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7549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的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环境保护的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环境保护的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环境保护的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环境保护的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的概述.docx

《环境保护的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的概述.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保护的概述.docx

环境保护的概述

一、环境保护的概述

(一)信心与入行

俗话说: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首先问问大家:

“你们进入环保行业有没有觉得入错行?

”我可以很肯定的给出答案“没有入错行”。

因为2011年最有发展前景的十大职业中,环境能源类排名第四。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环保投资将增加到14000亿元,同比增长100%,占同期GDP的1.5%,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约6600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约为2100亿元,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3500亿元,生态环境保护投资1150亿元。

近年来,环保产业投资总额不断增长,节能减排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修改后的“新节约能源法”不仅在产业政策上大力支持环保产业,还在信贷等金融政策上给与一定的优惠,环保产业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2010年环保产业年收入总值将达8800亿-10000亿元。

随着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

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

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

所以,只要正确地认清形势,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年轻的“环保板块”一定能够像曾经的IT业、投资银行业一样打造一大批成功的“环保”金领人士。

另外,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特别是在污水处理方面更是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在全国掀起了一波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工程的高潮,目前我国县城污水处理项目已完成70%,广东省完成75%,所以有些人质疑:

“按现在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污水处理工程是否会很快就做完?

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是否快走到尽头?

”。

经过事实调查论证,这种质疑是缺少依据的。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污水处理标准在不断提高。

随着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污水处理的要求标准也不断提高。

标准提高要求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工艺和研究出适应新标准的工艺技术,势必会引起对原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新的改造或重新进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比如河源市连平县城污水处理厂2003年建成使用,随着污水处理标准的提高,目前该厂已无法满足标准要求,需要再投入至少几百万元进行改造;二是还有30%县城未建有污水处理项目。

有数据表明,我国县城有30%未建污水处理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县城亟需污水处理项目配套设施来完成地方节能减排任务,我们将大力发开这些县城的污水处理项目;三是中心镇和乡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前景广阔。

目前污水处理项目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县城,许多省市开始重视中心镇和乡村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四是现有污水处厂需进一步扩建。

由于一些县城的经济发展较快,人口不断增加,区域不断向外扩张,随着管网的进一步完善,居民用水量和用水区域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也急剧上涨,导致原有的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无法满足当前的处理需要,需进一步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

比如梅县新城污水处理厂才运行一两年,水量已到达设计规模的百分之八、九十,很快就可以进行二期的建设;四是中水回用受到高度重视。

当前,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过度地、毫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其次,待开发的新鲜水源离集中供水点距离较远,一次性投资费用高昂,这样一些缺水地区无力扩大供水能力。

理到非饮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

中水也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

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排放标准,亦即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故取名为“中水”。

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近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国家均以本国度、区域的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国力的中水回用技术,使中水回用技术越来越臻于完善。

在中国,这一技术已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对建筑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全国许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岛、天津、太原等开展了中水工程的运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

 

(二)环境保护发展简史

 

 

 

 

 

 

(四)环保产业的主要内容、分类、性质和地位

1、环保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提供环保设备和技术。

包括提供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和循环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控制等设备和技术、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环保科学技术研究和实验室设备、环境事故处理和用于自然保护以及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设备和技术等。

第二,环保服务。

从事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和处置等方面的工程或活动,提供与环境分析、监测、评价和保护等方面有关的服务,环保技术与工程服务,环境研究与开发,环境培训与教育,环境核算与法律服务、咨询服务,以及其他与环境有关的服务。

2、环保产业的分类。

环保产业的范畴十分广泛,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将其进行多种角度的分类。

在我国,环保产业主要倾向于三个方面:

一是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主要指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音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环保药剂等的生产经营。

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指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水)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三是环境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种服务。

  

由于以上分类法忽视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活动。

忽视了对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洁净产品”。

因此,学界有人把环保产业分为四类: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

3、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都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的定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

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

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

环境工程的发展。

环境工程学是在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

从开发和保护水源来说,中国早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就创造了凿井技术,促进了村落和集市的形成。

后来为了保护水源,又建立了持刀守卫水井的制度。

环境工程从给排水工程来说,中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就用陶土管修建了地下排水道。

