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5739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不在指定区域答题的不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哈罗德·伊尼斯说: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梭伦摧毁了“权威的根基”,此举(  )

①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②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 ③极大地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④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

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3.“梭伦的改革虽然很受欢迎,但没有解决雅典的问题。

”改革后,雅典的现状是(  )

①财产等级制使平民无法广泛参政②贵族继续拥有世袭土地的特权

③陶片放逐法造成民主的过于泛滥④部分公民无法获得“观剧津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列改革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是(  )

A.商鞅废井田,开阡陌                            B.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C.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                            D.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

5.苏轼认为:

“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有史学家高度评价商鞅“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认为它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堪称世界政治制度的“一项创举”。

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商鞅变法(  )

A.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                B.巩固了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

C.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D.改变了秦国国内的阶级结构

7.恩格斯说:

“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8.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

A.整顿吏治            B.实行府兵制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

9.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                    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

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            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

10.孝文帝曰:

“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在此反映北魏孝文帝(  )

A.改革的坚强决心                                    B.实行汉化政策

C.入主中原的愿望                                    D.废除宗法制的决心

11.北宋王安石变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12.苏轼曾评论王安石变法:

“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

”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

A.市易法                B.募役法                 C.保甲法                D.均输法

13.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理由是“上户自足,无假(借)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

……名为厚民,实乃剥下;名为惠民,实有利心。

”这是反对(  )

A.方田均税法        B.免役法                 C.青苗法                D.保甲法

14.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

“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这两项措施分别是(  )

A.青苗法保甲法  B.均输法保甲法   C.市易法将兵法  D.免役法保马法

15.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由此可见他(  )

A.主张儒佛合一    B.注重经义策论     C.抨击科举制度    D.抨击当朝统治

16.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

选项

变法措施

评价

A

梭伦改革:

解负令

废除所有债务,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

B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

C

孝文帝改革:

租调制

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形成编户齐民制度

D

王安石变法:

市易法

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

17.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8.“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

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

A.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D.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19.改革是不同的阶级和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在下列的欧洲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  )

A.路德教派            B.卡尔文教派         C.英国国教            D.英国清教

20.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21.图4是反映俄国1861年改革的漫画。

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①“文明的火炬”与废除农奴制有关

②改革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③“文明”的传播主要靠沙皇专制的推动

④“文明”进程的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

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

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

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        D.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23.下列关于“二一九法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B.没收地主土地转归农奴

C.由资产阶级所制定                                D.为俄皇签署,具有封建性

24.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                            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生产关系的变革

25.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26.地方权利太大,影响国家治理,为改变这种现状的改革有(  )

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7.历史学家田口卯吉曾于1883年发表《时势论》中指出:

“□□一旦进入内海,海内之人民开始知道强国横行于海外……皇国不得安,王室不得贵。

德川氏威严不得保,士农工商求俸禄安息而不得。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黑船                    B.鸦片                     C.兰学                    D.报纸

28.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29.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

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

”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