手足口病B.艾滋病、禽流感

C.脚气病、口蹄疫D.乙肝病、结核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疾病,病毒”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疾病的病因,需要平时积累相关实例。

【详解】

A、佝偻病主要是由饮食中缺少维生素D造成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故A错误。

B、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

艾滋病和禽流感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故B正确。

C、脚气病主要是由饮食中缺少维生素B1造成的;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传染病,故C错误。

D、乙肝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故D错误。

故选B。

15.自2018年5月1日起,我市居民养犬要到指定部门登记注册。

养犬管理不当,易传播狂犬病。

狂犬病是乙类传染病,发致死率几近100%.如果不幸被疯狗咬伤,应及时就医并注射抗狂犬病病血清。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  )

A.空气,飞沫B.饮水和食物C.接触D.吸血的动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详解】

狂犬病是体表传染病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播的,故选C。

【点睛】

掌握传染病的分类和传播途径。

16.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

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详解】

在注射疫苗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抗体数量为0;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数量才开始增多;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抗体消灭抗原,导致抗原数量开始减少。

因此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C。

C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和抗体的特点以及二者的数量变化。

17.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A.按时作息、坚持锻炼B.沉迷网络、游戏人生

C.远离烟酒、拒绝毒品D.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

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详解】

由分析知道:

按时作息、坚持锻炼;吃营养配餐;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沉迷网络、游戏人生,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选:

B。

【点睛】

关键是正确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

18.下列关于预防结核病的预防接种,正确的是(  )

A.卡介苗B.百白破联合疫苗C.脊髄灰质炎疫苗D.麻疹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接种疫苗即计划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一特定的传染病,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

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如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19.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就是指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B.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C.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D.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详解】

A、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而不仅仅是指“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A错误;

B、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细胞是免疫细胞,B正确;

C、抗体是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因此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如:

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只能对麻疹病毒有抵抗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抵抗作用,C正确;

D、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疫苗是抗原,D正确。

故选:

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抗原、抗体的概念.

20.当前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

如下图所示的是某个人群中15~34岁年龄组和35岁以上的人中死于不同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的百分比。

有人分析了该图,得出以下结论。

其中正确的是(  )

A.35岁以上的人中没有死于吸毒的

B.酒精对35岁以上的人伤害比年轻人大

C.年龄越大的人死于其他不良习惯的越多

D.随着年龄的增大,烟草的危害日趋明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吸烟、酗酒、吸毒等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图是每个人群中35岁以上的人和15--34岁年龄组中死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的百分比,分析解答。

【详解】

分析图形可知,35岁以上有死于吸毒的,但比例小,A错误;分析图形可知,酒精对35岁以上的人的伤害比年轻人小,B错误;分析图形可知,年龄较大的人死于其他不良习惯的少一些,C错误;分析图形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大,烟草的危害日趋明显,约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65%,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高我们分析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