古代罗马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开始修建地下排水道。

中国在明朝以前就开始采用明矾净水。

英国在19世纪初开始用砂滤法净化自来水;在19世纪末采用漂白粉消毒。

在污水处理方面,英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污水处理厂;20世纪初开始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

此后,卫生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一门技术学科。

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为消除工业生产造成的粉尘污染,美国在1885年发明了离心除尘器。

进入20世纪以后,除尘、空气调节、燃烧装置改造、工业气体净化等工程技术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历史更为悠久。

约在公元前3000~1000年,古希腊即开始对城市垃圾采用了填埋的处置方法。

在20世纪,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成就,出现了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等工程技术。

在噪声控制方面,中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古建筑中,墙壁和门窗位置的安排都考虑到了隔声的问题。

在20世纪,人们对控制噪声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从50年代起,建立了噪声控制的基础理论,形成了环境声学。

20世纪以来,根据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学、医学等基础理论,运用卫生工程、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技术原理和手段,解决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污染等问题,使单项治理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治理技术的单元操作、单元过程、以及某些水体和大气污染治理工艺系统。

50年代末,中国提出了资源综合利用的观点。

6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了技术评价活动,并在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

至此,人们认识到控制环境污染不仅要采用单项治理技术,而且还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和对控制环境污染的措施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分析,以防止在采取局部措施时与整体发生矛盾而影响清除污染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系统工程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工作迅速发展起来。

随后,陆续出现了环境工程学的专门著作,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

环境工程的分类。

根据目前各种著作以及环境工程领域内的普遍认识,按工程对象和环境污染属性划分,将环境工程划分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与振动控制工程、电磁辐射控制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共六大类。

这种分类方式基本涵盖了绝大部分环境重点领域的各类污染控制工程,这些工程及技术方法均是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统。

(1)水污染控制工程

按照处理技术的控制原理,结合该工程的处理过程进行分类,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污水自然净化和污泥处理处置六类。

常规的分类一般分为物理法处理工程、化学法处理工程、物理化学法处理工程和生物法处理工程四类,随着社会对生态保护和居住环境建设的重视,污水自然净化工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该工程充分考虑利用天然动植物对污染物进行处理,贯彻了“环保、生态”的理念,近年来我国建设了许多湿地处理、稳定塘等自然净化工程,均获得较好的效果,该类技术也日臻完善,因此本标准将其纳入内容范围。

污泥处理处置工程是历来是一项界限模糊的工程技术,有将之归入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也有将之归入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的,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大部分污泥处理的调理、浓缩、消化、脱水以及消毒等多个步骤都在水处理设施内完成,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本标准考虑将污泥处理技术并列于第二层次,这也是水污染控制领域的一个特点。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按污染控制工程的对象,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分为除尘、除雾和气态污染物净化。

通过对污染物形态的分类,基本可以囊括各类型污染物,而且该领域的处理方式多根据污染物的形态而定,如对颗粒物采用除尘,对水雾采用除雾,对气态污染物会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种技术,采用该法分类可以涵盖的内容全面,并且避免在第三层次中内容的交叉和重复。

如果按照具体的污染物种类,分为颗粒物控制、一般气体污染物控制、氮素污染物控制、硫素污染物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臭气控制、水雾控制等,则会出现无法穷尽的现象,而且由于不同污染物可能会采用相类似的处理技术,如氮素污染物控制、硫素污染物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和臭气控制都可能出现采用吸收、吸附甚至氧化等处理方式,会导致在第三层次中出现技术的多次交叉和重复。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按照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的过程进行分类,即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的思想进行分类,包括收运、预处理、处理和最终处置等各个环节。

本标准具体划分为:

固体废物的收运、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固化和稳定化、热处理、生物处理、填埋处置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七类。

在本层中,这种分类方式在技术角度上可认为是并列的,从该领域的过程上看则呈现了一定的逻辑性,可以较好的保持第三层次中内容的彼此的独立。

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按照固体废物的种类进行分类,可分为城市固体废物控制技术、工业固体废物控制技术、危险废物控制技术等亚类。

