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6589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docx

《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docx

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要求,培育村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实现区域振兴,现根据**要求,结合村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万寿岩”文旅融合发展机遇,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村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点、带、圈”同步提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工作目标

202*年,抢抓习总书记保护万寿岩遗址重要指示批示二十周年的重大机遇,全力推进万寿岩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借力三明市经济开发区吉口循环经济产业园、三明市实践教育基地等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新兴工业以及文旅融合产业,在坚持产业引领中,统筹推进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力争202*年投入资金1.1亿元,扎实推进56个目标任务,实现村财收入增长11%,突破3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长13%,突破2.3万元,游客量达到7万人次的目标,打造“全方位、高水平、可持续”的美丽乡村发展示范。

三、建设任务

充分发挥村区位优势、富硒优势、文旅和教育资源优势、以及万寿岩遗址“名片独、价值特、影响大”的国家级文化资源优势,以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为契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试点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全域旅游示范村、新兴工业样板村。

(一)以产业兴旺建设为抓手,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立足当地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深入挖掘万寿岩文化旅游、富硒养生一体、文化休闲并重的产业元素,引入社会资本,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1.培育一批特色农业。

依托归园田居休闲农业、壹号家庭农场、明顺农牧、百乐园、振贤富硒稻等项目,加快发展田园综合体、区域性品牌、特色产业带、庄园经济体、新型经营体等“一园一品一带一庄一主体”新产业新业态。

讲好万寿岩“绿色、富硒、健康”故事,利用村内富硒土壤资源,加快绿色产业开发,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推进村百乐园黄金百香果、大丰收提子、兴发农业蓝莓和草莓等富硒食品与森林康养、森林人家、休闲农庄的建设体验相结合,集中打造“万寿岩”富硒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同时,稳定生猪产能,保障市场供给,加快名顺猪场养殖技改,确保年出栏突破14000只,扩大壹号家庭农场松针鸡养殖规模,实现规模养殖2000只以上,打响做强全村农产品名气。

(责任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生态环境局、镇)

2.服务一批新兴工业。

依托吉口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金牛水泥、元福新材料等重点工业龙头,跟进对接签约项目,加快超纯微电子新材料和六氟磷酸锂、年产6000吨有机胺中间体及特种助剂、含氟精细化工等3个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协助企业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和项目用地收储等生产经营困难。

同时,会同开发区搭建村民创业就业平台,主动联系金牛、厦钨、吉兴、元福等周边企业用工需求,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服务村民“家门口”就业。

(责任单位:

工信和商务局、发改局、人社局、镇)

3.建设一批文旅项目。

按照《万寿岩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推进远古文化广场及远古部落餐厅、古人类生产生活互动体验园、古人类起源与仿真远古生物雕塑群三个“引聚人气、促进消费”重点项目建设,争取9月底完成项目主体建设;扶持企业做大秘谷研学体验园、战地迷宫野营拓展基地两个在建配套项目,争取年底前建成运营,串联万寿岩景观节点,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坚持精准招商,根据项目需要,推进远古部落餐厅、新坑坂“白鹭湿地”、“岩食荟”特色小吃文化长廊三个项目招商,逐步将村庄打造成一个集“研学体验、科普教育、观山戏水、休闲休憩、亲子互动、美食创作”为一体的研学文旅胜地。

(责任单位:

区文旅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镇)

4.引进一批市场主体。

以创建万寿岩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坚持景区内经营性产业“投、建、融、管”一体化,引进并培育万寿岩景区经营性项目主体,推动“古人类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市场化方向,分类做好产品设计,全方位提升村旅游功能配套。

同时,用好用活国家财政部5000万元地方专项债券资金,加快万寿岩景区重点项目建设,同步配套功能齐全的经营项目,开展对外招商,引进有实力、专业能力强的运营团队进驻运营,助推辖区旅游资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之产生叠加效应,联合打造一批有人气、有卖点的文旅服务消费项目,全面提升村庄旅游档次。

(责任单位:

区文旅局、财政局、镇)

(二)以全域旅游化环境提质为载体,打造生态宜居村庄

坚持绿色发展为引领,按照“生态优先、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要求,全面铺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生态宜居村庄环境,全力构建全域美丽。

