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66821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

《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

教育局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通知》(宁教基办〔202**〕3号)要求,现制定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自治区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坚持内涵发展、以人为本、文化引领、示范带动,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及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努力推动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

着力把乡村学校校园校舍等“硬环境”与精神文化等“软环境”结合起来,重点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机制,进一步优化教书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学校吸引力、凝聚力,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乡镇寄宿制学校,不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确保农村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基本要求

1.布局建设科学合理。

学校选址条件良好,无自然灾害潜在危险,学生上下学距离适中,路途无明显安全隐患。

学校设置规模与当地适龄人口相适应,无大班额。

校舍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

保障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求,利于学生视力保护。

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

2.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办学条件达到自治区标准,师资配备符合自治区要求,日常运转经费保障到位。

运动场地、音体美器材、图书、实验仪器配备合格,实现互联网接入、无线上网和日常信息化教学。

生活设施实用够用,建有足够的食堂(伙房)、卫生厕所、饮水等设施设备,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就餐环境卫生干净,上学期间能供应开水。

寄宿制学校建设能够保障寄宿学生日常生活需求,宿舍楼内洗漱设施配备齐全、使用方便,有条件的地区要建设浴室,保障学生洗浴需求。

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配有必要的采暖设备。

配备必要的教师休息室,为路远教师提供周转宿舍或交通保障措施。

3.教育教学保证质量。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配齐必要师资。

有健全的教学管理规程,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要求。

全面推进创新素养教育,突出因材施教,尝试小班化教学,注重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

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保障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体活动。

重视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

定期开展集中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

4.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注重挖掘和传承学校文化传统,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错落有致,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

利用校园文化凝聚师生共识,形成共同愿景和工作目标,创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24字基本内容悬挂上墙。

合理利用墙壁、走廊等空间,用于校园文化宣传展示。

考虑学生学习生活需求,提供学生晨读、学习之余小憩的庭院、树林、水池等。

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精心设计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5.校园关系和谐融洽。

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相处融洽,行为举止文明,彰显礼仪规范,教师不歧视学生;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没有校园欺凌现象。

有健全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机制,建立辍学返校学生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工会等组织关爱特殊困难教师。

学生课余时间能方便地使用图书室、实验室、自习室、活动室、音体美器材等学习和活动资源。

学校与农村乡镇、生态、人文充分融合,统筹乡土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利用学校资源和志愿活动服务周边乡镇,定期举办校园开放和共建等活动,密切学校、家长、乡镇三方联系。

6.校园管理安全规范。

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防范灾害演练。

寄宿制学校有健全的宿舍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实现24小时专人值守,宿舍环境清洁卫生,学生被褥、洗漱用品、生活物品摆放整洁有序,按时通风、消毒,窗明几净,布置舒适温馨。

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追溯制度,严格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合理搭配膳食营养,确保食品饮水安全。

建立校园管理服务质量的反馈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师生满意度。

三、实施步骤:

(一) 宣传发动阶段:

202**年4月

(二) 申报阶段:

202**年5月

(三) 创建阶段:

202**年5月-9月

(四) 评选阶段:

202**年10月

四、组织领导

成立***区创建“乡村温馨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

杨金花

副组长:

牛树军 童仲志 冯进海 魏国喆

成  员:

吴凤虎 金光耀 吕怀春 拓生海 张秉成 李娜

王东君  魏留红 明小军 王耀成 姜海斌  蒋珂  张财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魏留红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乡村温馨校园”创建日常工作。

五、注意事项

(一)“乡村温馨校园”的创建工作,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注重从教室环境着眼,让周围萌生温馨;二要从人际关系入手,让学生感受温馨;三要从教学环境着力,让课堂充满温馨;四要着意开展多彩活动,丰富温馨教室的内涵;五要着重制度与文化建设,让温馨恒久留驻。

(二)“乡村温馨校园”的创建工作,要使每一个师生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每一个人都能在校园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成为班级的主人。

在校园环境的打造上,既体现人文关怀,又能体现学生的成长印迹。

(三)“乡村温馨校园”创建工作,要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共同成长的家园。

要体现出师生共同的道德准则、价值追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每一位科任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其中,进一步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

要贴近生活实际,搭建实践平台,鼓励交流分享。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形成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促进师生人格和心理的共同成长。

(四)“乡村温馨校园”的创建工作,不要求统一模式。

要立足实际,反映师生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充分发挥师生的智慧,鼓励师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

要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凸显个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中心学校要加强统筹指导,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将加强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利用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相关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习、生活和文化环境建设,切实抬高乡村教育底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各中小学校要形成校长负总责、校领导班子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要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参与热情,创新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积极申报。

“乡村温馨校园”评选坚持择优推荐申报的原则,在前期创建的基础上,各乡镇中心学校要把好关,优中选优,推荐1所开展温馨校园建设典型学校上报教育局。

申报学校需上交创建“乡村温馨校园”方案、经验介绍材料(3000字左右)和反映学校创建成果高清照片(10张左右,有条件的可同时提供视频),并认真填写《***市***区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申报表》。

(三)严格评选。

为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局将于10月份组织相关人员通过查阅档案、现场走访等形式对提出申请的学校进行评估验收。

根据考核成绩排名前三的学校命名为区级“乡村温馨校园”,并给予每所乡村温馨校园一次性1万元的奖励,第二年教师节予以表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