但由于不同废物可以采取相同的一类技术进行处理,而在采用该技术时,又会有许多具体的参数和要求不同,这样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概念上的交叉和重复,如城市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甚至工业固体废物都可以采用焚烧处理技术,这样将会导致下一级的分类无法进行,词条无法归位或者会重复交叉,导致各个亚类之间彼此不够独立。

如按照全过程进行分类,不仅可以避免重叠现象的产生,而且可以较为全面地覆盖固体废物领域,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分类方法。

(4)噪声污染与振动控制工程

按照控制对象分类,包括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和振动控制技术。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与振动控制技术彼此独立,前者的控制对象为声波,后者为机械振动,因此其各自的控制技术也彼此独立,不会出现交叉和重复。

(5)电磁辐射控制工程

按照污染控制用途进行分类,分为屏蔽、接地、滤波和屏蔽室四类。

前三类属于不同的控制方式,是并列关系,第四类属于控制设施,在某种意义上从属于屏蔽,考虑到其应用较为广泛,技术成熟,而且其的下一级分类原理也有别于屏蔽,将其与前三类控制方式并列。

(6)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修复”的定义在学术界仍然存有争议,主要争议集中在生态系统修复到何种程度可以作为生态修复,以及修复对象的范围等。

这个领域尚不完善而且有很大更新的余地,目前分类方式很多,多有按照水域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矿山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划分的,该类按照范围区域划分的方式也并不统一,有的范围大,有的范围过于具体,造成很大的混乱。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的定义。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

现在的地球表层大部分受过人类的干预,原生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变。

环境科学研究领域。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在50~60年代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面,目前已扩大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方面。

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所以,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在宏观上研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的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和蓄积的过程及其运动规律,探索它们对生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

环境总是不断地演化,环境变异也随时随环境科学地发生。

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了解环境变化的过程,包括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的形式和演化机理等。

第二,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其中包括提供发展经济的物质资源。

人类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不断影响环境的质量。

人类生产和消费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是异常复杂的。

但必须使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同输出之间保持相对平衡。

这个平衡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排入环境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环境质量。

二是从环境中获取可更新资源不能超过它的再生增殖能力,以保障永续利用;从环境中获取不可更新资源要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因此,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必须列入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必须考虑生态学的要求,以求得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环境变化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因此,必须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的变化过程,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机理,以及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各种作用,包括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

同时,必须研究环境退化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可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供依据。

第四,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工业发达国家防治污染经历了几个阶段:

50年代主要是治理污染源;60年代转向区域性污染的综合治理;70年代侧重预防,强调区域规划和合理布局。

引起环境问题的因素很多,实践证明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调节并控制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优方案。

环境科学的发展。

1、环境科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严重化的背景下诞生的,1954年美国学者最早提出了“环境科学”一词。

2、国际性环境科学机构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1968年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设立了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环境科学为内容的专门著作,其中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而出版的《只有一个地球》是环境科学中一部最著名的绪论性著作。

  70年代以来,人们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某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也有所改善。

这证明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是可以防治的。

随着人类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也日趋成熟,并形成自己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它将从分门别类研究环境和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到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

例如关于生态平衡的问题,如果单从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过程来研究,是不能充分阐明它的演变规律的。

只有把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彻底揭示生态平衡问题的本质,阐明它从平衡到不平衡,又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发展规律。

人类要掌握并运用这一发展规律,有目的地控制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使生态系统的发展越来越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这种研究,逐渐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理论。

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也在发展。

例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将环境的历史研究同现状研究结合起来,将微观研究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将静态研究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并且运用数学统计理论、数学模式和规范的评价程序,形成一套基本上能够全面、准确地评定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环境科学现有的各分支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这些分支学科在深入探讨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中,还将出现更多的新的分支学科。

例如环境生物学在研究污染对微生物生命活动和种群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而引起的环境变化方面,将导致环境微生物学的出现。

这种发展情况将使环境科学成为一个枝繁叶茂的庞大学科体系。

4、环保产业的性质和地位

(1)环保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由环保设备的生产企业、环保技术及服务的研究和供给单位构成了环保产业中的生产者。