1.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化环境提质工程。

以抢抓万寿岩文旅融合发展建设为契机,全力抓好全域旅游化环境再造提升,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改善村农村人居环境。

启动编制《村精品示范村改造提升详细规划》,加快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及南溪滨路沿线绿化美化,对进村高速路口两侧、路口至三钢桥头、四角亭和企业厂房周边、沿街店面进行集中整治,拆除清理村内废弃杆线,着力解决乱接乱牵、乱拉乱挂的“空中蜘蛛网”现象。

同时,加快“万寿岩-格氏栲”道路提级改造、吕厝桥改建、远古文化广场周边等交通路网建设,以绿化彩化为村庄基底,全面提升集镇和万寿岩景区沿线道路景观,修复行步道、花箱等市政基础设施,对丁字路口、四角亭两个重要节点开展农房整治提升,有效提升村庄环境,促进村内各景点串点、连线、成片,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责任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文旅局、住建局、林业局、镇)

2.深入推进农村“一革命四行动”。

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进一步总结推广村垃圾分类试点经验,探索构建“全民参与”公益新模式,突出生活垃圾“干湿分离”重点领域,打造镇生态资源化处理中心,建立健全村庄日常保洁体系。

202*年,力争新建水冲式公厕1座,改造提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处,铺设污水管网1.6公里,改造自来水厂1座,新增干湿垃圾桶50个,并引进专业垃圾处理设备,增设专职垃圾处理保洁人员7名,完善村庄日常保洁机制和垃圾收转运保障机制。

同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深入传承和发扬村传统建筑风格,在拟开工建设的南岸新村、四角亭、进村路口、三钢桥头、官田坂等地开展农房整治行动,采用乡土式干砌、插篱、种植等方式,规整房前屋后的绿地、菜地、空地,加强村庄特色风貌引导,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责任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镇)

3.健全人居环境提升长效机制。

统筹推进“最美庭院”“绿盈乡村”等美丽行动,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在推进村庄房前屋后和“三边”整治工作上,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引导村民采用园艺手法,将自家庭院改造成菜地果林的“微田园”“精庭院”,并在桂花谭周边高标准挖掘、筛选一批村精品庭院,推动村庄美丽庭院建设从“点”到“线”向“面”上推广。

同时,积极争创省级森林村庄,同步跟进国土绿化,坚决制止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的行为,加强河道生态管护,整合现有“六大员”职能队伍和工作经费,按照“一村两员”的原则,保留民生协管员和生态协管员,重点实施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染、工业污染、河道清淤等领域治理,制定《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奖代补”实施方案》,落实半月一巡查通报、每月一考评、每季一奖励制度,做足古人类与山水林田文章,发挥好生态优势,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责任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文旅局、文明办、林业局、河长办、镇)

(三)以振兴乡村文化为灵魂,实现村庄乡风文明

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升村民精神风貌,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文明乡村。

1.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

深入挖掘和继承村远古文化、开闽文化、红色文化、孝廉文化等村庄优秀传统文化,整合利用村内现有清风荷韵孝廉馆、翠云书院幼儿园、三明市中小学实践基地、万寿岩博物馆、镇乡村振兴服务站等文化阵地,形成村庄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力争202*年完成村党员培训中心、镇规划展示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华书屋、学习强国线下服务站、镇便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健全留守儿童、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全方位展现村庄特色文化,弘扬延续乡村文脉。

(责任单位:

区委组织部、综治办、农业农村局、行政服务中心、民政局、教育局、文明办、镇)

2.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行动。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全面实施核心价值融入、乡风评议、家风建设全民行动,丰富村部道德教育内容,创新道德教育形式,每月开展一次“村级文明大讲坛”和村民道德评议会,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

同时,进一步丰富文明村庄创建载体,深化星级文明户、“讲文明树新风”、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修订村村规民约,深化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在全村范围内,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着力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不办或者少办的新风尚。

(责任单位:

区文明办、综治办、镇)

3.大力推进乡村文明提升行动。

深入推进文明家庭、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创评活动,充分利用村文化广场,打造村级村庄文化展演展示平台,组织乡村文艺社团和文化能人参与广场文化、文艺汇演、文化节庆等专场演出,把“万寿开源”“闽王鼓”“闽王祭祀”等乡村优秀文艺节目纳入政府演艺资源库,同时,结合万寿岩遗址保护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推动其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鼓励乡村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传统项目传承人等到辖区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活跃繁荣村内文化市场,丰富文化业态,打造全域文明乡风。

(责任单位:

区文旅局、文明办、镇)

(四)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目标,构建和谐善治乡村

增强村级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实施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结合”的善治提升行动,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1.加强村庄自治建设。

大力施组织振兴,以实提升村级组织力和自治力为重点,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实施村级组织“头雁”工程,改进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机制,采取小班化、常态化、全员化的模式,在培训内容上坚持按需施教,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分类施教,对全镇所有村级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提升党组织书记推动乡村发展的综合能力;发挥青年党支部及农村优秀人才库作用,加强培养后备干部,推动乡贤回归;扎实开展村级组织换届专题调研,为明年村级换届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组建村“辖区企业+教育机构+民间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守岩人”队伍,充分发挥业内人才和教育师资中的高素质党员队伍优势,建立村党员人才库,实现村域人才振兴。

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注重用好“e”三明平台,结合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加快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构建“线上+线下”乡村治理体系。

同时,健全完善村职业化、半专业化坐班制度,推动村庄治理重心下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托村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村庄,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

区组织部、综治办、镇)

2.深化村庄法治建设。

坚持法治为本,将村集体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结合“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和“四夜工作法”,充分发挥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法治建设“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推进村法治乡村建设。

同时,在村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服务站、老王调解室、法官工作室,及对向村民释疑解惑,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提高村民法治素养,引导当地村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引导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实现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全覆盖。

(责任单位:

区综治办、司法局、镇)

3.推进村庄德治建设。

强化村内退休老干部、全国劳模等乡贤道德教化作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

同时,广泛开展好儿女、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村庄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家庭、最美村民等活动,挖掘和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让有德者有“得”,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责任单位:

区综治办、文明办、教育局、镇)

(五)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的,推动村民致富增收

以保障和增进村民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建设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的美丽乡村。

1.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盘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村集体资产公司化、企业化运营模式,选优育强村内致富带头人队伍,实施村党总支部“堡垒联建、干群联亲、村务联议、产业联动、成果联享”的“五联工作法”,充分发掘“万寿岩+产业”“开发区+产业”“富硒+产业”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文旅服务、资产运营等模式,引导村民党员成为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增加村集体村财收入。

同时,在村内选树一批发展较好的经营产业,大力营造各类经营主体比学赶超态势,为推动乡村振兴经济项目发展注入新动能,力争202*年,村集体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责任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经信局、文旅局、发改局、民政局、镇)

2.强化贫困人口精准帮扶。

巩固提升村内及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成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着力做好产销衔接、劳务对接,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收益度,实现稳定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

同时,强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确保202*年贫困群众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责任单位:

区扶贫办、民政局、镇)

3.激发村民增收内生动力。

结合万寿岩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经济、生态经济、文创经济、养生经济等经济业态,在村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设立土地流转和房屋建设服务点,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村民持股计划,大力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

同时,结合20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动员村民家门口就业,利用在建项目主体,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吃上“旅游饭”,补齐村民财产性收入短板,力争202*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突破2.3万元,同比增长12%以上。

(责任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文旅局、镇)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领导体系。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有关单位全面参与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工作机制。

成立由党委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乡镇及所在村两委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现对村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建设的统一领导。

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明确项目时间表、责任人和路线图,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

(二)提升项目服务。

围绕本方案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结合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优势,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惠民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

坚持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

同时,加强当地文旅项目整合力度,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独立、合资、承包、租赁等形式投资文旅康养、教育养生、农业休闲等相关领域。

(三)深入宣传引导。

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和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村民群众主体意识,营造全村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的良好氛围。

同时,认真做好总结,及时推广创建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四)跟踪督促检查。

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应会同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创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督导纠正工作推进缓慢的部门和科室。

对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推进严重滞后的部门和个人,将具体情况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通报和约谈,对工作失职导致创评工作受到影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问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