这是环保产业的主体部分。

所谓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更大的程度上即是指促进生产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强研究与开发的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满意的环保设备、环保技术和服务,提高环保产品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消费者则是指购买和使用环保设备和技术的部门。

一般包括工业企业、环保职能部门和环保服务部门。

工业企业仍然是环保产品的主要用户;环保职能部门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运用环保监测仪器监测环境状况,以便实施宏观管理;环保服务部门主要是指不由工业企业承担或无法承担的污染物处理部门,如城市垃圾清运和垃圾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

  

(2)环保产业的性质。

第一,环保产品具有支出性。

污染防治和处理需要设备和资金的投入,环保产品不仅不会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对于社会而言似乎也会增加经济负担。

第二,环保市场需求具有被动性。

环保产品的支出性,决定了环保市场需求的被动性。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即使企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不会主动地采取措施治理污染。

当然这种被动性是暂时的,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以及政策的完善,这种被动性将会逐渐得到改变。

第三,以上两种性质又决定了环保产业是一种政策引导型产业。

即需要通过环境政策和法规规范企业行为,并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法,督促甚至是强制生产企业使用环保设施来防治污染。

环保产业具有这些消极的性质,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

这需要加强人们对环保责任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将污染看作是自然的事情。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污染者并不认为自己对环境污染负有责任,因为是向公共的地方排放的,只有直接侵害了他人利益时才感到了自己的责任。

所以当今仍有许多人认为环保事业(指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是社会公益事业。

然而大自然是全人类的,污染或损害大自然,是对整个人类利益的侵害,任何个人或组织对污染和损害环境的行为都负有责任。

因此使用环保产品消除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即使增加生产成本或增加经济负担,也是必须进行的。

污染者付费不是权宜之计,而应是责任使然。

  

(3)环保产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环保政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环保技术的发展,环保产品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依靠环保产品的使用,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从而减少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据有人估算,80年代我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00多亿元。

减少损失等于增加收益;对于环保产品的生产企业来说,只要有消费者,必然有赚钱的机会,并为国家创造税收收入;对于环保产品的消费者来说,随着环保技术的提高,生产企业使用污染物控制回收技术回收利用废弃物,既能创造社会环境效益,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随着环保政策的完善和环保责任意识的增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市垃圾处理厂,也将从收费和废物利用中得到经济回报;对于国家来说,如果不能占领国内市场,就意味着国家财富将流向国外。

但如果能分得一部分国际市场,就意味着国外的财富将流向本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人们常说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根据主要就在这里。

  

(4)环保产业的地位。

虽然环保产业扮演着克服生产和消费带来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重要角色,成为人类社会的“保护神”永远伴随着人类。

毕竟,人类始终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环保产业虽然重要,但人类的发展主要还是要依靠各个产业的进步。

资源、环境问题也不能单靠环保产业来解决。

依靠科技进步实行清洁生产、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生产清洁产品,以及运用循环经济的方式运作企业生产,是能够很好地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

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区域或产业实行循环经济,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那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能最终取代环保产业吗?

当然不能。

首先,不是所有企业的清洁生产都能够通过采用新工艺来实现的,一些产业和企业的清洁生产是靠环保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实现的。

其次,循环经济的实行也需要环保技术的转让,环保技术常常成为企业联系的纽带。

再次,产品消费不可避免产生废弃物。

生产是为了消费,有消费就有废弃物。

在消费中,各种产品(包括企业生产设备、居民日常消费)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定的期限就会成为废弃物被抛弃,对废弃物的处理就离不开环保产业(环保设备和环保服务)。

此外,全国实行清洁生产以及循环经济,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

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依靠环保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仍然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

环保产业不仅是一个永恒的产业,在当前还是一个战略型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战略地位。

环保产业与其它产业的依存关系决定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钢铁、机械、电子包括高新技术等产业是环保产业的支持产业,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环保产业的发展为这些相关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及新兴产业的产生。

 

(四)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预测

 

 

 

 

 

(五)各类环保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及发展对策

1、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主要包括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不进一步恶化而进行的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环境生态系统平衡恢复等活动。

如植被恢复、沙漠治理、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物种多样化、新能源的开发等,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目前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